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看着是“犯错”,但实际是“犯罪”的行为?

看看这些看着是“犯错”,但实际是“犯罪”的行为。

试图通过医闹获利者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

2015年11月1日后,带头“医闹”的患者家属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九)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校车超速、超载将面临拘役和罚款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看着是“犯错”,但实际是“犯罪”的行为?

在公路上超速、超载,本就不被允许。如果作为校车司机,更要注意安全。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将处拘役,并处罚金。

国家考试替考作弊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看着是“犯错”,但实际是“犯罪”的行为?

在公务员考试、高考等考试中,极少数人会抱着侥幸心理,找人替考作弊。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虐待老病残幼最高处3年有期徒刑

“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种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这就是说,新法正式实施后,不单是幼儿,如果监护人对老年人、残疾人进行虐待、施暴,都将被依法严惩。

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一些虚假信息屡见不鲜。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法庭上打骂法官最高处3年有期徒刑

打骂法官、扰乱法庭的人可能会被司法拘留。刑法修正案(九)规定: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等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撒泼耍赖打警察最高处3年有期徒刑

刑法修正案(九)第27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私藏恐怖主义图书最高处3年有期徒刑

私藏禁书也要入刑。刑法第120条规定,明知是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或者其他物品而非法持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从出生到年老 法律伴随每个人一生

  1. 孩子1周岁以内,根据《婚姻法》,父亲不能随便提出离婚。

  2. 年满6岁的儿童,根据《义务教育法》,其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

  3. 年满10岁的儿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父母离婚时有关扶养权的问题应征询子女意见。

  4. 年满16岁,根据《刑法》,犯任何罪行,均应当负担刑事责任。根据《居民身份证法》,应当领取身份证。

  5. 年满18岁,法律上成为成年人。根据《选举法》,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 女性年满20岁,男性年满22岁,根据《婚姻法》,拥有结婚权利,在校大学生也可以结婚。

  7. 女性年满23岁,男性年满25岁以后,按国家规定算晚婚。女性24岁以后初次生育,算晚育。

  8. 年满60岁,适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9. 年满70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不执行行政拘留。

  10. 年满75岁,根据《刑法》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除外。

  11. 年满80岁,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可以开始享用低收入老年人津贴制度。

租赁房屋 你可能不知道的法律风险

  1. 依据《合同法》,租房时首先确认房屋可以合法出租。自建房一般都属非法出租,其签订的租赁合同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2. 根据《合同法》,租房租到一半,房东将房屋出售,新房东不能单方要求停止租赁合同。

  3. 根据《合同法》,房客是否有转租权应在合同中标出,并且即使房客拥有转租权,也必须征得房主同意。

初入职场 这些法律问题不能迷糊

  1.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不能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包括学位证、毕业证、户口簿等。

  2.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3.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4. 根据《劳动法》,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包括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权利。

快递发生纠纷

  1. 快递未按规定期限送达,理应赔偿损失。

  2. 货物损毁、丢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3. 快递费用少报多收,应当退回多收款项。

  4. 快递公司提出的不合理霸王条款当属无效。

  5. 详细填写快递单,尽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

  6. 快递公司人员接受贵重快递业务时未提醒消费者可以保价,未充分履行应尽的告知义务,若快件丢失,快递公司应付主要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