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隴原工匠」王玉明:匠心制硯 刀尖上的完美傳承

我奮鬥我幸福·【隴原工匠】系列報道

匠心制硯 刀尖上的完美傳承

「隴原工匠」王玉明:匠心制硯 刀尖上的完美傳承

王玉明展示洮硯作品 張雲 供圖

每日甘肅網5月5日訊(西部商報記者張雲)“先做人後做事,將自己的手藝毫不保留地傳給後人。”

這是國家級制硯藝術大師、甘肅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王玉明對工匠精神的理解。王玉明匠心制硯35載,終成為國家級制硯藝術大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繹著刀尖上洮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美傳承。

出生制硯世家

 勤學苦練深造學習

王玉明,祖上就以刻硯出名,從小繼承祖業,操刀刻硯。他生在制硯世家,有制硯的藝術天賦,心靈手巧,運刀自如,他的每件作品都構思精巧,因石造型,古樸典雅,少年時期就小有名氣。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藝,1983年進入卓尼縣洮硯工藝廠制硯,拜時任廠長,現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茂棣制硯老藝人為師。“剛開始學的時候,都是刻些龍鳳之類的圖案,因為龍鳳怎麼刻都像,屬於最簡單的。人物則是最難刻的,尤其是人物的表情、神態很難刻畫,沒有兩三年的功夫,根本拿不下。”憑藉出身刻硯世家,以及自己勤奮好學、悟性過人的優勢,在跟著李茂棣師傅學了近三年時間後,王玉明出師了。他的刻硯技術進步很快,很快成為當地青年雕刻者之中的佼佼者。

為了提高刻硯技術,王玉明除了自己勤學苦練之外,1992年到西北師大美術系深造學習歷時6年,先後兩次上清華大學培訓,聆聽教授講西方及國內的工藝美術,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同行們交流探討,開闊了視野,豐富了閱歷,增長了見識,拓展了藝術領域,受益匪淺,使得他的刻硯水平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

熱愛洮硯雕刻藝術

 技藝突飛猛進

“天下沒有兩塊完全一樣的石頭,所以好的洮硯作品,一定要因石造型,因材施藝,構圖靈活,設計新奇。”在王玉明看來,刻硯者一定要師於傳統而不拘泥於傳統,注重對石材天然特性的利用,追求藝術形式與主題內容的完美結合,才能達到雕刻與詩書畫完美結合的境界。正是由於對洮硯雕刻藝術的熱愛和執著,王玉明的洮硯雕刻技藝突飛猛進,他的很多作品走出甘肅,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

1997年其作品“畫龍點睛硯”被作為甘肅對香港迴歸的贈禮之一贈送香港,2004年4月《西廂記洮硯》在第十五屆全國文房四寶精品博覽會榮獲金獎。2007年他的巨型洮硯作品《紅樓夢硯》在第八屆中國九色甘南香巴拉旅遊藝術節暨首屆卓尼風情旅遊藝術節洮硯工藝的展評中獲得特等獎,並經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工作領導小組批准,授予他全國工藝美術優秀創作獎。獲得“全國工藝美術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9年7月授予國家級制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授徒傳薪火

 培養雕刻高技術人才

王玉明不僅是一名成就卓越的洮硯藝術工作者,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洮硯文化藝術的傳播者。藝成名就後,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授徒和弘揚祖國的工藝美術事業之中,培養了一大批洮硯雕刻藝術的傳承人。使卓尼縣的洮硯鄉、柏林鄉、藏巴哇鄉,還有臨近的臨潭縣、岷縣的很多群眾脫貧致富。他先後培養洮硯雕刻高技術人才近500多人,其中有6人已經被甘肅省評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早在1982年,他在洮硯鄉挖日溝村開辦洮硯鄉第一個洮硯雕刻廠,悉心收徒,毫不保留地將畢生技藝授予他人,使很多青年人學到洮硯雕刻技藝,不僅使他們有了一技之長,脫貧致富,而且壯大了洮硯雕刻者的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