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沒有教閱讀方法的書推薦?

鼴鼠的土豆


市面上教閱讀方法的書籍很多,我在這裡就我自己個人的體會收穫來談談,供大家參考



我最早讀到的教閱讀方法的書籍是《如何閱讀一本書》。我一直喜歡讀書,但沒有想到還有專門講閱讀方法的書,以前都是在一些文章裡零碎地看過什麼要做讀書筆記啦之類的讀書方法介紹。這本書對讀書方法的介紹系統而全面,它把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根據不同的閱讀層次,結合實例詳細講解了相應的讀書方法。此外,它還針對不同類別的書介紹了更具體的方式,實用類,想象文學,小說,歷史書,科學書,哲學,社會科學,甚至是數學書,書中都向你介紹了具體的有針對性的閱讀方法。

但是這本書讀過之後我就扔到一邊去了,讀書的時候還是依然故我。這本書讓我瞭解到,雖然讀了這麼多年的書,我的閱讀其實還一直處在基礎閱讀階段,而讓我最嚮往的分析閱讀,又讓我覺得太難。此外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雖是實用類書,但有點類似理論書的嚴謹,所以如果你對閱讀能力的要求還沒有那麼高,本身的閱讀能力還不是很高,然後也不太喜歡閱讀理論類書籍的話,我不建議你一開始就閱讀這本書。



我讀到的第二本有關閱讀方法的書是《高效能閱讀》,這本書給我最大收穫就是讓我學會了快速閱讀法。其實對於速讀法,我很早就接觸過,而且還郵購了相關的教材,主要教你通過擴大視野、快速移動眼球來訓練閱讀速度的,操作性比較強,我試過一下覺得有點困難,見效也慢,就放棄了。但是這本《高效能閱讀》介紹的速讀法簡便易行,如讀目錄、跳讀,讀黑體字等,我馬上就運用到了日常閱讀中,也快就就收到了成效。此外,這本書還花了較大篇幅來介紹如何培養讀書興趣的,有很多具體的方法,對於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來說,這本書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對《高效能閱讀》的閱讀,我發現日本專家寫的閱讀方法書,和美國專家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有明顯的不同,理論性不強,也不夠嚴謹,但是講的方法都很實用,你讀了以後馬上就可以用起來,而且文字簡潔通俗,閱讀起來一點困難都沒有,對於處在閱讀入門級的人來說非常適合。於是我接著又閱讀了其他幾本日本專家撰寫的閱讀方法的書。



《實用性閱讀指南》強調實用性,講述瞭如何提高讀書效率,如何做讀書筆記以及如何記憶和增強行動力,特別講述瞭如何用思維導圖來做讀書筆記,書中還附有好幾本相關書籍的思維導圖。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給我的最大收穫則是原來做讀書筆記也可以這樣簡單有趣。做讀書筆記是小學時我們就知道的多方法,但是能夠堅持下來的人很少。主要是因為做讀書筆記很麻煩,本書介紹的“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及“一元化”筆記法簡單易行,還很有趣,此外還介紹瞭如何利用筆記選書購書以及利用讀書筆記掌握書中精髓,可以減少儲藏圖書的苦惱,對我也很有啟發。



《高效閱讀法》給我的最大收穫就是一定要“多讀”,多讀本身就可以逼著你速讀,“限時”也是一種提高閱讀效率的好方法。而且書中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進一步說明,讀書其實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



日本專家所寫的這幾本介紹的閱讀方法大部分都是針對於實用類圖書的,我們閱讀實用類或者說商業類書籍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實際的效果,就是說能讓我們的實際行為發生改變而產生效益。

如何能讓讀書產生實際效果?在這裡我推薦趙周的《這樣讀書就夠了》,書中介紹的“RIA'拆書幫讀書法,通過閱讀書中片斷,引導促進,拆為己用,可以讓你快速有效地把讀書轉化成實際行動,而且還使碎片化閱讀也能產生同樣效果,減少現代人沒時間完整閱讀的苦惱。他還介紹了一種,非常適用於個人的拆書幫“便籤讀書法“方法,就是準備三張便籤,針對書中自己有感觸,覺得有用的知識片段,分別寫下自己對書中知識的複述,自己的相關經驗以及今後怎麼做。


蒲公英的讀書小站


得益於一些閱讀技巧,我近三個月就看了去年一年看的那麼多書。並且幾乎每一本書都做了詳細的筆記,有一些書籍也寫成書評了。



在沒有學習閱讀方法之前,我一般看書就從第一頁看起,至於封面,前言,後記,目錄這些都不會去看,而且是一字一句的默讀。結果可想而知,翻了幾頁就看不下去了,就算勉強看了一部分,到頭來也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後來看到了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之後,我才發現,原來讀書是有選擇權的,我可以跳讀,重讀,不讀完,選讀等等。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主要從讀書體質改善(養成閱讀習慣)——沉迷讀書的技巧——讀書環境技巧(求知興奮,環境設定,實體店)——速讀技巧——類比讀書技巧——解剖讀書技巧——用於產出的數據庫技巧,來告訴讀者如何提升閱讀效率。

這本書中的類比讀書技巧中提到的,垂直型閱讀結合水平閱讀,使知識更加立體化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也就是說要注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另外一個速讀技巧,作者告訴我們可以通過關鍵詞、目錄、前言、甚至封面來了解整本書的內容。而題主所說的找不到書的主線,通過這個技巧就可以迅速掌握書中的大體結構。

再者想要在短時間內,稍微詳細的瞭解書中結構和主線,作者建議我們讀黑體字,小標題。看到讓你心動的內容,就可以貼個標籤,第二次閱讀的時候在細細研究。

總而言之,不管你是新手還是資深的作家,我相信你都可以從書中學到一些有用的閱讀技巧。學習了這些閱讀技巧之後,才能更好的和書籍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從書中獲取知識豐富自己。



我是夕月晨風,愛閱讀愛寫作。專注於教育,讀書和個人成長。期待與你共同成長!

有不同意見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夕月和晨風


市面上關於閱讀方法論的書不少,但能體系化、全面化,兼具理論性和實用性的不多,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洋蔥閱讀法》。

《洋蔥閱讀法》被稱作國民基礎閱讀法,教你如何有趣又有效地閱讀。作者彭小六以自己的閱讀經歷為案例,基於對“閱讀方法”的大量主題閱讀,以及其線上課程“洋蔥閱讀法”的多輪升級打磨,總結出這套內容詳實幹貨十足的閱讀方法。適合零閱讀或閱讀基礎較差的朋友。

全書共有7個章節,分別是對閱讀的認識、如何碎片閱讀、如何快速閱讀、如何主題閱讀、如何深度閱讀、如何做讀書筆記,以及如何通過閱讀變現和打造個人品牌。

書中針對不同的閱讀類型歸納總結出具體可行的方法,每章配以要點小結,並以問答的形式對可能產生的疑惑做出回答。條理清晰,可操作性強,想要培養讀書習慣和精進閱讀的朋友,看這本算是很全面、也很實用了。

下面全是乾貨。全書涉及認識閱讀、碎片閱讀、快速閱讀、主題閱讀、深度閱讀、讀書筆記,以及閱讀和變現7個部分,下面我們一一來解讀。

1.認識閱讀,瞭解你的大腦

首先,閱讀和學習這件事並不難,難的是通過學習和閱讀改變和提升心智。如果思考方式和心智模式都固守自己原來的,那你的閱讀和學習只是在加深自己固有的觀念,與之不同的知識和觀念你會自動過濾掉(甚至不自知),不會真正吸收,那就不會有成長和進化。大腦在閱讀的時候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首先你要有一個開放的大腦。

其次閱讀的本質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時間裡,以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學習。所以閱讀之前,你要明白自己讀這本書的動機和目的,並發現興趣點。沒有動機也不感興趣,是讀不進去的。

關於閱讀的7個建議:

1.關注你大腦的很多偏好,儘量避免受到無用信息的干擾和刺激。

基於目前人類對大腦偏好的研究和了解,大腦喜歡簡潔的、結構性強條理清晰的、喜歡圖像化的東西,還喜歡經常被獎勵,尤其是獲得及時滿足。

2.在自己精力充沛的時候閱讀,而不是在精力不足、狀態不佳時閱讀。

3.閱讀的時候要讓自己集中注意力。所以讀書前明確目的、提出問題,帶著目的和問題去讀很重要。這樣你的大腦才會知道閱讀的時候應該關注什麼。

4.讀書的時候要專注,為了幫助自己提升專注力,你可以嘗試番茄鍾。

5.通過分享、測試、反覆練習來增強你的記憶力,經常複習使之內化。

6.從入門級的書開始閱讀,從自己能理解的書開始,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

7.養成閱讀習慣。

2.如何碎片閱讀

碎片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在碎片化時間裡進行的閱讀。這個章節給我最大的啟發是:碎片閱讀的核心是概念。學習一些概念,然後將它們進行組合為你所用。

書中提到這方面做得很厲害的是李笑來老師。最近重讀了他的《把時間當作朋友》和《人人都會用英語》(後者是前者的應用,因為李笑來曾經是新東方的老師),發現他在《人人都會用英語》中多次提到,閱讀理解程度取決於概念量。

他說:“高級思維活動依賴概念的理解、組織、擴展、應用、重新理解、重新紙質、進一步擴展和進一步運用。”

“清楚地理解每一個遇到過的概念,是最為省時間高效率的生活方式。這個習慣不僅僅影響學習,事實上,它會影響一個人的整個生命過程。因為人畢竟是必須依賴思考才能做出決定的動物。而每一次決定、每一次判斷,都依賴對過往存儲在自己鬧鐘的各種各樣之間關係錯綜複雜的概念的有效處理。”

儘管早前就讀過這兩本書,竟然對這段話沒有任何印象,可見覆習和復讀(好書至少讀3遍)的重要意義。

所以要學會收集概念,如何收集?你得學會使用工具,小六推薦了印象筆記、蘿蔔書摘、概念卡片(類似於明信片大小的空白卡片,也可以按照打印名片的方式打印空白卡,用於摘錄關鍵概念)。同時在印象筆記中設置臨時收集箱,隨見隨存,零存整取。

這裡可以拓展到個人知識管理,如何構建你的知識體系和個人圖書館?關於這點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分享,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問題:如何快速建立知識體系,查看熱門回答。

講完了碎片閱讀的核心——概念,具體到碎片閱讀又該如何進行?三步走:提煉、鏈接、融合。

首先選擇你覺得重要、有趣、有價值的部分提煉出來,用自己的話重新說一遍。然後關聯自己的經驗,這就是鏈接。最後融合——通過拆解提煉後的內容,創造屬於自己的內容。

3.如何快速閱讀

快速閱讀的本質和目的,就是以主人的心態讓“僕人”——書本為我們快速精準地服務,在短時間內知道這本書是幹什麼的,有什麼價值,值不值得我為它花更多時間和精力。

快速閱讀五步走,提問、預習、掃讀、切重點、複習(口訣:因概少切復)。下面具體來說說。

第一步提問,明確讀這本書的目的。

第二步預習,從目錄和序言中,瞭解這本書是怎麼寫的,應該怎麼讀。

第三步掃讀,快速翻閱,標記重點關鍵片段。

第四步切重點,去找和你的問題、關注點有關聯的部分,用九宮格提取概念。

第五步複習。

其中,切重點的時候,可以用九宮格筆記法、RIA便籤讀書法、概念卡片、或者思維導圖。

拿到一本書,提出3個問題,圍繞這3個問題選擇9個概念關鍵詞,並對關鍵詞進行解釋。同時記錄下讓你覺得“啊哈”靈光一現的點,以及想要行動的點。九宮格也可以轉化成思維導圖,提出的3個問題就是3個主幹,然後分別對應3個概念來回答。

RIA便籤讀書法則就是用便利貼來呈現你對書中某個片段或知識點的理解。

關於快速閱讀,我想補充下李笑來老師的觀點,也是我很認同的一點。閱讀速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閱讀理解速度。如果囫圇吞棗,儘管速度快了但沒有理解吸收到重點,也等於白讀。

積累閱讀量是提高閱讀理解速度的唯一方法。讀書多的人讀書快,而不是反過來。真正有用、有意義的快速閱讀能力,是靠積累獲得的

在閱讀這件事上,循序漸進紮紮實實走過來的人所掌握的快速閱讀或者說泛讀能力,和大多數人以為的速讀其實有著天壤之別。

前者儘管在泛泛而讀,卻擁有足夠能力不漏掉任何重要信息,並且常常還可以做到在字裡行間讀到言外之意,而後者是真的泛泛而已,從未獲得過完整的信息,在各種零碎的信息中獲得屬於自己的特有幻覺而不自知。我們千萬不要做後者。

4.如何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碎片化主題閱讀,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圍繞某個主題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進行集中式閱讀。主要用兩種工具——即刻和雲筆記(如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來完成。

第二種是書籍式主題閱讀,這裡有一整套完整的流程:在建立書單之前先去主動建立一個簡單的認知,然後建立書單、快速閱讀、掃讀、建立框架,最後基於框架去尋找答案。

第三種是基於一個主題做長期的計劃和研究。用你能接觸到是所有方法一點一點往前推進,可能時機還不成熟,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但只要你一直關注它,你就一直在學習它。

5.如何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不是把一本書完整地讀完,不是讀的時間足夠久,也不是把一個片段做深度的解讀,而是針對某個概念深挖下去做深度閱讀。

如果一個概念讓你感到困惑或喜悅,感到“力量”和“價值”,這時就可以針對該內容進行深度閱讀。深度閱讀的前提是至少對某個知識有足夠的瞭解。

深度閱讀的3個步驟:尋找聯繫、探索冰山、多場景應用。(口訣:練兵場)

尋找關聯:看到重要概念時讓你覺得很重要,要立刻聯想到哪些現象能夠被該理論解釋,同時至少要找出5個可解釋的例子。

看到某個概念,不要輕易被它吸引不做深入思考,它很可能是二手、三手、四手知識,要追尋這個概念的源頭在哪裡,主動去探索冰山——尋找第一手知識。第一手的知識往往是體系化的、更為根本的知識,能升級你的認知,打開你的視野。

把概念理解到位後,就要多場景應用,嘗試在不同場景下自如地運用該理論或概念,實現內化。

6.如何做讀書筆記

筆記要記的是一本書的精華,是知識晶體。所謂知識晶體就是一些結構性的東西,它不是一些碎片,而是一個框架、一個思維模型。這些思維模型決定了一個人的專業程度,決定了在你的腦子裡到底能不能把碎片知識利用起來。

書中重點介紹了卡片筆記法:標記-收集-整理-建立個人圖書館-輸出-應用。

首先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做各種標記,熒光筆、便籤或其他你的大腦喜歡的方式都可以。

之後要去收集,工具:印象筆記、花瓣網網頁收藏等。或者用康奈爾筆記法進行梳理,在標題之後分為三欄:現狀區、問題區、策略區。

然後進行整理,用簡報或圖片、手繪、畫思維導圖、甚至讀書PPT等視覺化的方式整理讀書筆記。

同時建立個人圖書館。你關注什麼,就設立什麼樣的目錄,然後再進行細化,形成體系化的目錄。所有信息、內容、筆記都放在這裡,不要散落在各個地方——瀏覽器收藏夾、微信收藏裡、微博收藏裡、手機相冊,用的時候難找不說,大多數時候根本想不起來有存過。

下一步做輸出和轉化,形式有很多,例如分享、寫文章、和人討論、寫讀書卡片等。

最後通過嘗試去做各種實踐和應用,從書上的卡片變成我們自己輸出卡片。

7.閱讀與變現&個人IP

知識付費和終身學習時代下,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依靠互聯網工具和平臺,基於自己的專業,給別人提供產品和服務。

養成閱讀習慣,你也可以變現,可以打造個人品牌。比如綜合應用快速閱讀、主題閱讀和深度閱讀,將一些工具類和方法類的書籍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變成可以教給更多人的微課。

三種個人品牌戰略:

1.稻草戰略:以小換大,一點一點去換。

一邊學習一邊行動,不要等到自己給常厲害了再開始行動,而是馬上就開始去做,有多大力氣就做多少事。假如現在還沒有能力做一場微課,可以先把自己閱讀的內容通過微博、朋友圈分享出去,慢慢建立自己的影響力。

2.冠軍戰略:儘可能在一個細分領域突圍成為冠軍。

3.抽籤盒戰略:不要怕失敗,多做嘗試,找尋自己擅長的領域和自己的熱情所在。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全部乾貨,閱讀原書會有更多體悟。


廈九九


閱讀改變人生,彭小六就是這句話的踐行者。小六原本是在十八線小城鎮生活的IT男,兩年的時間通過堅持閱讀和寫作逆襲成為簡書一哥。為了讓更多的人愛上閱讀,讓更多的人從書本的奴隸變成閱讀的海盜,《洋蔥閱讀法》呈現在了大家面前。推薦想要學習閱讀的寶寶看看這本書哦!

《洋蔥閱讀法》這本書將帶領你闖過七個島嶼,到達閱讀輸出的成功彼岸。

一、閱讀的重要性-鸚哥

我們在讀書時,常常會遇到下列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

比如:書讀完了可是記不住啊;哪有時間閱讀啊;讀完了也不知道有什麼用啊等等。

擁有學習力是我們掌握一切能力的基礎,所以讀書讀書首先應該先學會如何閱讀

。人、讀物、輸出,是構成閱讀最核心也是最基礎的要素。

我們還要了解我們的大腦喜歡什麼,現在視覺化的課程很盛行,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大腦喜歡視覺化,圖像化,簡潔化的東西。一看下面這些小圖標就知道要表達的意思,比文字表達簡單快捷。本書《洋蔥閱讀法》也是結合著圖像將內容展示給讀者,讓讀者能更快的接收到所要傳達的內容。

二、碎片閱讀-章魚哥

這部分的內容用章魚來代表最適合不過了。我們生活在每天醒來信息就鋪天蓋地而來的時代,也因此很多人會產生焦慮。瘋狂的訂閱公眾號,瘋狂的囤課,但是焦慮卻一點沒減少。加了幾個社群,很多群友都在說今年又花了幾千幾萬去買課程,但是看個開頭就扔一邊了,甚至於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報了哪些課程,這是目前“知識付費”時代所展現的現象。原因在於我們不知道怎麼學習,不知道怎麼將這些撲面而來的信息內化掉。

其實從書中我們學到只要利用好碎片的時間,比如早起洗漱,午休等時間,哪怕閱讀一篇公眾號文章,看眼群裡聊的一些觀點,也許我們從中就會蹦出那麼一兩點感悟,這個過程也叫做“聯機學習”。這也是本書54條概念其中之一。

所以碎片閱讀,學習的核心其實在於有目的的去學,以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學習,做概念的積累,學會收集概念,將概念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在讀《洋蔥閱讀法》之前,我讀了朋友推薦的許榮哲的《小說課》,剛好看到小六在書中也推薦了這本書。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橙子和蘋果的故事,從中感知,套用這幾個步驟同一件事情會衍生多個版本的故事,這也是概念,故事的概念。清晰每一個概念,用聯機學習關聯到一起,融合創造屬於自己的內容,將最終的成功經驗輸出分享,最終構建成你自己的體系。

推薦碎片閱讀工具: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

三、快速閱讀-劍士

快速閱讀是快就可以了嗎?如下是快速閱讀的步驟:

幾個月前想要了解快速閱讀,就找來了《王者速讀法》這本書。書中所表達三十分鐘速讀一本書,大約分三步走:五分鐘預覽,五分鐘瀏覽全書圖片,剩餘時間跳讀自己感興趣的章節。

《洋蔥閱讀法》這本書寫是八分鐘瀏覽,二十二分鐘詳細閱讀感興趣章節。其實時間的分配因人而異,適用最重要。

今年我讀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讀書要有目的,所以第一步就是學會提問(開放式,封閉式),我們讀一本書的目的是什麼?想要更詳細的瞭解如何提問可以去看看《如何提問》這本書。帶著問題我們走向第二步預覽目錄、序言等書的結構性內容;第三步掃讀整本書,可以利用便利貼,摺頁,彩筆塗畫等方式進行標記感興趣的內容;接下來第四步就要敲黑板劃重點了,最後一步當然是要回顧複習。古人云:溫故而知新。

按照以上幾步走,在不久的將來完全可以實現快速閱讀,一天一本書完全不在話下。

四、卡片筆記法

在進入卡片筆記法前先來回答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做筆記?

1、提醒自己留意

2、關鍵概念的理解

3、關鍵概念的應用

讀書筆記的本質可以讓我們在獲取大量信息的過程中,取其精華,理解並應用,所以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需要做好筆記,以便吸收內化。

我在一本書中看到的例子特別形象的形容現在知識的處境,說為什麼水這麼便宜,而鑽石卻這麼貴呢?知識好比水,本身很好,很重要,但是卻不值錢。我們都可以好好的想想哦。

這裡推薦一種方法RIA來記筆記 。RIA=閱讀拆頁+講解引導+拆為己用。在趙周著作《這樣讀書就夠了》中給出了詳盡的指導。

以下是我閱讀洋蔥法時記的筆記,可以用便利貼記錄自己的想法及筆記,隨身攜帶很方便。

重磅的方法就是洋蔥閱讀的九宮格來記筆記。這個模板真的超好用。認識一個群友,他上過洋蔥閱讀的課程,最開始看到這個九宮格就是源自於他。他每天堅持一本書的輸出,目前已經輸出100多本了,每天堅持,雷打不斷。養成閱讀的習慣是我們在閱讀初始最重要的一環了。

閱讀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我們抱團成長,書中的其他章節等待著你去探索。洋蔥海盜的信條送給你:沒有好不好,只有行動不行動。

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堅持閱讀,堅持輸出。


倔強的青芒


說到實用,非常想推薦《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其實關於閱讀技巧的書挺多的,但是隻有這本書給我相恨見晚的感覺。

從前不相信自己閱讀效率不高,覺得自己看書不算慢了。但是近來學習寫書評才發現,我讀完一本書在我腦中留下的東西實在有點少。尤其是要寫書評時,常常有無從下筆的感覺。


意識到這一點以後我就開始尋找閱讀主題的書籍看,想要集中精力先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市面上同類型的書很多,我看過的實用性較強的有《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高效能閱讀》和《快速閱讀術》。印象裡《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側重做筆記方面,《高效能閱讀》更多篇幅花在提高閱讀興趣上,而《快速閱讀術》是介紹閱讀技巧,但有讓人難以信服的感覺。只有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直擊我的痛點,解決了我在閱讀上的疑問。


按我的理解,《實用性閱讀指南》關於閱讀技巧有這些建議:

1、確定讀書目的

帶著目的的閱讀才能讓人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容易有所收穫。


2、只看自己需要的

明確目的以後需要在閱讀時不斷提出問題,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譬如題主所說的理不出主線,帶著“寫作的主線是什麼呢?”這樣的問題去閱讀,相信不出半小時就能得到自己的答案。


3、序言、目錄、後記很重要

這些信息其實是對整本書的概覽,當我們時間有限又必須對一本書有所瞭解時,序言和目錄是最能幫助到我們的東西。包括封面上的腰封、推薦語等等,都具有參考價值。


4、要有時間意識

當我們給自己設定deadline的時候,效率總是特別高。閱讀也是一樣,毫無壓力地隨意閱讀的效果肯定比不上限時閱讀的效果。


5、要有意識地輸出

前面提到我最近學寫書評,發現自己閱讀效率不高。這就反逼我去加強閱讀效果。不管讀什麼書,當你需要“講給別人聽”的時候,你的吸收才會是最完善的。


這本書還跟我們介紹了做筆記的方法、如何將書本的知識付諸行動的步驟……書不厚,但確實字字珠璣,無愧於它的書名“實用性”三個字。值得一閱。


祝你也收穫滿滿~


我是傅小白有點黑。

愛書,看書,分享書。終身小白,終身成長。


馥兔


懷大寶期間,妊娠反應劇烈,幾乎在嘔吐中度過了前三個月,但是在這三個月期間卻意外地堅持做了一件事------讀了兩遍《明朝那些事兒》。作為那幾年圖書市場上的爆款,《明》絕對有其一定的閱讀價值。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我都對身邊的朋友強烈推薦。可是每次當朋友讓我給他們大概介紹一下內容梗概時,自己都瞬間記憶清零。嬉笑中,都說我“一孕傻三年”而不了了之。最近一段時間,看著書架上很多看過的書竟心感陌生,難道這些花了時間精力去讀的書就都白讀了?


被敬稱為有“磁性人格”的民國大師-----胡適先生,曾告訴我們讀書的原因有三:

1. 書是過去已經知道的智識學問和經驗的一種記錄,我們讀書便是接受這人類的遺產。

2. 要為讀書而讀書,讀了書便可以多讀書。

3. 讀書可以幫助解決困難,應付環境,供給思想材料。 讀書無捷徑,是沒有什麼簡便省力的方法可言的。

讀書的習慣可分為三點:

1. 勤

2. 慎

3. 謙(不存成見、不分門戶)

一位日本作家在胡適先生讀書論相同方向的基礎上,更為詳盡的介紹了他獨創的筆記讀書法。他就是奧野宣之,一位新聞學專業畢業,並長期從事新聞出版和網絡雜誌專欄撰稿人的作家。以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掀起了一股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的“筆記本讀書法”。其作品《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等作品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


近日有幸讀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我覺得這本書除了比較適合對快速吸收新知識有客觀要求的商務人士有其方法論指導意義外,對閱讀及寫作入門級的朋友們更具有奠定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意義。

尤其是家有寶寶的家長,我覺得好習慣從小養成。自從高考改革後,一句話簡直是深入每一位家長的心裡----“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不是字面上簡單的語文這一門學科,而是涵蓋了各個學科的閱讀理解能力,對資料分析整理的能力。

作為家長,小學階段談虎色變的一定是“三年級效應”。這裡敲敲小黑板,知識點,知識點,沒開始求學階段的爸爸媽媽們看過來。

“三年級效應’指的是”:有些孩子接受過學前教育,一年級時因什麼都會時常開小差,二年級因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而逐漸落後,三年級時就開始出現厭學情緒。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口號,讓很多孩子被“單一化開蒙”太早,導致兒童大腦使用片面、單一。長此以往,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必受影響,還會限制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產生“三年級效應”的同時還會出現“馬太效應”。

再次敲敲小黑板,“馬太效應”源自《聖經》中《馬太福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因為越學的不好就越害怕學習,越不學習成績就越不好。這些陷入學習低迷期的孩子們就以逃避學習的方法來降低自身的挫折感,開始了惡性循環。

很多家長就想問了,那學前難道我們就什麼都不學了嗎?當然不是,啟蒙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價值不言而喻。體育,藝術,閱讀是我們在孩子人生剛剛開始階段應該讓他接觸的。當中閱讀是家長最需要花費精力和耐心的,但也是最受益一生的。經過跟蹤調查200個孩子17年,其中用閱讀“喂”大的孩子,未來都很優秀。大量閱讀會讓點連成線,線鋪成知識面,孩子可以快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得心應手。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而如何有效的閱讀必然是我們每一個新手家長自己先要補好的第一課,《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講到的讀書方法我覺得有必要在這個階段好好借鑑一下。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很樸實,很簡單。從如何選書開始,到購書,讀書,記錄,直至活用。幾乎是手把手的告訴我們最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記讀書筆記。

奧野宣之建議我們將筆記一元化,在一本筆記中可以書寫任何內容,只要按照時間順序書寫,可以記下購書清單,任何包含有圖書信息的資料,甚至可以隨意粘貼腰封,報紙等。而這些記錄,可以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找到最需要的那些書。而這本筆記中最重要的,也是作者最有名的就是以他獨創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記錄的讀書筆記。

蔥鮪火鍋是一道以魚和蔥為材料烹製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魚肉為主料,蔥段為配菜,這兩樣都是必不可少的關鍵食材。“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就是將“摘抄”比作魚肉,將“評論”比作蔥段,將主料和配菜統一融合在一起的一種讀書筆記法。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的主要步驟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記錄書籍基本信息。

1.讀書筆記的日期。

2.書名。

3.作者名。

第二階段:記錄筆記核心內容。

1.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用圓圈標示。

2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用五角星標示。

讀書筆記是一種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想要傳遞給我們的也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智慧”,如何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化的簡單而直接的方法。


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理查德’菲利普斯’費曼提出的“費曼定律”,同樣肯定了只有可以有效輸出,才意味著我們進行了有效輸入。

“費曼定律”是學習新知識的有效途徑,對於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識,聽到不等於得到,要聽到,要理解,要應用,要輸出。教是最好的學,把需要學的知識用教的方法展示出來。透過教學,讓大腦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創造而刺激學習技能。

讀書同樣如此,當你通過閱讀無數書吸收的知識轉變成自己的思想,可以進行有效輸出,講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那麼你的閱讀才是有意義的。


有教育家說:“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人一生中都會享受它的利息。有能力的孩子會飛得高,有好習慣的孩子才會飛得更遠。”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教給你最樸素最簡單的閱讀習慣,當我們花費了時間精力完成了一次與書的邂逅,我們都不想記憶歸零,所有經歷的感動,震撼,悲傷彷彿從未發生一般消失的無影無蹤。那些美好的記憶,深刻的道理,觸動你的觀點,隨著一本薄薄的筆記本,永遠刻在了我們的生命裡。

作為一個家有一年級寶寶的媽媽,我希望我的孩子即便有了無數電子產品的幫助,也能擁有一本屬於他的讀書筆記,屬於他的一個好的閱讀習慣,這將是媽媽送給他的最好的禮物。


夏彤談情感


之前為了提高閱讀效率,進行過主題閱讀。根據自身體會,我梳理了幾本書的側重和亮點內容,按照閱讀必要性以及我建議的閱讀順序進行了排列,希望對你有幫助。

1.《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

作者尼基·斯坦頓是一位傑出的諮詢顧問,《溝通聖經》是他多年實踐經驗的總結。書中全方位介紹了聽說讀寫溝通技巧,在“讀”這一部分,詳述了提升閱讀速度和增強閱讀效率的方法。

首先,我們人眼閱讀是一個“注視對焦”的物理過程,辨識廣度越大、注視次數越少,則閱讀速度越快,所以我們要有意練習擴大辨識廣度。並且,研究表明人眼在紙質介質上的閱讀效率要好於電子介質,所以遇到長篇或者複雜的內容,推薦打印出來閱讀。

再有,我們需要摒棄動嘴默唸和心裡默唸這些不良閱讀習慣。

最後,學會用“SQ3R閱讀法”:通過縱覽、問題、閱讀、回憶、檢查五個步驟,系統、高效閱讀。


2.《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最淡的墨水,勝過最強的記憶”。

日本有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不論是工作還是興趣,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並根據自身經驗總結成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書中講述了“蔥鮪(wei三聲)火鍋式”筆記法,該方法不是被動的“吸收精華”,而是強調通過記錄讀書筆記進行主動思考,進行體驗式閱讀。

“蔥鮪火鍋式”筆記法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是:1)摘抄,2)評論。

摘抄是指抄寫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比如自己描述不出來的感覺,作者卻能絲分縷解,又比如,顛覆自身已有認知的精彩觀點。

評論是指寫下自己真實的想法。下筆時不要當成是在進行語文考試,拼命揣測作者想表達什麼,而是寫下自己當下的思考、想法,只要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哪怕只有一句話也是有意義的。

挑選摘抄內容和表達自身想法的過程,是對書籍內容做出反映,進行主動思考的過程。通過寫讀書筆記,讓讀書從被動吸收成了主動體驗。

此外,《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還闡述瞭如何重讀筆記、如何活用筆記進行產出的方法,教我們將一本書的價值最大程度化為己用。


3.《高效能閱讀》

日本作家原尻(kao一聲)淳一閱讀了百餘冊閱讀方法書籍,對親證有效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寫出這本《高效能閱讀》,教商務人士如何高效閱讀的一本書。

從讀書興趣培養到構建用於產出的數據庫,面面俱到,幫助讀者全面提升閱讀效果。尤其提出了“進行垂直閱讀,營造‘思考主場’”的理念。

商務人士需要進行非常垂直化(即專業化)的閱讀,然後再工作中加以實踐驗證,慢慢積累為自身能力,形成“思考主場”,這樣在其他方面遇到困難,就可以回到主場專業思維,“通過思考其中的共通點和差異點,面臨的問題就能得到整理”,哪怕是涉及到跨領域學習全新的知識,有了這個思考的軸,也會事半功倍。所以,很多牛人在一個領域深耕後能快速跨行成功,成為“斜槓”青年也就好理解了。


4.《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本書作者是PPT大神秋葉,秋葉大叔不僅是高效老師,還有自己的創業項目,由於時常奔波在路上,被戲稱“高鐵俠”。在時間滿檔的情況下,還能保證每年讀書100+,並在網上針對閱讀問題答疑解惑,是怎麼做到的,這本書裡都解釋了。

首先活用各種讀書法,比如要建立某一領域思考框架,可以使用:“樹讀法”。

樹讀法包括三個步驟,1)先寫出大綱,就像自己要寫這個領域的書一樣; 2)收集該領域的書籍、文獻資料,優先讀一本經典書籍,然後重新梳理、修改步驟1)自己寫的大綱;3)閱讀剩餘書籍、資料,大部分相同的內容跳過,遇到不同的想法,自己思考一下,如果認同,那麼也整合到大綱中來。這時,就形成了自己在某一領域的思考框架。

再有,要有碎片時間管理思維。

先弄清楚自己能夠利用的最短時間是多長?1分鐘、3分鐘還是5分鐘或者更長?

然後看看這些碎片時間都能幹什麼? 為每個碎片時間找到多種用途,這樣不論在公交上、走路中、教室還是會議室裡,一旦意識到有碎片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個小事項。比如,重讀一段筆記,構思一個提綱或者就是兩個會議間隙聽一首音樂休息放鬆。不止讀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使用這個時間管理思維。


5.《這樣讀書就夠了》

學會了如何快速閱讀、如何有效做筆記、如何建立思考主場、如何管理閱讀時間,我們來學習一下趙周老師的這本《這樣讀書就夠了》,學習閱讀的最後一步:如何“致用”。

書中介紹的“拆書法”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不是以知識為中心,用知識關聯學習者的經驗,規劃具體應用場景,進而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對於個人學習者,只需要三種不同顏色的便籤紙、一組指示標籤和一支筆,按照“拆書七步曲”進行練習,就能做到快速直擊一本書的精髓,將知識內化為個人知識體系的一磚一瓦。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提高閱讀效率的五本書,需要注意的是,我只是梳理了每本書最側重的亮點部分,其實除此以外它們還都包含許多實用的內容,譬如《高效能閱讀》第一章就提供了13個技巧,用來“打造讀書體質”;再比如《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還提到了建立筆記索引的方法,等等。

當然,對於讀書來說始終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先學會閱讀這件事再去讀書吧,不跟風,不焦慮,踏實積累,未來可期。


[PS:如果你有好的閱讀方法,也歡迎留言交流.]


許小屋xuxiaowu


提高閱讀方法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學習,其一,通過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來增加我們的知識儲量,其二,通過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來增加我們的閱讀量。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如何來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讀書記不住,就是我們的閱讀效率太差,如何來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我推薦你看一下日本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作者為我們分享了兩種記筆記的方法,非常實用。

第一種筆記記錄法:一元化筆記本。就是你準備一個筆記本,把自己平時想要看的書,或者書上的名言警句,以及自己隨時的所想所感,都記錄在這個筆記本上。大家都知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記在本子上,等到想起來要用的時候,我們去翻或許還會有新的收穫。正如奧野宣之所說的:靈感就像沸水鍋中的氣泡,瞬間即逝。只有把靈感記錄下來,才能變成自己所要用的東西。

第二種筆記記錄法是“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就是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摘抄。怎樣去進行摘抄,當然是找最能讓自己感動,或自己覺得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摘抄之後,把自己的想法寫在摘抄的下面。這就是我們讀書過程中的素材積累。如果想要去寫和閱讀相關的文章,我們就可以來查看一下自己做的相關筆記。

提高閱讀效率的根本目的,是我們要把書本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學會自己去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

據說肯尼迪總統每分鐘閱讀可以達到1000字,而正常人是每分鐘200到300字,很明顯,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速度是分不開的。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呢?

英國作家尼基·斯坦頓在《溝通聖經》中提到,想要提高閱讀速度,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改進。第一,改掉閱讀壞習慣。不要一字一字的去看書,不要回視,不要默讀。第二,學會閱讀。學會閱讀是要我們學會帶著目的去讀。閱讀的目的分為消遣、信息和判斷,不同的目的學會用不同的閱讀速度。當然,在提高速度的同時還要兼顧理解,不能因為提高了速度降低了理解能力,反倒得不償失。

想要提高閱讀速度,就要學會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這就好比老司機開車,他們知道上坡時候怎樣去加速,轉彎時什麼時候減速,方法用對,省時省力。如何來找到正確的閱讀方法,作者為我們介紹了SQ3R閱讀法。

SQ3R閱讀法分為5步,縱覽、問題、閱讀、回憶以及檢查。縱覽找出文章的結構與重點,提出問題,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找到問題答案,通過回憶梳理書中的內容,最後一步進行檢查,來看自己是否漏掉了重點。

此外,想要提高閱讀速度,需要留心文章中的語言標記。語言標記就好比閱讀中被隱藏的玄機,找到了這些玄機,就會讓我們知道什麼時候該加速,什麼時候該減速。因此,語言標記可以被分為三類,減速的、繼續的以及重點。

不管是做筆記還是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都是一個需要實際操作與練習的過程,正向我們常說的:種一顆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和現在。如果想要學習就趕緊開始行動。


豌豆媽媽育兒


我推薦6本關於閱讀理解的書吧,都是我最近看的,並寫了書評。

一、《實用性閱讀指南》

作者大巖俊之在書裡通過實例講解,教大家如何做筆記、如何牢記知識以及如何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還提供了幾個實用性閱讀技巧,幫助大家提高閱讀效率。

思想家嚴復的曾說過:善讀書者,閱古人之世;閱世者,即讀今人之書。如果你喜歡愛好,卻苦惱記不住書裡內容,或者不知道如何應用。那麼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將會成為你的高效閱讀操練手冊,跟隨大巖俊之的提示,有效率的讀書,設定行動目標,立刻開始實際行動,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自身能力。

二、《高效能閱讀》

曾經的我也為此困惱,直到我看到一本書—《高效能閱讀》,這本書從根源上終結失敗的讀書體驗,裡面經效率專家發明的89條讀書技巧,只要稍做練習便可掌握一二,同時讀書的效率會有顯著提升。

《高效能閱讀》既是一本實用的閱讀手冊,又是關於讀書的竅門、習慣、技巧的總覽。其中的89條讀書技巧,從根源上解決了失敗的讀書體驗。每當你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困擾,都可以隨時拿出這本書溫故而知新,相信作者原尻淳一的讀書經驗會打給你不一樣的啟發。

三、《越讀者》

一次偶然的機會,郝明義先生翻譯了《如何閱讀一本書》,深受震撼和啟發的同時,開始重新思考閱讀的意義,並結合自己多年的出版經驗和閱讀心得,最終寫下了《越讀者》這本“怎麼讀書”的書。

在書中,作者分析了閱讀的演變,教育的問題,審視網絡和閱讀的關係,同時分享了有效率讀書的具體的方法。

這本《越讀者》致敬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因此這兩本書的思想一脈相承,比如書裡講的通過掌握閱讀的原理、重視閱讀效率,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越讀者》的作者郝明義先生受益於閱讀,並結合自己多年出版經驗,分享眾多參考價值高的閱讀心得。相信你的閱讀困惑能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四、《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常年銷量高居不下的一本超級暢銷書,在網站上的排名也是歷久彌新。如今原版問世已經70多年了,修訂版也有40多年了,為什麼一直經久不衰呢?因為這本書裡邊談的,不光是讀書的方法和技巧,更探討了閱讀的本質意義。

《如何閱讀一本書》告訴我們閱讀的好處、技巧以及閱讀不同類型書籍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怎麼讀書,那麼這本書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如果你本來就喜歡閱讀,那麼這本書會幫助你對閱讀產生更深的領悟。希望當你對閱讀產生困惑時,這本暢銷70多年的“閱讀寶典”能帶給你新的啟發。

六、《文心》

這部《文心》是夏丏尊和葉聖陶兩位先生撰寫的,他們擁有多年教導國文的寫作經驗,苦心孤詣的將讀寫的知識收集起來。雖然這是本80多年的中學作文書,但書裡講的寫作的方法放在至今仍然適用。書中包含詳細的讀書和寫作方法,融入在每個有趣的故事中,深入淺出進行的講解。

讀《文心》這本書時,切實感受到夏丏尊和葉聖陶兩位教育學家的諄諄教導,體會到觸達的了得功夫,以及寫出具有“知情意”文章的重要性。我想當我以後在寫作方面有困惑時,都會拿出這本書再次溫故。

閱讀理解是元能力。在進行讀書寫作之前,學會閱讀方法很重要。不然就會像之前的我一樣,讀書和寫作的效率比較低。


我是帥小萌


世間的書有千千萬,只是讀而沒有方法,就會陷入書籍的汪洋大海,沉沒了也冒不出個泡。只有掌握方法,才能一步一腳印,最終去往你想要去的地方。閱讀是一項技能,自然也是有技巧可循的。與其自己盲目地傻傻地讀,倒不如運用他人已經驗證過的方法,豈不事半功倍。

1、《博贊腦力訓練手冊之快速閱讀》——[英]東尼·博贊(Tony Buzan)

所謂快速閱讀,是一種更高效率,更符合人的生理特徵和思維習慣的閱讀方法,它能大大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而且在速度提高的同時,理解力也會同步提高。《博贊腦力訓練手冊之快速閱讀》介紹的就是這樣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

東尼·博贊(Tony Buzan)是人類大腦潛能和學習法研究的專家,現在眾多人使用的學習工具——思維導圖就是他發明的。他曾因幫助查爾斯王子提高記憶力而被譽為英國的"記憶力之父",但這對他來說並不算什麼,他的成就影響了世界上數以億計的人民,IBM、通用汽車、匯豐銀行等數十家知名的大型企業使用他所開發的學習工具和思維方法。而且,他可不是紙上談兵的理論家,而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他是傑出的腦力研究者、演講者、講師,還是全能型的運動員,擊劍、長跑、舉重、划艇、交際舞、長距離乃至跨海游泳、空手道和合氣道都非常擅長,而且還擔任過教練。在國際及各國的電視節目中都曾擔任嘉賓或主持人,一生出版的80多部合著與專著,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100多個國家發行,廣受全世界讀者的喜愛,特別是“思維導圖”系列叢書累積銷量已超過1000萬冊。他本人所取得的成就充分驗證了他的理論。

《博贊腦力訓練手冊之快速閱讀》這本書,從快速閱讀的生理角度、理論角度以及方法論角度論述了快速閱讀的可行性。

從理論角度來說,閱讀是一種獲取信息的方式,通過眼睛對文字符號的識別,把文字符號所指代的意義傳輸給大腦,在大腦中進行意義的整合、理解和消化。它包含了識別、吸收、內部融合、外部融合、保留、回憶、交流7個過程。而快速閱讀就是使這個過程更高效的一種方法。

從生理角度來說,我們的眼睛天生地具有大視野和相機拍攝的功能,你的隨意一瞥中,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信息其實都已經進入了你的腦海,只是你沒有刻意地去保持住這些印象。只要加以正確的訓練,輔以合適的環境,每個人都能做到快速閱讀。你是否注意到,有的時候,雖然你眼睛的焦點是聚焦在某一項事物上的,但這項事物周邊的東西你還是可以看得到,並不會因此就一葉障目看不見其他。隨著視線焦點的移動,你隨之看到的東西也更多。

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說, “照相式記憶”的快速引導術可以幫助我們在獲取高效率的閱讀速度的同時還能收穫高理解力。有點時候很慢速的閱讀,不僅不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內容,反而因為速度過慢而容易走神,大腦還有餘力去思考別的事情。而當你集中精力快速閱讀時,對內容的理解反而會更加清晰。針對一些人普遍存在的默讀、手指引導閱讀、復讀和回跳等問題伯贊也給出瞭解決的方法,就是通過重(zhong)讀、細長物代替手指,以平均的速度移動這些方法將不好的習慣轉化為輔助我們閱讀的良好方法。

有的人喜歡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記,可是很多時候,你記下的只是原文,而不是你對原文的理解。高效的筆記不是對原文內容的簡單摘錄,而是對精華內容進行提煉,使用正確的關鍵詞概述內容、加深印象,同時為了今後在查看筆記的時候能夠通過所使用的高效關鍵詞觸發大腦中對這一塊內容的記憶,這樣也就達到了記筆記的目的。而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提取主題句,分析段落類型,然後有選擇性地進行針對性閱讀,也是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在本書的最後,東尼·博贊還給出了測試的方法,便於你實時的記錄和衡量自己的水平,切實地看到自己的進步。

在中學時代,博贊每分鐘只能閱讀200多個單詞,這只是常人的水平。但是他通過開發智力和視覺練習,有意地訓練自己快速閱讀的能力,最終達到了每分鐘可閱讀1000個單詞。他自己親身的經歷和他的研究成果都向我們證明了,大腦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

這個世上的書是看不完的。但是胡適先生說的好:“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學習這件事,晚開始不如早開始,慢速不如快速。只有培養自己快速閱讀的能力,才能在浩如煙海的書籍當中找到你所需要的知識,多看一點,多讀一點,你所知道的也就比別人多一點。《博贊腦力訓練手冊之快速閱讀》給我們提供的,就是多獲取一些知識的方法。

2、《如何閱讀一本書》——[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爾斯·範多倫

自出生,到上學,到畢業,到工作,我們接受了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和好多年的社會大學教育,看過無數的書,可是,真正敢說自己會閱讀的人,恐怕並不多。

有的人以為能夠把一本書看完,就是會閱讀了。

有的人覺得能在學校裡考高分,就是會閱讀了。

也有的人想著,會不會閱讀並不重要,畢竟人生的路有那麼多。

對於想要提升自己閱讀能力的人來說,擺正對於閱讀的認識是首要的。

能把書看完不叫會閱讀,能在學校裡考高分也不叫會閱讀,只有能把書讀懂,能把讀到的東西為我所用,能夠按我所需要的去閱讀相應的書,才叫會閱讀。

閱讀是一項技能,需要培養和鍛鍊。有很多關於如何閱讀的書,多看幾本經典之作,會對閱讀的方法有所瞭解。有一本書,一直被認為是閱讀界的經典,甚至被稱為是一本神書,它叫《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初版是1940年,始一發行即高踞全美暢銷書排行榜一年有餘。在過去的78年裡多次修訂,多次再版,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全球廣泛傳播。這本書最初的作者是莫提默·J·艾德勒,他是美國著名的學者、教育家和編輯,不僅著述甚豐,而且大多都是經典的大部頭,他還是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

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署名作者除了莫提默·J·艾德勒,還有查爾斯·範多倫,他曾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書,後與艾德勒一起工作,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並對初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進行了大幅的增補改寫,因此本書在1970年再次出版時,便由兩人共同署名了。

為什麼這本書會被認為是閱讀界的經典呢?什麼叫經典,歷經了時間大浪的淘洗而歷久彌新,始終能夠對人的精神起到激發作用,引起人們共鳴的才叫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在過去7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為人們所認可,它所提出的閱讀方法,經過無數人的實踐驗證是可行的,在各類提高閱讀能力的書單裡,它始終都是繞不過去的一本書,無疑可以列入經典的行列。

顧名思義,《如何閱讀一本書》最主要的內容,當然就是教大家“如何閱讀一本書”。它分析了閱讀的四個層次以及在每個層次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如果真的能夠按照書裡的方法不折不扣的實踐,閱讀,並不是難事。

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在真正打開一本書開始讀之前,我們其實已經為閱讀做了很多的準備了。包括生理上、智力上的、語言上的、個人能力上的等等。從孩童時期開始,我們大腦開始發育,逐漸開始認知這個世界,能夠看一些簡單的讀物,能夠組織自己的語言,能夠快速建立字彙,然後不斷地精練與加強這些能力,這樣一步一步地成長,就是學習閱讀的不同階段。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階段,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全部經歷。很多人經歷了近二十年的學校教育,最後卻依然沒有學會閱讀,因為他們往往在走到第二步、第三步的時候就停止了練習。可是閱讀應該是一項永不止息的學習過程,只有精通了基礎閱讀的各個階段,才能往更高層次的閱讀邁進,才能自主閱讀不同的讀物,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者。

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第一步,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書名、序言、目錄、索引、出版者的介紹、主題篇章,這些都是不可錯過的重點,最後,再隨意的翻閱幾頁,把握住那些跟主題有關的訊號,做完這些,你就能知道這本書是一本什麼類型的書,是否值得你再投注時間和精力繼續閱讀下去。

第二步,粗淺的閱讀。一口氣從頭到尾先讀完,就算有看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來,集中精神先看那些看得懂的地方。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樣多讀幾遍後,理解的地方會更多,不理解的地方會更少。

此外,在閱讀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主動性,自己提問題,自己嘗試解答。問問自己,這本書說到底在談什麼?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只有在努力提出問題並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地理解這本書。當然,做筆記也是保持主動閱讀的一種方式。這些都是學習閱讀的技巧,只有把這些技巧融會貫通,讓其變成閱讀的習慣,才算掌握了這項能力。

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首先,對書進行分類,知道你在讀的是哪一類的書。虛構類or論說性。關注書名,想想書名的含義。

第二,用最簡短的句子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第三,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理出他們的順序架構。這樣你就大致可以列出這本書的大綱。

第四,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這本書要解決一個什麼樣的問題,作者又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

第五,找出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第六,找出書中的主旨句,正確理解作者的意圖。

第七,通過相關文句的關聯,架構出本書的基本論述。

第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第九,在評論一本書之前,必須先要了解它。

第十,哪怕不同意,也要理性表達觀點。

十一,尊重各自的不同,要言之有據。

十二,批評的準則:你的知識不足,你的知識有錯誤,你不合邏輯,你的分析不夠完整。

以上這些規則就是深入地精讀一本書的技巧,如果能夠再加上一些輔助閱讀的方法,如導讀、摘要、工具書、百科全書等等,那就更好了。當然,針對不同的讀物,我們也要相應地作用不同的方法來閱讀,實用型的、想象文學、歷史類的、哲學類的等等。

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如果我們要研究某一特定主題,就勢必不能只閱讀一本書,而需要通過與該主題相關的幾本書來了解這個主題。那麼,首先你要知道應該讀哪些書。然後,運用檢視閱讀來從書單中篩選你真正需要的書。接著,就開始閱讀你選出的這些書吧。

步驟一,你關心的才是重點。找出書中與你所要了解的主題相關的章節。重要的不是理解整本書,而是找出這本書對你的主題有什麼幫助。

步驟二,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將書中的觀點翻譯成你自己需要的內容,用你自己的詞彙來解釋不同的書。

步驟三,釐清問題。先要搞清楚你想要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再讓每本書的作者來解答。

步驟四,界定議題。圍繞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作者會有不同的解答,因此也會產生很多爭議,將這些爭議整理清楚,你才能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

步驟五,分析討論。按照特定的順序來提出問題,並說明這個順序,解答問題,並說明原因。只有做到了這一切,才能說是真正地進行了分析討論。

以上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裡,提出的四個閱讀層次,熟練運用這四個層次,融會貫通,你的閱讀才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體系。心智就像肌肉,如果不用就會萎縮。而閱讀就是鍛鍊心智的方法,就像我們用運動來鍛鍊肌肉一樣。如果能夠按照上述的方法,不斷地調動主動性來閱讀一本書,腦子就始終在運動,不會有生鏽的危險。而不同的書,讓你的腦力得到不同的鍛鍊,就算同一本書,當你不同時期去看它,也會發現不同的內容。

不用擔心閱讀很難,不管你還處在基礎閱讀也好,檢視閱讀也好,或者你已經有能力進行分析閱讀,甚至主題閱讀,今天的你,始終比昨天的你,多向前走了一步!

3、《高效閱讀》——[日]渡邊康弘

有沒有想過,遇到一個人,從此改變一生?

有沒有想過,看到一本書,從此未來更加清晰?

有沒有想過,經歷一件事,從此一切都不同了。

我們總以為,不是我們不行,而是時機還沒到,只要正確的時間點或者是觸發機關的某個人、某件事來了,我們就會大不一樣。雖然這樣的想法有些空想主義,但是真的有人,因為遇上了它,人生因此而改變。

它就是“共振閱讀法”。

日本速讀大師渡邊康弘曾經是一個不擅閱讀的人,幾乎要花2個月的時間才能讀完一本書,小學的時候被老師要求寫夏目漱石《我的貓》的讀後感,可是他只能寫出“主人公的貓是有名字的”。這件事被他因為“羞恥”。而且渡邊的英語也不太好,參加了兩次大學入學考試都失敗了,這讓他一度以為“自己的人生就這麼完了”。可是後來,他在遇到一本書之後,竟然奇蹟般地讀完了,而且按照書中所說的方式去閱讀並付諸實踐,最終竟然從一個月閱讀10本書,逐漸增長為30本、50本,後來甚至拓展到英文原版書,成為了一年閱讀500本商業管理類英文書籍的閱讀狂人。這種神奇的事情不只是發生在渡邊康弘的身上,在他所著的《高效閱讀》這本書中,他列舉了很多個因為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而改變了人生的事例。為了弄清楚這背後的原因,渡邊康弘花了三年的時間親身實踐,反覆研究大量的文獻資料,最終形成了“共振閱讀法”。

在《高效閱讀》一書中,渡邊康弘詳細介紹了“共振閱讀法”的操作步驟,正如書的封面上所展示的,這本書的副標題叫“20分鐘讀懂一本書”,在書中他詳細說明了“共振閱讀法”的操作步驟,真正讓讀者一看就會,會了就能用。

“共振閱讀法”是一項操作非常簡單的閱讀方法,它只需要一張紙、一支筆、一本書即可以開始,而且它容易學會,不受年齡限制,下至10歲,上到90,都可以運用自如。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共振閱讀法”到底如何操作。

首先,我們要通過一分鐘的深呼吸來幫助集中注意力。因為高度集中注意力這件事一般不能長久持續,最多保持20分鐘左右,這也是番茄工作法的原理所在。所以,通過20分鐘讀懂一本書,本身也是可行的。

然後,要想清楚自己閱讀目的,為什麼要閱讀這本書,先為自己預設一些問題,然後帶著問題去閱讀。很多時候,作者想表達的,和讀者在書中所領會到的,不一定一致。所以除非你是在做作者的研究,否則無需把精力放在揣摩作者想表達什麼,重要的是,你想從書中獲取什麼。不要讓自己的思路被作者的思路牽著走,要根據你想要的從書中去找答案。

接著,按照閱讀的流程,通讀-速度-泛讀-精讀。不要想著一下子就從“通讀”跳到“精讀”,循序漸進才是正解。

重點,“共振閱讀法”的5步共鳴。

在具體步驟之前,先接觸一下書本,寫下你之前想好的閱讀目的。

步驟1:隨意地翻閱這本書,讓大腦從中獲取一些信息。就像看電影字幕一樣,即使人物說話很快,但我們可以看懂他們在說什麼。所以剛開始閱讀的時候,可以先很快速地隨意翻閱,大腦會自動捕捉到書中的一些信息。

步驟2:畫一個三欄表格,然後用右持書,左手握筆,根據感知到的書的能量,隨意地在書中繪製一條有起有伏的曲線。

步驟3:在剛剛繪製的曲線中,隨意地選取6-8個興趣點,然後根據大致的頁面估算出每個興趣點所處的頁碼,並將之進行排序,按順序翻到書中相應的頁碼,閱讀這一頁的內容,摘取其中的關鍵詞。

步驟4:根據摘取的關鍵詞,有意識從書中去尋找與之相關的內容。

步驟5:根據你從書中所獲取的信息,再回想一下你的閱讀目的,立即制定行動計劃,按照一週內、三個月內、1-3年內來分別制定。

這樣我們就完成了一個包括了閱讀、記錄、思考、輸出、行動的完整過程。只要你真正去做了,20分鐘完全能讓你瞭解這本書在講些什麼,如果你還能按照自己制定的行動計劃真正去實踐,那麼,你離改變自己的人生,不遠了。

很多人在閱讀的時候,總會被一個問題困擾,就是讀過的書總是記不住,讀過就忘。“共振閱讀法”就提供了一種讓你能夠記住書裡內容的方法,看看你的共振地圖,你一定能回想起那些你自己標註的感興趣的點。

而且,渡邊康弘還在書中提到,“比起只實現‘輸入’的閱讀方式,如果可以產生一些微小的‘輸出’的話,將會使我們的記憶更加深刻”。

閱讀應該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能夠保持一種放鬆的心態,讀過的東西也會更容易記住。相反,如果在讀的時候,就很緊張,一直擔心自己讀過還是忘了怎麼辦,這種壓力本身就會削減我們的記憶,一心想著去記住,反而越不能記住。所以,哪怕是功利性的閱讀,想要獲取知識、記住讀過的內容,也要記得保持放鬆感,從容、灑脫地去完成閱讀這件事。

所以,讓“輸出”這件事自然而然地發生,從微小的地方做起。

有沒有發現,我們對於自己在社交網站上發過的東西總是特別有記憶,從使用微信以來,我記得我自己發過的每一條朋友圈,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發布的。因此,閱讀的輸出也可以這樣,在讀完之後,在社交網站上向朋友介紹這本書,附上簡短的書評,Po一張自己的共振地圖,摘抄一些喜歡的句子,分享書中讓自己感動的片段,如果還能得到他人的反饋當然更好了。這樣微小的輸出,日積月累的堅持,也會使我們的生活發生改變。

在《高效閱讀》這本書中,渡邊康弘舉了很多因為學習了“共振閱讀法”並堅持實踐從而改變了人生軌跡的案例,有企業家、有創業者、有建築師、有老師、有IT顧問,各項各業的人,因為學會了“共振閱讀法”,而讓自己的閱讀效率大大提高,不僅工作上更加高效,甚至有些因此而轉行從事了自己更加喜歡的工作,說它是“改變人生的閱讀法”也不為過。

可是,任何方法都只是方法,最最關鍵的還是在於行動!行動!再行動!

有的人覺得“20分鐘讀懂一本書”根本不可能,可是就像渡邊康弘在這本書中所說的“‘可能與否’是由誰來決定的呢,很多人都是讓自己的可能性把自己束縛住了。”這話雖有雞湯之嫌,但至少我還是能夠被這樣的話所激勵到。不為自己設限,預設自己的天花板,突破自己思維的桎梏,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時候,會有巨大的成就感。

希望你我都能獲得這樣的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