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有人說進廠沒前途?你計算過一輩子待廠裡的工資嗎?

kyleand


這個算法不對,正常情況下,大部分人會止步於線長,無法成為部門主管或者經理,原因很簡單,從能力模型來講,線長到部門主管或者經理跨度太大了。

因為從管理能力上看,線長需要的管理能力是弱的(大家從事的工作簡單,易管理),技術含量是低的(複雜一線維修、管控相關技能並不瞭解),全局觀也非常一般(並不是特別強調和其他部門協作,配合);而作為部門經理(或者車間主任),需要懂管理、懂技術、懂生產,對於全局的把控,生產的協調,人員的管理要求是高的。常規來說,不是特別卓越,這個位置不會是從普工這條晉升路線上而發展起來的。

而且,並不是你所預想的,到達時間了必然會晉升,而且這個企業會一直穩步發展,不出意外!

當然,最核心的最核心的問題在於:進廠做工人成長的一系列崗位沒前途!

為什麼說進廠做工人沒前途

從收入水平來講,衡量個體收入高低的有兩個重要的參考維度:

①個人貢獻

②不可替代性

因此,我們會發現高級的技術人員收入會非常高,並非他能夠創造很高的價值,而是在企業的商業鏈條上,沒有這個環節走不通,但能做這件事的人又不多;另一方面來講,高級營銷人員工資也很高,因為他實實在在能夠為企業帶來鉅額的銷售額。

那把這兩個點放在「普通工人」這個崗位來看,所創造的貢獻大嗎?不可替代性高嗎?

很遺憾,我們發現兩不沾,工人的貢獻依託的是規模效應,這種規模效應還容易被機器人取代,之所以現在還保留,一方面是因為人力成本還沒那麼貴,另一方面是機器化程序還沒那麼高;不可替代性就不用多說了,基本上大部分人都能做,沒什麼門檻,沒什麼複雜性。

以我所在的公司為例,目前公司旗下5間工廠,近1000多人,老闆壓根都怎麼關心工廠人事變動或者細節情況,但運營中心150多人很多事情都比較關心——核心也在於這兩點,工廠除非大規模人事變動,不會出什麼大問題;但運營中心,一旦核心崗位,關鍵崗位人事變動,會有比較強的連帶效應。

進廠沒前途還表現在什麼方面?

進廠沒前途還表現在什麼方面呢?沒成長性!
很多崗位剛開始做的時候,工資可能還不如進廠,但時間越長,兩者收入差距越大!

為什麼呢?因為工廠不管是普工、線長、組長所幹的活,一個稍微有點學習力的人,培訓1-3個月完全能夠勝任;但你要一個幾個月的B2B銷售,去做大項目,大客戶試試,完全不知道怎麼搞;或者你要一個1年經驗軟件工程師擔任架構師試試,也不行!

這類崗位的成長到一定界限,基本就陷入停滯了,它們不需要特別高深技能,與此對應崗位很多,包括:保安、保潔、服務員、司機等等

所以我們在現實裡,常常發現,這些崗位收入普遍都不高!

總結:

為什麼說進廠沒前途?主要原因如下:

  • 不可替代性低,個人貢獻很難有質的突破。

  • 成長緩慢,所積累的技能、經驗社會,價值一般。

  • 機會少,晉升路線和選擇很狹隘。

  • 晉升路線很短,一下就到頭了!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大有更好的想法可以分享! 歡迎點評、轉、贊,我是鵬君,關注我,與1萬職場人共同成長!

蹩腳烏鴉


我表姐是初中就去崑山電子廠工作,工作了十幾年,後來自己考了大專,最後升到了公司高管,一年20萬,現在公司搬到了南京,一年幾十萬。

最好不要進廠,但是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只要用心,讓自己值錢,你就會值錢,你去了大公司你不知進取,下了班就一直刷抖音,你一輩子也就那樣。


小超生活隨錄


我有一個隔親表妹輟學了,不想讀書,想要出來打工。


剛開始是進廠,待了不到半年就受不了走人。後來陸陸續續又出來當零售店收銀、最後又去學習做美甲,工作上才算穩定了下來。


進廠是真沒前途。



在廠裡的人都在幹啥呢?


和機器打交道,和一群能力和文化綜合素質偏低的人打交道。他們大多是學歷不高、安於現狀的小年輕人和迫於生活所計的中年人。


這裡不是說歧視誰,這就是現實。他們大多談論的話題都圍繞著“生存”,而非“發展”。


在工廠的工資很穩定,高也不會高到哪裡去。大家都差不多,哪怕你年紀小或者年紀大,你勤勞肯幹就能拿等同工資。



但是,日子過得也真是難過。


我表妹說,她天天干活就是坐在那裡一動不動,手插零件。也沒有人聊天,還有規規矩矩的上班時間、休息時間。管理人員的素質都很一般,罵人是常有的事情。


工廠的生活枯燥、無味、辛苦,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對於一個沒什麼追求的人,這樣的選擇也不失為是一種選擇。


但凡你要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你要是想看看自己的人生還有什麼可能,那你千萬別被工廠這個“社會”限制了。


社會和市場時動態發展的,就算工廠的工資給的還不錯,但是一年兩年後呢?隨著科技的發展,工人淘汰機制越發簡單。


在工廠,打敗你的不是人、而是機器。


大童小逸y


18年工作經驗的HR總監,為你解答職場困惑,請關注我!謝謝!

1、無論生產型企業還是非生產型企業,每個工作崗位都有前途。只是崗位的晉升空間不同而已。工作是否有前途,與個人的工作能力有非常大的關係,什麼樣的企業不是決定因素。

2、現在社會是憑個人能力和技術賺錢。無能力無技術在什麼企業都無法獲得更好的發展。有能力有技術,就可以拿高薪。

3、無論是進廠打工還是在其他地方打工,比拼的始終都是資源整合能力,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如果你還相信沒出息、沒前途、無法改變這樣的話,那你就註定輸了。在工廠裡面的很多底層管理都是從普工幹起的,所以你表現得好一點,幹活積極麻利,多點討好上級,當個小管理也不是什麼難事。

4、進廠打工沒前途說的主要就是人的生活狀態問題,試想一下,每天機械般的活著,接觸不到外界的新資訊,即便有很好的人生逆襲機會擺在你的面前,你都無法發現和接觸到,這樣能有什麼前途可言呢。你需要改變是你的生活狀態。

若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及點贊、轉發。你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和支持!謝謝!若對我的回答有其他意見或建議,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溝通交流!再次感謝!


願你好2018


進廠打工確實沒有前途,作為一個製造行業的會計,一到每年盤點才有機會進產線,以前只是聽說廠裡工作枯燥無味,進去才發現,那真的是比坐牢痛苦,普工每天休息時間固定,我們這裡每天要穿靜電服,全部穿戴無金屬,有的工作環境還一個人呆在一個小屋子,重複操作,沒有一點技術性,每次一去盤點,他們就集體看過來,眼神呆滯,不過在廠裡有的有能力點的,雖然沒有學歷,憑藉自己的能力還是做的很好,躍入管理,但是很少!總而言之,能不進廠裡當普工就不要,可以去看看別的工作




選擇就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你選擇停泊的方向決定了你在哪裡生根發芽


MY心依舊


1、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沒激情

(1) 如果我們大學一畢業,就進入一家工廠上班,本來就沒有進入過社會歷練過,一進入工廠,每天面對的都是機器,做的工作都是一些重複性的工作,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慢慢的就會消磨你的意志,讓你變得沒有激情,沒有了那股闖勁,就成了大家口中所說的混日子,時間一長,最好的年華就都浪費在這裡了。

2、每天面對的都是機器

(1) 其實我們從事別的工作,可能每天也是在做的是重複性的工作,但是,與之不同的是工廠裡面,我們一般面對的是機器,每天都是和機器打交道的,如果你從事的是銷售的話,你每天面對的是人,和人打交道,每天都在研究怎麼和人相處好關係,這樣才能有助於你的成長,但是,機器並不會幫助你的成長,只會消磨你的意志,讓你變得沒有鬥志。

(2)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是我經歷過的事情,我大學畢業之後,在富士康工作,大家眾所周知的是富士康是加工手機的,每天我的工作就是物流,就是把手機從這個車間拉到別的車間,沒有任何的技術性可言,沒有任何的成長可言,是人就會的活,對於自己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


大俠的生活日記


我說明一點,你是為生活工作還是生活為你工作?

隨說360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一點不假。

工廠的活幾乎沒什麼技術含量,只有勤奮快一點不要偷懶就可以一直做下去,一般不會淘汰。這是大部分人所想到的。

那自己有沒有從另一個方向去思考。

現在是科技發展時代,人工智能 AI 機器人這類高科技產品一旦普及,你能幹什麼,只是現在少部分企業用到機器人,還沒實現大眾化,這一點自己想過嗎?

現在餐飲 工廠 的工作人員機器人都可以替代,只是時間問題。

另外,年輕的時候用命加班,積累一身病,到最後又把苦的錢用來醫病,你說這樣值得嗎?

關鍵在工廠做久了出來一樣迷茫不知道,要資源人脈 社會經驗一樣沒有

這些都應該思考的,別以為工廠四五千包吃住工資穩定,等你不想做出來就會後悔。我身邊遇到一些人就是這種情況。

你之所以提這個問題應該是打算在工廠幹一輩子吧,即使不是心裡也有這種想法,因為在你的認知裡,沒學歷沒技術的只能進工廠。

做為一個95後職場人士,勸你打住這種想法,實在不行,去自考個成人本科學歷,多看看書。

人們常說越努力越幸運,但是方向不對,努力也白費。你的思考方式決定你能走多遠,眼光看長遠。

最後,有想法創業的90後人士可以私信,找志同道合的人


0漫步華爾街


這麼算工資算的沒錯,但是這只是小學生式的算法,壓根沒有考慮到動態情況的變化,以及人生的複雜程度。

暫且不說年年覺得自己都能晉級加薪,還能一直在一個企業幹一輩子這種概率是多少?要知道中國民營企業壽命平均還不到30年。

按照這種算法,這輩子一個人工作40年,工作1萬天,靠著這種簡單的靜態計算,那些一年就收入百萬級的人怎麼幹到的,真的是隻靠著能力強、機會好?


轉變思維定式,才有機會過得更好,讓未來的可能性變得更大。

先說說,很多人認為進工廠沒有前途的原因:大部分工廠崗位缺乏技術含量,只是每天重複的做著同樣的工作。

每天做著重複且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就代表著你沒有獲得新的成長。更殘酷地來講,這意味著你的工作隨時隨地可能會有年紀比你輕,要價比你少的人代替掉。

更何況隨著科學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這種低價值的重複性工作,遲早有一天會被機器取代。按照現在科學技術指數性的發展速度,也許等不到退休可能就會到來。


那麼再來說一說,有哪兩種工作會更有發展前途?

第一種工作,不僅會給你帶來成長,而且會隨著時間的增長產生複利效應。

複利效應是指資產收益率以複利計息時,經過若干期後資產規模(本利和)將超過以單利計息時的情況。

複利效應原本用在金融投資領域,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包括知識、智力與個人成長。

複利到底有多麼厲害?最經典的一個例子:假設我們能把一張普通的A4紙摺疊64次,到底會有多高?

答案是:1.6億-萬公里。你沒看錯,我不是多寫了一個萬字,更沒多寫一個億字。

所以,那些每天的工作都能讓你有所成長,而不僅僅是簡單的重複的工作,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給你帶來驚人的複利效應。

從這個角度來講,知識性工作,尤其是每天都會面臨新的變化及挑戰的知識性工作,更容易產生複利效應。

比如:醫生,他們有機會每一天都會碰到新的病例,需要不斷去利用過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並形成新的知識獲取。

這一類工作,你做的時間越長,產生的複利效應越大,所能獲得的效益就會越多,自然屬於有前途的工作。


第二種工作:讓你有機會觸發“黑天鵝事件”,獲得鉅額回報。

在塔勒布的經典暢銷書《黑天鵝》一書中,他明確的指出了我們“平均斯坦”和“極端斯坦”兩種不同情況下的職業變化。

通俗來講,某一些工作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它未來不會在收益上出現巨大突破,因為受限於單位時間內我們的產出。

比如一個按摩師,他必須通過耗費自己的時間,來獲得收益,而這基本是固定的。工廠裡的流水線工人也是如此,獲取收益的上限清晰可見。

而且很明顯,一旦不工作,我們就沒有收益。

而另外一些工作,也許你付出同樣的精力,卻有可能帶來收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產出。

比如在金融市場的交易,你判斷一隻股票是否需要購買,以及購買100股還是購買10000股所需要投入的精力是一樣的,但是獲得的收益卻有可能觸發極大的收益變化。

又或者比如作家,其寫的小說能夠吸引一名讀者要花費的精力和吸引來上百萬讀者要花費的寫作精力可能差別不大,但是這本小說給其帶來的收益也是有概率實現突破性的。

建議普通人優先選擇第一種工作,而不是第二種工作

原因很簡單,選擇穩定且可以持續增長的職業會更加符合普通人生活安全感的需求,

而第二種工作容易觸發“黑天鵝”效應,但是卻會有2個方向:好的黑天鵝事件觸發會讓你一夜暴富,但是不好的黑天鵝事件,則可能讓你血本無歸。

如果你想觸發第二種工作機會,我給你的建議:先獲得成功,讓自己有足夠的資本可以拿出一部分資源去嘗試觸發“黑天鵝”事件。

比如:你想創業,或者搞了一些副業。一定不能是還沒有經濟儲備,就想著辭職大幹一場,大概率會死的比較慘。


結語

人生在世,不要拿靜態的工資去計算一份工作的前途。

即使只是在工廠,也應該更多的去接觸技術含量高的工作崗位,才有機會加持時間的“複利效應”,並在未來有機會嘗試“黑天鵝”事件。


我是@子佳看職場 ,嚴肅專業,偶爾搞怪的HR從業者,持續分享職場乾貨,關注我,我們一起職場前行。

子佳看職場


現在的工廠工資,就算只做普通員工,吃住都在在廠裡的話,一個月至少能存4000塊吧?


天籟女毒


問題是你不吃不喝嗎?不交際嗎?不生病不花錢嗎?就按一輩子平平安安算的話不借賬就不錯了,這還是在縣城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