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歷史上有十大奸臣的說法嗎?都是誰?

鳶飛九天2018


首先明確的說,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有十大奸臣的說法的,他們的存在往往伴隨著一個王朝的衰落與變動。其中有些大家比較熟悉,但是有些人就比較陌生。

第一位,春秋戰國時期,慶父

中國有一個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意思是如果慶父沒有被幹掉,那麼路過的災難就不會停止,形容如果不清楚製造混亂的罪魁禍首,國家的混亂就不會停止。

由此可見慶父的罪惡,慶父是魯國國君公子般的弟弟,因為沒能當上國君並懷恨在心,他利用陰謀的手段先後殺死了魯國的國君公子般和魯閔公,製造內亂後謀求自立國君但未能成功。在逃亡歸來的路上自知罪孽深重而自殺。

實際上慶父的職位是上卿(相當於宰相)已經得到了國君公子般的信任,但是慶父非但沒有做好自己上卿的工作反而謀害君主,稱其為奸臣毫不為過。



第二位,秦朝,趙高

趙高原本只是秦始皇時期的宦官(此時的宦官是不受宮刑的),秦始皇在外出巡查時病死,趙高為了便於自己獲取更大的權利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命,逼迫秦始皇長子(原繼承人)扶蘇自殺,另立幼子胡亥為繼任者,自任郎中令(皇帝身邊的高級官職)。因為胡亥年幼趙高几乎把持朝政獨攬大權,因與丞相李斯矛盾激化害死李斯,自任為丞相將秦朝的嚴法暴政推向了頂峰,加速了秦朝的覆滅。

公元前207年,趙高為了因對全國風起雲湧的起義,再次逼迫自己一手扶植的秦二世胡亥自殺,再立子嬰為秦三世。最後也被秦三世子嬰誅殺。

作為一個宦官將廢立帝王之權利玩弄於股掌之上,將秦國暴政推上頂峰導致全國起義之舉風氣運用,實在是罪大惡極之徒。



第三位,東漢,梁冀

梁冀的妹妹是漢順帝的皇后,因此成為掌握實權的外戚。他的父親梁商死後,梁冀接任大將軍的職位徹底掌握了東漢實權。梁冀掌握實權之後在漢順帝病逝之後,擁立年幼的漢衝帝、衝帝死後,立漢質帝。因為漢質帝在朝堂之上說“梁冀是專橫跋扈的將軍”就將漢質帝毒殺,擁立漢桓帝劉志。

梁冀當政時期專政擅權,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形成漢朝最大的外戚勢力集團。公元159年漢桓帝因靠宦官力量剷除梁冀將其滅族。

梁冀廢立漢帝、毒殺漢帝已經罪逆深重,其還不斷擴大自己的外戚集團勢力成為漢朝發展的幾位不穩定的因素。梁冀也開始了漢王朝外戚與宦官集團鬥爭的先河。



第四位,東漢時期,董卓

董卓於公元189年,受到當時大將軍何進的詔令入京誅殺宦官勢力,但是等到董卓入京是何進已經被殺。董卓便乘著京中動亂掌握了京城的實權。隨後董卓便廢看漢少帝劉辯,立漢獻帝劉協,不久之後將漢少帝劉辯與生母何太后殺死,專斷朝政。

公元190年,袁紹聯合各地諸侯爆發董卓討伐戰。董卓被孫堅擊敗後,劫掠、焚燒洛陽城後退守長安。公元192年,董卓被呂布所殺。

董卓廢立漢帝、挾持漢獻帝,開啟了東漢末年諸侯並立的混亂局面,是三國紛爭的導火索,天下自此爭鬥不休,百姓痛苦不止,東漢政權自此名存實亡。



第五位,唐朝,李林甫

公元736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右相),成為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長達十九年。李林甫在擔任宰相十九年裡,是唐玄宗時期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李林甫誣陷韋堅、皇甫惟明想要擁立太子為帝,韋堅、皇甫惟明因此被貶官,同年李林甫發起一場針對太子李亨的冤案導致杜有鄰、柳勣被杖斃,杜良娣被廢為庶人,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覆被杖斃,前期被貶官的韋堅、皇甫惟明也被賜死。李林甫製造流言,誣陷楊慎矜是隋煬帝玄孫圖謀恢復隋朝。楊慎矜因此被下獄後族滅。

李林甫在為期間重用蕃將,安祿山可以長期控制河北積蓄力量並最終發動安史之亂李林甫“功不可沒”。



第六位,唐朝武則天時期,來俊臣

來俊臣原本就是一個無賴,地痞流氓類的小人物,因為經常犯事並向著誣告他人脫身。久而久之誣告的官員越來越大引起了多疑的武則天的關注自此平步青雲成為武朝“酷吏”。來俊臣設立推事院,製造各種刑訊逼供的刑具,採取刑訊逼供手段,捏造罪狀無視法紀。

來俊臣誣告大將軍張虔勖、給使範雲仙,張虔勖拒不屈服,來俊臣命令衛士亂刀砍死。範雲仙聲言司法被來俊臣下令割去了舌頭。來俊臣看中了西番酋長大將軍阿史那斛瑟羅的家中有小婢能歌善舞,於是就讓他的黨羽誣告其謀反。

來俊臣的一生是一個地痞流氓式的人物依靠誣陷而平步青雲的發跡史最終也落得了罪惡應有的結局。來俊臣因誣陷被武則天處死,其黨羽被一併處決。



第七位,南宋,秦檜

秦檜是南宋朝廷內的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被大多數人看作是“金國奸細”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佐證這一觀點。秦檜當政期間貶斥抗金將士,結納私黨,排除異己,通過“莫須有”一案害死南宋著名將領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奸臣。

公元1146年,主戰派張浚上疏當前形勢,建議做戰前準備,秦檜知道後褫奪了他的兵權,貶到連州。

公元1148年,主戰派李顯忠上奏希望恢復中原,被削去軍職。

公元1152年,秦檜以誹謗朝政罪,興王庶二子、葉三省、楊煒、袁敏求四大獄案迫害文臣義士。

秦檜在位期間多次迫害忠臣義士,結黨營私、任人唯親成為南宋朝廷最黑暗的時期,秦檜為了自己的名聲竟然多次下令禁止民間私自修訂史書,並鼓勵告發企圖掩壓蓋史實真相,是不折不扣的大奸臣。



第八位,明朝,嚴嵩

嚴嵩在明朝權傾一時,在位期間不僅迫害忠良,還大肆斂財。據統計,抄沒嚴嵩家產時,黃金足有三萬多兩,白銀幾百萬兩,田鍥、古董珍寶也數量頗豐,明朝一年的財政收入在二百萬兩,嚴嵩所貪之財幾乎是明朝數年的財政收入。

嚴嵩為了獨掌朝政相繼除去了政敵夏言、仇鸞,對所有彈劾自己的官員施行殘酷的打擊,輕者貶黜流放,重者下獄處死。
嚴嵩成為內閣首輔後,提拔兒子嚴世蕃協助掌權,大臣譏諷他們為“大丞相”與“小丞相”。更有甚者稱“皇上不能沒有嚴嵩,嚴嵩不能沒有兒子。”

嚴嵩父子權傾天下二十年,將整個明朝官場糟蹋的一塌糊塗,堪稱一代貪相姦佞。



第九位,明朝末期,魏忠賢

魏忠賢原名李進忠後來入宮做太監後改名魏忠賢。在明朝末期因為當時的皇帝昏聵使得為魏忠賢得以把持朝政掌握實權。魏忠賢在位期間大肆迫害東林黨人。明熹宗時,權傾朝野被稱為"九千歲"意思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魏忠賢之罪在朱由檢繼位後被彈劾,魏忠賢十大罪: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后,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

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上吊自殺。



第十位,清朝,和珅

和珅後期已經可以能掌握官員的生殺大權,所以劉墉裝老,董誥裝傻來矇騙和珅,甚至連嘉慶也要小心翼翼,為了保住自己儲君的地位嘉慶下令和珅除了公開場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禮。又稱賜和珅良田美宅,奴僕婢女。和珅權大欺主,“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和珅是清朝歷史上的豪商,因貪汙過巨,被中國人視為鉅貪之代表。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公元1799年,嘉慶帝將和珅革職下獄,後賜和珅自盡。


古事今説


今天我們見到的《中國諧謔十大奇書》、《中國十大帝王藏書》、《華人十大科學家》、《民國十大奇案》、《民國十大奇女子》、《歷代十大名媛》、《中華十大后妃》、《中華十大權臣》、《中華十大帝王》、《中華十大名將》、《中華十大商幫》等等“十大”的書籍,多是上世紀90年代以後出版的,換言之,許多“十大”都是這之後提出來的。

歷史上十大奸臣的影子,應該是梁啟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的一段話:

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侂冑,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斗筲,無足比數。

他所提到的這些人有一部分被後來的人列入了十大奸臣之內。

《漢語大詞典》解釋的奸臣是指不忠於君主,弄權誤國之臣。唐代吳兢在《貞觀政要•論擇官》中列出了奸臣的一些具體表現:內心陰險,外表拘謹;八面玲瓏,嫉賢妒能;要想提拔誰,就只說好的,隱瞞過失;要想排擠誰,就誇大他的缺點,掩蓋他的優點,致使君王賞罰不明,下達的命令又不被執行。這樣的臣子就是奸臣。

現在的“十大奸臣”多是指慶夫、趙高、梁冀、董卓、來俊臣、李林甫、秦檜、嚴嵩、魏忠賢、和坤。

慶父(春秋時期魯國)

慶父(?—前660),姬姓,名慶父,春秋時期魯國上卿,魯莊公異母弟。

魯莊公有慶父、叔牙、季友3個兄弟,慶父專橫跋扈,拉攏叔牙蓄謀奪取君位。後來,魯莊公生病了,因為沒有“嫡嗣”,莊公與叔牙商量從“庶子”中立君之事,叔牙受慶父收買,提出立慶父;莊公與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公子般,並逼叔牙以死表明擁立般。魯莊公死後,姬般繼位。慶父與哀姜密謀,讓人打死了姬般,慶父立姬啟即位,為魯閔公。第二年,慶父又指使人殺了閔公,欲自立。季友帶著魯莊公之子姬申逃到邾國,聲討慶父,擁立姬申。慶父便逃亡莒國,季友買通莒國,遣送慶父回國,慶父途中自縊,諡號“共仲”。後來“慶父”就成了製造內亂的人的代名詞。

趙高(秦朝)

趙高(?-前207),嬴姓,趙氏。秦朝二世時丞相,他原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秦始皇死後,他發動沙丘政變,與丞相李斯偽造詔書,逼扶蘇自殺,另立胡亥為帝,並自任郎中令。他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前208年害死李斯,成為丞相。第三年又迫使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殺掉,誅夷三族。他的所作所為,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梁冀(東漢)

梁冀(88——159),東漢時期外戚、權臣。世家大族出身,其父為大將軍梁商,其妹為漢順帝皇后。他由黃門侍郎,一步步升為執金吾,成為率禁兵保衛京城和宮城的官員。永和元年(136),拜河南尹。梁商死後,接任大將軍,襲爵乘氏侯。衝帝繼位後,與太尉李固等錄尚書事。衝帝崩,立質帝。後又毒殺質帝,另立劉志為桓帝。精力4位皇帝后,他更加專擅朝政,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大肆安排親族。梁氏一門,計有9人封侯,3位皇后,6位貴人,2位大將軍,食邑稱君者7人,駙馬3人,卿、將、尹、校57人,漢室簡直成了梁家的天下。

延熹二年(159),漢桓帝借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之力殺死梁冀,並將梁氏滅族。

董卓(東漢)

董卓(?——192),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桓帝末年曾任幷州刺史,河東太守,乘亂佔據京城,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漢獻帝,不久弒害少帝及何太后,據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專斷朝政,東漢政權名存實亡。最後,司徒王允挑撥董卓親信呂布殺掉董卓。

來俊臣(唐朝)

來俊臣(651——697),武則天時任中丞。他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設推事院,大興刑獄,濫用酷刑,大臣、宗室被枉殺滅族者達數千家。他貪贓枉法,橫行無忌,最後企圖陷害武則天最親信的人物,終被武則天下令處死。

李林甫(唐朝)

李林甫(683——753),唐朝宗室、宰相,有"口有蜜、腹有劍"之稱。擔任宰相19年,大權獨握,排斥賢才,建議重用胡將安祿山,導致朝廷綱紀紊亂,是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秦檜(南宋)

秦檜(1090-1155年),南宋著名奸臣、主和派代表人物。靖康二年,被金軍掠至北方,後遣歸當內奸。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力主投降,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殺害岳飛等抗金名將。

嚴嵩(明朝)

嚴嵩(1480——1567),擅專國政20年,曾任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63歲拜相入閣,以其子世蕃等操縱國事,侵吞軍餉被他侵吞。1562年,嚴世蕃被殺,嚴嵩被革職,不久病死。

魏忠賢(明朝)

魏忠賢(1568——1627),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他排除異己,網羅死黨,殺害東林黨人揚,獨斷國政,朱由檢繼位後,治其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餘黨被肅清。

和珅(清朝)

和珅(1750——1799),清朝中期權臣。為乾隆所寵,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嘉慶帝繼位後,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抄家,賜和珅自盡。斂財甚巨,為中國歷史上第一號貪官。

你認為歷史上的奸臣還有誰?請補充。


鄭國柱


評價歷史人物應該結合時代背景,堅持一分為二、實事求是的原則去評價,不能用今天的標準去苛責古人。他也許對封建帝王是不忠,但對社會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比如說曹操,傳統觀念認為他是“亂世之奸雄”,其實他是一位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所以說歷史上並沒有所謂十大奸臣之說,但是確實有一些人被定性為奸臣,下面列舉一些歷史上著名的奸臣。1、慶父:慶父不死,魯難未消。2、趙高:指鹿為馬。3、江充:巫蠱之禍製造者,逼死了漢武帝的好太子劉據。4、王莽:若使當即身便死,一生忠偽有誰知?5、梁冀:小皇帝(漢質帝)就罵他一句“跋扈將軍”,結果就被毒死。6、董卓:禍國殃民。7、司馬昭: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8、李林甫:口蜜腹劍,將朝廷弄得烏煙瘴氣。9、安祿山:“安史之亂”肇始者。10、秦檜:“莫須有”罪名發明者。欲加之罪,何患無辭?11、賈似道:蟋蟀相公,誤國誤民。12、嚴嵩:與兒子嚴世蕃把持朝政二十多年,民間有“大丞相、小丞相”之譏。13、魏忠賢:以太監之身做到魏王九千歲,可謂前無古人,只待來者。14、阮大鋮:民間流傳很廣的著名奸臣。15、袁世凱:竊國大盜。以上15位奸臣,就是有人想給他們洗白都洗不了!


楓沙湖畔一小魚


大奸似忠,大偽似真,忠奸只是站在後人的角度去評判,政治鬥爭沒有好壞之說,弱肉強食、成王敗寇。趙高這類所謂“奸臣”,站在他的角度,死後被人罵總好過活著被人殺,那時候鬥爭失敗者下場是滿門抄斬株連九族。


彭偉1982


趙高,董卓,安祿山,蔡京,高俅,秦檜,賈似道,嚴嵩,魏忠賢,袁世凱。


寬容2406686


趙高,董卓,司馬昭,秦檜,李林甫,安祿山,蔡京,魏忠賢,和珅,高俅


EERR333


奸臣,位居高官厚祿而又禍國殃民者也。秦朝趙高,漢朝董卓,隋朝宇文化及,唐朝楊國忠,宋朝秦檜、蔡京,明朝魏忠賢,嚴嵩嚴世蕃,清朝穆彰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