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外地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大量涌入上海的?

青青1078


上海是移民城市,解放前就有大量移民,逃难的,出卖劳动力的,做生意的,广東河南山東山西更多的是安徽江苏浙江人,解放初又有一些私企象安达纱厂在外地招了大量劳动力,这些人及后代大部分現在多成了上海人,自1958年后上海对户籍逐步控制严格,三年灾害期间有部分工人下放回乡,尤其是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到改革开放前,人口流动受到压制,改革开放尤其是1990年后上海大规模基夲建设,大量建设者进驻上海,各种服务业人员也进入上海,上海的各大公司企业又招收大量人才,这段时间是沪上流动人口最多的几年,最近二三年上海大量的违章建筑拆除,流动人口好象比以前少了些…


乐乐乐4984


昨天从嘉定乘车回去,没想到被问到“上海人”问题。本来可以坐地铁,但我背着相机之类,就想用用在青岛等地十分方便的顺风车软件。在嘀嗒和哈啰同时下了单,没想到马上同时有人接单。所以,我就问接单人你是哪个软件接的单(以便取消另一个),接电话的是一个操上海腔普通话的小伙子,他太精:“我是嘀嗒接的单,嘀嗒便宜,哈啰贵!你把哈啰取消掉!”上了车,小伙子跟我讲的,几乎每一句话都离不开钱。他告诉我,又拼了一个,所以为你省下20%。(钱。)我笑了一下,没回答。他说:没反应过来吧?……我只好告诉他:你看看我的等级。小伙子看我说普通话,侧面打听我是不是上海人:你们在那里有房子?(钱。)我回答:嘉定是看同学,现在是回家。司机说:住那么好的地方?(钱。)我说:这叫好?……为了表示某种东西,人家一般先用上海话,如果你坚持不用,那就只好“开国语了”。……直到下车,小伙子还在研究我是不是“上海人”。到了目的地,操上海腔普通话的小伙子实在忍不住了,直接问:“你是上海人吧?”我回答:“查到哪一辈,是××省人,查到哪一辈,是××市人,再往上查,不知道了!”


DX朝辞白帝彩云间


民国时期,爷爷兄弟5人,爷爷的父亲在建湖靠做豆腐生意经营有方积攒钱财后买了几百亩地成了地主,雇了不少长短工,在地方颇有实力,爷爷不爱农耕带着家人和他妻兄及连襟几家在上海做生意,拉黄包车等讨生活,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后来日本人来了,为了安全爷爷带着家人返回老家买些地继续讨生活,妻兄和连襟几家则坚决留在上海,亡是亡不怕战争,赌一把,虽不大富大贵却也殷实,后来解放军来了,爷爷家因地多,成分是地主,遭到打击,家中一切被瓜分,成为最穷的人,一无所有,无房无产,房子被扒,就连丈余高的屋基(建湖老家地势低,易洼涝)都被夷为平地,只能用木棍茅草搭个棚子遮雨艰难度日,因贫无钱及时医治,爷爷十一个子女中有6个陆续因惊吓,劳动跌跟头,害疮等现在不值一提的小毛病而殇命,奶奶因下巴害疔被当时许姓带头的村干部强制磨石磨而活活害死,(据村中老人说害疔的人不能听磨磨子的声音),爷爷后半生一直在艰难中煎熬,一直到我出生后才好转,爷爷最宠爱的是我这个长孙,一句话,什么都是我优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由于成分原因不能上学,只上了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但他一手钢笔字比我还好),12岁就开始与成年社员一起苦工分,为家庭分担,父亲一直是我的骄傲,恶霸村干部不称粮食给我家,父亲由于力气大,出门去冶炼厂打铁挣钱养我们,由于力大,厂领导十分喜欢,钱也给的多,日子也逐步好过了。我小时候亲眼所见,父亲由于插秧速度快,被村干部们(他们不干活)刁难,说什么豆子秧,父亲气不过,动手了,一人把五六个村干部们打的在水田里翻滚。依靠勤劳肯吃苦,上世纪82年父亲建起了全村第一幢楼房,成了名付其实的全国首批万元户,后来过了几年好日子爷爷去世了,后来有一次,父亲和我(当时八九岁)拉着一板车的棉花去镇上粮库里卖,那是父亲母亲一季日夜忙碌的收成,换到手是所剩无几的白条,(被乱七八糟的上交税收扣掉后基本为零,一分现金没有),父亲跟对方工作人员开玩笑说,好歹让他儿子在镇上吃碗混饨撒,他儿子都跟着忙一天了,(我当时想的就是能吃碗香香的小混饨,馋啊),后来中午吃混饨的时候,父亲嘱我在家好好读书,农村苦,不是人呆的地方,当年父亲母亲来到上海,带着凭个人名声从信用社贷来3000元做起了收购塑料生意,水产生意,日子日益红火,我十岁以后每年暑假都在上海度过,以前定居上海的七大姑八大姨等几十家亲戚对我都很好,吃的穿的说的关心的让我很幸福,只要我一到上海,他们每家都来接我去他们家轮流住几天,可能我家以前遭大难的缘故吧,但愿不是,后来,我也算争气,全村第一个考上了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也算是父亲的骄傲,这期间叔叔一家在上海,姑姑一家在南京都买了房定了居,反而由于我上了这个大学,导致父亲没有在上海买房定居,后来根据我工作地在别的城市买了房,实属遗憾!后来我工作后居然事业小成,又成为我父亲母亲的骄傲!我儿子去年在南京上大学,祝愿儿子能成为我的骄傲!上海是必须去的,因为那里有太多的亲情,每次去上海,亲戚们都问我什么时候定居上海,我说就等儿子大学毕业了,加油!谨以此挫文流水纪念我的爷爷奶奶,父亲!


乘風破浪888888


大约应该是在90年左右开始的。

最早一批南下其实是去深圳。那会说实话上海也刚开始开发浦东。真正大批量的涌入应该在2000年左右开始。

互联网兴起,上海的确算是排头兵了。盛大,九城这些在当时名声鹊起的互联网公司一下子吸引了大批量的大学毕业生来到上海,特别是硅谷张江。

后来就是上海深化改革,大批量的外资企业逐步在沪开始建立分公司,上海本来也有历史原因,对外资的接纳度也很开明,所以那会在世界五百强和互联网之间做了选择,毫不犹豫的偏向了世界五百强。这也是后来别人说上海没有马云的原因。其实从当时的角度看,互联网远没有世界五百强来的集中和有效。互联网在烧钱,五百强进入可是实打实的上税大户。

再后来的事情也大概清晰了吧。每年进入上海的人口在递增,一直到17、18年,开始逐步递减。一方面是本地上涨的生活成本,特别是房产。另一方面,外资撤离上海也有一定影响。全球经济下滑,外资公司开始逐步撤离。人口红利不再,上海倒追开始做港口开发。临港开发这一两年的确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但港口经济虽然能独挡一面,要想真的撑起上海的经济显然不太够。金融方面上海也不是特别的厉害。毕竟金融国际化的路还太长了。短期内不足以支撑上海的经济支点。


邻居说A轻点


外地人流入上海小规模是从1986年开始的 当时有一批60年按当年政策返乡务农人员 大部分都是江浙一带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从90年代开始 上海有部分企业去安徽和江西招工 直到1993年开始有大批所谓的盲流大量拥入上海 并在1997年前后在上海出现了无暂住证 无居住地 无工作的所谓三无盲流人员大批遣送回乡 当时的场面在火车站十分壮观 史无前例 直到2000年上海乃至全国真正认清农民工的价值 才有农民工进城务工一说 农民工才被社会肯定


飞飞85439


1852年 54万

1866年 70万

1910年 128.9万

1927年 246.1万

1937年 385.2万

1942年 392.0万

1945年 330万

1949年 540万

1950年 492.7万

1958年 750.8万

1966年 1095.8万

1976年 1081.3万

常住人口(户籍和居住证)

1993年 1381万人

1994年 1398万人

1995年 1414万人

1996年 1451万人

1997年 1489万人

1998年 1527万人

1999年 1567万人

2000 年 1608.6万人

2001年 1668.33万人

2002年 1712.967万人

2003年 1765.84万人

2004年 1834.98万人

2005年 1890.26万人

2006年 1964.11万人

2007年 2063.58万人

2008年 2140.65万人

2009年 2210.28万人

2010年 2302.46万人

2011年 2347.46万人

2012年 2380.43万人

2013年 2415.15万人

2014年 2426万人

上海是个低出生率的城市,1993年起户籍人口的出生率已经连续20多年低于死亡率了,也就是排除新上海人因素,93年上海户籍人口约1100万,20多年的负增长应该低于1000万了。但常驻人口却一直在增加。估计310人口在常驻人口中不到一半,如果加上大量的无证人员,310在人口总数里只占三分之一 ,由于老龄化和上海人生活安定、居住条件好,不爱出门,在街上能遇见的310不足四分之一。


午大韦


起前上海还是挺好的,即使学习差点在上海都能自产自销找到工作。现在我们的孩子运气真不好,大量的外地人进来,低端的许多企业为了更多的利润宁愿要外地人不要上海人,因为不用交三金。高端的走上海人读书又拼不过一些很优秀的人才引进的外地人,他们孩子读书也很厉害,好多学校的名额被侵占。找工作上高端也没有什么优势。上海人在自己的地盘上不上,下不下。导致许多人孩子失业,还要被人骂没能力。


vivian215352292


文革后的80年代末,随着90年代上海及浦东的开发开放,引进外资外企工业园开发区的建立,和上海房地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开放,外地人大量的入住(落户)上海。其中有原支内支边上山下乡人员的子女按规定有一人可落户上海,他们现在的年龄大都在40—50岁左右;有在外地工作的原上海籍支内支边下放上山下乡知青,退休后投亲靠友重返落户上海,及其嫁娶的外地籍妻子或丈夫,他们的年龄均在70岁左右;有在上海购买商品房取得上海蓝印户口的外地籍人员;有符合条件取得上海户籍引进的外来人才,以上几类人员拥有上海户籍(户口),并称“新上海人”,估计总人数约250万—300万上下。至于大量外来上海非沪籍短住或常住的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也是在90年代中末期,开始涌入上海,上海的流动人口应该指的是这部分人。可以这样说,上海有史以来人口增加最多最快的时段是90年代至至今,与60年代相比人口翻了3翻达到2400多万。


樵夫137436065


外地人现在少都了,少一些没有工作的人,专门偷电览线,和电瓶车,现在电瓶车没人偷了,城乡结合部,违章房也拆光了,最低层一批地批流氓也跑了,治安也好了,我们小区里以前到晚上10点以后在外面吃酒吵架经常有,现在房租涨价,让他们无法生存了,回老家建设去了,目前大量涌进上海已经可能性很小了,因为现在农村房少了,一个月赚4000元的人己经生存不下去了,只能选择离开,高新技术人员涌入上海,为上海建设作贡献。


昆伦山燕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现在,最早是启东,海门和苏北还有浙江人在上海搞装修卖建材,农贸市场做生意。上世纪九十年代未安徽人河南人山东人江西人到上海打工的很多。保姆保洁钟点工医院护工环卫工等都给安徽人垄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