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當我國海軍走向深藍 美國軍艦卻開始駛向近海

當我國海軍走向深藍 美國軍艦卻開始駛向近海

近日,美國海軍第12艘瀕海戰鬥艦“曼徹斯特號”開始服役。“曼徹斯特號”是美國“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美國一共設計並建造了兩款瀕海戰鬥艦,分別是“自由級”和“獨立級”。這兩款軍艦的排水量都很小,只有約3000噸左右。

美國建造小噸位的軍艦有他自己的考慮。自從蘇聯解體之後,美國的作戰環境和對象都有了巨大的改變。或許因為美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上無可匹敵的航母編隊。在海灣戰爭之後,美國認識到,未來的海面戰爭將主要集中在距離海岸較近的瀕海區域。受此影響,美國的軍事戰略也開始不斷調整,開始提出“由海向陸”和“前沿存在”的戰略思想。

當我國海軍走向深藍 美國軍艦卻開始駛向近海

“自由級”和“獨立級”這兩款瀕海戰鬥艦就是在這種新的戰略思想下產生的。這兩款戰鬥艦都具有速度快,隱身能力強的特點。他們的最快速度可以達到45節。在行駛過程中,部分船體甚至不與海面接觸。通俗的說,就是在航行中,船頭是翹起來的。這個特點帶來的好處就是通過減小船體於海水的接觸面積,有效降低了軍艦觸發水雷的風險。

當我國海軍走向深藍 美國軍艦卻開始駛向近海

瀕海戰鬥艦也被稱為LCS(Littoral Combat Ship)。美國海軍一開始共計劃建造52艘LCS。但因為美國發現該艦無法適應高強度的作戰環境,將建造數量減少到了32艘。美國的LCS自從服役以來頻繁出現問題。

2011年,“自由級”LCS在海試期間出現裂痕,據調查結果顯示,船體出現了包括髮動機故障、船體裂痕、腐蝕在內的多達640個設備故障。

2013年,“自由號”在從珍珠港前往新加坡執行任務的途中就出現了三次斷電事故。在同年7月與新加坡的聯合軍演中甚至因為再次斷電直接導致退出軍演。

最近一次事故發生於2016年,因為海水泵的密封系統洩露,海水進入發動機,直接導致了發動機報廢。因為這次事故,該艦艦長邁克爾·翁海斯中校被解職。

雖然美國海軍的LCS事故不斷,但正是從這些事故中不斷吸取經驗,才會讓美國的瀕海戰鬥艦不斷完善,進步。而美國的創新精神和實驗精神也是應該被肯定和學習的。

當我國海軍走向深藍 美國軍艦卻開始駛向近海

LCS除了速度快的特點。其對軍艦進行模塊化組裝的創新也讓人耳目一新。在美國LCS出現之前,各國軍艦的功能都相對單一。比如有的軍艦主要負責發射導彈,有的負責反潛,有的負責運輸。LCS通過對軍艦進行模塊化設計,使這種瀕海戰鬥艦的功能得到了極大的拓展。LCS一共有三個模塊可供選擇,這三個模塊相對應的戰鬥模式分別是水雷戰、反潛戰和水面戰。這三個模塊可以通過安裝不同的武器模塊系統進行切換。這些武器模塊可以集成到標準尺寸的集裝箱上,在需要的時候直接安裝到軍艦上使用。

當我國海軍走向深藍 美國軍艦卻開始駛向近海

由於LCS這種模塊化的設計,使得該款軍艦成為一種“變形金剛”式的存在。當它隨著航母編隊一起出行時,不再只是單一功能的導彈驅逐艦、排雷艇或者反潛艦。而是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變身”。這種創新思維有可能會對其他國家下一代瀕海戰鬥艦的設計理念產生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