10.16 母親葬禮上,弘一法師做的這兩件事裡:藏著他對生死的終極參悟

中國人自古便看重“死生”這兩件大事,得遇二者必定要依據禮節,風光大辦。或賀新生,或慰亡者。1905年4月於天津舉行的一場葬禮卻另闢蹊徑,死者為國人,死者親屬卻不披麻戴孝,孝子不摔盆哀號,奏喪樂的不是嗩吶等傳統樂器,而是自西洋而來的鋼琴。怪異非常,原因便在死者的兒子李叔同身上。

李叔同出生於1880的天津。他的父親李世珍、祖父李銳都曾在朝為官,且皆任肥差。是以其父李世珍辭官以後,李家繁榮不減,穩居津門首富的地位。更何況李世珍六十來歲才生下了李叔同,老蚌含珠,自然分外嬌寵。李叔同的母親也母憑子貴,身份雖是側室,權力直逼正室。

母親葬禮上,弘一法師做的這兩件事裡:藏著他對生死的終極參悟

可惜,好景不長,李叔同五歲上下,他的父親便駕鶴西去。沒了父親,庶出的李叔同地位一落千丈。孤兒寡母,相依為命,處處受制於人。

可喜的是,李叔同於學問一途極具天賦。依據深厚的家學,他三歲起便攻讀四書五經,習練書法,鑽研金石,十來歲時便做得一手好文章。畸零的身世使得他少年老成,小小年紀便看透富貴榮華不過一場空。

少年意氣,加上心中積蓄已久的孤憤使得他離經叛道。十五歲時,他對儒學正統不屑一顧,偏偏喜歡戲院,時常去聽戲,自己也常著上粉墨,登臺唱戲。他人生中第一段戀情也因此生髮,他戀上了伶人楊翠喜,對其百般呵護。奈何亂世之下,百無一用是深情,他和楊翠喜最後成了陌路人。

母親葬禮上,弘一法師做的這兩件事裡:藏著他對生死的終極參悟

戀情破碎,李叔同本就苦澀的人生更添悵惘。

見不得他鬱悶消沉,李叔同的母親做主,給他定下親事。新婚之喜,他的兄長自然也有所表示,李叔同因而獲贈30萬家產。面對如此巨財,此時的李叔同沒有窮奢極欲,追求物質享受。正相反,他將這筆錢用於追求藝術,為自己購得鋼琴等西洋樂器,學習西方藝術。

他也,心繫國家,積極支持維新變法。變法失敗,為避禍,他帶與母親妻子逃至上海。政治上的失意無處發洩,李叔同便流連青樓楚館,與一眾文雅之士歡歌度日。此時的他才華洋溢,倍受社會推崇,意氣風發,好不得意。

可喜樂有盡時,李叔同二十五歲之時,他的母親辭世,享年四十六歲。自幼相依為命的經歷使李叔同對母親分外尊敬。為彌補未能見母親最後一面的遺憾,他親自上街,採買棺木,誓要風光大葬。

母親葬禮上,弘一法師做的這兩件事裡:藏著他對生死的終極參悟

可將靈柩送至天津老家後,他被兄長以“外喪不進門”的規矩拒之門外。極富反叛精神的李叔同當即決定,索性不依舊制,為母親舉辦一場新式葬禮。400位來賓皆著黑色,行鞠躬禮,且一律不必繳納禮金,表哀思即可。李叔同自己編寫了喪樂,由兒童合唱,他本人彈鋼琴做伴奏。

李叔同為母親舉辦的這場與眾不同的葬禮,看似任性妄為,實則隱含他的生死的領悟。葬禮如何鋪張豪華,都是給世人看的,亡者不得而知。這場驚世駭俗的葬禮脫離了炫耀的低級目的,以李叔同本人的審美情趣為藍本,表達了他對母親的哀思,真是天然去雕飾,純粹至極。

參考文獻:

《李叔同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