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文艺作品中都有哪些“恨不相逢未嫁时”悲剧的发生?

羁文


潘金莲,是《水浒传》中出现的虚构人物,《金瓶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几百年来,她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堪称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这就是潘金莲。至后,潘金莲这一人物形象被极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中,成为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

潘金莲是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 。 因为没有依从被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陪些嫁妆,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武大郎。

潘金莲过了一段宁静的生活,她一直嫌弃武大郎生得丑陋,而且为人木讷老实,在几番勾搭不上武松后,在王婆的撺掇下与西门庆勾搭成奸。被卖梨的郓哥撞到后告与武大,武大捉奸不成反被西门一脚踹到胸口,害心疼病躺在床上半个多月。期间潘金莲不但不管不问,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折磨他。到后来武大实在没法处,只得拿武松吓她,好让她请郎中来瞧他的心疼病,谁知潘金莲与西门庆商议之下,一不做二不休,反将武大毒死。 (武大一病五日不起,更兼要汤不见,要水不见,每日叫那妇人又不应。只见她浓妆艳抹了出去,归来便脸红。小女迎儿又吃妇人禁住,不得向前,吓道:“小贱人,你不对我说,与了他水吃,都在你身上!”那迎儿见妇人这等说,怎敢与武大一点汤水吃!武大几遍只是气得发昏,又没人来采问。——《金瓶梅·第二十五回·捉奸情郓哥定计;饮鸩药武大遭殃》) 

反观西门庆,《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是破落户出身,从 小闲游浪荡,因巴结官府而暴发了,官至理刑千户。 是一个无法无天的霸王。 所以当时打西门庆是一个有钱有势的地方恶霸,而潘金莲只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侍女,如果西门庆早点遇到潘金莲的话那么他完全有能力将潘金莲通过合理的手段娶进来,那么潘金莲就没有了和武大郎的纠缠,武松就不会杀人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腊不会被擒,那么宋朝的历史就会被改写。

可见在一个对的时间,遇到一个对的人有多重要。




谈何是非


我来回答这个有趣的问题。

题主问;文艺作品中都有那些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悲剧发生?

确实,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更有趣的是,

还君明珠双泪流 ,恨不相逢未嫁时。不是爱情诗。是政治立场宣言书。

恨不相逢未嫁时语出唐代张籍;节妇吟。很多人以为是一首爱情诗。其实不然,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立场宣言书。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用于回答类似现代挖掘人才的猎头公司。

首二句说:这位先生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

中间一句表明自己在这里过的很好,不愿意跳槽。

最后两句,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了政治立场,誓同生死。

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挚理真,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

下面我们一起重新欣赏原作,

节妇吟·寄东平李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但是后来慢慢变化了,弃用了诗后的原意。尤其在为了反对封建主义婚姻不能自己作主的情况下。多引用于人们为了追求自主的婚姻。顽强的做出可歌可泣的不懈的努力与抗争。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许多文艺作品也歌颂了这种抗争精神。感动了古往今来的无数痴男怨女。

但不可否认的的是,在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对于幸福爱情的向往中,不可避免的有着那么一些人,有着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骑驴找马的功利性存在。

人的本质是趋利避害的,是人类能够生存延续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在生活安定,饭饱衣暖的情况下就会有更高的需求。在饱暖思淫欲的情况下,无论男女,不论阶级,在遇到社会地位更高,容貌更漂亮,财产更富有,才华更耀眼,对于自己发展更有帮助的情况下就会发出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感慨。

相信这样想想的人很多,包括本人也在内。但是大多数人只是感慨一下也就罢了。只是想想而已。但是有些人就意志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甚至使出丧心病狂的手段来达到自己肮脏的目的。最后害人害己,身败名裂,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这种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细审这种心态与强烈的占用欲有关。不论是金钱权力,还是美女利益。只要是好的东西绝不放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事物,不一定要搬回家。欣赏一下感慨一番也就罢了。美好人物,不一定要娶回家,饱饱眼福,最多心里猥琐一把也就放下。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想想就可以了。

子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聿远


诠释

恨不相逢未嫁时悲剧的文艺作品有很多,小说《廊桥遗梦》就是其中一部。

恨不相逢未嫁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是遗憾没有在未出嫁前能够遇到你。它是唐代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乐府诗《节妇吟》的最后一句。本诗描写了一位忠贞的妻子,在面对一位高富帅的狂热追求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经受住了考验与诱惑,最终拒绝了他,从而守住了妇道,保持了名节。

恨不相逢未嫁时”用来形容相爱的人所相遇的时间不对,从而无法走到一起,留下了无法愈合的伤痛与无法释怀的遗憾。

我们今天所说的《廊桥遗梦》就叙述了一个“恨不相逢未嫁时”爱情悲剧故事。

《廊桥遗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著作。书中的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是一名中年女性,她过着平淡无奇与百无聊赖的生活。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为了拍摄廊桥风景,来到了弗朗西斯卡的家乡,两人一见钟情,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双双坠入了爱河。

在丈夫与孩子们外出不在家的几天时间里,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金凯整日厮守,如胶似漆,情意缠绵,一起度过了短暂却又彼此都终生难忘的一段浪漫时光。

怎奈家人即将回来,弗朗西斯卡为了家庭,忍痛与罗伯特·金凯分手。

他们虽然分开了,但是对彼此的思念之情却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可惜没有能再见面。

若干年后,弗朗西斯卡获悉罗伯特离开了人世,并且收到了他给她的项链、手镯,还有当年她订在桥头留给他的纸条。悲痛之余,她默默地把这些东西放在了一个木盒中,每年的生日时,轻轻拿出来看上一次。

多年以后,弗朗西斯卡也走到了人生尽头,在遗嘱中,她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也就是她与罗伯特第一次邂逅的地方。

生前,她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家庭,但死后希望能永远地依偎在知心爱人的身边。

这本书读后让人唏嘘不已。两个相爱的人只能品尝分离的苦酒,而却无法走到一起。但能怨谁呢?只能怪上天安排他们相遇的时间不对。假如,他们能早些相遇,赶在弗朗西斯卡年轻时,赶在弗朗西斯卡结婚前,那该有多么地美好!

但是,人生无法重来,生命也不能倒带!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痛心的事情不是死,而是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

人们往往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到最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但是,话又说回来,人生往往是得不到的东西就是最美好的,有时,残缺何尝不也是另外一种美呢?


老武小侃


《安娜·卡列宁娜》男女主角相遇的时候女主已婚已育,因为大张旗鼓的出轨引起的非议和压迫,对孩子的愧疚……女主走向铁轨,男主战死他乡。

《红字》男女主相遇的时候,男主是牧师,女主已婚丈夫征战未归。两人陷入爱情,女主怀上孩子。因为通奸,也因为女主坚决不肯说除男主的身份,女主需要永远佩戴一个表示罪行的红色字母“A”。女主的丈夫归来后陷入仇恨之中,自己找出了男主,不断的利用男主的愧疚和罪恶感折磨男主。最后男主带着女主和孩子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就是孩子父亲女主的通奸对象后死去,女主丈夫也因为仇人的死去而溃散死去,女主带着孩子远走他乡。

《廊桥遗梦》,这可能算不上悲剧。虽然我不太喜欢这本书。男女主相遇的时候人近中年,女主住在乡下,家庭主妇,生活平静重复了无趣味。丈夫和孩子都外出时偶遇采风的男主,两人相谈甚欢陷入爱河,但是因为女主已婚已育最终还是各自安好,把感情深埋心底。


大大的俞


是出自 唐·张籍《节妇吟》 全诗如下:《节妇吟》唐·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以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锦绣未央61


孔雀东南飞,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灵慧道人1


节妇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