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諸葛亮王朗撕逼,我感覺王朗說的好有道理,怎麼辦?

時蜂lelm9585


諸葛亮和王朗撕逼,其實,有時候就像我們看辯論賽,正方打完我覺得正方的觀點很對,說得好有道理,立馬站到了正方。反方說完,我們突然又覺得反方也不錯,有了想要重新站隊的衝動。一場激烈的辯論賽下來,如果雙方都有特別優秀的辯手,那一定是一次淋漓盡致的是聽覺盛宴。讓我們可以感受到,漢語的博大精深,原來話還可以這麼說?



其實我們看到王朗和諸葛亮的對話,細細品來就有一種,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王朗是一個規規矩矩的知識分子,措詞用語都十分文明,而且說的也十分在理。諸葛亮說話則不相往來,那麼用詞文明。一口一個曹賊,一口一個亂臣賊子,一口一個老賊。王司徒,70多歲,結交的人也大多是廟堂裡面的人物,哪裡聽得過這樣粗鄙的言論。被逼無奈下,爆了一個粗口,也只是毫無殺傷力的諸葛村夫。

王朗說話可以說對諸葛亮十分尊重,先要問來者可是諸葛孔明。然後再進行一番客套,久聞公子大名,今日有日幸會。最後再陳述理由嗯,問諸葛亮為何要興無名之師來討伐曹魏?而且,有理有據的說神器更易,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統一北方,這可是大作為。最後還不忘招攬一下諸葛亮,說不如你歸順了我們,享受高官俸祿,豈不是一方美事達到了雙贏。王司徒的說話可以說是仁義禮智信俱到,滴水不漏。但是,不料他卻遇到了一個諸葛亮,不按套路出牌,張口就罵。

你說我心無名之師,其實我是奉詔討賊。你說太祖武皇帝統一北方,其實就是曹賊篡漢。你說要我歸順,諸葛亮反而罵道你身為漢臣,不知道,自我反省,反而奴顏屈膝曹賊,在陣前殷殷狂吠,和狗無異,你也是個老賊。你和曹賊一樣,屬於同謀篡漢呀,你這樣的行為天地都容不下你,你還有臉招降我。你這樣苟活的人,真是天底下從未見過的厚顏無恥之人。

如果王司徒和諸葛亮是參加辯論賽,諸葛亮,進行人身攻擊是要被扣分的。王司徒,肯定是要加分的。如果是參加娛樂節目,近似於辯論的娛樂節目,那麼諸葛亮的一番言論必然會吸引很多粉絲,同樣王朗的才學也會被很多人欽佩。所以說兩軍陣前互相闡述觀點,王朗說的十分有道理,諸葛亮則一一回絕,並且連說帶罵可以說是呈口舌之利。要怪就怪王朗,70歲高齡,之前太自信,立錯了flag,心臟有點受不了。不過諸葛亮確實罵的有點狠,一點對老人的尊重也沒有。




紅雨說歷史


你要是覺得王朗有道理的話,你就是和王朗一個思維了。你要再遇一個諸葛先生的話,被罵死的就是你了。

演義嘛,就一戲劇,順著演義的角度,這一段寫得還是很合理的。

不能說王老師有理,也不能說諸葛老師有理。戰場上,你也要講道理也要看對手是不是一個講理的人。要不然怎麼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說法呢?

王老師其實有一副好口才,也正因為這副好口才讓他相當自信,認為憑自己嗶嗶幾句是絕對讓諸葛老師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的。在曹真面前敢誇下這個海口也只有王老師了。曹真可能也是輸紅眼了,反正死馬當活馬醫,才讓王老師試試。馬雲說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估計曹真當時打人的心都有了,不看你七老八十了,不把鼻血給你打出來老子就不姓曹,你以為老子吃素的,剛被諸葛打得雲裡霧裡的。你嗶嗶幾句就解決了。


信心滿滿的王老師出場了,可以說是勝券在握,充滿信心。和諸葛老師打招呼也是彬彬有禮,咱王朗可是一個講理的人:“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

按套路發展,諸葛先生怎麼著也得客套客套:“王老師,幸會,幸會”。

然而。。。。。諸葛老師始終保持美男子形象,就這麼盯著王朗。

其實這個時候,諸葛已經鐵了心了,我可不是來和你講道理的,今天哥要罵人。哥當年可是拿江東群儒練過的。

王朗可是講道理的,不和你一般見識:“公即知天命,為何興無名之師巴啦巴啦。”臺詞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自行那啥度。開場帶點質問的口氣,先給他一個下馬威再說。

諸葛老師第一句話就一個“賊”字直接扔向王朗,懶得和你講理。

王朗打了個哈哈,這個哈哈可不是一般的呵呵這類的,那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氣勢。我早就料到你諸葛會這麼說,我有準備,就看你諸葛接不接得住。

然後就是文質彬彬地發起他的觀點,一副教務處主任的架拋。

再看看諸葛老先生,又是一個“賊”再次扔向王朗。已經開始罵了。

可憐的王朗老先生還在想著以禮服人,以德報怨。他太自信了,以至於諸葛亮的態度都很明顯了,他老先生還是老氣橫秋的“嗯”了一聲。

然後就是恆帝,靈帝以來怎麼怎麼,武皇帝,文皇帝如何如何。。。。。反正這一段要是放在現代高考作文題絕對是滿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柔中帶剛,張馳有度,滿篇不帶一個髒字,更別說人身攻擊了。我實在忍不住度了一下,把這篇滿分作文貼出來: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於管仲、樂毅,何乃強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然而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就問你服不服,按王朗老先生的預計,這一段拋出來,諸葛亮就該下車投降了。

沒想到啊沒想到,王老先生的“豈不美哉”這幾個字就是他的人生告別演出了,諸葛亮也說桓帝、靈帝,但是沒幾句就直接說到王朗身上了,以“罪惡深重,天地不容”結束第一回合。當然也是首先拋出王朗“身為漢朝老臣”這一身份,這一招狠啊,相當於先把漢奸這項帽子扣在王朗頭上了。

這一招確實打中王朗七寸了,他這麼自信的人是絕對不允許有一點點瑕疵的,在諸葛亮口中他成漢奸了,而且是在兩軍陣前。但這一點他又不能否認,所以,老先生血壓開始高了。

以至於他脫口而出:“諸葛村夫”,這幾個字可以看出,王朗潛意識認為諸葛亮就一個農民,這場辯論他是贏定了。王朗再怎麼說也是一個公務員,他沒罵:“諸葛老賊”也說明他確實很有函養。他沒想到這個農民上來就是一招仙人指路,讓他臉上掛不住。

後邊基本就沒王朗什麼事了,匹夫,老賊、二臣賊子(和三姓家奴差不多)、斷脊之犬等機關槍一樣射向王朗,每一發致命。說不過該輸,打不過該死在這場體現得淋漓盡致。

王朗就算是為國捐軀了。

王朗出場的心態就決定他已經輸了,他是端著公務員的高姿態可以說是居高臨下對著一個農民講經說法。他認為幾句話語就解決戰鬥。

而且從王朗的角度來說,他的話非常有道理,天下大亂了,好不容易曹總把這個局面控制了,那曹總就應該當這個皇帝了。

但從諸葛亮的角度來說,是話糙理不糙,中山靖王之後劉哥還在,大漢還後繼有人,誰當皇帝誰就是造反,誰幫著曹賊誰就是漢奸,我家劉哥才是正統。特別是你王朗,吃皇糧的,你做漢奸要是不那麼張揚也要好點,還跑到我面前來嗶嗶,罵不死你也要帶兵打死你。

王朗也好象忘了,諸葛帝是帶兵打仗之人,不喜歡張口古訓,閉口經典。諸葛亮講不過道理也就直接排兵佈陣地幹上了。這一點從他和江東群儒打嘴仗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所以王朗猝不及防,一時血壓升高一口氣沒上來,玩完了。

好了,嗶嗶了這些,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有些時候,講道理就輸了。


楊哥150380488


你覺得有道理是正常的,因為王朗講的是理,諸葛亮是人肉+人身攻擊而已。

歷史上王朗也不是諸葛亮罵死的,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而且帶有非常濃厚的主觀偏見,所以隨便看看熱鬧就行,別當真,誰當真誰腦子有問題。

兩軍陣前,王朗講的是大勢所趨,奉勸蜀漢政權識時務,不要妄動刀兵,勞民傷財,畢竟搞的生靈塗炭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客隨便就幹出來的事情。從現代的視角來看,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如果能看清形勢投降歸化,終止戰亂,蒼生得以養息,諸葛亮個人也能得到榮華富貴。王朗的話其實算正常的外交談判詞彙,沒什麼問題。

諸葛亮就不一樣了,明顯是在談判中帶有非常重的情緒。蒼髯老賊,斷脊之犬,二臣賊子,皓首匹夫等等罵街的詞彙都出來了。這也就算了,最讓人覺得費解的是,諸葛亮把漢末天下大亂並不歸咎於皇帝本身,他覺得皇帝是無辜的,而大臣們個個都不是東西,所以他說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壁之間禽獸食祿。其實在今天看來漢末的悲劇是社會制度問題,當時肯定沒有這種高度。諸葛亮其實也就是罵罵當權者,給皇帝找個臺階下,甩鍋給大臣,畢竟他身後的旗幟上寫的是漢,劉備的諡號也是漢昭烈帝。但在本質上,只是為了給自己的政治追求打一個看起來在道德上比較好看和高尚的旗幟而已。政客嘛,古今中外都這樣,心裡話是不敢說出來的。

不過這個橋段在小說裡,從文學上看非常精彩。至於兩個人說的話裡面的道理,千萬別細想,也別琢磨。


蒙奇211191502


樓主我要罵你了。王朗說的竟然有道理,狗屁道理。按照他的邏輯,那豈不是兵強馬壯的都可以隨意稱帝篡位了,那就是五代十國了,還要什麼忠誠和穩定呢?

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受靈帝先君重任而為宮廷校尉,不思報國,竟然篡漢! 這不是漢奸是什麼?如果說漢朝出了暴君嚴重失德也罷了,但問題是漢獻帝絕對是個明君,只是曹操欺負他,只想篡位! 漢朝延續400多年,深得民心,我們的民族是漢族,語言是漢語,曹操竟然篡漢!不是漢奸是什麼!

曹操統一北方,功勞很大不假,但這就是篡位的理由? 更何況你曹操如果是黃巾軍出身的也罷了,官逼民反推翻了朝廷也行,但曹操是朝廷出身,是漢朝的臣子,還託名漢相發展自己的勢力,結果竟然欺負皇帝,最後還篡了位! 叛徒!叛徒!

最後,說漢朝沒有人心了理應被曹操的魏朝取代,結果呢?你篡了漢,沒幾年司馬氏就有樣學樣篡了你的魏。報應,報應不爽啊。還說篡漢是對的嗎?司馬家也沒好果子,第二代就出了一個白痴皇帝釀成五胡亂華漢族大難。


港漂漂深圳


諸葛亮和蜀軍將士也覺得,王朗說的有道理。

在嘉靖本的《三國演義》中,王朗說完這番話以後,蜀軍的表現是這樣的:

蜀兵聞言,嘆之不已,皆以為有理。孔明默然不語。蜀陣上參軍馬謖自思曰:“昔季布罵漢高祖,曾破漢兵,今王朗用此計也!”

看來人家王朗倒是也沒有吹牛: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王朗這番話兩層意思,一個是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有德者居之,劉邦能奪秦朝天下,曹丕就能奪劉家天下,況且漢末以來天下大亂,黎民百姓流離失所是曹操:

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

這天下不是曹家硬搶的,而是天命所歸,你諸葛亮想違抗天命嗎?

第二層意思是,魏國天下也不是我們從漢朝搶來的,是漢獻帝三推四讓禪讓給曹家的,效仿的是古聖先賢堯舜禪讓,不信你可以去問漢獻帝啊,他現在還活的歡蹦亂跳的。

所以魏國天下是合理合法得來的,你們蜀漢才是亂臣賊子。

王朗這番話算的有理有據,難怪諸葛亮默然蜀軍都覺得有道理,這叫以理服人。

王朗說的有道理,諸葛亮就要聽嗎?



諸葛亮其實可以和王朗據理力爭,以理服人。

但是這是在兩軍陣前,不能像舌戰群儒那樣坐以論道,分析反駁王朗這段話的破綻,逐一攻破。

所以諸葛亮採取了一個最直接的辦法,那就是,不管王朗說什麼直接罵回去。

諸葛亮第一句話就戳中王朗的軟肋:

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

王朗雖然說的句句有理,但是他忘了自己的身份。他是漢朝的舊臣,背叛了漢朝,歸降魏國。

古代這叫二臣。忠一直是古人的第一道德準則。

王朗以魏臣的身份給諸葛亮講天道,就像呂布給人講做人要忠於老闆,汪兆銘給人講愛國一樣違和。



諸葛亮以此為論點,句句都在戳王朗的心,他說漢朝末年,黃巾變亂,董卓進京李傕郭汜搞得民不聊生,為啥?

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那時候,王朗也在漢朝為官,諸葛亮這就是指桑罵槐,後來諸葛亮乾脆挑明瞭罵,從王朗的出身說起,說他是漢朝的孝廉,做了多半輩子漢臣,變節投降曹家,就該:

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這罵的狠啊,這有點像當年郭德綱罵宋祖德,宋祖德說郭德綱嫖娼啥的,人老郭也不搭理他,直接開罵,直接拿宋祖德的臉說事兒:

整張臉極喜興,一看就是喝了糖尿。真的奇怪,人臉怎能長得如此標緻,細看竟然極象骨盆,造物主太神奇了。那一雙眼睛,甚是有神,如栗子,底朝上,與膀胱相貼,尖朝下,前面貼恥骨聯合,後面依直腸。

反觀韓寒和方舟子的論戰,韓寒拿了各種證據,努力證明自己的清白,結果清白沒證明,還惹了一身騷。

有些事未必越辯越明,黃泥落在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

原著到老賊速退這兒,王朗就氣死了。



央視版《三國演義》在原著的基礎上又加了一段話,讓丞相罵的更有氣勢:


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 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這段話加的真好,算是對前面一番大罵的總結和昇華。

當然歷史上的王朗根本沒在上前線,他去世也是在第二年,太和二年,而不是在諸葛亮北伐的太和初年,所以王司徒和諸葛村夫的世紀對罵只是存在於羅貫中的腦中而已。



薛白袍


這番論戰,勝負很分明,王朗人都被罵死了,你說王朗有理、王朗推理的好,本身都是笑話。一個人去打狼,被狼吃了,鄉民還在討論可憐的打狼人的招數怎麼怎麼對,跟他師傅學藝學的到家,有意義嗎??

我認為人不論學任何知識和技術,都是為了使用,就是為了取得相對優勢。很明顯,這次的贏家是諸葛亮。

具體討論這次論戰的大致過程還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提示大家不要死讀書,讀死書。

王朗說話側重於說話內容的表達技巧和邏輯性;諸葛亮說話的側重點突出對話的更高目的,靈活攻擊對方的人生弱點而不是針對說話的語言漏洞。諸葛亮的思緒更清晰,目的更明確,方向把握的更好。諸葛亮的行動和言語,都是為了這次兩軍對陣的最終取勝,能夠擒賊先擒王,儘可能減少己方的損失。所以講,在這次論戰中,目標已明確,就是噁心對方士氣,打亂對方將帥思緒。結果證明諸葛亮是一個戰略統帥級辯手,而王朗只能算一個戰術參謀級辯手。說王朗辯論更有道理的人,實際是沒有弄不明這場辯論賽的規則和目標,和王朗犯了同一個錯誤。“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關於交鋒的技巧方面也多說一句吧。每個人都有不同側重的,但是否讓對方跟著自己的舞步節奏走,讓對方棄長用短,是取勝的關鍵。棄己之長,去拼對手的優勢,若不是友誼比賽,就是競技比賽,這也實為不智!!


秦椒夜雨


王朗與諸葛亮罵戰,實際上是雙方互相勸對方投降。王朗的勸降詞是:“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

王朗說的,冒似義正辭嚴,但卻給人尊嚴上以打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他說成“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曹丕篡漢,被他說成“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頗有點強辭奪理,雖然天下大勢真的是那麼回事。但如果以這個理由勸降諸葛亮,還真讓人聽不進去,接受不了。想投降的,王朗這麼一說,跪地投降,王司徒,你說得對啊!不想投降的,王司徒這麼一說,就有點汙辱人格了。“何乃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難怪諸葛亮會反罵回去。從王朗與諸葛亮的罵戰來看,他對文字的駕馭水平和邏輯思維能力,比諸葛亮還真是差點。有道理的一段話,讓他也給演砸了。


歷史春秋網


我也覺得王朗說的有道理啊,王朗之所以被噴死,因為他傳統觀念依然健在,還有羞恥心。相比於諸葛亮的噴人,王朗發言的確也是遵循歷史規律的。

(唐國強老師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諸葛亮可以說是噴子界的鼻祖,將人比作牲畜的前輩,看看諸葛亮都說了些什麼,影視劇直接罵道“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 將王朗比作斷了脊背的狗,還叫。

還稱朝上的官員為朽木、禽獸、狼心狗行之輩、奴顏婢膝之人,罵的其實就是王朗。還稱王朗白活76歲,白頭髮老賊即將命喪黃泉。這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

(最經典王朗形象)

反觀王朗,言語中雖然有嘲諷,但是畢竟沒有罵人,主要還是歌頌曹操。嘲諷諸葛亮“倒戈卸甲,豈不美哉”比起諸葛亮來說溫柔許多。

歷史存在更迭,漢朝腐朽,勢必國家要重新整合,此時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對於天下來說並非好事,誰不想生活在太平盛世中,所以天道有常、神器更易,歸曹操這個有德之人,不過他卻沒說曹操屠城這樣的事,也算是撿好的說。

王朗區區一文官,只能順應局勢,他又沒有諸葛亮近乎妖道的呼風喚雨能力,倘若認死理,必然就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在大魏廣袤的土地上,只能幫助魏國統一中國。他的執拗對歷史來說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王朝的破滅,自然有中間人的承上啟下,朝代可以攔腰折斷,但是人卻要做出抉擇。魏晉前朝功臣的兒子有些卻是後朝的功臣,比如荀彧父子,賈逵父子,王朗並不突兀。只能說是一種選擇罷了。

不過歷史上的王朗是病死的,不是被噴死的,小說對這個王司徒醜化了。


泊圖泊途


諸葛亮、王朗罵戰是三國演義中的片段,即然說的是演義就別扯什麼正史。就書中內容來論,且看王朗的論點中的錯誤:“ 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

王朗所言中的掃清六合、席捲八荒這絕對是吹牛,曹操在位時有孫權、劉備,一據江東一奪荊、蜀之地,兩者是都有基業的霸主類人物,何談掃清六合八荒?二則曹操在位時有屠徐州、威漢帝的惡劣行徑,萬姓傾心、四方仰德絕對是笑話吧。再來說天命,中國歷史中的文人多好以天命來說事兒,就算是蒙元入主、滿清進關也大多以天命來說話,其實此時哪怕以天命來論,但事實上是此時天下三分,天命之說不足。

來看武侯的反擊:“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

這就有理有據了,眾所周知漢室衰落於十常侍,宦官釀禍才引起的黃巾大亂以至國祚幾終。董、李、郭劫持漢帝也是事實,但這個等字是否包含了楊奉和曹操呢,恐怕也是吧。至於殘暴生靈這恐怕不止說董、李、郭三人吧,個人以為諸葛亮還是給曹操留了點面子。屠徐州十數萬百姓這事兒是曹操作的吧,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乾的吧與董、李、郭何異?不但如此三國時的許多名士也死於曹操之手吧,就連荀彧都看不慣曹操的作法,也死於曹操之手是真的吧。

至於後面王朗吐血是由於這段話的後面幾句“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這些話是直接說的王朗世受漢恩不思回報,反而狼心狗肺、奴顏婢膝,以至於王朗無話可說,憤懣交加吐血而忘。武侯反擊的話用之於南宋投蒙元、東林諸君降滿清、汪偽政府降日都再合適不過了,何談王朗這等人物。

就算扯三國志這正經史書,王朗的話也站不住腳,反而武侯的話裡面處處有根據,處處有實證。如果說覺得王朗的話有理,無非是曹魏勢大,曹操夠狠而已,再加上信奉天命理論罷了。

如果是這樣就不難解釋自宋以降漢奸何其之多的原因,因為只要對方勢大就可以投降,無論漢、滿、蒙理論基礎就有了啊,抗日也沒有必要,因為天命在日、勢如燎原啊,當時的中國抗戰形勢還不如魏蜀形勢呢,至少蜀漢勢弱而持攻勢,王朗的洋洋大言與汪先生的曲線救國論有何區別呢?


互未實業


很多人在評價王朗和諸葛亮的時候,喜歡把王朗和漢奸聯繫到一起,實際上曹丕篡漢是漢朝內部的權力鬥爭,同外來侵略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王朗確實是一個不忠的人,王朗這類人無論是從古到今,都不會受到人們的尊重。

不過拋開對王朗的道德譴責,僅僅從諸葛亮和王朗的辯論觀點來分析,王朗要比諸葛亮講的更符合現實。王朗一直都在舉例子,而諸葛亮一直在“詭辯”。

王朗講的都是三國時期的現實情況,而諸葛亮一直在避實就虛,避開了漢朝的腐朽沒落,避開了老百姓對漢朝失望透頂的現實。而且諸葛亮一直在繞開辯論的主題,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人身攻擊”王朗。

王朗提到了漢朝的腐朽沒落,老百姓紛紛起義反抗漢朝,這些情況都是東漢末年的現實。東漢王朝從第四代皇帝開始,就開始不斷地走下坡路。東漢中期出現了兩個“嬰兒皇帝”,繼位的時候不到2歲。

東漢13位皇帝,除了前兩位皇帝之外,後面的11位皇帝的平均繼位年齡不到10歲。雖然漢獻帝不是一個昏君,但是他也不是一個明君,如果把曹操的勢力交給漢獻帝,恐怕用不了兩年,漢獻帝就又成為其他軍閥的傀儡了。

東漢王朝要比清王朝更加的腐敗,在東漢王朝滅亡前的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中,東漢王朝陷入了大臣殺害皇帝,皇帝殺死權臣的怪圈。東漢末年饑荒四起,百姓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了60%以上。

東漢初年全國人口有5300萬,到了蜀漢滅亡的時候,三國的人口總數只有700多萬。在諸葛亮北伐時期,北方的生產力沒有完全恢復,全國人口還不到東漢初年的十分之一。

諸葛亮在辯論的時候,用一句“人心思漢”把這些現實全部忽略掉。然而真正“思漢”的也只有極少數人罷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有上千萬人,這些人都以推翻漢朝為最終目的。

曹丕篡漢的時候,曹魏沒有爆發一場針對曹丕篡漢的農民起義。假如魏國的人民真的像諸葛亮說的那樣思念漢朝,諸葛亮六次北伐也不會徒勞無功了。這些情況已經說明,“人心思漢”的不是魏國的老百姓,而是諸葛亮的“詭辯”。

至於諸葛亮對王朗的人身攻擊,筆者認為諸葛亮罵的沒有錯,但是諸葛亮罵王朗仍然是在轉移話題。王朗作為漢朝的大臣,不忠於漢朝已經註定要被後人唾罵,跑到陣前找罵更是自討沒趣。諸葛亮抓住了王朗的缺點,一口氣將王朗“噴”死,不愧是辯論高手。

只能說王朗舉的例子沒有錯,諸葛亮罵的也沒有錯。真正有錯的是東漢王朝的腐朽沒落,給了曹魏篡漢的可乘之機,也給了王朗這類人升官發財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