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有人說,少年時喜歡曹操,因為他夠梟雄,徵黃巾,刺董卓,戰袁紹,挾天子,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讓人聞風喪膽;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中年時佩服司馬懿,因為他能忍。屈居曹家之下幾十年,到頭來讓三國歸晉;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到老時才看好劉備,因為他最有毅力。白手起家,年過四十未立業仍不放棄,終在亂世裡搏得一席之地。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以上三位人物,於和偉演了兩個。曹操和劉備,一個愛笑一個愛哭,屬於兩個極端。於和偉在新三國裡演的劉備頗受好評,暫且不表。我想說一說他在《軍師聯盟》裡演的曹操。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此時的曹操已然成事,求賢若渴,四處招募名士。彼時的名士向來都是先看德,再論才。但曹操反其道而行之,教育群臣:亂世用人,論才不論德。

“臨陣能致勝,不使將士枉死是德,治國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凍餒之苦是德”

這番話在當時禮儀為先的教育下是大不敬,但沒人敢反駁,也沒人能反駁。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曹操遇刺,巍然不動,泰然自若,一看就是久經沙場的硬漢。他在百官面前逼死已經懷孕的皇妃,嚇得皇上連刀都拿不起來,群臣斥責,曹操一併抓了問罪,血濺皇宮毫不在意。

荀彧勸他說:“人言可畏。”

“令君知我,我向來不懼人言。”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身逢亂世,能說話的是手裡的刀,而不是文人的筆墨。

但曹操從未看輕文人,荀彧就是個例子。他心向漢室,曹操門兒清,但是他用人不疑,大方的與對方商討政治要事。

二人攤牌的那一刻,曹操滿是不忍,但他也知道,若荀彧對漢室不忠,就不是他這麼多年一直敬佩的荀令君了。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天下,皆錯看我曹孟德。”

錯看了嗎?錯,也不錯。

不錯的是,曹操的確有自立為帝,取代漢室的打算。

錯的是,天下人只看見他的狼子野心,而沒看見他為北方百姓謀取的太平生活。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曹操在戲劇裡的形象是白臉,一副奸臣模樣,有幾個人還記得,這個奸臣也有還天下以太平的志向呢?

關羽水淹七軍,曹操坐在軍帳內,心知他今生再也攻不下江東,無盡傷感。戎馬一生,志向未成,卻迎來了英雄落寞,對本人來講何其殘忍?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關羽被斬,曹操領百官下拜,當日若非關雲長在華容道私放他一命,哪有今天魏王的威風?論情義,論恩德,這一拜對方都擔得起。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暮年出城,連年征戰民不聊生,昔日他與袁紹結伴遊獵意氣風發,周圍都是青青綠草;如今滿目瘡痍,百姓十室九空。那個殺人不眨眼的曹操,也變成了聽一首童謠就流淚的老人。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洛陽城裡,曹操面對百官,敬過去二十年拋頭顱灑熱血的亡者。

何為亂世?從上帝視角來看,是幾個想當皇帝的人勾心鬥角,打來打去傷國傷民;但是在當權者看來,他們只想看一眼太平盛世罷了。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天下未定,曹公有愧。

於和偉的曹操,與原著相距最遠,卻最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