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整整100年前,1918年6月10日,意大利海军两艘鱼雷快艇MAS-15和MAS-21借着清晨的雾气,躲过驱逐舰的巡逻,突入奥匈帝国海军编队,向其中最大的“圣伊什特万”号无畏舰发射鱼雷。MAS-15的两枚鱼雷(一说其中一枚是MAS-21发射的)准确命中“森特·伊什特万”号的锅炉舱,引起剧烈爆炸。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1911年6月24日,联合力量级无畏舰的首舰“联合力量”号(舰名来自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个人格言)在的里雅斯特下水,斐迪南大公主持了仪式。同级舰共有四艘,另三艘为“特格特霍夫”号(利萨海战中奥匈帝国海军的指挥官)、“欧根亲王”号(纪念奥地利古代名将)、“圣伊斯特万”号(纪念匈牙利王国第一任国王)于1912~1914年相继下水。联合力量级稍晚于英、法、德、意的首批无畏舰,设计上有一些新的突破,比如安装了马可尼无线电设备和防空武器,很有可能是世界上首批在舰艏安装鱼雷发射管的无畏舰。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圣伊斯特万”号无畏舰1915年12月开始服役,被成为奥匈帝国舰队中最美丽的战舰。主要武器为12门305mm主炮,12门150mm副炮,3门66mm高射炮,4具鱼雷发射管。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奥匈帝国海军主要的假想敌就是意大利海军,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联合力量级无畏舰采用平甲板船型,整体布局紧凑,舰体短小。这是因为其主要活动的地中海海域对适航性能要求不高。4座三联装主炮塔,沿舰体中线艏艉对称呈背负式各布置两座,这样的布局主炮拥有良好的水平射角,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舰长。但是,由于舰体较短、以及主炮塔布置的局限造成重心升高,为该级舰的悲剧埋下了隐患。舰体水线以下防御设计陈旧,防雷性能不佳,“联合力量”号、“圣伊斯特万”号两艘战舰都因此沉没。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两枚鱼雷就导致“圣伊斯特万”号发生严重倾斜,这不仅是由于损管不利,也归咎于整体重心过高,造成稳性较差。“圣伊斯特万”号从被鱼雷命中到沉没,仅仅经过了三个小时。当时舰上共有1094人,由于弃舰安排合理,加之救援得当,只有89人随船沉没。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这张“圣伊斯特万”号的最后时刻,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典瞬间之一。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这是现在沉没在海底的“圣伊斯特万”号无畏舰,整个战舰底朝上,躺在海床上。左上角是该舰的沉没全过程。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这就是那艘勇于“屠龙”的MAS15号鱼雷快艇。两艘各30吨的鱼雷快艇竟然能够击沉20000多吨的巨舰,这个胜利绝对是极具轰动效应的。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MAS15号鱼雷快艇的侧视图,可以看到这种鱼雷快艇并没有鱼雷发射管,而是打开鱼雷上的发动机,向两侧抛出,然后鱼雷艇再转向。这样的发射方式会影响鱼雷的航向和精度。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MAS15号鱼雷快艇至今还收藏在意大利的博物馆中。

勇者屠巨龙:意大利鱼雷快艇击沉奥匈帝国无畏舰

一战结束后,幸存的“特格霍夫”号被移交给意大利,最初放在威尼斯当做战利品展示,后来又被当作道具拍摄电影《Eroi di nostri mari(我们的海上英雄)》,讲述意大利海军鱼雷艇击沉“圣伊斯特万”号的故事。当时没有任何军舰比它更适合扮演“圣伊斯特万”号,但对于“特格霍夫”号来说,实在是一个悲哀的经历。1924年这艘战舰被拆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