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書法和人的壽命有關係嗎?

手機用戶書道探微


書法和人的壽命有關係嗎?有。關係很大。



王獻之,四十三歲。孫過庭,四十九歲。王羲之,五十九歲……


這幾個人,在中國書法史上,絕對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的壽命,即使在古代,也不能夠算長,還都是正常死亡。是什麼導致他們短壽?

長期大量的埋頭書寫,對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我們知道,頸椎病對人體的傷害,是相當嚴重的。頭暈、噁心嘔吐、四肢麻木、雙眼模糊、猝倒,都是頸椎病變帶來的惡果。長期伏案書寫的人,是頸椎病的高發人群。不單是頸椎病,還有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前列腺炎,都是長期長時間坐著的姿態所導致的。



不要說書法有益調理心態,便無節制的長時間坐在椅子上調整心態。心態倒是調整好了,而人的硬件:身體,卻被殘害了。不論任何有益的事,都應該有度。物極必反,自然之道。


子衿書法


從歷代和近現代書法家的情況看,練書法對延壽是有益的,但如果說根據一個人的書法推斷一個人的壽命則有些荒謬,影響壽命的因素太多,更還有不可預知的因素。

曾有人寫了這樣幾句:寫字可以靜心,洗滌一曰煩惱;寫字可以養生,舉止皆合規矩;寫字可以忘憂,恐俱沒於墨池;寫字可以避禍,言辭中庸有度。從歷史上看,漢一清朝平均壽命25一40,著名書法家平均約80歲,清末一新中國成立,平均壽命40一62歲,著名書法家平均約88歲,當現代則己超90歲,話說回來,著名者往往是書壇耕耘時間長者,早逝者往往還未著名。醫學專家研究使人長壽二十種職業中,書法名列榜首,虞世南終年80歲,柳公權88,文徵明90,吳昌碩84歲,啟功93,舒同93,肖龍士101,孫墨佛103,其子畫家孫天牧100,朱屺瞻104,蘇局仙109。居我街道的顧振樂老先生今103週歲,幾個月前去看他時還正在家寫字,身體健朗,言語思路清晰,上下樓梯不需人扶,人問其訣,他說:治印心手並用,舒筋通脈,凝氣聚神,養怡致靜,怎不益力體健,知足長樂。去年重陽節前夕,他與97歲的好友高式熊先生在上海朵雲軒辦皕壽長青藝術聯展,既為二老"二百歲"祝壽,又展示二人七十年的藝術交誼和成就,二人都是中書協會員,上海文史館員,西冷印社成員,二老還聯手創作了"鶴壽"。

又想起有人總結的四句話:洗筆調墨四體松,預習字形神思凝,神氣貫氣全息動,賞心悅目樂無窮。

下圖為顧振樂,高式熊及二人合作鶴壽圖。


瀚墨尋夢


書法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中一支獨秀,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具有獨特魅力的藝術。特別是我們中國漢子的博大精深更加賦予了書法煥發出的藝術造詣和美學鑑賞。


中國書法講究書德,主張學習書者要以讀書養德,在不斷地學習書法這種高雅的藝術的同時,能起到強身,休息,調劑身心和保證心理健康的功效。雖然書畫的寫畫過程,需要時間和毅力,書畫者也需要集中精神,心正氣和,還真有點練功之感覺。這種靜中有動,形神合一的表現能自我通融全身的氣血,也使得大腦神經的興奮和抑制得到很好地平衡,因此整個人的內臟器官的各個功能也能很好地得到調整,在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著很好得幫助。甚至對於精神萎靡,腰痠背痛,動脈硬化等頑疾有個很好的自我治療效果,真正達到修身養性,延年益壽。


因此總體來說,確實是大凡卓有成效的書法大家,往往都是比較高壽,比如明代的文徵明90歲,唐代的柳公權88歲,近代的齊白石97歲,張大千84歲,甚至百歲以上的書畫名家大有人在。確實在書法者與其書法之間存在一定的作用關係,因此,也是希望廣大朋友乃至青少年朋友,假如有時間學習一點書法確實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身心能得到一點幫助的。那麼你還不感覺拿去手中的筆來……


佳辰農業


書法家多長壽,這是歷史事實。古來就有"書畫多長壽,壽自筆端來"之說。

歷史上負有盛名的大書法家多高壽。顏真卿活了77歲,歐陽洵活到了85歲,柳公權則享88歲,書畫兼善的文徵明活到9O歲。現代書法家長壽的更多,於佑任活到86歲,張宗祥享年87歲,蘇局仙逾百歲。何香凝、齊白石皆年逾九旬。被人稱為畫仙的晏濟元更是活了110歲。

清王士禛說“予因思昔人如秦少游觀《輞川圖》而愈疾,而 黃大痴、曹雲西、沉石田、文衡山 輩,皆工畫,皆享大年,人謂是煙雲供養。”書畫同源,大書法家一般都會畫畫,大畫家也精通書法,所以應該是同理,就是說多數書畫大家壽命都比較長。

為什麼多數書畫家的壽命都比較長呢?我認為主要是書畫家們揮毫潑墨時神情專注,雜念不生,心入意境。古訓要求寫字作畫時要“瑩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而長時間處於一種收視反聽,絕慮凝神,神清恬逸,心平氣和的狀態之中,定然會對修身養性有利,所以壽命就會比一般人長。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就是書畫家們為獲取創作靈感與素材,常常遊覽於空氣清新的名山大川之間,觀景寫生,悠尤自適,心曠神怡,遠離凡塵,當然是心情好,身體也就自然好嘍!

書法在世界上已被公認為一種高超的中國傳統藝術。練習書法既是一種藝術享受,也可以說一種心理保健之法。它具有的提高修養、陶冶情操、延年益壽的作用已經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近幾年來不少人為了自己的健康而潛心於書畫學習,相信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


高培書畫琴


一從本質上來說是沒有關係的。人的壽命的長短,是瘦很多,生活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幾句話是沒有辦法把影響生命的長度的因素來說清楚的,但是從本質上來說,書法與人壽命的長短是沒有直接的關係的。很多書法名家。在古代,人們的平均壽命可能就是四五十歲,即便是書法寫的再好,也沒有辦法可以挽留住他的生命,從這一點上來說,人的壽命跟,醫療條件,生活環境,有著必然的關係,與書法的關係,並不是那樣的明顯。



三書法對人的壽命,有輔助作用。為什麼這樣說,就是因為,練習書法的人,身心相對較為愉悅,寫書法本身也算是一種運動,只不過她不像,比賽那樣激烈的爆發,它是相對比較緩和的一種有氧運動,其實這種有氧運動是有助於人的身體健康的,特別是像書法,其實也是一種,有節奏的運動,它是有規律可循的,是具有一定節奏性的,書寫,如果沒有節奏的書寫,從書法來說是沒有辦法去欣賞的,一般好的書法家基本上會通曉一定的音律,很多書法家都會對京劇有一定的愛好,是因為像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音律音韻,都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寫字只不過是把,音律學的東西轉變成了一種可視的文字性的東西,有氧運動和有規律的運動,都是對人的身心有益的,所以大家經常會看到很多老先生寫書法,活的也很長壽,所以大家就認為寫書法的人一定能長壽,其實並不然,但是話又反過來說就是,長壽的人寫書法,會有助於他更長壽。


三經常與美打交道的人,身心會很愉悅。這個,其實就像念力一樣的,經常見經常,把這些,想的事情掛在心邊,掛在心頭,自自然然的就會對自己產生一些潛意識的,影響,特別像書法呀繪畫呀,這樣一些,優美的事情,如果經常與這些優雅的事情打交道,經常與這些美的事物,產生一些關聯的話,那麼我相信一個人的身心也會是像畫面像書法一樣的展現,很多人說,字如其人就是因為一個人的修養,在字裡面會得以體現,如果一個人,他很平和他的字,整體的佈局還是單個的字,都會寫得很俊秀,寫的很乾淨利索,比方說弘一法師,他的字在出家之前,是寫的有稜有角,他學的是魏碑,所以冷角分明,然後隨著他個人修行的加深,和出家以後,對佛學的一些參悟,然後他寫出來的字,又換了另一番的風貌,變得很圓融,所以說書法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心態,書法也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心態,所以書法對於一個人的壽命的延伸,是起到一些積極的因素的。



問題的回答來自於【國畫雅集】分享國畫知識,傳播傳統文化西行的關注。


國畫雅集


哈哈,看到這個題目就進來了,我認為,書法和人的壽命沒有直接的必然關聯,但人的健康與人的心情有關係。練書法是有他的好處,比如可以錘鍊一個的心境,鍛鍊人的意志還可以讓人明目,好的書法作品還能讓人產生愉悅的心情,這是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是,如果練書法不得當,長時間去寫有礙身體健康,讓人產生心焦,情緒不穩等,還能引發其他疾病,有害身體健康。你說是嗎。


漢韻書舍


應該沒有明確吧?畢竟歷史上著名的書家極少,而廣大無名者沒記錄下來。但是有一定因素,古代真正專門從事書畫的人,一般都是清心寡慾的多,離群獨居也不少,生活簡單樸素,不尚奢華,這樣就與佛道修行者相類,所以平均壽數較長。而今天的人平均壽命已經挺高了,特別是那些生活在山村的阿公阿婆,常年勞作,生活簡單清淡,八九十歲的也挺多,這跟書法家有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