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嬴政死后,为什么任嚣在临死前嘱咐赵佗在岭南独立呢?

猫眼观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大秦帝国的版图中并没有南越,所谓南越,是指代广西广东和越南北部的广大地区。这里居住的人群非常复杂,统称百越,也有人称作百粤。为什么广东被称为粤,就和这个有关系。

嬴政为了扩大帝国的疆域,长剑南指,大秦黑色铁骑直奔岭南而来。第一波南征的指挥官是屠雎。《淮南子》里面记载了屠雎南征的过程:

乃使尉屠雎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

屠雎率领50万大军,兵分五路扫荡南越,屠杀了当地很多土著士兵,但是百越的土著是非常彪悍的,最后当地土著熟悉地形,设立了埋伏战,利用毒箭射杀了屠雎,把几十万大军杀得落花流水。可见,南方的战士还是非常彪悍的,一直到民国时期,天下人都知道广西猴子兵是最不好惹的。

任嚣是嬴政派遣南征的第二位将领,他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身边的副将就是后来著名的岭南之王赵佗,赵佗被主席称为第一位南下的干部。

任嚣在百越实行的是怀柔政策,不是一味的打杀,百越土著也比较服从任嚣的管理,后来任嚣还建议嬴政迁移大量中原秦人来到岭南,不但巩固了秦人在这里的根据地,也促进了文化和民族的交融。

秦二世胡亥继位之后,任嚣病重,临死之前托付赵佗说:现在天下大乱,担心起义军打到南方,我们应该先考虑自保,可以切断通往中原的大路,毁掉别人南下的交通线,做好战斗的准备,番禺有大山作为后盾,东面有万里海洋作为天险,辖区有千里江山,还有一批中原迁移的有识之士辅佐你,在乱世之中完全可以自保,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南方称王。

后来赵佗以南海郡为根基,逐渐兼并了桂林和象郡,号称南越武王。刘邦统一中原之后和赵佗和平合作,南越成为汉朝的藩属国。等到吕后执政的时候,吕后小心眼儿,封锁了南越的铁器供应,大家知道,铁器对于古代战争和农业至关重要,赵佗惹火了之后,自立称帝为南越武帝,吕后在位的时候,根本拿不下南方这个独立帝国。

最后要说的是,赵佗可能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在汉朝的时候,居然活到了100多岁。百岁帝王,中国历史上可能只有这么一个,绝对的牛人。


铁锤文史


赵佗在岭南自立,很多朋友回复说原因来自于秦始皇当年曾经下过的命令:当时始皇特意嘱咐赵佗:“中原但有不测,岭南军队切不可北上靖乱,应当封闭来往之通道,不使中原乱局波及岭南。将军谨记:秦军北上,则华夏从此无南海矣!”

当时读到这句话时觉得秦始皇真的是好大公无私,但放下书本一想,却经不起推敲:何以北上平叛就会“华夏从此无南海”?战胜了,则南海依然为秦所有,战败了,也不过归另一个皇帝所有,皇帝虽然换了,但华夏还是华夏啊!

后来曾经特意查阅了一些史籍,但并没有找到相关史料佐证,可见,这只是创作者的虚构。

我们来看一下最直接的论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

向他阐述了自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的谋划;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嘱咐他“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任嚣为什么要劝赵佗独立?

其实在这句话里说的很清楚了:

1.秦政无道。

天下苦秦久矣。秦将秦兵固然是忠心始皇,但是不是忠于二世那就两说了。何况二世毫无治国才能,朝政把持在李斯和赵高之手,各种暴政甚于秦始皇。如果说秦始皇各种政策是为服务于天下一统的“战时需要”,将领们还可接受,但天下已经一统,二世还是如此,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现在既然有机会摆脱秦的暴政,那何乐而不为之呢?

2.中原扰乱。

二世无道,天下刀兵四起,生灵涂炭。中国人经常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我们生活在岭南,可安居,可乐业,何苦一定让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百姓要卷入战火之中?何苦一定要让摆脱掉战争危险的士兵重新面对生命危险呢?

3.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

有天险,外敌很难入侵。有足够大的地盘,足以养活自己。有人才相助,足以让政权稳经济提升。

相信这三点因素才是任嚣让赵佗死守岭南的原因。


再说,人都是趋利而避害的,如果你是赵佗,你是愿意发兵勤王,还是自己安守一隅,做个土皇帝呢!

另:关于赵佗的一些评论:

  • 汉高祖刘邦评价:“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会天下诛秦,南海尉佗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中原迁徙到岭南的移民)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
  • 太史公司马迁有如下评价:“尉佗之王,本由任嚣。遭汉初定,列为诸侯。隆虑离湿疫,佗得以益骄。瓯骆相攻,南越动摇。汉兵临境,婴齐入朝。其後亡国,徵自樛女;吕嘉小忠,令佗无後。楼船从欲,怠傲失惑;伏波困穷,智虑愈殖,因祸为福。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 越南史学家黎嵩在《越鉴通考总论》卷首云:“赵武帝乘秦之乱,奄有岭表,都于番禺,与汉高祖各帝一方,有爱民之仁,有保邦之智,武功慑乎蚕丛(安阳王蜀泮),文教振乎象郡,以诗书而化训国俗,以仁义而固结人心,教民耕种,国富兵强……真英雄才略之主也。”
  • 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汉朝统一的版图,同时也成为九州的一部分。

-+-


山东花和尚


你好,这个问题史书有一定的记述,我看首先有几个原因。

1,地理上,从史记中,我们知道,任器得知中原大变,秦朝天下己被诸侯争霸分割而亡。身荒地的郡首,任器也看到了南越郡的危亡之境。但南越郡地处五岭之南,中原战火并不会马上烧到,而且也有立国之势。而在南越郡长达八年的任器明自这点,又因秦廷多年不施仁政,百姓苦久,任器也一定有了反秦之心,又知若北上助秦,不会有好结果吃,不如以地理优势,绝道自守,自立为王。


2,两人关系

任器在岭南之时就与赵佗有很好的关系,从史书上我们知道,任器不信任身边的人,但只有赵佗例外,这点我们从任器死时,任器立马就从龙县赶来就知道,而后也为任器下了厚葬也说明这点,再后就是大力加固任器时期的关道与防城。

3从赵佗的能力上

秦朝统一岭南一战,就是任器与赵佗力大将,我们知道任器为南越郡时,赵佗就是十万人口龙县之令首。而后我们也知道赵佗有成王之心,这一点知道南越史的人也知道,所以任器一定知道赵佗是有能力立国的人。

个人见解,再见。


公元926年


因为秦始皇早就看到了秦国的问题。只是无力改变而已。在任嚣出征前就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若中原有变你部不得北上勤王。他的意思其实很明显那就是秦国可以亡南部不能丢。


荡漾的可乐


秦朝统一六国后,周朝近千年诸侯割据意识并没有消除,六国遗民对秦朝的大国统治缺乏认同感,没有大国概念,秦朝的灭亡有自身的原因,更有大国文化、信任基础薄弱的原因,任嚣、赵陀的思想停留在战国纷争、诸侯称霸的阶段,需要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