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中國也曾打進阿富汗,結果如何?

阿富汗,一個位於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因地處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自古就是溝通東西方,連接亞洲各區域的戰略要地,因此歷史上每當有大國崛起,都會想方設法控制這一地區。 但阿富汗境內以高原山地為主,有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曾讓人類歷史上的三個大國折戟沉沙,因此被稱為“帝國墳場”。

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中國也曾打進阿富汗,結果如何?

這三個大國赫赫有名,分別是英國,蘇聯和美國。從19世紀至今,三個大國分別入侵阿富汗,基本都是損失慘重,鎩羽而歸。這三個大國在阿富汗碰壁,無疑是因為阿富汗多山的地形,如果阿富汗是平原,恐怕無需半年,就會被推平。可見,多山的地形,是阿富汗和強敵周旋的重要優勢。那麼歷史上,還有哪些大國打進過阿富汗嗎?

答案是有,這個國家就是大唐帝國。巔峰時期,唐朝在世界的影響力,不亞於上面三個國家,也是當時地球上最受矚目的大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外國人都以拿到長安戶口為榮。而唐朝也像上面三個大國一樣,喜歡跑到幾千公里之外弔民伐罪。

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中國也曾打進阿富汗,結果如何?

唐朝軍隊戰鬥能力強,單兵素質高,可以勝任遠距離奔襲。而在唐朝所有軍隊中,安西軍無疑是最精銳的一支鐵軍,曾經創造了無數光輝的歷史,因此被稱為大唐的榮耀。

安西軍是唐朝在西域歷次軍事行動的主要執行者,為唐朝守衛了邊關,也為唐朝征服了很多國家,如果有國家不聽話,不準時進貢,那麼安西軍就要上門了。比如位於唐朝西部邊陲的小勃律國,就曾真正領教了安西軍的實力。

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中國也曾打進阿富汗,結果如何?

小勃律國位於今天克什米爾西北部和阿富汗北部地區,是唐朝時期,帕米爾高原上較強大的國家之一。小勃律國曾是唐朝屬國,從唐太宗開始,每年都會按時進貢,但到了唐玄宗時期,小勃律國有點飄了,終止了納貢。其實本來這些國家的貢品也沒什麼價值,唐朝的目的,主要是令其稱臣,無論進貢的是土特產還是黃金,唐朝都不在意,唐朝在乎的主要是臣或不臣。如果不臣,那就沒辦法了,只能是雖遠必誅。

結果小勃律國不臣之後,唐玄宗震怒,馬上下令安西副節度使高仙芝領兵征討。高仙芝率領一萬精銳從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出發,途經新疆各地,翻越蔥嶺,抵達了特勒滿川。其中龜茲為新疆庫車,蔥嶺為帕米爾高原,特勒滿川為塔吉克斯坦地區。從地圖上看,從龜茲到特勒滿川大約有上千公里,唐朝遠征軍整整走了一百多天,主要時日都耽擱在了翻越蔥嶺。

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中國也曾打進阿富汗,結果如何?

蔥嶺海拔四千到八千米,安西軍以當時的條件,翻越蔥嶺,簡直是難以想象,所以不得不感嘆,安西軍是真正的精銳,這些士兵如果在今天,可以說個個都是登山家。抵達特勒滿川之後,安西軍面對的第一個重鎮,就是位於阿富汗東北的連雲堡。

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中國也曾打進阿富汗,結果如何?

連雲堡建在山峰之上,東南西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北部有噴赤河為屏障,是一座易守難攻的險關,也是小勃律國和唐朝叫板的倚靠。噴赤河水流湍急,敵人料想唐軍無法渡河,未曾想到,唐軍趁著夜色,全軍就渡過了噴赤河。渡河之後,高仙芝曾感嘆,如果渡河未半,賊人擊之,我軍必敗,而今我已全軍過河,真是天賜連雲堡賊人的腦袋給我啊。

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中國也曾打進阿富汗,結果如何?

戰爭的結果不出高仙芝所料,唐軍突然殺到城下,猶如從天而降,不過敵人也不含糊,頓時亂箭,滾石如雨下。唐軍以精銳陌刀手為前鋒,頂著滾石、亂箭,登上峭壁衝進了連雲堡。隨後打開城門,全軍入城,從早晨殺到中午,連雲堡守軍大敗。打下連雲堡之後,唐軍再次翻越海拔4800米的坦駒嶺,殺入了小勃律國王城,俘虜了國王公主押回了長安國際法庭審判。

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中國也曾打進阿富汗,結果如何?

此戰之後,安西軍又在蔥嶺以西取得了一系列勝利,破九國胡,威震西陲,從而實現了唐朝對吐火羅(阿富汗北部)地區的真正控制。唐朝在此設置了條支都護府,隸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駐地在鶴悉那城(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南方的加茲尼一帶)。這場戰爭歷時一百多天,堪稱遠征的典範,為了殺敵,唐軍翻雪山,過大河,真正踐行了四個字,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