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翰墨丹青繪隴原


翰墨丹青繪隴原


絲路重縣,文化鎮原。地處隴東高原東部的鎮原縣,位於涇河與渭河的上游,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自古以來歷史文化悠久,在歷經歷史的滄桑與積澱後,最終成為瑰麗多彩的文化寶地。東漢時期的文學家,思想家王符就誕生於此,其所著《潛夫論》名垂青史,流芳千古。

翰墨丹青繪隴原


文化傳承國脈,歷史鑄就輝煌。鎮原因書畫聞名全國,近現代書畫家張宸樞、張炳麟、鄧博五、段思坎、蔣玉書等名家為世人所熟知。2010年以來鎮原縣委縣政府、縣文聯、縣書協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先後到北京、天津、西安、青海等地舉辦書法萬里行活動,又把外地知名書法家請進來進行交流學習。原縣人大主任趙寶璽親自倡導帶頭推動鎮原書畫業迅猛發展,湧現出了一大批書畫界領域名流,諸如張明華、焦宏澤、金希明、張鋒、樊根信、段建華、董小寧、馬立武、劉藝鴻、劉勇、許光前、郭偉峰、車伕、張秉文、祁學忠、秦社平、張昌軍。毛至誠、朱安平、祁恩富、賀小龍、王鵬、朱曉昀、張國稅、張惠榮、陳建平、任澤濤、姬文海、姬文新等,猶若星辰般熠熠生輝,星羅棋佈於隴上鎮原各個地域。

翰墨丹青繪隴原


據有關數據顯示,鎮原有書畫愛好者達10萬多人,書畫創作者1萬多人,鎮原籍中國書協會員32人,中國美協會員9人;畫廊和書畫裝裱店百餘家,從業人員近千人,書畫經紀人900多人;年舉辦各類書畫交流展覽活動100多場次,年書畫交易額達千萬元以上,民間收藏字畫20多萬幅。眾多展會活動的舉辦,讓縣內書畫界人士的創作氛圍濃厚,書畫交易市場繁榮,書畫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中國書法家協會黨組書記陳洪武曾這樣評價鎮原的書畫作品:鎮原縣書畫作品既有比較粗放的碑派風格,又有典雅雋逸的江南氣質,一人一風采,一人一韻致,一人一筆調,很難得。

翰墨丹青繪隴原


鎮原人痴愛字畫由來已久。鎮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賈翠豔說,鎮原人崇尚耕讀、鍾情書畫,家中無字畫,不算鎮原人。鎮原縣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素有“書畫之鄉”的美稱;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剪紙之鄉”;2008年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0年被中國書協命名為“中國書法之鄉”,這是西北第二、甘肅第一家“中國書法之鄉”。

翰墨丹青繪隴原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鎮原青年書協主席段建華說,鎮原縣的書畫交流帶動了鎮原書畫從封閉走向市場。通過文化一條街、文化藝術交流周等平臺讓書畫交流、創作、交易形成了“抱團發展,多點開花”的局面,書畫產業已成為鎮原一張嶄新的名片。如今,鎮原縣書畫市場“買全國、賣全國”的局面已基本形成,日漸成為隴原書畫市場的“度量衡”和“風向標”,“中國書法之鄉”的稱號越來越被業內認可。

翰墨丹青繪隴原


企業家劉寶玉從2015年3月在本村將閒置的五畝荒草地開發利用,投資400萬元建起了王符碑廊文化廣場,刻制書法名人石碑500塊,繪製24孝圖,增設戲劇院、書法繪畫交流培訓中心,圖書閱覽館,體育設施等,為當地群眾開展書法培訓交流、文化教育、文化學習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深受群眾歡迎。

翰墨丹青繪隴原


中國書法協會會員,慶陽歧黃書畫院顧問,慶陽市翰墨書畫協會副院長,慶陽市老年書畫協會副主席焦宏澤先生退休後回到自己家鄉,籌借200多萬元辦起了《于右任書法研究所》焦宏澤書法館。建有百米書法文化長廊,刻制於右任書法及焦氏和焦宏澤本人書法石碑116塊,搭建了當地書法交流,鄉賢文化,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文化平臺,吸引全國書法愛好者5000多名前來交流、觀賞,成為鎮原又一大文化觀光旅遊景點。

甘肅省書法協會會員許光前說:鎮原從7歲孩童到百歲老人,從幹部、工人到農民、及學生,一個傳承書法,熱愛書法,練習書法的規模已形成。

翰墨丹青繪隴原


深厚的書畫藝術根植於豐富的土壤,推動形成了書畫產業鏈。目前,鎮原書畫產業已初步形成創作、裝裱、展覽、鑑賞、銷售一條龍的市場化格局。依託厚重的人文底蘊,鎮原縣提出了“打造文化精品、建設文化大縣”的口號,要擦亮“中國書法之鄉”的名片。為促使全縣書畫市場形成“買全國、賣全國”的發展局面,讓“中國書法之鄉”的稱號越來越被業內認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展覽交流活動,進一步提升鎮原書畫藝術發展水平。

翰墨丹青繪隴原。我們堅信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在各位書畫界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鎮原這塊文化產業招牌會更加燦爛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