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何臣:從綠林英雄 成長為八路軍指揮員

北京通州於家務村北口,有一座回族墓園。墓園南部的一處窪地北側,抗日英雄何臣的墓碑靜靜地矗立著。從只有幾桿槍就拉起抗日武裝,到加入八路軍成為一名優秀的作戰指揮員,何臣在廊坊大地抒寫了一曲壯麗的抗日讚歌。如今,英雄躍身沙場的英姿、崢嶸艱苦的歲月已經遠去,卻留給了後人無數的傳奇故事和不朽的抗日精神。

1896年,何臣出生在通州於家務村一個貧苦的回族農民家庭。父親何永泉曾目睹八國聯軍入侵、清政府屈辱求存給老百姓帶來的苦難,經常教育子女“要有中國人的志氣。”受父親的影響,何臣從小就有了愛國心和正義感。

成年後,何臣做起了挑擔生意,靠販賣煙、果、糖等勉強維持生活,以後又幹起了販鹽的生意。兵荒馬亂的年代,他感覺到了槍的重要,於是花錢買了幾條槍,自己也練得一手好槍法。

目睹軍閥橫行,豪紳盤剝,日軍蹂躪,他銘恨心間。1938年,他以兩支手槍、三支大槍為“本錢”,樹起“搶大財主、殺壞人、殺漢奸”旗號拉起了一班人馬,建立“紅眼軍”,活動於平津地區。後來,隊伍迅速擴增至近百人,武器裝備也大大改善,官僚地主驚惶恐懼,日寇幾次收買他,均被他堅決拒絕。

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時期,何臣及其“紅眼軍”也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在冀東,一些雜色武裝紛紛投降日寇。“紅眼軍”也在一次戰役中遭受巨大損失。就在這時,當時的中共薊寶三聯合縣縣委派人找到何臣,要求他參加回民隊、共同抗日。何臣早有此意,於是率部於1942年10月進入解放區,從此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

不久,何臣所率人馬與薊寶三聯合縣委組建的回民隊合併,何臣任大隊長。何臣在革命大家庭裡,很快就由一個綠林英雄成長為八路軍的指揮員。在回民隊裡他和戰士平等相處,虛心待人。部隊整訓中,何臣處處帶頭,非常刻苦,每天天不亮就獨自一人到操場練基本功,僅一個多月就學完了全部軍訓科目。對於“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各項紀律,也有了相當的熟悉和了解。他的指揮才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1943年,他率隊於三河、大廠一線抗日,截汽車、打埋伏、襲擊日偽軍。

1944年1月,回民隊由於情報不準,誤入敵人埋伏圈,於今三河市天興莊被千餘名敵人包圍,形勢十分嚴重。何臣帶領僅有80多人的回民隊,同1000多名日偽軍廝殺,打退多次圍攻。之後,日軍命唐山、通縣、順義、薊縣等地的日偽軍3000餘人前去增援。何臣再次率部成功突圍。這一仗打出了回民隊的威風,受到軍分區的嘉獎。由此,回民隊聲威大振。

天興莊突圍後,何臣帶隊與冀東二區隊會合。

1944年2月6日,敵人不甘失敗,集中了200多名日軍、500多名偽軍又來追剿回民隊。面對敵人的圍剿,何臣指揮戰士多次擊退敵人衝鋒。在敵人又一次發起總攻時,何臣正命令戰士還擊,突然兩發炮彈落在他身邊,他身負重傷,兩條腿鮮血直流,一時暈倒在地。醒來後,他仍指揮戰士們於深夜衝出重圍。

但何臣卻因傷勢嚴重,又缺醫少藥,不幸於1944年2月20日與世長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