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民國四大才女到底有多美!


民國四大才女到底有多美!

石評梅是中國近現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而自取筆名石評梅。石評梅出生于山西一個清末舉人家庭,自幼受“四書”、“五經”薰陶,有深厚的文字功底。

石評梅

1919年,“五四運動”後,石評梅報考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體育系。在女高師讀書期間,期間,她結識了一大批摯友,也因此闖入了文學的門檻。石評梅開始在《語絲》、《晨報副刊》、《文學旬刊》、《文學》,以及她與陸晶清參與編輯的《婦女週刊》、《薔薇週刊》等等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歌、散文、遊記、小說,其中尤以詩歌見長,有“北京著名女詩人”之譽。

民國四大才女到底有多美!

蕭紅,1911年6月2日生於黑龍江省呼蘭府(1905年1月至1913年為呼蘭府,2004年後劃為哈爾濱市呼蘭區)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28年在哈爾濱讀中學,接觸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尤受魯迅、茅盾和美國作家辛克萊作品的影響,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蕭紅

1930年,蕭紅因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與中學同學同居懷孕後被棄,困於旅館,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報社的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蕭紅一生受盡白眼冷遇,她的作品中最有成就的是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被香港“亞洲文壇”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第九位。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現代文學史上一位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家,她一生拒絕給定、拒絕平庸,這不僅體現在她對傳統社會的抗爭和對愛情自由的追求,更體現在她的文學創作中。不管是從題材選取還是手法運用,蕭紅都拒絕已有成法,另闢蹊徑,堅持自己別緻而獨特的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蕭紅將北方鄉村特有的荒涼曠野下人們的生存狀態、風俗文化,第一次如此逼真的帶入文壇,使文壇既陌生又無限新奇。[1]作為“魯門弟子”,葉君稱:“蕭紅身上延續了魯迅的自由主義立場。如她認為作家是屬於全人類的。作家的寫作永遠對著人類的愚昧。蕭紅生命後期創作的《馬伯樂》明顯繼承了魯迅國民性批判的路子。有學者指出,魯迅的《阿Q正傳》是‘精神勝利法’,而《馬伯樂》裡的馬伯樂是‘精神失敗法’,可以看出內裡的傳承。”

民國四大才女到底有多美!

呂碧城生於1883年,父親呂鳳岐是光緒三年丁丑科進士及第,曾任國史館協修、山西學政等,家有藏書三萬卷。12歲那年,父親去世,因呂家無男子,族人便以其無後繼承財產為名,霸佔呂家財產,與呂碧城9歲時便議定婚約的汪氏,見呂家變故,也連忙退婚。

呂碧城

1904年,呂碧城結識了天津《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並以絕妙文采,得到英斂之的賞識,成為該報第一位女編輯。從此,呂碧城聲譽鵲起,一發不可收。此後,她興辦女學、提倡女權、出國遊學,後因不屑袁世凱稱帝,毅然辭去了大總統秘書的職位。呂碧城是那個時代特立獨行的新女性,也是近代傑出的女詞人,她的詩詞創作,有著極高的天賦和才華,作為辛亥革命前後著名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被稱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錄六十六位名家詞作四百九十八首,呂碧城五首殿後,有“一代詞媛”之稱。文學家潘伯鷹形容她的詞“足與易安俯仰千秋,相視而笑”近人錢仲聯先生作《南社吟壇點將錄》將呂碧城目為“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認為“(碧城)近代女詞人第一,不徒皖中之秀。”

被稱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女權運動及女子教育的先驅者。[2]

個人著作

呂碧城著作頗豐,詩詞、散文俱佳。代表著作有《信芳集》、《呂碧城集》、《歐美漫遊錄》等。

民國四大才女到底有多美!

張愛玲(1920.9.3-1995.9.8)原名張瑛。原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過,1929年遷回上海。1930改名張愛玲。中學畢業後到香港讀書。1942年香港淪陷,未畢業即回上海,給英文《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也替德國人辦的英文雜誌《二十世紀》寫“中國的生活與服裝”一類的文章。1942年應《西風》雜誌《我的生活》徵文寫散文《我的天才夢》得名譽獎。1943年她的小說處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爐香)被周瘦鵑發在《紫羅蘭》雜誌上。隨後接連發表《傾城之戀》、《金鎖記》等代表作。此後三四年是她創作的豐收期,作品多發表於《天地》、《萬象》等雜誌。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

1922年,遷居天津;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讀《紅樓夢》和《三國演義》;

1930年,改名張愛玲;

1939年,考進香港大學;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投入文學創作;

1943年,發表《傾城之戀》和《金鎖記》等作品,並結識周瘦鵑、柯靈、蘇青和胡蘭成;

1944年,與胡蘭成結婚;

1945年,自編《傾城之戀》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戰勝利;

1947年,與胡蘭成離婚;

1952年,移居香港;

1955年,離港赴美,並拜訪胡適;

1956年,結識劇作家賴雅,同年八月,在紐約與賴雅結婚;

1967年,賴雅去世;

1973年,定居洛杉磯;兩年後,完成英譯清代長篇小說《海上花列傳》;

1995年9月,逝世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