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與歡樂的神明同返香巴拉

不要只顧著梯子,要記得你要爬向哪裡。——西藏顏語

與歡樂的神明同返香巴拉


與歡樂的神明同返香巴拉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2020庚子之疫,重大災難來臨,應激心理反應同樣會成為社會問題,克服恐懼,甚至是面對死亡,很少有人能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關於心靈的救贖,丹麥宗教哲學心理學家索倫·克爾凱郭爾認為,惟有信仰方能給人以所需要的新的支持,給他無畏地棄絕畏懼的勇氣。

而信仰離開理性,就可能變成了迷信,當信仰與理性合併的時候,就能夠防止理性變成一種純粹的知識性遊戲。

人類在追求精神家園的旅途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腳步。

20世紀最重要的一件事,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觸。這樣的文明同樣出現在迪慶,寺院和教堂,在同一塊土地上,甚至是在同一個村莊。

遠在吐蕃時期,迪慶作為藏區文化的一部分,便深受藏傳佛教的影響,香格里拉的松贊林寺就是聞名全藏區的重要寺院。

20世紀初,天主教的法國傳教士從四川安定,經過芒康,在西藏的鹽井建造了迄今為止西藏境內唯一的天主教堂之後,來到德欽的燕門,在茨中修建了教堂。

而關於禪宗到來,傳說則更為久遠。藏族聚居的維西縣塔城鄉其宗村外的高山,當地人稱為阿海洛山,據傳南北朝時期的禪僧南印度人達摩曾到此修行,直到現在達摩祖師洞一直都是信眾的朝聖之地。

與歡樂的神明同返香巴拉

松贊林寺前,成群的赤嘴鴨聚集在拉姆央措。

與歡樂的神明同返香巴拉

香格里拉城外納帕海,佛塔雪山,經幡,群鳥飛翔。

松贊林寺是雲南最大的格魯派寺院松贊,距香格里拉縣城只有6公里。拉姆央措湖的北岸,松贊林寺仿布達拉宮佈局依山造勢。層層臺階,每一層都像是走向光明的最高處。

“林木深幽現清泉,天降金鶩戲其間。”五世達賴為松贊林寺選址時占卜所得的卦辭,寺與湖相映,正是這座寺院現在的樣子,四周有原野與鄉村的寧靜。

為逝去的人,點上長明的酥油燈,放在宗喀巴大師前,是為亡靈超度,也是為自己的心找到一個安慰的去處。

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書》關於生死的開示,啟發了很多人重新審視時間,死亡就是我們最執著的那個東西必然的毀滅,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所有痛苦的形式。

出奔子欄進入書松,始建於1667年東竹林寺的大殿三樓有一個立體時輪金剛壇城,象徵著香巴拉王國核心的智慧。時輪金剛譯自梵語,意為“時間之輪”,誰解讀出這層層的時光密碼,也就走在了通往心靈解脫的旅途中。每年藏曆八月二十七到二十九日的格冬節,展示巨幅五彩綢緞堆繡閻羅王唐卡,用藏戲和跳神的形式,在做生命輪迴的開示。

與歡樂的神明同返香巴拉

梅里雪山,神山與眾生的家園。

由冬到春,是當地村莊轉山的季節,內轉從雨崩村到神瀑,外轉經圍繞著卡瓦格博,從瀾滄江河谷翻越雪山去往怒江,沿怒江北上,從卡瓦格博山背面繞過,再翻越雪山回到瀾滄江,順時針一圈需要7-13天。

梅里雪山在藏傳佛教中被尊為神山,更莊嚴的藏語名字是卡瓦格博,當他被稱為念青卡瓦格博,意味著是被佛法調伏,在蓮花生大師的指引下,成為勝樂金剛的護法,庇護更大區域的人民。

所有藏族村莊,再小也有煨桑臺、瑪尼堆和經幡。每一戶藏房的佛堂,從火塘、中柱和經幡,連接到更遠的雪山,雪山之外無數高山大川和億萬生靈,連接更大更高層的世界。有這樣的宇宙觀,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微小,漸漸除去無知和自我為中心所造成的遮蔽,揭開心和現象的究竟本性。

梅里雪山腳下的茨中和巴東,都是當年西方人和傳教士頻繁來訪、定居和傳教的地方。這一線,茨中教堂、茨菇教堂、巴東教堂、以及佛教寺院並立。各種生命形態,在這裡似乎都得到應有的照拂,如同傳說中的香巴拉王國。

滇西北地區十三座噶舉寺院之一的壽國寺,在茨中去往塔城的路上。噶舉派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是第一個把轉世詳細信息寫下來,而據此找到自己來世的人,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的傳統,成為藏傳佛教的儀軌之一。

維西的達摩祖師洞外,轉經道上近萬塊嘛呢石上刻著藏文、梵文和漢文的經咒。賣柴的六祖,收攤歇腳之時,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撕開了遮擋智慧的烏雲,開悟的陽光傾斜下來,黑暗再無蹤影。

與歡樂的神明同返香巴拉

從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飛到香格里拉。

在通往香巴拉的路,從來沒有少過追尋的人,一如人們對解脫心靈之道的探索。有一句西藏諺語說:“不要只顧著梯子,要記得你要爬向哪裡。”

過去的旅途難,現在只要你想,一天之內,從任何地方出發,你都可以抵達香格里拉。在寺院,在教堂,在修行地,在先人放下梯子的地方,找到自己心的方向,與歡樂的神明同返故園。

供稿:王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