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人建議恢復繁體字,恢復漢服等傳統文化,你怎麼看?

用戶5984854568301


不管是繁體字還是漢服,都只是文化的一種載體而已,是外在的形式。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載體,各有各的特色,我們學習古人,並不是要去恢復古代的一切,也絕不能迷信古代的一切都比現代要好,而是要學習古人的智慧與精神,這是中華文化傳承不衰的根本,沒必要一定要去追求形式上的復古。

事實上,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但都離不開一個原則:與民便利。只有能給大家提供生產生活上的便利,才能廣泛的被大家所接受。所以繁體字與漢服,能給我們現在的生產生活帶來什麼便利?能否被大家普遍接受?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文化也不例外。幾千年前的文化載體與生活習慣,不適用於現代很正常。所謂三代不同禮,五世不同法,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比如孔子主張恢復周禮,那是因為當時亂象所需,如果說一味的復古,那孔子為啥不直接說恢復殷禮、夏禮呢?這也是因時致用。所以孔子這個“復古保守”的帽子,其實被戴得挺冤的。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事情要做,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自己的任務,孔子的時代,禮崩樂壞,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建立管理秩序,所以孔子說克己復禮。孟子的時代,亂世紛擾,大家都在追名逐利,所以孟子說要要唯義所在,而不要唯利是圖。這些事情,從形式上看起來都各不相同,很多東西已經不適用於現代了,但是有很多曠古爍今的思想光芒,可以為我們所用,這些智慧與思想,不因為時間的久遠而變得不合時宜,也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不適用。這才是我們需要傳承和學習的,而不是那些形式上的東西。

而當下的我們,最迫切的任務是什麼?是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文化的在世界的傳承與發揚光大。也是古人說的明明德於天下,實現天下大治之目的。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從形式上去學古人,這樣的形式主義,其實並不能給大家的生產生活帶來便利,不過是滿足一下大家裝逼的需求而已。如果是民間作為個人愛好,不會有任何任何問題,或許還能間接拉動一下消費,做點貢獻,讓大家也來了解一下國學之美。但必須是民心所向,自由參與,千萬不要從制度的層面去恢復繁體字或者漢服禮儀之類的,這樣只會給大家帶來諸多不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