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為會澤取縣名的東川知府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是他,把會澤海壩開發成萬頃良田,使會澤百姓受益萬代。作為回報,感恩的會澤人民把他請入了文廟名宦祠享受祭奠。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黃士傑,字希庵,福建長泰縣人。雍正四年(1726年)由馬龍州知州升任東川府知府。

東川自設郡、路、府以來均無轄縣,黃士傑到任後,即上書請求於府下設一縣,並建議這一新設立的縣以“會澤”命名。雍正五年,黃士傑這一建議獲得批准,縣治設於巧家營。雍正六年,因巧家偏僻,距府城遙遠,而且人口稀少,糧賦有限,徵收不便,不具備設置縣城的條件,又請求將縣治遷到今會澤縣城,與東川府志同處一城(即“附郭”)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黃士傑對會澤的貢獻,還不僅僅是為會澤縣取了這麼一個動聽而且內涵豐富的縣名,更重要的是,他是會澤歷史上第一個開發海壩的人。

會澤海壩於府治前,通稱“蔓海”,一名“濯纓湖”,取屈原“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之意,很雅。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蔓海又名“東川澤”,東西長20餘里,南北寬10餘里,一望蘆葦浸波,荇藻交錯。積水處盛產魚蝦、菱角、荇藻等水生植物,人們從中撈魚捕蝦、摘荇採菱,拿到市場上去賣,可以多少獲得點利益。由於若干年來枯朽的蘆葦和其他水草沉澱堆積,在水中盤結為地,“人行其上,動搖不定”。有人用竹竿探測,深入一丈五尺餘,仍未至地。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五六月間雨水來臨,則湖水氾濫,淹沒四周土地田塊。雍正六年(1728年),黃士傑在對蔓海進行深入勘察後,認為只要把積水排洩出去,這片蔓海是可以變成良田耕種的。這樣不僅杜絕了四周田地的水患,還可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於是報請朝廷批准,從官庫中領取銀兩,組織百姓,開挖三條溝道,將海壩中的積水排入以禮河,控幹蔓海,墾為稻田。這三條溝道當時名為中河、左河、右河,起點都在海壩東面。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左河從馬五寨引水至水城歸魚洞河,流歸以禮河,全長10餘里;中河從華泥寨引水至水城歸魚洞河流入以禮河,全長20餘里;右河從拖樂村經馬廠、水城歸魚洞河,流入以禮河,全長20餘里。這三條河統稱“新河”。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新河”把蔓海的水基本挖幹後,又通過用火燒烤、日曬風吹、培土、施肥等措施,終於將會澤海壩開墾為良田。蔓海桑田之變,使原本“東川十景”之一的荒涼蕭瑟的“蔓海秋風”變成了豐收在望的“蔓海秋成”。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任東川知府的方桂有《新河》七律一首贊曰:

銀流直貫三十里,金鎖斜分千萬家。

漾綠繞堤插楊柳,嵌紅蹊岸植桃花。

鄭渠鑿後山河富,蘇閘開成伏澮奢。

浚導一時千古澤,湛恩歲歲頌盈車。

黃士傑深知,合理的賦稅有利於調動農民的種田積極性。因此,雍正四年(1726年)為摸清土地面積,做到心中有數,實事求是的制定田賦指標,黃士傑委派官員對東川田畝全部進行勘測丈量,把田、地分為上則、中則、下則三等,按田地的等級徵收賦稅,並且“永為定額”,不可隨意更改,隨意徵收。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次年,勘丈結束,計有成熟上等田148頃19畝,每畝徵收稅糧4升;中等田475頃30畝,每畝徵收稅糧3升;下等田70頃77畝,每畝徵收稅糧2升;成熟蕎地799頃78畝,每畝徵收稅糧折銀9.6釐;成熟麥地22頃83畝,美目徵收大麥1.5升。這些賦稅,在未設縣之前由東川府直接徵收,設縣後由會澤縣徵收。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國,農業是立國之本。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是上自皇帝下到百姓的共同願望。因此祭祀先農和龍王就成了一項重要活動。雍正五年,黃士傑在府城東部建先農壇,有正祠三間,左右齋房各兩間;又在豐昌門(西門)外三里的靈璧山麓建龍王廟,供人祭祀,以求得到神靈的保佑,讓會澤百姓豐衣足食,樂享太平。

在會澤這麼多年,你可知“會澤”的由來?

主編:何華 饒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