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日軍精銳為何在蘇聯八月風暴裡不堪一擊而且被俘六十餘萬人?

Oo水鏡徽華oO


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蘇日第一次近代正面對抗是諾門罕戰役,當時日本也是打算通過與蒙古摩擦的機會,對蘇聯做一個試探,結果很不理想,被朱可夫打的慘敗。這次戰疫暴露出的問題是日軍在平原作戰、機步協同作戰等方面都與蘇軍存在很大差距。此次日軍參戰的是正牌關東軍,是日本為了侵略我國而十年磨一劍的精銳。

再說說八月風暴,那時的關東軍已經被換了不知道多少代了,精銳早已不再,而蘇軍氣勢正盛,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滿洲也就不足為奇了。日軍能負隅頑抗的也只有類似於虎頭要塞之類的永久性戰爭攻勢,但是在強大的蘇軍面前也沒有起太大作用。

這裡要說的是,戰爭在某些時候,士氣也是非常關鍵的,而蘇日當時的士氣差距太大了,所以這也決定了雙方的最終結果。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如果有不對的,請大家指正。


盆郭峰


日本的精銳部隊是關東軍,被日本譽為“皇軍之花"。

1949年8月9日,蘇聯擊敗德囯後撤下戰場,轉而投入到盤距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史稱“八月風暴"。此時蘇聯紅軍兵力150萬,日軍兵力為70萬左右。本以為在這場戰爭中關東軍會頑強抵抗,沒曾想蘇聯對日本宣戰沒幾天日本政府就宣佈無條件投降了。只幾天的時間蘇聯紅軍就擊斃日軍8.7萬人還俘虜了超過60萬的關東軍,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蘇聯紅軍作戰經驗非常豐富,有著不怕死的精神。以大規模的集團軍方式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對陣日軍的“豆”式坦克,顯然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況且蘇聯還有強大的空軍掩護和後勤供給。

那是關東軍太弱嗎?其實也不是,關東軍是日本的精銳部隊,是日寫日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的一隻部隊。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件就是關東軍一手製造的,而且在侵華戰爭中也充當著主力部隊的角色。

究其主要原因是日本在二戰中後期,為了加強日本南部島嶼的防禦,抽調了一半的主力部隊,赴南太平洋與美軍作戰。雖然最終被美軍打敗但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尤其是在硫磺島戰役中,美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拿下硫磺島。所以說關東軍太弱,那是不符合事實。二戰末期由於納粹德圍戰敗,日軍在與美軍作戰的同時又對蘇宣戰,造成了嚴重的兵力不足和裝備、後勤補給的困難。就在日本對蘇聯宣戰沒幾天,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了原子彈,徹底摧毀了日本關東軍拼死抵抗的最後一點決心,所以關東軍在六天後就投降了。蘇聯才此次戰役中俘獲日軍六十餘萬人之說


王玉潔507


因為當時的關東軍已經是末日黃花,沒有戰鬥力了,至於早期強悍的關東軍,有的調入關內同中國軍隊作戰,更多的調入太平洋戰場同美軍作戰。1945年8月份的關東軍的組成是:從其殖民地朝鮮徵調12萬人,從東北日本僑民中(開墾團)強行徵招25萬人共組成16個師團,從日本國內新徵(主要是青少年學生)兵員組建了4個師團調入東北,從關內調入一部分兵力與原來剩下的老弱病殘合編成4個師團,一共24個師團總共57萬人,這些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

關東軍經營東北期間,在中蘇邊境修建了一些防禦工事,後來因為太平洋戰場吃緊,這些防禦工事裡的火炮都撤下來運到太平洋戰場上去了,等同於對蘇軍部分不設防。

美國空軍21機隊司令柯蒂斯.愛默生.李梅將軍利用“空中保壘”B29轟炸機從1944年11月到1945年8月,總共出動3.3萬架次對於日本96個城市實行毀滅性轟炸,總共投下16萬噸炸彈及燃燒彈,把首都東京炸成一座死城,1945年8月6日、9日分別在日本長崎和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這些深刻動搖了當時關東軍的士氣。

在這種狀態下,被武裝到牙齒的蘇軍進攻還能有多大一點戰鬥力?8月15日日本已經宣佈投降,到17日蘇軍還在作沒有多少戰鬥意義的進攻,即便是沒有攻擊行動,關東軍已準備投降,所以說打一支沒有什麼戰鬥力,且準備投降的軍隊當然容易。


鬥堰衝


日軍方面:一九四五年的日軍已然不是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零左右的日軍的素質了。最初的關東軍大都是北海道一帶的獵人等為骨幹,二三十歲,身體素質好,驍勇善戰,有真實的抗日老兵回憶錄記載,三七、三八年剛大肆入侵我們國家的日本老兵,單兵素質非常好,拼刺刀一個人能拼五、六個人,且不佔下峰,絕不是抗日神劇裡我軍戰士大刀一輪,砍瓜切菜般的殺日本鬼子,如果真是那樣,抗日戰爭也用不上八年,千千萬萬的抗日軍民真是用血肉、用生命換來的勝利,我輩當敬仰先烈,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扯遠了,日本彈丸之地,人口基數支撐不了其軍國主義者瘋狂吐並世界的野心,到一九四二年前後,日軍的戰線長、兵員損耗等因素影響,日軍單兵作戰能力已呈分水嶺式的下滑,尤其是新兵無論年齡、身體、軍事素養都和老日本鬼子無法同日而語了,到一九四五年前後,娃娃兵都上來了,就不用細講了。

蘇軍方面,戰鬥民族的兵員素質就不說了,尤其是是剛參加完對德的戰爭,經驗、士氣都絕對佔優,外加一部分東線部隊之前沒有太多的苦戰,一大部分精力都在防範在中國東北的日軍,戰鬥力沒有絲毫減少,屬於養兵蓄銳,以逸待勞。所以在軍隊戰鬥力上蘇軍完勝。

在武器彈藥和後勤補給上,日軍經過十來年的

外線作戰,資源日漸枯竭,武器更新也嚴重跟不上時代。而蘇軍卻截然不同,經過幾年的對德作戰,不反沒有被打垮,反而工業科技及自然資源方面的雄厚基礎優勢逐漸顯露出來,越打越強。單單與日本相比,蘇聯是越打兵越強,武器越先進,氣勢如虹;日本是越打兵越弱,武器裝備越跟不上形勢,士氣上和剛入侵中國的時候比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此時雖困獸猶鬥,但早已雄風不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日本的坦克裝甲只有平均5mm左右,抵抗小米加步槍尚綽綽有餘,但在蘇軍的轉盤機槍面前,只有被打成馬蜂窩的份兒了。還有蘇軍排倒海般的卡秋莎火箭炮,地動山搖的感覺是日軍從未感受過的,以前總是日本鬼子欺負別人,今天終於被別人欺負了,一下子在精神上就垮掉了,剩下的只有本能的垂死掙扎和為天皇效忠的武士道精神在強做支撐。

綜上所述,面對潮水般訂蘇軍,數量上也不佔優的日軍只能一潰千里啦。

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胖妞兒是肥汪


1945年蘇聯實施八月風暴行動時,遭受攻擊的是號稱日軍精銳的關東軍。但關東軍精銳之名己名不符實。太平洋戰場己將關東軍精銳抽調一空,雖然將在鄉軍人和少年兵羅織重組湊了80餘萬人,但己是虛有其表。加之法西斯軸心國只剩下日本苟延殘喘且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已徹底失敗,大本營又從關東軍中抽調裝備人員守衛本土,準備實施“一億玉碎”戰略,這對此時的關東軍可以說是雪上加霜,而蘇軍秘密調來3位元帥,150餘萬兵力,且挾戰勝之威,空架子關東軍全面潰敗已成必然!


退思54198956


日本關東軍在1945年八月份已經作為戰略預備隊大部分抽調到南洋打美軍,精銳損失慘重,連虎頭要塞的很多武器裝備都被調到了南洋用來守島。當華西列夫的170萬軍隊翻越外興安嶺出現在東北,日軍已經沒有多少兵力用來防禦,而且在日本本土都已經投降的情況下,關東軍再能戰也是註定失敗的。何況蘇軍已經是戰場上歸來的百戰之軍,在奪取千島群島時甚至有勇猛的戰士捨生忘死堵日軍槍眼,此時的關東軍面對這樣的敵人,註定是回天乏術


冷鍛鋼


縱觀東北,蘇軍與日軍的戰爭,可以看見,日軍不堪一擊。

蘇軍光俘虜日軍就六十萬人。

可以看見這六十萬日軍的大規模俘獲,戰爭的對抗性不強,不像硫磺島,和沖繩島戰役,美軍與日軍的戰爭。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這就是蘇軍戰爭藝術,在日軍還沒有做好完全的戰爭架勢的時候就拆散了日軍的戰爭結構,抽空他的戰爭資源,使日軍散架,成為戰場上的滯呆者,而無法組織大規模的戰爭力量。

蘇軍能夠很順利的俘獲戰場上的日軍滯呆者,不用很大的消耗,而達到戰爭的目的。

整個東北戰場,有東,北,西,三面,東面是朝鮮與蘇聯領土,北面是蘇聯領土,西面是蒙古領土。

而蘇軍在北面,東面祥攻,把日軍吸引在這裡,吸引了日軍大部分兵力。

而蘇軍的主攻方向在西面,蘇軍從蒙古進入,蘇軍經過大興安嶺,那些人跡罕見的地方,翻過大興安嶺直接收復瀋陽。

連溥儀皇帝都不知道蘇軍來的這麼快,而被蘇軍俘獲。

日軍的糧草,彈藥庫都在這裡,首腦機關也在這裡。蘇軍大規模的空中轟炸,七天七夜不間斷的轟炸,日軍的彈藥庫,糧草庫,軍械庫,軍需庫,在中國抗日聯軍特工的引導下,蘇聯空軍按照指引的目標,大量的投擲炸彈。

晚上東北抗日聯軍特工用手電筒光柱指引,蘇軍飛機在夜空中看見燈光信號立即投彈,日軍的戰爭潛力基本被摧毀。

蘇軍是從日軍的後面襲擊日軍要害的,日軍已經沒有了糧草,沒有了彈藥,沒有了燃油,日軍在最後一刻用手榴彈綁在身上與蘇軍坦克同歸於盡。沒有彈藥的日軍發起了敢死的衝鋒,下一分鐘被蘇軍的轉盤式機槍成片成片的打倒。

許多日軍軍官刨腹自殺。

戰敗的消息傳播在日軍中,許多日本人自殺,但是還有許多日本人沒有自殺,因為他們知道,自殺已經沒有了意義,死後誰給你頒發烈士證,日本政府都沒有了,還有誰發呢?

大量的日本軍隊放下武器,被蘇軍俘虜,被帶到蘇聯戰俘營,進行著伐木,農業,工業的生產。最後被蘇聯釋放回到日本。

蘇軍對日本的作戰,與美軍不同,蘇軍首先是根除對方的作戰能力,而使對方沒有能力作戰。美軍是用充足的彈藥覆蓋整個戰場。大量的斃殺對方的人員。俘虜對方人員極少。

在美軍同日軍作戰中能夠看到。蘇軍與日軍的作戰中看到,蘇軍的戰爭技巧高於美軍,也高於日軍。蘇軍把戰爭演變成一種智謀的藝術,而使戰爭更加變幻莫測。在戰爭的硝煙迷霧中,刀光劍影中,突然就使對方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而瞬間全盤皆輸。


寶樹白石


早沒關東軍了,45年的關東軍基本都是老弱病殘了,原先的精銳基本被抽調到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還有一部分抽調到中國戰場,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國內新抽調的新兵,娃娃兵之類的,而蘇軍是經過了蘇德戰場鍛鍊的精銳,再加上雙方武器的差別,小日本除了肉彈以外根本沒有任何的反裝甲武器能夠對t34造成威脅,更何況空軍,而關東軍呢?灰機?有!很少,坦克?有沒有的吧,大口徑機槍就能穿的玩意,有和沒有區別不大,輕武器?呵呵呵,再加上東北那一望無際的平原,完全能發揮蘇軍的裝備優勢,如果複雜的地形還好說點,所以所謂的皇軍之花早已是昨日黃花嘍。被痛扁也就不奇怪了。

另:請問蘇聯扁關東軍是啥性質?是侵略!蘇聯紅軍乾的事沒比鬼子強到哪去!要知道我國建國以後所有的不平等條約全部廢棄,唯獨邪惡的蘇聯沒廢棄,蘇聯佔領旅順直到55年才撤軍!


書生115


那哪是什麼精銳呀,精銳都死在太平洋諸島上了,60%死於日美,10%死於日中,20%守日本四島,只有10留在中國戰場,主力還在江,淮,湖廣。小國作亂,下場應得,只可惜我中華兩次世界大戰都是戰勝國,一次得到了21條割讓山東,一次準了外蒙獨立,旅順港拖俄管。


棋樂無窮190154293


答,蘇聯在二戰結束進攻我國的東北,首先就是已經是二戰快結束了,以美國,英國,及蘇聯的三國達成共識,就是歐洲大陸戰爭完了以後,蘇聯人出兵共同解決日本軍隊,當時的時代背景就是中國的軍隊已經進行反攻,美國在太平洋戰爭勝利在望,日本人將日本的關東軍抽到太平洋戰爭,以及東南亞,還有就是我國內陸。在東北的中俄邊境地區,修築了巨大的防禦系統。蘇聯人繞開了防禦系統,撕開了日本防禦系統的口子。進入東北,日本人的軍隊的六十萬人是,醫生護士,運輸的兵,還有後勤保障的運輸兵,以及科研院所……等日本人在東北所有機構,廠礦還有製造維護設備人員。它能夠作戰的除了北部邊境地區防禦系統有七萬多到十萬人是作戰部隊,據估算整個東北地區有作戰部隊不超過二十萬。其中甲類師團恐怕聊聊無幾。實力不強。日本人的防禦系統是日本在東北屏障,失去它日本人就慌亂了,日本人的整體不行了已經是日薄西山,很快就會有消息投降。蘇聯人把握好了時機才勢如破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