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明末大順朝演義(三)籌劃建國稱王,羅汝才成為障礙


明末大順朝演義(三)籌劃建國稱王,羅汝才成為障礙

上岸後,李自成與眾將商議,認為左良玉已倉惶東逃,不可能對襄陽構成威脅,可以暫緩追擊。第二天,大軍轉向雲夢,二月初五返抵襄陽。此前一天,羅汝才也由德安返襄陽。

明末大順朝演義(三)籌劃建國稱王,羅汝才成為障礙

回到襄陽後,義軍一面廢除明朝政府的橫徵暴斂,繼續推行“三年免徵”;一面為貧苦農民提供種子和耕牛,恢復生產。李自成還採納李巖的建議,沒收了大片官僚劣紳的土地,實行屯田,以滿足軍需。

明末大順朝演義(三)籌劃建國稱王,羅汝才成為障礙

同時,李自成也加緊了建國稱王的腳步,首先就是要剷除羅汝才。這一天,他在倡義府(原襄王府)召集眾將。李自成開門見山:“要除掉老羅不難,難的是穩住他的二十萬人馬。今天讓大家來,就是通通聲氣。”

明末大順朝演義(三)籌劃建國稱王,羅汝才成為障礙

高一功首先彙報了在錢糧分配上給曹營的各種照顧,稱曹營將士已經愈來愈擁戴闖王。李過提醒道:“也不能麻痺,還須以重兵嚴防譁變。”

明末大順朝演義(三)籌劃建國稱王,羅汝才成為障礙

李自成道:“殺老羅必須要有一個服人的理由,那就是他私通官府。”說著,他提到了三打開封時,河南巡撫高名衡寫給羅汝才的密信,然後又讓宋獻策拿出了一份新證據。

明末大順朝演義(三)籌劃建國稱王,羅汝才成為障礙

原來,黃州有一生員,姓陳,字興漢,因仰慕漢高祖劉邦的謀士陳平,自己改名叫陳慕平。陳慕平一心忠於大明王朝,企圖對李自成、羅汝才行離間之計。

明末大順朝演義(三)籌劃建國稱王,羅汝才成為障礙

陳慕平來到襄陽投奔羅汝才。他建言:闖曹兩營的馬經常一起放牧,難以辦清。為了不讓闖營換走曹營的良馬,可以按照編隊在馬身上烙“左、右、前、後”等字。

明末大順朝演義(三)籌劃建國稱王,羅汝才成為障礙

羅汝オ只是誇獎了陳慕平,並未接受。陳慕平一計不成,只好離開曹營,又來到闖營處。他面見宋獻策,說羅汝才暗通左良玉,曹營戰馬都烙上了一個“左”字,以便將來投奔左營時易於辨認。

明末大順朝演義(三)籌劃建國稱王,羅汝才成為障礙

今天在會議上,宋獻策拿出了這份新“證據”。其實,李自成和眾將誰也不相信羅汝才會用如此愚蠢的辦法投降左良玉,但為了給羅汝オ多加一條罪名,大家全都沉吟不語,即是默認。

明末大順朝演義(三)籌劃建國稱王,羅汝才成為障礙

李自成又道:“剷除老羅之前,還要穩住革左五營。重點需要防範的就是革裡眼,我已傳令要他回來共商下一步進軍大計。如果他仍舊三心兩意,我只好對他不客氣了!”牛金星、劉宗敏異ロ同聲,表示贊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