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狀元天子、痛風患者、預言大師,明仁宗猝死之謎

狀元天子、痛風患者、預言大師,明仁宗猝死之謎

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5)

明朝的《皇明祖訓》是朱元璋給子孫後代訂立的祖宗家法,其中明文規定了大明的皇位繼承採取嫡長子與兄終弟及的制度。

縱觀大明十六帝,真正以嫡長子即位的屈指可數,明仁宗朱高熾與明武宗朱厚照就是其中的代表。雖然都是嫡長子,但因時勢環境的不同,所以兩人的即位過程也大相徑庭。

成祖徐皇后所生三子,依序為太子高熾、次子漢王高煦、三子趙王高燧。仁宗雖是嫡長子,但太子之位並不牢固。原因一是仁宗好學問,曾自詡若應科考,定是狀元天子,二是身體太胖,患上足疾(據考應是現代的痛風病)連走路都困難。

《明史》記載有一次成祖命漢王朱高煦同仁宗拜謁孝陵,仁宗是由兩個宦官攙扶著走路,而且一路上跌倒了好幾次。早就覬覦太子之位的朱高煦幸災樂禍地嘲諷說:“前人蹉跌,後人知警。”當時宣宗為皇太孫,立馬在後應聲說:“更有後人知警也。”算是替父親挽回了面子。

這在馬上得天下的成祖看來,宅心仁厚學識好的仁宗太文弱,太不像自己了,所以心裡對仁宗無感。他更喜歡身材修長、擅於征戰“類己”的漢王。於是,成祖就曾動過易儲的念頭,仁宗全賴大臣維護得以熬到登基。特別是大明第一任內閣首輔解縉,曾對成祖進言,謂仁宗“仁厚”,成祖不語,解學士緊接著說:“好聖孫。”這才讓成祖定下心來,不再有他想。

因為成祖一直很喜愛仁宗之子皇太孫朱瞻基,逢人便稱其“聰明英睿,智勇過人”,多次帶著這位孫子出征並精心培養,看得出來成祖對朱瞻基期望甚高,這也給仁宗加了不少分。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成祖病逝於北征蒙古途中的榆木川。《明史》記載,“太監馬雲密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謀,以六軍在外,秘不發喪,”然後楊榮趕回京師向仁宗報喪。仁宗即派朱瞻基前去逢迎成祖遺體,並在軍中發喪。待其一行回到京師將成祖入殮後,仁宗終於熬到即位的一天。

狀元天子、痛風患者、預言大師,明仁宗猝死之謎

《皇明祖訓》

仁宗即位後,平反冤獄,選賢任能,施行了一系列的仁政,使百姓得到充分的修養生息,明朝國力大增,開啟了著名的“仁宣之治”。但天不假年,正當壯年的仁宗準備大展宏圖之時,卻於即位第二年五月便駕崩。

正史對仁宗的死因語焉不詳,只知他在死前仍然勤於政事,從“不豫”到“崩於欽安殿”不過兩天時間,這是典型的猝死。

據說仁宗除了好文之外,還善觀天象。就在他死前一天,曾問內閣大學士楊士奇、吏部尚書蹇義等人:見昨夜星象否?眾臣回答:太祖禁止私習天文,臣等未觀;即使觀看,也不解其意。仁宗道:朕夜觀之,紫微垣有事甚急,不可解矣。古時紫微星借指皇帝,意味著皇帝將有事。

第二天,仁宗果真猝亡。

狀元天子、痛風患者、預言大師,明仁宗猝死之謎

明十三陵

這也太玄了,讓人不得不問:仁宗到底是怎麼死的?

一說是張皇后壽辰,仁宗的妃子郭氏在自己的宮裡為張皇后祝壽。郭氏進湯給張皇后,她自己卻沒有立即飲用。哪知一旁的仁宗取而飲下,郭氏大驚失色,卻來不及阻攔。稍後,仁宗死,郭氏自殺。

另說仁宗即位後,因痛恨宦官攬權,幾次揚言要殺掉一批。結果有一個下雨天,在早朝結束後不久,仁宗就突然駕崩了。有人懷疑是被宦官害死的。那天剛好打過雷,宦官就說仁宗是被雷打死的。但讓人驚駭的是,入殮時卻發現皇帝的屍體上沒有頭。這就更讓人懷疑宦官了。

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即逝,他的死因又如此的撲朔迷離,頓成明朝前期的一大疑案。

儘管仁宗在位時間甚短,但其所施行的政策卻為宣宗一朝所繼承,以致後代史家將這一時期稱之為“仁宣之治”。——白壽彝《中國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