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人建议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等传统文化,你怎么看?

用户5984854568301


不管是繁体字还是汉服,都只是文化的一种载体而已,是外在的形式。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载体,各有各的特色,我们学习古人,并不是要去恢复古代的一切,也绝不能迷信古代的一切都比现代要好,而是要学习古人的智慧与精神,这是中华文化传承不衰的根本,没必要一定要去追求形式上的复古。

事实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但都离不开一个原则:与民便利。只有能给大家提供生产生活上的便利,才能广泛的被大家所接受。所以繁体字与汉服,能给我们现在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便利?能否被大家普遍接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文化也不例外。几千年前的文化载体与生活习惯,不适用于现代很正常。所谓三代不同礼,五世不同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孔子主张恢复周礼,那是因为当时乱象所需,如果说一味的复古,那孔子为啥不直接说恢复殷礼、夏礼呢?这也是因时致用。所以孔子这个“复古保守”的帽子,其实被戴得挺冤的。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事情要做,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自己的任务,孔子的时代,礼崩乐坏,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建立管理秩序,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孟子的时代,乱世纷扰,大家都在追名逐利,所以孟子说要要唯义所在,而不要唯利是图。这些事情,从形式上看起来都各不相同,很多东西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了,但是有很多旷古烁今的思想光芒,可以为我们所用,这些智慧与思想,不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变得不合时宜,也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不适用。这才是我们需要传承和学习的,而不是那些形式上的东西。

而当下的我们,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是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文化的在世界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也是古人说的明明德于天下,实现天下大治之目的。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从形式上去学古人,这样的形式主义,其实并不能给大家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不过是满足一下大家装逼的需求而已。如果是民间作为个人爱好,不会有任何任何问题,或许还能间接拉动一下消费,做点贡献,让大家也来了解一下国学之美。但必须是民心所向,自由参与,千万不要从制度的层面去恢复繁体字或者汉服礼仪之类的,这样只会给大家带来诸多不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