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企业管理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案例:

在秋收起义的时候,当时的部队多次出现过不听指挥和缴获不归公的现象,有的还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当时,王新亚领导的二团打下浏阳以后,从领导到战士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像放羊似的散了,有的上馆子,有的逛大街,有的把缴获的东西据为己有,谁说话都不听。后来敌人从长沙等几个地方反扑过来,根本无法抵抗,也没了指挥,很快就被敌人赶出了城。

企业管理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有鉴于此,毛主席当时对部队宣布了三条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他指出:“一个军队,必须有统一的纪律,要听号令,不然,在敌人面前有的往东,有的往西,就会被敌人消灭掉。

1928年1月,工农红军占领了江西遂川,有的士兵借老百姓的门板睡觉之后不主动归还,还有其它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发生,针对于此,毛主席又提出六个注意:一、上门板;二、捆稻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换;六、损坏东西要赔。

企业管理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到了1929年夏天,根据当地群众的习俗和俘虏兵的增多,毛主席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这两项注意。

这就是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

案例分析:

通过了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我们发现这么著名的管理条例,竟然是这么简单,而且竟然还不是一下子出来的,而是根据不同事情,发生了不同的问题,根据问题本身规定出来的。

这给我们在管理中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我们在管理中,不能一味的模仿成功的企业,成功的企业当然有很多好的东西,但是,这些好的东西也是由他们从没有到有,从有到规范一步步的完善的,是根据他们公司当时发生的事情最终确定下来的。

而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每个企业的发展阶段也不同,所以,适合别的企业的制度和方法,放到你的企业未必合适。

企业管理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那么,什么才是最合适的呢?其实,平常很多经典的话语就已经给我答案了,比如:因地制宜、发展中的问题发展中解决、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等。所以,我的理解很简单:不需要照搬被的企业的制度和方法,只需要结合自己企业的情况,把成功的企业的方法合理的转化,真正变成自己企业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企业管理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总结:企业制度的建设,不是一下子就建设完善的,作为管理者不能追求大而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先针对性的定下来制度,然后再根据发展的情况逐渐完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