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脂砚斋评宝玉为“今古未有之一人”?

宛若清兮


贾宝玉何许人也?这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了很神秘的写法,不仅口衔玉石降生,而且在这部洋洋弘篇将展开之际对贾宝玉写到此乃"天下第一淫人也”的话,确实让读者无不云里雾里了啊,曹雪芹笔触的深不见底之处,可谓是文坛第一制谜高手。一部《红楼梦》堪为旷古巨著,写出的是历史,又似是清代康雍年间,一个大家族被时代裹挟的一部兴衰史。开篇出现的甄仕隐贾雨村,更被后人悟到了曹雪芹著述的是真事隐假语存,书中的人名也不乏隐用了清皇室族人的真名谐音,令后世红学研究推测至今未有定论。而贯穿全书的人物贾宝玉,正是从古至今红粉们一直津津乐道争议不断的人物。最最熟悉曹雪芹的人莫过于脂砚斋,而脂砚斋又是谁,也是红学研究一直在探讨的,至今红学界仍以脂批作为对《红楼梦》最权威最可信的注解,脂本《红楼梦》也被学界奉为最重要的考证。当然脂砚斋评宝玉"今古未有之一人”,就喻意颇深了,其真相有待红学研究去进一步探求吧。


随心由梦园sy620871


你好,我是微星初现,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他的批语在红学界称为“脂评”或“脂批”。一般认为,脂砚斋应该是与作者曹雪芹关系较为亲密的人,因此他的批语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红楼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脂砚斋对于宝玉的评价是“今古未有之一人”,可见评价之高。这个评价从何得来,我以为可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 独特的硬件条件

01他的出生与众不同

宝玉的独特,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的出生。宝玉是含玉出生的人,“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宝玉的不同,与生俱来。

02 他的性格不同于其它贵族子弟

封建家族的子孙,一生都在追逐权势,将功名放在自己人生的重要位置。宝玉在这方面与他们又有着极大的不同。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贾宝玉爱在女眷之中玩乐,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不愿意与世俗中的普通男子为伍,宁愿躲在姐姐妹妹的闺房中吟诗作对。他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偏好早已将自己与普通人划分了界限。

二 别具一格的内在气质

其实,最能体现宝玉“今古未有之一人”的还是他的言行背后所传达出的独特精神气质。在当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环境中,在那个只认权势的一元价值观环境中,宝玉的存在,是多元价值追求并存的努力。

我们从《红楼梦》中看到,宝玉除了与女儿们玩耍在一起,他还和一些男士联系比较密切,这些人包括秦钟、柳湘莲、蒋玉菡等同样在世人眼中较为“另类”的人。他们其实共同构成了红楼文化当中的一支小众流派,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挥洒自己的真性情,让满是灰暗的朝代里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

现在的我的感想

脂砚斋在写下这句评语的时候,他看到的只是过去与当下,其实加上未来这个时间概念也未尝不可。即使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思想束缚已经极大松绑的时代,固有的旧思想还是如此“嚣张”地捆缚着一群人。

我们总是按照父母规划好的路线行进,过着这个社会普遍定义好的“好日子”,虽然自知非我所愿,但也得过且过地活着。

我们与贾宝玉那个年代的区别是,在我们这个社会,如贾宝玉一般不愿与世故同流合污的“奇葩”越来越多,而且他们勇于发声表达自我立场,更可贵的是,接受他们价值观的大众也越来越多。

贾宝玉们,是一类人的代表,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是所属时代宝贵的存在。

学会欣赏一本书,学会用所学指导生活。我是微星初现,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微星初现


世无举案齐眉意,命有归根结蒂人。

脂砚斋做为女性,尤其是史湘云的原型,从有限的脂批来看,她是一个极为洒脱豁达的女人,有魏晋名士之风。而且和红楼梦作者是多年知己关系。古代为亲友书籍做注作批的人并不少,但能像她那样嘻笑怒骂任意妄为的人并不多,关键的是作者还不生气。

做为一个女中名士,她眼中的古今未有之人,与其说贾宝玉,不如说贾宝玉和作者的结合体,不难看出,他们身上唯一和古人不同的特质就是

把女人当人!

从《诗经》的“弄瓦”女人就被赋与了卑微的社会地位,命若浮萍,身不由已,到了孔子那里,更是赋与女人以贞德,大体意思如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男人有生理需求是正常的,但女人有生理需求就邪恶的!

班昭为了社会和谐,写了一本书叫《女诫》,把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做为重点考核标准,并且形成了一个标杆。从此,男人的多情称之为风流,女人的多情称之为淫荡。

史书中的所有女人,但凡贞德之女,都要大书特书。但凡生活作风有些问题,比如吕后,比如武则天都要被喷个狗血淋头。哪怕你写的诗词碾压两宋所有词人,也会被那些道学先生骂得心灰意冷,甚至连悼念亡夫的诗词都不敢写。

所有的传奇小说中,似乎没有什么富有鲜活生命力的女子,顶多是二婚的文君,私奔的红拂,偷香的贾午,反正都是被男人拿得服服帖帖,哪怕是仙女级别,看到凡间的男人也愿意放下身段,伺寝,比如刘晨和阮肇遇仙,或者陪着老公放牛,比如织女。

哪怕是仙女,也得跪着伺候男人!

到了明清小说更是如此,《三国演义》中的女性角色,要么是以色娱人的貂蝉,要么是温静贤淑的大小乔,要么是据说颜值不高的黄月英(证明男人品德高尚),到了《水浒传》更是不堪,要么是潘金莲这种淫娃荡妇,要么是顾大娘那么粗鄙婆子,或者胸大无脑毫无权益的一丈青,好不容易有个美女,还是一个歌妓。《西游记》中男妖怪无非就是要吃唐僧肉,可是倘若碰到女妖怪必须要惑人心智,坏人道行。

女人是工具!

女人是附庸!

女人是祸水!

女人是恶魔!

女人是用来玩的,用的,换的,生的,休的,打的,骂得,偏偏不是用来爱的!除非这个女人是歌妓,才有可能被人写进诗词之中。古代写给妻子表达爱意的诗词撑死不到十首。剩下的爱情全是写给小妾,情人,炮友,歌妓的!

贾宝玉是第一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平等视角看待女人的男人,在他眼里女人是美好的,值得尊重,值得珍惜,值得呵护。他正视女人的需求,女人的性格,女人的习惯,尤其是他正视女人的尊严。

甚于其它性格标签,春秋和魏晋时期和他类似的人,多到数不清,不必再赘述。

实际上,他的情感有些近似于庄子,可是历史记载中并没有庄子的情感故事,除了鼓盆而歌以外,我们看不到其它。

贾宝玉!

天上地下,只此一人!


亦有所思


欢迎来到文乎问答领地,本人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有益有用的问答来回馈你

楔子:“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曹雪芹先生以《西江月》中的话来形容荣国府的公子贾宝玉。却并没有将贾宝玉塑造成一个长相英俊潇洒,腹内没有内涵的男子。相反,贾宝玉是曹雪芹内心寄托了一些社会理想的人。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为什么脂砚斋评宝玉为今古未有之一人?以下从几方面展开论述

宝玉形象的新颖性

  • 在贾宝玉丰富的个性因素中积淀着人类的某些普遍的人性特征,是人类追求纯洁的爱及自由、平等精神的艺术表现。如:宝玉对女儿的亲近,既有对清净女儿的热烈向往,也有青春活力被唤起的萌动。
  • 从内部结构看,其惊世骇俗的个性因素并非孤立存在,总是同其他许多极普遍、极常见的个性因素纠缠在一起的。如:既有对女奴的尊重,又有贵公子纨绔软弱脾性。
  • 其性格特征表现为既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诸多精神要素,又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力和创造性为中国文化人格提供了全新的内容。无故寻愁觅恨于古典诗词中;叛逆思想与魏晋时期不守礼法的性情中人相似。
  • 贾宝玉于钱财经营上极其不通,甚至不懂得如何给银子称重。但是他对物质的态度并不糊涂,爱物而不迷失。相比输了钱就跟丫鬟耍赖的贾环、善于弄权敛财的王熙凤,贾宝玉显然更有境界。
  • 平素里最喜欢调脂弄粉、惜花爱物的他,在与晴雯拌嘴后,不惜撕扇子做千金一笑,还说 “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儿也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
  • 对于物,他尊重而又不迷恋,超然于物,自在洒脱,这是对世人贪财恋物的价值观的反驳,也是对物异化人、人沉迷物的本末倒置行为的纠正。
  • 宝玉实际上是不役于物而役于情的,宝玉不够“逍遥”的最突出一点,就是他受情感的困扰。
  • 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宝玉与袭人闹了矛盾,心中不快,读庄子的《胠箧》篇,有所感悟,于是趁着酒兴,续了一段。在第二十二回中,宝玉与黛玉、湘云闹了矛盾,听戏文“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想到了《南华经》中的“巧者劳而智者忧”

童心的灵光

宝玉是以对女性的清净洁白的美好世界的维护表现出他的童心的。

  • 第三十回,贾宝玉见到一个女孩儿在蔷薇花架下画“蔷”字,便痴痴看了半日,下雨时只担心女孩淋湿,忙告诉女孩不要写了,却不记得自己也在雨中。第三十五回,贾宝玉自己烫到了手,反而问起玉钏烫疼了没有,众人都笑他痴呆。
  • 第四十四回,贾琏与凤姐夫妻打架,都拿平儿出气,平儿被李纨拉入大观园中安慰。平儿被让入怡红院后,贾宝玉先是替贾琏与凤姐向平儿赔不是,后又帮平儿找换洗的衣服,还吩咐小丫头们为平儿舀洗脸水,并帮平儿梳妆。平儿走后,宝玉“竟得在平儿前稍尽片心,亦今生意中不想之乐也。因歪在床上,心内怡然自得。
  • 忽又思及贾琏唯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尤甚。想到此间,便又伤感起来,不觉洒然泪下。”以对待女性周到为荣幸,发自内心怜悯女性的不幸,贾宝玉确实是大大的“暖男”。
  •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香菱与芳官等人斗草,众人玩笑打闹起来,香菱的裙子被污湿了,香菱十分着急,对宝玉说:“这是前儿琴姑娘带了来的。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
  • 宝玉跌脚道:“若你们家……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遭踏东西,不知惜福呢。这叫姨妈看见了,又说一个不清。”
  • 香菱听了这话,却碰在心坎儿上,反倒喜欢起来。为了不让香菱受到埋怨,贾宝玉说服袭人将其一条一模一样的新裙子赠予了香菱。如此温暖周到,贾宝玉堪称“超级闺蜜”。

宝玉的童心还表现在他与世俗社会扼杀人性中最美好感情(爱情,友情)的各种礼法秩序的抵触与对抗上。

  • 贾宝玉对不同层次的人,都尽力去维护、平等相待。贾宝玉是一个特别尊重女性的人,对女性充满尊重、同情和怜爱、体贴之心。因此,他平常“待姐妹们都是极好的”,“每每甘心为诸丫头充役”。贾宝玉对他极度崇拜的女儿们甘愿抛洒真爱,对生活环境中居于被压迫地位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和关爱。
  • 同时,他又对地位低微、名声不雅但情投意合的同性朋友也不惜倾注他的真情。和贾宝玉相比,秦钟、蒋玉菡和柳湘莲称得上是地位低微的小人物。
  • 贾宝玉在自己的友情世界构建中,着力摒弃封建世俗的和功利性的成分,呈现出一种“绝假存真”的清明澄碧。所以,我们说贾宝玉的友情其本质上是他和朋友们自然率真的心性共通的一种交流和释放,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一种唯美主义的感情。
  • 从贾宝玉的友情上可以看出,追求美就是贾宝玉的本能,“贾宝玉不以现实价值和意义要求生活”,“放弃功利而选择审美”、发现美、拥有美、关爱美是他人生的一大特点。
  • 贾宝玉的爱情是以同情、关切、尊重、相知为基础的。同情和爱情自然是两回事,但同情可以是爱情的起点和支柱。这边,林黛玉一曲《葬花辞》尚未吟罢;那边,贾宝玉早已恸倒在山坡之上了。足见宝玉对黛玉的身世、处境、病体、心性体察最深,感受最切,这些绝不是单纯的爱情所能包含的。

宝玉的童心,又表现在他对于被社会所污染、摧残与毁灭的美好事物的挽救与挚爱上。

  • 第五十八回,贾宝玉看到藕官给死了的菂官烧纸钱,听芳官讲明藕官和菂官的恩爱事迹,不仅不笑话,反而又是欢喜又是悲叹

作者塑造贾宝玉这一形象所超出以上这些历史人物的丰富之处在于贾宝玉更接近于生命萌出之时的浑沌状态,他有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

  • 贾宝玉天生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毫无半点追求之心,除此以外,他也没有常人常有的嫉妒、怨恨、复仇之心。尽管每次和众姐妹作诗他都压尾,却从未有过嫉妒不满反倒说:“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就连贾环故意烫伤他,他也没有表现出丝毫怨恨,反倒替贾环遮掩说是自己烫的。
  •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种种行为纯粹发乎天性并不是出于后天的学习或者修养,所以称其为自然的浑沌状态。
  • 正如《庄子·应帝王》篇“浑沌之死”的寓言,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想让浑沌拥有凡人的七窍,贾府中几乎除了林黛玉外的所有人都想让贾宝玉“开窍”,能够拥有于世路好机变的“机心”,这让宝玉即使生活在大观园这一理想的净土中也时常感到生命窒息般的痛苦。

弱的天才

宝玉在婚姻爱情问题上有两点局限:泛爱、移情。表现贾宝玉弱的天才的性格特征。

宝玉是弱的天才,他的忧郁与犹疑,多情善感与无力承担责任,妙语神解与行为能力的缺乏,都构成了强烈的悲剧色彩,使他的性格既有天才的光辉,又有一种弱者的悒郁与无奈。

  • 首先,宝玉性格弱的天才特征同宝玉情感的深沉性相关。在宝玉的情感天地里,很少有庸俗肤浅,无病呻吟的东西;他抒发的往往是悲剧人生的至情至感,一种深而广的忧愤。
  • 其次,宝玉弱的天才性格,还蕴藏在那丰富复杂的情感内容之中。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心情魔态几千般,其情感世界,交织着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经纬。
  • 第三,宝玉弱的天才性格特征,还体现于其内在情感的焦点痴上。焦点即汇聚所有情感能量的中心点。情感焦点的凝铸,可以使深沉、丰富、跳荡的情感流水,从各个方面汇聚到一起来,形成一个内涵深广、传神的泉眼,这是灵魂的眼睛。宝玉作为绝代情痴放射出了人性中最为夺目的光彩。
  • 第四,说不清宝玉终是何等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是一个有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各种思想、情欲、能力、美德、恶习的统一体,一个活生生的人。
  • 他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人们很难用三言两语将他描述,宝玉形象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意会于心,不可言传的审美感受,这一个宝玉是由许许多多的宝玉组合而成的复杂的形象统一体。

在贾宝玉的性格世界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各种社会人之间的吸引和排斥,而是许许多多个贾宝玉之间的关系,用黑格尔的话说,即本身统一的自己和自己发生关系的主体的个性。

贾宝玉的新思想

尊重人的价值,放任自己的个性,认为人的欲望不该压抑,而要表现出来,人的因素应得到重视。

  • 贾宝玉凭借天生的无用与愚顽,争取到了大把的闲暇时光,得以在自然的怀抱里尽情游荡。
  • 元妃省亲之后,贾宝玉同众姊妹住进了花园里,他“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
  • 在大观园这个乐园里,他们结海棠社、吟菊花诗、踏雪访红梅,螃蟹宴上、芦雪庵中,到处是他们的欢声笑语。在大观园中,贾宝玉浑然是一个自然之子,其天性得到最佳的发挥。

宝玉头脑中的女尊男卑思想,未必是资产阶级思想,但也是新思想。

  • 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
  • 贾宝玉的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腐朽无能、庸陋可憎,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那些围绕着他的丫鬟们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卑下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
  • 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尊重与玩弄,聪明与愚蠢,纯真与腐朽,洁净与污浊,天真与虚伪,善良与邪恶,美好与丑陋。

宝玉提倡主奴平等,也是新思想的一种体现。

  • 贾宝玉主张人人平等,尊重个性,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里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与此相连,他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

贾宝玉的叛逆

  • 反对封建礼教,对封建礼教有所反抗和批判。例如《芙蓉女儿诔》中矛头直指迫害晴雯致死的封建家长。他不尊重自己的地位,专在内帏厮混,是对礼教的违拗和亵渎。
  • 反对仕途经济。连他一向敬重的宝姐姐劝他求取功名时,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径直离去;湘云劝他时他更是直接挖苦道:“请姑娘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经济学问的。并说林黛玉从不说这样的混帐话”显然反对仕途经济是宝黛爱情的基础
  • 他不喜欢科举的原因有这些 :他认为科举是“于国于家无望”,读书并不能改变社会改变自己;追求功名的人都是“国贼禄蠹”,他自然是不屑于伍的;他更反对读书只读《四书》、《五经》,他开玩笑说除“明明德”外无书;从他的个人性格来说,他喜欢天真自由,不喜欢一生只为功名奔波。
  • 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例如面对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选择,宝玉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而不向封建家长屈服。
  • 宝玉之所以选择黛玉,除了有“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的基础,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金玉姻缘代表富贵结合,但是空有富贵,却没有相知相爱;
  • 木石姻缘代表贫贱夫妻,但却不乏心灵的共鸣,灵魂的统一。而贾宝玉“及如今稍明时事”,作出了重大选择。贾宝玉渐渐明白了“时事”指什么?
  • 若按《红楼梦》描写的社会中的“时事”世俗,“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人们纷纷攘攘都在图名求利;人生在世,自是有钱有势好;能够娶薛宝钗这样美貌而又出身富裕家庭的淑女为妻,既能日对美女“秀色可餐”,又有她带来的大笔嫁妆维持安乐生活,有什么不好?
  • 一般人自是这种想法了,但是贾宝玉的心中却是完全鄙弃名利,轻视物质的,更何况,他所看到的“时事”,当是指宦海难测,人生沉浮的社会现状,面对这样的“时事”,冰姿玉质、重情重义的他当然会抛弃“金玉姻缘富贵结合”的浮华幻想,选择“木石姻缘贫贱夫妻”的相知相爱。
  • 林黛玉从来不说要贾宝玉去追求“仕途经济”这一类“混账话”,以及她对红尘俗世的鄙视,她高洁的品性,使贾宝玉觉得他们在精神上高度契合统一,所以才会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的爱情,摒弃了一切物质的东西,只保留了纯粹的精神的东西,既互相尊重,又情投意合,既充满了敬意,又充满了怜惜,显得那么晶莹剔透,唯美无瑕。

结语:他是一个“美玉”与“顽石”的矛盾统一体。“美玉”乃世人盛赞的珍宝,然“美玉”实为幻象;其本体“顽石”受尽冷落白眼,实则灵性已通、合于大道。贾宝玉是假宝玉、真顽石,他的痴顽无用正是其通于大道的慧根的畸变。

曹雪芹的用心:其一,将顽石化作美玉,引得众人误以为珍宝,揭露时代的悖谬荒唐——世人以假为真、迷于幻象不识本性,实乃蔽于人而不知天。其二,大书畸人贾宝玉之无用,却又使他走向逍遥全真的境界,目的在于用其不加修饰的赤子之心,表达作者对 “真”的向往,寄托自己对现实生活中求之不得的自由的向往。

贾宝玉其人、其情、其心,真!


文乎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书中一个典型的人物,他的形象完全不符合封建思想,也不符合封建的礼教。他是一个叛逆者,他崇尚“天然”,崇尚“自由”,他热爱老庄的“无为而治”。

贾宝玉的形象在封建社会的思维下,就是天下第一荒唐之人,他反对传统礼教,屡次挑战其父亲贾政的道德底线,他不思进取,痛骂那些求取功名之人是“禄蠹”、“国贼”……,把天下男儿都说成了“须眉浊物”,这样一个人显然是不符合封建思想的,所以他会被一切受过传统教育的人反对,所以脂砚斋评价他是“今古未有之人”。

一、脂砚斋点评贾宝玉

曹雪芹写贾宝玉是倾注了自己的理想,而脂砚斋对于贾宝玉的评价是符合当时封建思想的要求。

比如第十九回中,宝玉见了林黛玉叫声“好妹妹”,庚辰本下就做了如下的批语:才住了好姐姐,又闻了好妹妹,大约宝玉一日之中,一时之内,此六个字未曾暂离口角。妙。

这段批语里浓浓的反话,让人听得很是明晰,脂砚斋对这个“无事忙”的批评,就如家长看不惯一个叛逆的小孩。

马天宇版贾宝玉

第二十九回中,宝玉问袭人:穿红的是你什么人?脂砚斋是这样批的:若是过(遇)女孩儿没有一段文字,便不是宝玉,亦非《石头记》。

从这些文字来看,脂砚斋其实是批评宝玉的,从封建礼教来看宝玉的这些行为,确实是“古今第一人”,他遇到黛玉便说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仿佛在哪里见过?”如果不是他还守住封建礼教的底线,这样凝视一个女子,一定会被当做“登徒子”,可是小说已经提示了,他就是一个“痴儿”,所以又能原谅他这些不靠谱的行为。

脂砚斋的逻辑很符合古代的封建礼教,在任何时候都要合“礼仪”,“以理自守”,像宝玉那样的行为,其实都叫孟浪。脂砚斋从心里还是接受“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对于宝玉的荒诞行为,他并不认同,他认为贾宝玉就是一个离经叛道之人,这样的人,在那个时候,就是“古今第一人”,叛逆,不守规矩的第一人。

二、宝玉的主张

宝玉从心里是尊重任何人,不论是奴才,还是丫头,他都没有半分架子。

他身上的好东西都能被小人小厮给抢了去,他可以和身边的侍从茗烟玩在一起,也可以和身边的丫鬟玩在一起,其实这也是他思想上的一次觉悟。

宝玉的这些“怪诞”

行为肯定会引起封建宗法家庭的讨伐,就像贾政打他时所说的话,平时大家惯着就算了,真要等他弑君杀父时,才不管他吗?

在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眼里,宝玉可不就是一个顽劣而不听管束的逆子吗?

宝玉的思想、行为在封建社会就是不合适宜的,从贾政到脂砚斋都觉得他的行为是怪诞的,和当时的社会形成一个对立的局面。

三、宝玉的怪诞言论

宝玉之所以被脂砚斋说成是“古今第一人”,当时不是夸他这个人独一无二,是说他的行为,言论超乎寻常。

比如宝黛初见之时,问黛玉可有玉,黛玉说及没有玉时,宝玉立刻砸玉,姐姐妹妹都没有就算了,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可见这玉不是什么好东西。

脂砚斋在这里对宝玉的批语是:奇极、怪极、痴极、愚极、焉得怪人目为痴哉!

因为宝玉这样的行为,在那个时代就是奇怪的,而且是极其愚顽的,在封建道德之下,宝玉不过是一个奇怪的人,脂砚斋说他是“古今第一人”,实际上不过是说他怪诞的思想以及行为,在今天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宝玉是具有反抗封建思想与道德的勇士,可是在那个时代,宝玉的思想与行为是离经叛道。


再见蓝桥day


宝玉在大观园众美女环包环境中生活,耳鬓斯磨,日夜相伴,有他爱的人,甚至刻骨铭心,如黛玉等,他得不到他能做到出家出走,是天下第一情痴。还有更多爱他的人,他在警幻仙子初试云雨,爱恋幻想中幻秦可聊,后与贴身丫头实际发生性关系,他爱众多Y头众多人。他不但女子,还爱男人,爱秦钟,爱戏子,见一个爱一个,正如警幻仙子警戒之言:此乃天下第一情痴之人也。


生如夏花彤翔


脂评中也接触到了小说人物形象典型化的问题。如《第十九回批语》(脂京本)中说:

按此书中写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只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为更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之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

仅从这段批语看,脂砚斋对典型形象的美学意义有三点认识。首先,他认为《红楼梦》创造的贾宝玉这个“古今未有之一人”,是实际生活中“未目曾亲睹者”,甚至是古今所有的传奇小说中都未见过“这样的文字”。典型是作家的创造,是前所未有的“第一个”。其次,从生活和艺术的真实来看,贾宝玉是一个于“囫囵未解”之中可以理解的人物,但“可解之中却又说不出理路”,是必须“合目思之”才能于想象中真见的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这就指出,小说中的典型人物,虽然取材于现实生活,但不能用逻辑推理来解释他的一言一行。典型美只符合艺术的真实,在想象中存在。第三,典型人物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语言,具有“移之第二人万不可”的形象特征。


水沧浪99


放眼《红楼梦》,贾宝玉可以睥睨群雄、笑傲众生,毕竟是绝对主角。

贾宝玉其人,形象是丰满的,性格是复杂的,层次是多维的。脂砚斋曾云:“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不曾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奇传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这大概是评宝玉为“今古未有之一人”的原因吧


阿南的兰


宝玉所处的封建时代,能如此高看他周围的女子,能平等相待,并多有敬重之意,他的思想,无疑是远远超过他同时代的男人的。


平江小雨


出生时口里能衔着一块石头的人(神、仙、妖、怪不算)也只有宝玉一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