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春节期间不放烟花爆竹是文明进步呢?还是不传承历史文化?你怎么看?

手机用户妙音之


燃放烟花爆竹到如今走到这样尴尬的一步,人们关注的是放还是不放之争,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窘境,现在的不燃放放烟花爆竹,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爆竹)

一、血淋淋的事实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2019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情况的通报》(安委办函〔2019〕13号):

2017年湖南岳阳经开区“1·24”(腊月二十七)较大事故(死亡6人)。
2018年云南玉溪通海县“2·15”(除夕)较大事故(死亡4人)和山东枣庄市中区“2·19”(正月初四)较大事故(死亡3人)。
2019年春节期间,2月5日(正月初一)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大良镇发生烟花爆竹较大事故、死亡5人。

春节期间这此鲜活的生命被夺走,还有许多燃放烟花爆竹受伤致残的人无法统计,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现在的烟花爆竹极不安全。从烟花爆竹生产、销售到燃放,安全事故频发。如“2019年12月4日7时32分,浏阳市碧溪烟花制造有限公司13号工房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13人受伤(另有4人轻微伤,未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44.6万元。”(引自新华网)

(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

二、一个小县城禁放烟花爆竹为什么是水到渠成?

湖南邵阳绥宁县从2014年开始禁放烟花爆竹,只开放除夕和大年初一初二共三天。县城居民拍手称快,大力支持,自觉遵,燃放烟花爆竹禁令落实得格外顺利。该县曾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多次禁放烟花爆竹,结果是屡禁不止,而这一次禁放烟花爆竹却非常彻底,原因何在?主要是烟花爆竹成了小县城一种公害,如因烟花爆竹炸伤的人为数不少,因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频频发,因烟花爆竹制造的噪音让很多患病的老人无法休息而送医抢救,或是失去生命,屡见不鲜,而烟花爆竹制造的垃圾堆积成山,如此等等。居民苦不堪言,禁放烟花爆竹再次提上议事日程,理所当然是水到渠成。

(放爆竹留下的垃圾)

三、烟花爆竹制造厂家将烟花爆竹推向自我毁灭

既然讲到传承历史文化,就不得不把传统烟花爆竹与现在的烟花爆竹比较一下。唐朝之初,民间将火药装入竹筒,用引线点燃引爆,发出比燃烧竹节时更大的响声和烟雾,驱邪散瘴气。到了宋朝时,民间开始用纸卷成的筒装(火)药,编结成串,叫“编炮”,后来改成鞭炮。此种做鞭炮的传统工艺延续至今近千年。此后出现用卷纸做比鞭炮大的筒,用硝磺装填,取名大爆竹,又称春雷。古代爆竹主要是以响为主。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明了电光炮,有闪光和音响效果。这两类尚属传统爆竹。现在的爆竹采用氯酸钾与硫磺或硫化物组成混合药剂,氯酸钾是烟花爆竹生产中最常用的氧化剂,属于强氧化剂,这种药剂制造出来的爆竹事故多发、破坏力大。虽然国家列为禁用药物,但非正规厂家和作坊私下还在使用。而正规厂家制造的爆竹与传统爆竹的威力大,是传统爆竹数倍甚至十几倍以上。

再说传统的大小爆竹两端填充的泥土较小,主要是以纸为主,泥土也是粉状,而现在的爆竹填充大量的泥土,成凝固状态。传统的爆竹燃放后只见纸屑不见泥土,现在的爆竹燃放后,地上只见泥土,纸屑很少。现在一个小爆竹破坏力比传统大爆竹破坏力大几倍,一个大爆竹的破坏力不亚于一个小型手雷。一些劣质爆竹自带的固态泥土,好像是手榴弹中的弹片,伤人没商量。以前的小爆竹单个的可以用手拿住尾部放,现在小爆竹谁敢放在手上放,不把手指炸掉才怪呢。现在的爆竹不仅制造垃圾,化学药剂对空气、土壤的污染也不可忽视。

(放爆竹现场)

四、现在燃放烟花爆竹方式已经失去文明

过去春节民间主要是放爆竹,除了大的活动,如元霄节,烟花几乎不放,因此,放烟花本来就不是历史文化,也就不存在传承的问题。而放爆竹民间也是非常有节制的。如大年初一开宅门时,大多地方也就放十二个大爆竹,两串小爆竹(一串为一千响或五百响),多的也就放十来串。祭祖、拜年时一般也就放几个大爆竹和几串小爆竹,不会放得很多。

现在就不同了,烟花爆竹一起放,越多越好,成堆成堆地放。现在民间大爆竹基本已淘汰不用了,都有能响的烟花代潜。用纸封的小串的爆竹也越来越少,都用大圆卷式的爆竹,个头也越来越大,破坏力越来越强。有的地方放爆竹时相互攀比,争强好胜,一放就是几个小时,搞得火焰纷飞、乌烟瘴气。还有,央视春晚搞了一个新年钟声后,到了除夕零点时,放爆竹风靡全国城乡,且放烟花爆竹是春节期间最多的时间点,事实上中国民间多数地方以前就没有这样的习俗。以上这些难道也是历史文化吗?难道不是这几十年来形成的陋习,也值得我们去传承?

(像这幅画中的场景只有传统爆竹才做得到,现在的爆竹已做不到了)

总而言之,烟花爆竹传承到今天,已经失去了传统习俗的味道,除了爆竹的响声外,已面目全非。我不反对春节按传统习俗放爆竹(不包括烟花),但我反对用现在这种破坏力大、污染大的爆竹。真正要传承历史文化,按传统的方法来制作传统爆竹,按传统的方式来燃放爆竹,那才叫真正的历史文化传承。


关山听风


爆竹声声辞旧岁。舞狮耍龙迎新年。

春节鞭炮响得欢。今年又是丰收年。

传统文化不能丢。好的传统遗万年。


做自已想做


我支持过年燃放鞭炮,过年过得就是气氛,一定要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才年味足!小时候腊月二十三小年就开始张罗年货了,过年的时候,穿新衣,戴新帽,吃饺子,放鞭炮,不管大人孩子都期待守岁迎新年!现在的人经济条件好了,平时就吃得好,穿的新,年货随时买,饺子都不用包,去饭店吃年夜饭了,鞭炮不让放,和平时没啥大区别了。今年我们准备回农村老家过年了,让孩子们也感受下过年的热闹!

我强烈支持春节放鞭炮!

我强烈支持春节放鞭炮!

我强烈支持春节放鞭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商业城分享


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民先辈留下来的传统,王安石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大家都知道,春节没有爆竹声还叫春节吗?我们不是天天谈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吗?这难道就不是传统文化吗?现在大家日子好过了更应该多放一些烟花爆竹,少打一些麻将,希望制定政策的专家领导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竹坞人


我喜欢听到春节期间的爆竹声声,觉得这才叫过春节。人们劳作一年,过春节就图个喜庆、祥和。如果和平常没有两样,冷冷清清的,一点意思也没有。至于说到污染,一年365天,就污染春节期间的十天、八天,也无关大局,风一吹,晴空万里。真正污染的是那些常年排放浓烟、污水的化工企业。真正把他们治理好了,祖国天空才是万里无云,风和日丽。


YTS524


春节及平日都不准在小区内放烟花爆竹是文明进步,是保护健康和安全的保障,必须人人自觉去执行,健康安全保障你我他为的是大家。


朱国奎233454678


按规定放还是可以的,记得小时候因为放爆竹出门都小心翼翼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个冲天炮在脚下爆炸,绝对的耳朵要聋半天,还有很多受伤的。在家里看电视吃饭时冷不丁一串鞭炮响起有人来拜年,门一开整个屋都是烟尘。


空气承包者


放就是不文明,不放就是文明!

国人总认为事情不是黑就是白!颜色是好多的,不仅仅就黑白两色的!

说污染环境的,几千年都这样传统,偏偏到现在就污染了!

说浪费钱财的,没有消费哪来的生产?没有生产哪来带动就业!

说声音扰人的,你喜欢清静,还有很多人喜欢热闹的!

历史传统就是要尊重!

现在的年味本来就已经很淡了!烟花爆竹没了,春节就没了灵魂,失去了意义!


鲨神


“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阵阵迎新年”,如果我们过年没有了爆竹声,也没有了锣鼓声,那么这还叫过年吗?很显然,春节期间不准燃放烟花爆竹是对“历史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否定和伤害。


先说说“燃放烟花爆竹”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和影响: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确确实实是中国人的一个历史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庭燎》,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庭燎晰晰,君子至止。”庭燎,是古人将竹子、草或麻杆,捆绑在一起燃放使夜晚耀如白昼,有照明与驱邪的作用。这可能是中国燃放爆竹的最早记录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对于“爆竹”最早的明确记载是南朝梁的宗懔,他在《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鸡鸣即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山魈怕爆竹,民间便将山魈演变成一个叫“年”的怪物,年年从海里爬上岸来害人,后来它被一个穿红衣的小孩燃放爆竹吓跑了。这样除夕或正月初一燃爆竹驱邪,就渐成一种习俗。

在唐代,“鞭炮”叫做“爆竿”,“药王”孙思邈将“爆竹”从竹子制作的形式改为纸裹火药的形式,这就是“鞭炮”的雏形。孙思邈的弟子李畋,他才是真正的“鞭炮祖师爷”,他将“爆竹”的“竹筒”改为“纸筒”,并由此制作成了各种花炮,用于祭祀和驱邪。

在宋代,“爆竹”才被正是称为“鞭炮”。这个时期,“爆竹”进一步发展成“鞭炮”和“烟花”,《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都有大量的关于“赏花灯”和燃放烟花爆竹的描写。至此,“烟花爆竹”称为传统文化节日的必需品。

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写了一首叫作《元日》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就非常生动地描绘了新年贴对联、放鞭炮的热闹情景。

然而,很可能我再也见不到这样的春节热闹情景了。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出于“环境、安全”等因素,出台了《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将“燃放烟花爆竹”定性为“违法行为”,禁止在辖区内燃放各种烟花爆竹。

这一禁令的出台,遭到了绝大多数市民的反对。没有了烟花爆竹,这还叫过年吗?冷清清的过年,还有什么“年味”?

也许多年以后,中国人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只能在“高音喇叭”或“超级音响”里面才能听得见劈哩叭啦的鞭炮声音了!这样禁下去,再过100年,那些正在上学的儿童孩子们将不知鞭炮为何物!

为什么大部分市民如此强烈反对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燃放烟花爆竹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积极向上的心理期待,它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融入了国人的文化心理里面。

2.燃放烟花爆竹与“保护环境”“保障安全”并无直接矛盾,如果进行了足够的准备和控制,燃放烟花爆竹不会真正造成“环境和安全”的危险。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的,哪里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3.有些地方部门执政思维简单,用“禁”而不用“疏”,因为下发一纸禁令比花费力气维护安全保护环境操作起来更简单,但完全没有考虑的文化的因素。

综上所述,我认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环境、安全问题”这都是一个假命题,两者没有必然联系。这种禁令,毫无疑问是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一次否定和蔑视。

澳大利亚不是没有“燃放烟花爆竹”吗?可是他们的火灾烧得比谁都厉害,空气污染,人员死亡,这些“环境、安全”问题,和“燃放烟花爆竹”有直接联系吗?

如果非要论污染的话,化工企业的污染绝对要远远超过鞭炮烟尘的污染,尤其是化学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可以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安全!由此可见,无论如何鞭炮也不应该背上“污染环境”这个黑锅!

其实我们可以燃放烟花爆竹方面做出更多的积极探索:

既然“燃放烟花爆竹”和“环境、安全”问题没有直接联系,那么我们也许应该对燃放烟花爆竹持理性态度:

  • 1.“限定区域,集中燃放”,这可能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管理误区,以为“集中燃放”能够减少安全隐患,而实际上越是集中燃放就越加危险,观看的人多,火力强大,难免不出意外;越是集中燃放,烟尘浓度越大,浓度越大有害气体的稀释就越慢,环境污染就越严重;
  • 2.可以施行“限购”措施,每家每户限定购买鞭炮在指定数量以内,比如不能超过360响(一年360天,每天一响),超过规定标准的限制出售;
  • 3.加强防卫措施,修建必要的“防火墙”,在燃放烟花爆竹时加强值班保安人员,杜绝乱燃乱放;
  • 4.加强安全指导,不允许未成年儿童单独燃放,烟花爆竹燃放时必须有成人在场;
  • 5.加强烟花爆竹“制造端”的监督,严防“伪劣假冒”产品上市害人,监管机构务必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 6.加大春节期间消防安全预防宣传,采用多种形式,走街串户,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方式进行撒网式的宣传,以此提高人民的安全意识和防备意识。

结束语:

很多人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的已经过时,应该摒弃;但是,有一点需要警醒的是,中华文化为何有很多方面在国外受到很高的重视?比如“儒家文化”在国外的发扬,比如“端午节”被韩国申遗,围棋和茶道在日本的兴盛,如此等等,不要说我们中国的文化被外国抢走了,有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在于自己都不重视这些传统文化,人家重视了,自己又“眼红鼻子酸”!希望我们的有关人士和有关部门,在面对“历史传统文化”方面有更多的作为!


飞鱼劝学


肯定是文明的进步!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严重的污染环境,同时经常发生伤亡和火灾事故,既浪费了钱财,又使一部分人不得安生,同时也是对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现在国家趋利避害,倡行节俭,禁放烟花爆竹,虽然节日气氛淡了些,但是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却是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虽是传统的东西,但与现代发展无法融合时,就应该迸弃和割舍,毕竟日子才是最最重要的!为了子孙后代能有蓝天白云,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