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别小看钩距,双钩钓鱼只有这样调钩距,才能提高中鱼率不跑鱼!

作为一个钓鱼人,出门钓鱼免不了调钩,别小看钩与钩的距离,这个小小的钩距往往就是决定渔获的关键!其实,钩距的距离大小,并没有离得太近或太远之说,它是经过我们钓鱼人长时间在水库、池塘、河湖中跟鱼的斗争中取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哪些?无碍乎以下三点。

1、由鱼钩的大小来决定钩距的大小

2、由鱼类的种类和它的生活习性来决定钩距的大小。

3、鱼儿的活动速度(也可以说鱼的力量)决定的。

别小看钩距,双钩钓鱼只有这样调钩距,才能提高中鱼率不跑鱼!


钩距的长度基本由以上三个因素来决定,每次双钩钓鱼时,钩距的大小都会不一样。还有就是钓法的多样性,对钓鱼时的钩距的要求也会不同。那么怎么样才能调好钩距呢?

钩距的的意思

所谓钩距,是指采用双钩垂钓时从下钩的钩柄圆头到上钩的钩底的距离。虽然没什么依据来明确钩距,但这样描述钩距是钓界公认的钩距方式,只有确定了钩距方式此文才有写下去的意义。

台钓中如何调钩距

台钓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调灵漂,让铅坠悬浮单钩触底一钩悬浮,也叫悬坠双钩法。那这样的钩距如何去调整呢?其实可以由钓口来决定的,钓口(即鱼口)大,而且又是生口鱼多的地方,钩距可以相应的拉大一点。

比如春未和夏秋两季的野钓,鱼类的活跃程度会很大,鱼口好,钩距可以相应的大一些。反之则之,即钓口小鱼口猾且轻的情况下,钩距就要相应的缩短。钩距调整无碍乎以下4种情况进行:

别小看钩距,双钩钓鱼只有这样调钩距,才能提高中鱼率不跑鱼!


1、正常垂钓的情况下,垂钓的钩距都会选择相隔一个钩的长度,这也是大部分人的做法。浮钓时钩距可以稍微大一点。

2、当进行钓底时而且又是碰到滑口鱼时,钩距可以相应的加大,1.5~2个钩距比较合适。如果是在黑坑钩老滑鱼时,钩距可能会更大,需要钓二个水层。

3、钓生口鱼时,这时需要调整钩饵在水底的情况,钩距大的话钩饵在水底的自然状态就越理想,对鱼来说饵料的目标就越明显,只有让鱼发现饵料,才能提高中鱼率。

但不是说钩距越大越好,凡事都要有一个度,无限拉大也影响到鱼口的。钩距过大容易造成假口现象,这时钩距拉到2.5~3厘米比较适合。

4、钓慢而猾的鱼时,以正常的钩距1.5~2厘米为宜,或缩小一点点钩距。如果两钩钩距太大,容易出现下钩钝,上钩灵的现象。

归纳总结

钩距需要与鱼情、鱼种,是不是滑口鱼等情况来决定,大鱼需大钩距,小鱼和野钓可以小钩距。生口和滑口又是另外的一种调法。当然,钩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与现实垂钓环境来决定。

黑坑的钩距的调整

黑坑也是钓鱼人解馋过手瘾的地方,黑坑里的鱼情基本稳定。但黑坑的水深也相对较浅,基本在1.5~2米之间。在黑坑垂钓时,可将钩距拉得大一些,可以拉大到2~3个钩距

1、在黑坑垂钓时饵团相对大一些,而且黑坑的鱼大鱼嘴也大。需要利用大饵团来引诱鱼,增加鱼的开口性。

2、黑色坑的鱼经过反复垂钓造成老滑鱼,吃钩会更加谨慎,有时会为了自己的安全,会离开自己习惯的水域进入另一个水域。这时候需要适当的改变垂钓水层。

3、如果钩距太小的话,会造成双饵可能同时卧底的现象。如遇到淤泥底,双饵会陷入泥中。

归纳总结

在钩距拉大的同时,也要同时将浮漂的目数调的更高一些,让较大的浮漂浮力来承托起大饵团,使下钩刚好触底,上钩悬浮来提高浮标的灵敏度。双钩距离大,还一个好处就是避免鱼类同时把双饵吸食口中。


别小看钩距,双钩钓鱼只有这样调钩距,才能提高中鱼率不跑鱼!


别小看钩距,双钩钓鱼只有这样调钩距,才能提高中鱼率不跑鱼!


决定钩距的因素

决定钩距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四点:

1、鱼钩的大小

鱼钩的大小也影响到如何调钩距,小钩用小钩距,大钩用大钩距。因为鱼钓小,相应的钓的鱼也就小些。比如袖钩3号不太可能钓10斤的鲤鱼。

调钩原理遵循:大型钩的本身钩型就大,钩距也就会随之变大,而小型钩的大小也带来钩距的小。

2、鱼类的大小和品种

我们垂钓时由选定的目标鱼的品种、大小和习性决定的,鱼小钩距宜小,鱼大钩距宜大,总的原则是钓大鱼要拉大钩距,以防止鱼吞饵时另一饵妨碍进口。比如:

①、鲤、鲫、草、青鱼为垂钓的主要对象鱼,钩距一般选择在3~4个钩距左右,甚至更多大,钓草鱼青鱼的钩距可以拉大到10厘米以上。防止中鱼时出现搭桥现象,又可避免同时进食2个饵钓现象。

②、当钓土鲮等偏小的鱼种时,钩距可以相应的缩小,以1个钩距为好。

别小看钩距,双钩钓鱼只有这样调钩距,才能提高中鱼率不跑鱼!


3、鱼情状况

这里的鱼情并不是说野钓的鱼情好鱼多的意思,而是针对黑坑的说法。在黑坑或竞技比赛中,需要加快上鱼的速度来获得更好的鱼获。鱼情越快钩距就越大,这个钩距视鱼种而定。

但拉大钩距的同时,需要留意水底淤泥的情况,千万不要把钩饵沉入淤泥中,不利于鱼的进食。

4、鱼的冲击力量

大鱼的力量大,在中鱼与鱼的搏斗时,为了避免子线搭桥造成的断线跑鱼,钩距也需要加大。小鱼的力量小,对钩距要求小,但也要至少相隔一个钩钜,防止鱼吃双钩的现象发生。

别小看钩距,双钩钓鱼只有这样调钩距,才能提高中鱼率不跑鱼!


钩距与子线的关系

正常来说子线越长,钩距越大,子线越越短钩距越小。子线的长短又需要与垂钓的目标鱼来决定,警惕性高、力量大的鱼子线肯定要长,比如草鱼等鱼类,子线长度一般会超过30厘米甚至更长,这时钩距就要相应的拉大,钩距可以达到3~5厘米。但钩距大的情况下又需要注意如下两种情况:

1、钩距、子线与浮漂的关系

当子线长、钩距大时,调漂相应的会增加难度。选漂时可以以选择吃铅重的漂,铅坠可以加快钩饵沉入水底,缩短下沉时间来减少饵料雾化造成的空钩现象。

2、注意水底淤泥状况

如水底有淤泥,并且淤泥比较厚的情况下,调漂时一定要注意钩距,需要调单钩触底。在淤泥比较厚的情况下,钩子的状态有两种状态。

  • 单钩触底并有可能埋入淤泥中,另一钩半悬半触底的情况。
  • 双钩都触底的情况,造成钩饵都埋入淤泥里的状态。

这两种状态可能是钩距和子线与浮漂的浮力不均造成的。当浮力己定的时候,无论钩距如何调整,都有可能发生以上两种情况。只有在调漂找到底了,把浮漂拉下一个漂长和最长子线的长度后,再拉5~10公分,并适当拉长钩距,来解决这一现象。

别小看钩距,双钩钓鱼只有这样调钩距,才能提高中鱼率不跑鱼!


写到最后

钩距虽小,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到垂钓时的渔获。钩距与与目标鱼又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鱼种使用不同的钩距,这个是钓鱼人都知道,但想完全做好不容易!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做到。

最后建议:环境保护是每个钓鱼人的责任!请随手带走自己身边的垃圾,创造一个美好的钓鱼环境!我是钓鱼铃当,记得关注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