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甚至有人说,三岁即可看老。可见这段时光的重要,这段时间,一个小小的娃娃,从脱离母体亲自感受世界的奇妙,到学习翻身、坐起、牙牙学语,从断奶开始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到蹒跚学步自己面对新的世界。

从会哭会笑,到学会背诗、学会写字,这个阶段,是一切开始的开始,是一切形成的根基。其实无论是性格特点,还是言谈举止都深深镌刻着这个阶段的烙印。

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

其实,从出生到幼儿园的这段时间,是孩子本性养成的关键阶段。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和父母家人在一起,父母要寓教于乐,给孩子最初的引导,培养他的兴趣,锻炼他的感知。

这个阶段,孩子的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肩负重任。对于这个小不点儿,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一切都是最基础的学习,家长要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温暖和强大他的内心,让孩子树立帮助、关心牵挂他人的意识,学会付出爱

所以,这个时期家长的自我学习和规划很重要。将纷杂的世界,美丽地呈现在这个无邪的孩子面前,让他感到温暖,幸福,让他积极地吸收,学习,让他健康地发育、成长,就是这个阶段所有家长最美好的愿望。

要做到这些,家长需要充分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发育和性格特点,以下几点是一定要特别注意的。

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

不要难为孩子的情感

有的家长,特别喜欢问孩子:爸爸和妈妈,你最喜欢谁?姥姥和奶奶,谁更喜欢你,你更喜欢谁?如果只有一个苹果,你留给谁吃?如果我想去你家,而你爸爸妈妈不让我在家吃饭,你会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其实会让孩子很纠结。大人们或许是玩笑,或许是无意间想通过孩子求证什么,但这样的问题,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很容易伤害孩子的情感,让孩子左右为难

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

不要让孩子恐惧不安

有的家长,喜欢逗孩子,吓唬孩子,拿他不喜欢的事做条件。比如在公交车上吓唬孩子,千万不能睡觉,否则会被丢在车上让坏人领走了,让孩子担心害怕,备受煎熬,或者告诉孩子,要是不听话,就会被大灰狼带到森林里去。

或者告诉孩子不要再弄坏玩具,否则就永远不再给你买啦。其实,孩子在公交车上困了,如果不方便让他睡,可以给他讲他感兴趣的事情让他精神和兴奋,如果孩子不听话了,可以告诉孩子不听话的直接后果,应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弄坏了玩具,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修复玩具的好办法,或者和孩子一起想玩儿坏了的玩具还能做什么。因为,这些负面的话语,会让孩子恐惧,不安,而又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意义

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

不要不尊重孩子的小伙伴

很多家长喜欢自己家孩子,和看上去懂事,有规矩的小伙伴一起玩儿。如果看到哪个孩子有坏毛病,自己的娃娃还愿意跟屁虫似的缠着人家,会怪孩子没出息,或者会粗暴地让孩子离那个小朋友远一点儿,不要沾染了他的恶习。

其实,应该和孩子好好聊聊他的伙伴,看那个你认为的“坏孩子”吸引孩子的是什么地方。也许,正是因为那个小伙伴和孩子自身比有较大的差异,孩子才觉得喜欢、新奇,愿意和他在一起

这时与其强制性地让孩子离开,倒不如和孩子一起对那个孩子进行客观的分析,也能借此看看孩子的判断力,还不会伤害自己和孩子的感情。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分清好坏很关键,但应该尊重他的小伙伴

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

不要漠视和孩子的约定

有的家长,对于临时出现的问题,习惯牺牲与孩子的约定,和孩子约定的事情随意改变。一会儿告诉宝宝:今晚妈妈有聚会,不能陪你看动画片儿了,一会儿又说:明天爸爸要出差,动物园咱们就不去了。

当你不遵守约定的时候,孩子会认为这样随意更改决定是对的,孩子会学你的“不遵守约定”,时间长孩子也会成为一个不遵守约定的人。

当然,最好能尊重和孩子的约定,落实好计划的事情,但如果临时有事情,需要取消计划,也需要和孩子解释清楚,商量好再变更,最好定好弥补的措施。其实遵守约定,也是促成孩子习惯的养成

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

不要打搅孩子的安静

有的家长,喜欢看到孩子积极表现。当看到孩子热热闹闹又唱又跳,会非常骄傲,但当看到孩子安安静静地待着,欣赏别人的精彩,便总想让孩子也做点儿什么

其实有的孩子本身喜欢安静,一般特容易被外界左右和影响,能主动安静下来的时间可能并不多。如果孩子真的喜欢安静,或者在思考什么,或者在回味和憧憬什么,这其实也是孩子思考、琢磨、心智提升的一种途径

所以,不要认为安静不好而随便打搅孩子的安静,咱们家长偶尔还需要安静下来,静静的思考一下人生,同样,孩子也需要。

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

不要随便给孩子扣帽子

有些事情,孩子和家长的角度不一样,家长不能单纯从自己的角度评判对错。比如孩子吃饭吃不了了,饭剩了一点儿,可能是因为肠胃不舒服,也可能是因为心情不愉快,还可能是因为这顿饭菜不可口。

不要看见剩饭就训斥孩子,你要知道孩子对食物的欲望其实是抵抗不了的,他不吃肯定有原因,所以,问清楚了再就事论事,没必要上纲上线都当成问题看待。其实孩子剩点儿饭,和随便丢弃半个馒头,丢掉一个水果,本身就是有区别的。

偶尔吃不了饭剩下是正常的,因为没吃之前不知是否可口,或者胃口偶尔不好。而故意浪费则是问题,不吃也要故意多拿,而丢掉则是浪费,所以家长要弄清楚,不要不问原因随便扣帽子下结论

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泛泛的标签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一个表情,就马上来个定论,看到孩子一个片面,就马上来一句评审。今天给别人讲自家宝宝太爱闹,明天说自家宝宝窝里横,后天又说宝宝人来疯。一会儿说孩子很懒,一会儿说孩子很笨。

家长的这些言论,对于一个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很重要的,不要把孩子给提前贴上标签。其实,所有的标签,都不如给孩子来个客观的解读和指导,给孩子多一些具体的分析,强过简单的描述

不要随便打消孩子的好奇

有段时间,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觉得身边太多的事情不可捉摸。这个时候,家长不要随意责怪孩子“你怎么事儿这么多”。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如果家长随意打消孩子的好奇心,会让孩子减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

其实,如果方便,就给孩子解释清楚,如果不方便,就告诉孩子“找个合适机会细说”,然后自己弄明白了给孩子一个交代。不要对孩子的提问厌倦,也不要因为自己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而觉得丢脸

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

不要随便干涉孩子的游戏

有的家长,看到几个孩子一起做游戏,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一会儿觉得自己孩子这么优秀,为什么不是其他孩子围着自家孩子转,为什么自家孩子不是游戏的主角儿和活动的主体。

一会儿看到自己家孩子被别人使唤得东奔西跑、气喘吁吁,忍不住过去点评几句:你们应该换换角色,你们应该调整规则。

其实,你所看中的尊严、体面、骄傲,对孩子们而言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他们只是在玩儿,在体验另外一种和生活或相似或截然不同的快乐。要让孩子遵守游戏的程序和规则,不要横加干涉。

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

不要硬性强加给孩子新的

其实,娃娃还小的时候,喜欢找熟悉的感觉,妈妈的气味最熟悉,所以和妈妈在一起不哭不闹觉得最安全,爸爸的声音最熟悉,所以听到爸爸说话,会转动脑袋咕噜着眼珠到处寻找。

喜欢某首儿歌,所以会不断地、重复地倾听这一个,说了一遍再来一遍,讲了一遍又一遍。所以,孩子无论是喜欢连续地听一个故事、一首歌,还是玩儿某个玩具很久了都不换新的,都要尊重。

并且需要像他一样,不仅没有丝毫的厌烦,反而和他一起喜欢。因为这所有的熟悉,给他的不仅是享受,还有安全感,所以,爱孩子,家长就要有意识地了解这些,注意克服

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想法

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不要过分的要求孩子特别听话,比如孩子喜欢搞一些破坏,喜欢把东西都扔出去,这些也许是他好奇心的萌动,这个时候要对孩子多一些宽容,带孩子一起做一些探究。

所以,家长要遵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在孩子拿一些小瓶子,小盒子,不起眼的小东西玩时,这些东西可能都是孩子喜欢的,不要干涉,让他去玩,这里面有孩子想要的,也有你看不到的精彩在里面。

同时,家长也要多给孩子积极正向的引导,遇到一些问题,一些事情,多给孩子展示好的一面,引导孩子爱身边的让人,理解身边的事儿,多带孩子感受一些美好的,舒服的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