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各地有哪些有名的寺廟?

靈安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也很難回答。

首先,題主問“寺廟”,然而“寺廟”涵蓋的範圍有些大。問題中到底指的是什麼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還是民間信仰呢?不同宗教之間,說實話很難有可比性。那麼我們就縮小範圍,縮小到身邊最常見的佛教寺廟,然而我國的佛教又包括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想在一篇回答中面面俱到,其實也並不太容易。

第二,什麼叫“有名”呢?作為旅遊景點有名,入選4A甚至5A景區?還是作為古蹟有名,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甚至世界遺產?眾所周知,有些景區中的寺廟,和尚是拿工資的工作人員,因而壓根算不上真正的宗教場所。而一些歷史價值極高的古寺,出於文物保護的原因而禁止香火,所以也不能算宗教場所。

寫到這裡,我想我應該找出一個最具說服力的、具有明確的評選邊界的權威榜單出來,它既不偏重於景點屬性,也不偏重於文物屬性,而是以宗教傳承——寺廟作為宗教場所的核心價值——進行遴選。

這個榜單,就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1983年4月9日,國務院批轉《國務院宗教事務局關於確定漢族地區佛道教全國重點寺觀的報告》,報告中列出142座中國(不包括中國港澳、中國臺灣)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名單。這個名單,可以說就是題主問題的標準答案了。注意,名單中的“漢族地區”,並不僅僅指“漢傳佛教”。比如北京雍和宮,是一座黃教寺院,但是它的信眾以漢族為主。

具體名單如下:

  • 北京市:廣濟寺、法源寺、靈光寺、廣化寺、通教寺、雍和宮、西黃寺
  • 天津市:大悲禪院
  • 河北省:臨濟寺、普寧寺
  • 山西省:崇善寺、華嚴寺、玄中寺、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羅睺寺、金閣寺、廣宗寺、碧山寺、十方堂、黛螺頂、棲賢寺

  • 遼寧省:般若寺、慈恩寺
  • 吉林省:般若寺、地藏寺、觀音古剎
  • 黑龍江省:極樂寺
  • 上海市:玉佛寺、靜安寺、龍華寺、沉香閣、圓明講堂
  • 江蘇省:靈谷寺、棲霞寺、西園寺、寒山寺、靈巖山寺、金山寺、定慧寺、天寧寺、興福寺、廣教寺、大明寺、高旻寺、隆昌寺
  • 浙江省:靈隱寺、淨慈寺、七塔寺、天童寺、阿育王寺、大佛寺、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國清寺(包括智者塔院)、高明寺、方廣寺、江心寺
  • 安徽省:明教寺、迎江寺、三祖寺、琅琊寺、廣濟寺、化城寺、肉身寶殿、百歲宮、甘露寺、祗園寺、天台寺、旃檀林、慧居寺、上禪堂
  • 福建省:湧泉寺、西禪寺、林陽寺、地藏寺、崇聖寺、南普陀寺、廣化寺、慈壽寺、光孝寺、萬福寺、開元寺、龍山寺、南山寺、華嚴寺

  • 江西省:能仁寺、東林寺、真如寺、淨居寺
  • 山東省:興國寺、湛山寺
  • 河南省:白馬寺、少林寺
  • 湖北省:歸元寺、寶通寺、五祖寺、玉泉寺
  • 湖南省:麓山寺、開福寺、祝聖寺、福嚴寺、南臺寺、上封寺
  • 廣東省:六榕寺、南華寺、雲門寺、慶雲寺、靈山寺、開元寺
  • 廣西壯族自治區:洗石庵
  • 重慶市:羅漢寺、慈雲寺、雙桂堂
  • 四川省:昭覺寺、文殊院、寶光寺、烏尤寺、報國寺、萬年寺、洪椿坪、洗象池、金頂
  • 貴州省:弘福寺、黔明寺
  • 雲南省:圓通寺、筇竹寺、華亭寺、祝聖寺、銅瓦殿
  • 陝西省:大慈恩寺、大興善寺、臥龍寺、廣仁寺、興教寺、香積寺、淨業寺、草堂寺
  • 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寶塔寺
本文由司圖博行原創,歡迎關注哦~

司圖博行


燒香拜佛是民間祈福許願的一種方式。因為人們相信,通過燒香拜佛,佛祖能夠聽到自己的心聲,“心誠則靈”。那麼,在什麼樣的寺廟燒香,才能算是“心誠”呢?

在湖南崀山八角寨,就有一座最危險的寺廟,讓人難以接近。很多香客堅信,只有展現自己的誠心,心願才能成真。所以很多人千里迢迢而來,就只為燒一炷香。

這座寺廟,位於湖南和廣西兩省交界之處,崀山八角寨景區最陡峭的一角,從主峰突出50米的地方,形狀就像一個“龍頭”,因此,來這燒的香,也叫“龍頭香”。虔誠的香客,要爬到翹角頂端燒香。

由於懸崖陡峭,有的香客,爬到一半就放棄了。很多香客為了表示誠心,堅持往上爬,結果爬到一半就掉落懸崖,丟了性命。到後來,當地推出了“代客燒香”的服務,用這樣方式謀取商業利益。

但小編想問,代燒的香,還算是誠心嗎?可是為了顯示誠心,丟了自己的性命,就真的值得嗎?

科技公元,帶你瞭解最創新的技術,最創意的產品。


科技公元


在蘭州這些寺廟一定要去看看每一個都承載了蘭州的厚重文化歷史

1、

妙音寺位於蘭州市永登縣城西南六十五公里的魯土司衙門內

它是歷代魯土司建立的寺院中規模最大、塑像最多、壁畫最好的一座佛教名剎。建築高低參差,左右輝映別具一格,各種雕刻極為細緻,壁畫構圖生動自然,有些殿脊上設置鍍金銅瓶,為附近地區所稀有。主體建築有德爾經堂、大經堂、禪僧經堂、萬歲殿、塔爾殿、古隆宮殿、金剛殿和鷹王殿。

2、

蘭州報恩寺位於蘭州市安寧區沙井驛,背靠鳳凰山面向黃河,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歷代祖師,度眾無數,奈何世事變遷,於文革被毀

3、

普照寺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年間(約627--649),在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遺址在今蘭州市武都路中段的蘭園少年宮。昔日全盛時,殿宇雄偉、塑像精美、文物薈萃、為蘭州諸寺院之冠。寺內藏有歷代經卷6358卷,其中公元1419年刻印的《永樂南藏》638函,現藏於甘肅省圖書館。

4、

莊嚴寺在蘭州市城關區舊城中心鼓樓西側,有一莊嚴寺,原名濮陽王廟。建於公元1301年(元朝大德五年),相傳其後殿神座下即濮陽王墓。公元1783年(清朝乾隆四十八年)東河村人張廷輝瞻湛集貨修前後兩殿,畢大椿書"德尊三畏"。始建於唐代,相傳為隋末金城校尉薛舉故宅。建國后辟作遊覽場所。

5、

蘭州唯一的一家四合院寺院——興遠寺

地處於蘭州七里河區,兩層樓式建築,相傳為明代所建,屬藏傳佛教的喇嘛教寺院,上世紀五十年代曾是十世班禪大師的行宮。蘭州市文化局文物管理處曾做了初步鑑定,雖然興遠寺始建於明代之說尚待考證,但其最後一次大規模維修於清嘉慶十年,已為院內碑文所證,現存二層木樓一楹,南北廂房各三間,加施懸樓的倒座三間,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1984年被市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悅金城


我來說說內蒙古有名的寺廟吧!

提到內蒙古,很多人覺得神秘——地理位置在哪裡?那裡的人吃什麼?穿什麼?當這些問題回答了。關於禁忌的問題也會問到,有什麼忌諱嗎?或者有什麼信仰嗎?



從寺廟的角度,即使回答有名的寺廟,也是為有些對內蒙古好奇的朋友做文化類的普及。

先說答案啊!



內蒙古有17座著名的寺廟。假如對寺廟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在做旅行規劃的時候,記得加上。



分別是大召寺(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呼和浩特)、五當召(包頭市)、妙法寺(包頭市,漢傳佛教)、法輪寺(赤峰寺)、薈福寺(赤峰市)、根佩廟(赤峰寺)、罕廟(赤峰市)、準格爾召(鄂爾多斯市)、烏審召(鄂爾多斯市)、貝子廟(錫林郭勒市)、昭化寺(阿拉善左旗)、福因寺(阿拉善左旗)、廣宗寺(阿拉善左旗)、延福寺(阿拉善左旗)、希拉木倫廟(烏蘭察布市)、福慧吉祥寺(鄂爾多斯市)。

未標明,皆為藏傳佛教寺廟。



更多的詳細內容可以發私信問我。也可以自行網絡搜索。


小黑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假如你讀過《紅樓夢》,便知這一段故事,這就是當時只是一個舂米不識字的童子作的偈語,也就是後世稱為南宗六祖惠能。

在這偈語之前,有首席大弟子神秀的偈語: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神秀,也就是後來北宗六祖。

這故事出處便在黃岡市黃梅縣東山寺,後改名為五祖寺。

五祖寺是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潛心修道傳道的地方,由於弘忍大師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得到了後世的稱頌!在禪宗中獨樹一幟,以至五祖寺被賜封為天下祖庭,與禪宗始祖達摩祖師居住的嵩山少林寺有同等的地位。



五祖寺的正門外,有數株大小不等的青檀樹,筆者於2016年四月份去時正綠葉正茂,如入仙境。


五祖寺的門票很便宜,個人購買只十元一張。假如你游完了下面的各寺院景點,千萬記得從寺院後面有一道長長的石階,兩邊是茂盛的修竹,從那中間穿過直上。


走完這長長寬寬的古石階,上面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屋,相傳那是五祖舍利子儲存之地。
重要的事再說一遍,去遊五祖寺,這地方千萬要去朝拜!!!


蘄陽秀士


在東海之濱寧波,歷史上名寺眾多,高僧雲集,據傳有寺院600多座,在建築、雕刻、彩繪、壁畫等方面,地方特色濃郁。寧波的寺院之多,為國內之最;規模之大,為國內罕見。

今天就來說一說寧波的幾座有名的寺廟。

七塔寺

七塔寺是寧波市區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寺廟,也是浙東佛教四大叢林(即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延慶觀宗寺)之一。寺院殿堂結構典雅,古樸莊嚴,為典型的禪宗伽藍七堂建制,主要建築有:七佛塔、山門牌樓、天王殿、圓通寶殿、三聖殿、法堂暨藏經樓、玉佛閣、祖堂、鐘樓、鼓樓、東西廂房、綜合樓等。

七塔寺始建於858年(唐大中十二年),稱東津禪院,距今已有1140餘年歷史。七塔寺曾改稱"棲心寺"、"崇壽寺"、"樓心寺",後因在康熙年間寺前建有七座石塔代表七尊佛而得名。

寺內除主要殿堂為古典建築外,還保存有一批珍貴文物:寺院開山祖師心鏡藏奐禪師舍利塔,宋代大銅鐘兩口,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印、光緒頒賜之《龍藏》一部,梵文貝葉經一束,清代石刻五百羅漢造像圖。

保國寺

保國寺歷史悠久,創於東漢,建於唐代,興於北宋。保國寺始建於東漢世祖時期,初名靈山寺,此即保國寺的前身。唐會昌五年寺宇被毀,廣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賜“保國寺”匾額,此後改名為保國寺。

保國寺並不是以其宗教寺廟聞名於世,而是因為精湛絕倫的建築工藝令人歎為觀止。寺內的大雄寶殿(又稱無樑殿)為北宋祥符六年(1013年)重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存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唐代經幢、觀音殿、淨土池等殿宇古蹟。

大雄寶殿氣勢雄偉,全部結構皆用斗拱裼巧妙銜接和精確的榫卯技術,不用一釘而將建築物的各個構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承托起整個殿堂屋頂的重量。

在此摘錄一段作家安妮寶貝筆下的保國寺,讀時深有感觸:

小學二三年級,學校裡組織春日出遊,由老師帶領去參觀古老寺廟。保國寺建在山上,需要拾級而上,彼時下雨天,漫漫清澈雨水從上面蔓延流淌下來,如同無數分叉河流分支,令孩子們格外雀躍興奮,涉水而上,嬉戲前行。大家看了廟宇之後,便在廊前欄杆邊坐下分吃彼此帶著的麵包或話梅,雨水和食物更令孩童們覺得歡欣,身後清冷肅穆的建築,只是一個襯托年幼歡鬧的背景。

數十年後,重回此地,看到寺廟大廳保留的近乎完美的純木結構,顏色沉定,兀自端然,仰首觀望良久。窗外雨聲依舊淅瀝。有人一鑿一鑽地雕琢出這屋脊,他們早已死去,手工被保留下來。物在,人依附其上的心血和精力,便也存留。假設它沒有被重點保護,也被推倒,以致摧毀,那麼,曾經無知無覺的孩童,將徹底失去對它的記憶。無人指導他們懂得這些木頭的貴重。他們註定與它無法彼此理解。

走出門外,看到走廊青石板上面有遺留的燕子糞跡,點點灰白,心裡惆悵。

對一件事物的價值和體會,人需要經歷數十年百轉千折,以心境的曲折作為質地,才能與它互相映襯。美好的,珍重的東西,一般也是脆弱和驕矜的。它不願意使人輕易懂得。它寧可被毀滅。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位於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寶幢太白山麓華頂峰下,始建於西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已歷經1700多年曆史。

阿育王是佛教禪宗名寺,中國佛教“五山第五”,也是中國現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

阿育王寺因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瓏精緻的舍利寶塔而聞名中外。

阿育王寺在中國佛教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寺內的飽學禪僧刻印了許多佛經,還保存了一批唐宋以來的名人碑刻、舍利塔等珍貴文物,以宋朝的蘇軾書《明州阿育王山廣利寺宸奎閣碑》最為珍貴。此外還編寫了一部《阿育土山志》,為研究古代中國佛教史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

天童寺

天童寺,始建於西晉永康元年(300年),佛教禪宗五大名剎之一,號稱“東南佛國”。

寺院坐落在層巒疊嶂的太白山下,“群峰抱一寺,一寺鎮群峰”,東、西、北三方有六峰簇擁。

天童寺四周群山環抱,重嶂疊翠,古松參天,有“深徑回松”、“鳳崗修竹”、“雙池印景”、“西澗分鐘”、“平臺鋪月”、“玲瓏天鑿”、“太白生雲”等十大勝景。

關於天童寺的寺名,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西晉僧人義興和尚雲遊到此,開山搭廬,潛心苦修。渺無人煙的山中有一小孩每天給他送齋送水,最後寺院建成。一天,小孩向義興和尚告辭:“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大帝見你精進虔誠,派我變作童子照顧你,現大功告成,我去了。”說完騰雲而去,後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


浙裡遊


豐富的宗教文化在中國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結果,經過不斷的融合創新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宗教文化。宗教建築作為宗教文化的載體也形成了自身的特點。

北京民俗就簡單介紹一下北京有名的寺廟吧。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北京有佛寺400多座,以內八剎、外八剎和三山最為有名。

內八剎指柏林寺、嘉興寺、法源寺、廣濟寺、廣化寺、龍泉寺、賢良寺、拈花寺。外八剎指覺生寺(大鐘寺)、萬壽寺、天寧寺、廣通寺、海慧寺、園廣寺、善果寺、南觀音寺。三山是潭柘寺、戒臺寺、西域寺。北京的寺廟自然不止這些,接下來簡單介紹幾個有特色的寺廟吧。


智化寺

智化寺位於北京東城區祿米倉東口,始建於明英宗正統八年,亦說建於正統十一年。大太監王振出資修建了這所寺廟,初為家廟,後賜名“報恩智化寺”。明萬曆年間和清康熙年間曾被重修。寺內主要建築皆用黑色琉璃瓦頂,經廚、佛像及轉輪藏上的雕刻顯示了工匠們高超的技藝。傳統智化寺的音樂又稱京音樂、智化寺京音樂,來源於明代宮廷禮儀音樂,是我國現有古樂中惟一按代傳襲的樂種,至今保存完好。智化寺京音樂有明確紀年的工尺譜本,有特色的樂器、曲牌和詞牌,有按代傳承的演奏藝僧。如今,智化寺是北京文博交流館。

(智化寺轉輪藏)


法源寺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衚衕南端東側,是北京城內現存寺廟中歷史最悠久的。該寺始建於唐朝,賜名“憫忠寺”,清朝在此設戒壇,雍正十二年正式更名為“法源寺”。

天王殿內正中供奉著明代製作的彌勒菩薩化身布袋和尚銅像。大雄寶殿正中供奉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像。憫忠臺保存著法源寺的歷代石刻、經幢等,以唐代的《無垢淨光寶塔頌》、《憫忠寺藏舍利記》、《承進為蔍福禪師造陀羅尼經幢》和遼代的《燕京大憫忠寺菩薩地宮舍利函記》最為珍貴。1956年,中國佛學院在此成立,今天的法源寺不僅是佛教活動場所,也是僧才培養基地。法源寺除了是佛教聖地,也是春天賞丁香,秋天賞銀杏的好地方,寺內還有性格溫順的貓,有時可以看到貓咪依偎在僧人身邊打瞌睡的趣景。想吸貓的小夥伴注意不要輕易投餵,據說這裡的貓也是吃素的,大家請文明吸貓呦。

(法源寺憫忠閣)

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北京廣安門外北側,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名為“光林寺”,隋代改名“弘業寺”並增建了石塔,唐代名為“天王寺”,金代稱“大萬安禪寺”。元代該寺多次遭受兵火,寺院建築幾近無存。明朝重建寺院,宣德年間改稱“天寧寺”。

天寧寺內現有一座古塔,為遼代建築,是中國現存的密簷式磚塔中較為典型的一座也是北京最珍貴的建築藝術遺物之一。該塔高達57.8米,用花崗石建造,塔的平面是八角形,立面分為塔座、塔身和十三層塔簷三部分。塔座為須彌座,塔身隱作券門、直欞窗並浮雕金剛力士、菩薩、雲龍等紋飾,十三層密簷緊密相疊,不設門窗。此塔的建築技藝和雕塑技藝十分精湛,是古代建築的一大傑作。


覺生寺

覺生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北側,建於清雍正十一年,原為清帝祈雨的場所。該寺建成之後賜名“覺生寺”。在大鐘樓內懸掛的那口銅鑄大鐘為明代永樂年間鑄造,故名“永樂大鐘”。此鍾高6.75米,直徑3.7米,重46.5噸,鐘體光潔,無一處裂縫,內外鑄有經文230184字,無一字遺漏,為佛教文化和書法藝術珍品。

明清兩朝,每逢辭舊迎新之際,大鐘寺和尚都要敲鐘108下。大鐘被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異常洪亮,據說方圓50公里皆可聞。經過五百多年的撞擊大鐘扔完好如初,充分顯示出高超的鑄造工藝,覺生寺也因此被人們稱作“大鐘寺”。


法海寺

法海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口,始建於明正統四年,歷時四年造完。明英宗特賜名為“法海禪寺”,並頒《大藏經》一部,使之成為當時頗負盛名的一座皇家寺院。

法海寺最舉世聞名的便是寺內的壁畫。在法海寺大雄寶殿的六面牆上至今完整保存著9幅精美的明代壁畫。專家認為這些壁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它們是中國現存的元、明、清時期由宮廷畫師所作的極少數的精美壁畫之一,與敦煌壁畫和山西永樂宮壁畫齊名。


雲居寺

雲居寺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境內,有“北方巨剎”的盛譽。建於隋末唐初,以後各代均對其加以修葺。

雲居寺現珍藏有最古老且是最完整的石刻大藏經14278塊和22000多卷明版紙經,還藏有我國唯一一部77000多塊的漢文木刻大藏經,這三部絕世珍品被稱為“雲居寺三絕”。雲居寺還藏有五尊銅佛、唐遼古塔、佛舍利、雲居寺古鐘四寶。1981年11月27日在雲居寺雷音洞發掘赤色肉舍利兩顆,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內而不是供奉在塔內的舍利,與北京八大處的佛牙、陝西扶風法門寺的佛指並稱為“海內三寶”。1987年10月雲居寺作為社會歷史類專題遺址博物館對國內外遊人開放。


北京民俗



寺廟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庫,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中國寺廟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含金量很高,堪稱中華民族古代文明中最精華的重要組成部分。

“寺”最初並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漢代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

1中國興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馬寺

位於洛陽市老城東約幾公里,邙山南麓和洛河北岸之間。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2供奉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大昭寺

該寺院於公元647年由藏王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建造,正值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

3皇家寺廟——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又名“真身寶塔”,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4科研最強——龍泉寺

龍泉寺位於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北邊,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內,座落在北京西山鳳凰嶺山腳下,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始建於遼朝應歷初年。

5濟公和尚——靈隱寺

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西北的飛來峰前,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家喻戶曉的濟公和尚就出在這裡。

6雍和宮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說,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7藏學圖書館——拉卜楞寺

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城西,是我國藏傳佛教(即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內藏有各類經卷6萬餘冊,分全集、哲學、密宗、醫藥、聲明、綴韻、歷史、宗教、傳記、工巧、數學、詩詞12類,成為藏書最多的寺院。

8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少林寺

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是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落跡傳教而敕建的,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少林寺以武術稱名於世,在宋代已自成體系,史稱“少林派”。

9紀念宗喀巴大師——塔爾寺

位於湟中縣魯沙爾鎮,距西寧40公里。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於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塔爾寺塔爾寺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築群。

10恆山十八景——懸空寺

懸空寺建成於1400年前北魏後期,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曾入選《時代週刊》世界十大不穩定建築。懸空寺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恆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

中國歷史悠久,寺廟眾多且分屬不同的文化,完整地保存了我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在國家公佈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寺廟及相關設施約佔一半,謂之“歷史文物的保險庫”,乃當之不愧。寺廟建築與傳統宮殿建築形式相結合,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民俗特色。


建築設計雜談


我國寺廟的一股清流,這裡禁止設功德箱,從來不收一分錢

中國的寺廟開始越來越多的商業化起來,現在的寺廟,相信大家都知道,和尚都比我們過的好。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則新聞,說是一個和尚開著300萬的跑車,因為車輛改裝過,沒控制住,不小心撞樹上了。圍觀的民眾紛紛議論:一個和尚能開這麼好的車,一定有問題。後來這位和尚說,這是他化緣得來的。一個和尚化緣化來300萬的跑車,小編我只能呵呵了。

據說和尚招生的條件最少都是本科以上的,沒有關係還進不去這些寺廟呢。現在的和尚不比以前了,但還是有真正的良心寺廟和尚的,那就是位於遼寧的大悲寺。

大悲寺,坐落在遼寧省海城市,始建於1668年,距今已經有350年曆史了。整個寺院建築大體是以灰色調為主的,沒有絢麗的色彩,沉穩莊重。由天王殿、七佛殿、大悲殿、藥師殿、藏經樓、法堂、禪堂等構成。在山門前有著放生水庫,可供行善事的信徒放生使用。

大悲寺一直在我們國家享有盛譽,並不是說這裡的規模龐大,也不是說這裡的弟子眾多,是因為這裡有著一群真正修行的僧人。

這裡的僧人每天只休息4個小時,每天集體誦楞嚴咒10遍,是不允許隨意出行的。平時都是在寺內安心辦道,早晚課誦、坐禪、唸佛、聽法、學戒、誦咒等。

在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就會集體外出修行,他們會沿途拿著託缽乞食,不收任何錢財,走到哪裡就住在哪裡,行程約為600多公里,歷經15天時間,這就是大悲寺的特色修行之一。

這裡的僧人不接受金錢供養,僧人所得的一切供養,全部上交常住,由常住根據需要統一分配。這座寺廟裡面也沒有所謂的功德箱,而且還放了一個大大的牌子,上面寫著禁止放錢,這也是大悲寺的第一條戒律。

而且這個寺廟也是禁止旅遊的,從來不收取門票,所有的佛事活動都是免費的,寺院沒有任何經營買賣行為。

在這裡同樣也是禁止殺生,想要進寺廟的人都必須誠信叩拜才能夠進來。有些人想放錢,常住都不允許他們進來。就算在外面修行的時候。有些人想給他們錢財都是拒絕的,這才是真正苦修的僧人。

大悲寺是當今社會難得的寺廟,也被人稱之為聖廟。像這樣的寺廟或許在世界各地已經沒有幾個了!

相比之下,這些人才值得我們尊敬。對於我們國內那些月入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和尚,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留言區留言評論。

“高鐵易遊”隸屬於高鐵動車視頻《列車生活》雜誌專刊,垂直旅遊領域,每週二為您帶來“國內遊”深度原創文章,歡迎您的訂閱!


高鐵易遊


北京白雲觀是道教全真第一叢林,位於北京西便門外濱河路,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全真派十方大叢林制宮觀之一。始建於唐,名天長觀。金世宗時,大加擴建,更名十方大天長觀,是當時北方道教的最大叢林,並藏有《大金玄都寶藏》。金末毀於火災,後又重建為太極殿。邱處機赴雪山應成吉思汗聘,回京後居太極宮,元太祖因其道號長春子,詔改太極殿為長春宮。及邱處機羽化,弟子尹志平等在長春宮東側購建下院,即今白雲觀,並於觀中構築處順堂,安厝邱處機靈柩。邱處機被奉為全真龍門派祖師,白雲觀以此稱龍門派祖庭。今存觀宇系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修,有彩繪牌樓、山門、靈官殿、玉皇殿、老律堂、 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等。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道教協會(1957年成立)、中國道教學院和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國性道教組織、院校和研究機構先後設在這裡。白雲觀也是「文革」中北京很少沒被破壞的寺廟之一。觀內有「三猴」。這三隻猴子的位置很分散,如果不注意,很難一一尋到,所以民間就有了「鐵打白雲觀,三猴不見面」的俗諺。在白雲觀裡「摸石猴」,主要是摸石拱門上的那一隻。傳說人們摸了它可以祛病、避邪,凡患風濕引起的疾病,即可康復。有的更具體的說,患腰疼的摸摸石猴的腰,患腿疼的摸摸石猴的腿,即可手到病除,立見功效。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吧。摸石猴成了逛白雲觀的最主要的活動。按老北京風俗,每年正月初五除了吃餃子,還要到白雲觀摸石猴。老朽在北京讀書時曾借週日之便,也前往白雲觀一睹猴容,從佛學院騎車十幾分鐘就到了白雲觀。

下面大家就和老朽一起摸石猴去。

第一隻在石拱門上方右側,是一個兩寸大小的石猴浮雕。

第二隻石猴在山門裡側右邊的碑座下。

第三隻猴在廟後東院雷祖殿前的「九皇會碑記」底座花紋圖案中,一棵松樹下有隻猴子,手中託一隻桃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