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麼獲得學數學的技巧?

手機用戶楊夢凡


數學區別於文學,不能靠死記硬背,除背公式外還需要多做練習題加細心。甚至同一類型題做個5次以上,通過練習題,腦海反覆去運用牢固發現問題。不懂一定及時詢問老師和身邊優秀的同學!


GuangzhouTungWah


數學這個科目讓很多孩子傷腦筋,影響數學成績的因素主要有這三個:天賦、興趣、學習方法。

1.天賦。

不能否認,學好數學真的需要天賦,年級越高體現的越明顯。

比如高中數學,成績保持在135分以上的孩子大多智商很高,而智商就是天生的,後天很難改變。

2.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天賦靠著對數學濃厚的興趣也可以保持不錯的成績。

3.學習方法。

學好數學不是刷題就行的,刷題鍛鍊的是計算能力。而良好的學習方法在數學的學習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分享一下學習數學的方法。

1.課前預習。

做好課前預習就知道老師課堂上要講什麼,做到有的放矢。

2.認真聽講。

課堂上認真聽講會把預習中碰到的問題解決大半,課後再認真完成作業,基本的學習過程就有了。

3.反思總結。

數學是一門思維類的學科,預習、認真聽課、完成作業只是停留在表面,這也是為什麼靈活運用不足的原因!所以課後的反思總結才是提升數學能力的訣竅。

把不會的題型分類總結整理,不斷和知識點、遇到的相似題型進行對比、思考、回味才能做到融會貫通、得心應手!





教育仨倆事


對於數學學習,我感覺自己還是有一點經驗的。

畢竟這是我高中三年數學基本穩定在班級第一的籌碼。

對於數學的學習,我想可以從三個部分來回答。

1.興趣培養。

首先,我覺得數學的興趣培養很重要,因為那些數學學習好的同學,都會對數學產生很大的興趣。

那麼,怎樣培養一個良好的數學興趣呢?

我覺得,應該從發現數學之美開始,當你頓悟了很久,才解決了一個數學難題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恍然大悟感覺,是不是有一種自豪感由心頭湧上來?銘記這種感覺,你會在下一次做題的時候不放棄對於知識答案的求解。

2.學習方法很重要。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參考我寫的一篇文章,相信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這個是鏈接。

補充一點,學數學真的需要做很多題來鍛鍊自己的熟練度,尤其是高中數學,而且一定要有一個錯題集,對錯題的考法進行分類。(我以前高中就是這麼幹的,屢試不爽)

3.時間安排

對於數學的學習,建議不要用零碎的時間學數學,要用整塊的時間學數學。

因為零碎的時間學習數學很容易讓思路不連貫,這樣不僅會極大地降低你學習的效率,還會讓你產生厭學情緒,得不償失。

建議在早上和晚上學習數學,因為早上是一個人的黃金時間,這時候學數學會讓你的思路更加清晰,同時會對記憶數學比較好。其次,就是晚上學習數學,這個時候你的思維更加縝密,心態更加沉著,會提高你的學習效率。當然,這個只是建議,如果你感覺到自己在某個時間段更加能進下心來學習數學,或者說學習數學的效率更高。那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來做。

好的,最後祝題主學業有成。

喜歡的讀者可以看一下我的主頁裡面分享的一些學習方法和高中以及大學的經歷與體驗。


未來冬天


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生,數學科的學習有不同的方法。小學階段最重要的還是算術能力,可以說,沒有良好的計算能力,就無法形成數理感知能力。隨便說個數字6,那我們會聯想到6的2次方36,三次方216,開根號是2.45左右,因為24的平方是576,25的平方是625,而6居於5.76和6.25之間,所以根號6約等於2.45;1/6等於1/3即0.33333的一半也即0.16667;正方體有6個面……

中學階段就要注意培養培養數學抽象、綜合、概括分析、推理證明能力,平時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課後要及時複習,沒有弄懂的地方一定要儘快搞清楚,千萬不能把問題堆積起來。

對於初等數學的學習,如果從應試角度考慮,多刷題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一定要準備一個錯題本,同一個題型確保錯了一次不再錯第二次。高考數學考試大綱大約400多個知識點,只要有恆心,這並不算一個太大的知識體系。另外就是要適當地學習一些應試技巧,多多運用轉化化歸、數形結合、極限思想等技巧。


悟空行實


數學=邏輯思維!

數學不僅是一門必修學科,更是人類認知世界的重要思維方式。思維沒有得到充分訓練的孩子,不只將來學習受阻,更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和成就。

數學思維是一門需要懂得的藝術,更是一種邏輯思維能力。建立數學思維的實質,是讓孩子通過源於生活的學習,能夠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逐步具備懂得更抽象的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

一般來說數學思維能力強的人,基本體現在兩種能力上,一是數字敏感度,二是聯想力。

南京大學的兒童數學教育專家張俊教授的《幼兒如何學數學》一文寫到:“數學知識是一種什麼樣的知識?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知識。抽象的邏輯思維是從具體的外在動作逐步內化,然後在頭腦中進行重新的構造,最終形成一種抽象的邏輯關係。。。孩子要從動作的邏輯到抽象的邏輯。”

我國初、高中數學教學課程標準中都明確指出,思維能力主要是指:會觀察、實驗、比較、猜想、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會合乎邏輯地、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能運用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數學關係,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新資優教育CEO吳新


學習數學還是有些技巧的,現將個人學習經驗分享如下:

首先,要把相關的定義、概念及公式定理搞明白,記熟,如有可能,把這些數學概念的歷史及來龍去脈搞清楚,這樣更加有利於學習。比如學習圓錐曲線時,查一下圓錐曲線的來歷,哪個數學家先發現的,為什麼叫圓錐曲線,圓錐曲線有什麼用途等,只有這樣,才能牢固記憶這些概念,並能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不難想象,整日像和尚唸經那樣去背公式,能有什麼學習興趣。

其次,多做訓練題。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做數學題時要環環相扣,這樣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答案。在數學考試中,時間緊,題目量大,如果不進行做題訓練,是很難考出好成績的。數學的邏輯性也是靠訓練才能得到提高的。如果平時看到數學題都沒興趣也沒能力做出來,在那麼短的考試時間內就更不可能把題目答出來了。

再次,在做數學題目時,一定要勤動腦筋,任何結論都要有相應的數學公里及定理等做支撐,切記想當然,亂猜一氣。記得在生活中的賣菜現場,有的商販喊出的綠菜價格,一元兩斤,兩元三斤,三元四斤等,很多人也不計算一下,想當然地認為花三元買四斤就比一元兩斤要便宜,結果就是上當。所以,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做題訓練,一定要認真計算,精密推理,絕不可以不經計算,隨意得出結論。

最後,學習數學,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理論聯繫實際。最好的例子那就是物理學了,還是拿圓錐曲線為例,我們體育課投鉛球,鉛球的軌跡就是拋物線,地球繞太陽轉,地球的運動軌跡就是橢圓,小孩子們玩沙子,從上到下撒沙子,堆起來的就是一個圓錐。

可以看出,無論在實際生活中,還是在科研生產以及教育中,數學都是十分重要的,說它是現代高科技的重要基礎一點都不為過,印度就十分重視數學教育,所以他們的軟件業就比較發達。希望同學們都能重視數學的學習並能取得好成績。


蒼山白屋


經過多年的摸打滾爬積累了一些數學學習經驗,或許稱不上是“相見恨晚的學習方法”,不過對我產生很大的影響:

1.關於數學教材,我們可以在課餘時間讀一讀其他版本的教材。吸收不同數學家的思想會促進你對某知識的理解。

2.當涉及到比較難的定理證明,可以先抄幾遍以記憶,大腦會利用暗時間進行消化理解。學院12級一名已被某常春藤名校錄取的學神建議,在刷課後習題之前,一定要把涉及到的定理吃透,必須要做到能夠獨立證明。

3.關於刷題,個人覺得不同類型和不同目的的人需要不同的刷題方法,如果只是想要考試拿高分的話,把課後習題刷5 6遍就差不多了(僅僅拿我們學校的數分舉例,其他學科拿高分的方法也許有偏差),當然這只是想拿高分。如果是真正對數學有興趣並且要深入鑽研,最好要刷一下經典的習題冊,比如吉米多維奇。周圍的同學學長學姐每個人的做題方法均有不同,因人而異,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好了。

4.如果可以的話,找幾個夥伴經常進行數學學習上的交流,也就是交換思想,其他人的理解方式也許不是最好的,但肯定能夠給你一定的啟發。還要舉一個例子,學院12級的一個全部考入重點高校研究生的學霸宿舍,她們這幾年基本上每晚睡前都會討論當天學到的新知識,比較難的題目也會互相講解……說真的有個這樣的學習環境也是幸運[流淚]

5.其他建議:數學最好每天花一定的時間集中學習,不宜分散。不要帶異性去上自習。不要帶手機去上自習。


娛樂e百分


解題技巧1、構造法

  在解題時,我們常常會採用這樣的方法,通過對條件和結論的分析,構造輔助元素,它可以是一個圖形、一個方程(組)、一個等式、一個函數、一個等價命題等,架起一座連接條件和結論的橋樑,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這種解題的數學方法,我們稱為構造法。運用構造法解題,可以使代數、三角、幾何等各種數學知識互相滲透,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解題技巧2、反證法

五種方法解答數學題目

  反證法是一種間接證法,它是先提出一個與命題的結論相反的假設,然後,從這個假設出發,經過正確的推理,導致矛盾,從而否定相反的假設,達到肯定原命題正確的一種方法。反證法可以分為歸謬反證法(結論的反面只有一種)與窮舉反證法(結論的反面不只一種)。用反證法證明一個命題的步驟,大體上分為:(1)反設;(2)歸謬;(3)結論。

  反設是反證法的基礎,為了正確地作出反設,掌握一些常用的互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於/不平行於;垂直於/不垂直於;等於/不等於;大(小)於/不大(小)於;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個/一個也沒有;至少有n個/至多有(n一1)個;至多有一個/至少有兩個;唯一/至少有兩個。

  歸謬是反證法的關鍵,導出矛盾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須從反設出發,否則推導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推理必須嚴謹。導出的矛盾有如下幾種類型:與已知條件矛盾;與已知的公理、定義、定理、公式矛盾;與反設矛盾;自相矛盾。

  解題技巧3、面積法

  平面幾何中講的面積公式以及由面積公式推出的與面積計算有關的性質定理,不僅可用於計算面積,而且用它來證明平面幾何題有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面積關係來證明或計算平面幾何題的方法,稱為面積方法,它是幾何中的一種常用方法。

  用歸納法或分析法證明平面幾何題,其困難在添置輔助線。面積法的特點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積公式聯繫起來,通過運算達到求證的結果。所以用面積法來解幾何題,幾何元素之間關係變成數量之間的關係,只需要計算,有時可以不添置補助線,即使需要添置輔助線,也很容易考慮到。

  解題技巧4、幾何變換法

  在數學問題的研究中,,常常運用變換法,把複雜性問題轉化為簡單性的問題而得到解決。所謂變換是一個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個一一映射。初中數學中所涉及的變換主要是初等變換。有一些看來很難甚至於無法下手的習題,可以藉助幾何變換法,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另一方面,也可將變換的觀點滲透到中學數學教學中。將圖形從相等靜止條件下的研究和運動中的研究結合起來,有利於對圖形本質的認識。


秦風O無衣


首先得聲明,老王不是數學家,也不是數學專家。只是在數學學習上有一些心得。來自觀察和自己的親身經歷,只可借鑑不可照搬!俗話說:

師傅帶進門,修行靠個人!

第一,數學想學好,基礎真的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別重要!不是說把那些基本概念全記下來就行。而是要理解,你是真真切切知道為什麼,最好的驗證方法,就是遇到相關聯的問題。能夠知道跟那些知識有相關性。或者可以用生活中的實例來驗證它,知識來源於生活,知識服務於生活。如果能做到這樣那麼可以說你的數學基本上入門了。

為什麼我們要經常一而再再三的強調,利用生活中的實例來掌握一個新的知識點呢?那是因為我們的認知過程都是藉助已知的事物來認識未知的事物,或者掌握未知事物的發展規律。遵循這個規則,掌握一些新的知識點那就水到渠成了。往往我們的很多同學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喜歡靠記憶去學習,靠死記硬背。這樣在一些簡單的知識點上還可以如魚得水,等到了知識點變得複雜起來的時候開始變得一頭霧水。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背誦太簡單了,不費腦子。那些理解,理解知識的過程是比較痛苦的,說的形象點那就是在開荒。所以很多人喜歡的是靠背誦!特別是越簡單的知識越喜歡背,學得雲裡霧裡的。等到了邏輯關係稍微複雜的時候,就說不會。老師一講就說明白了,感覺很簡單!那就是學習方法上有問題,在基礎概念理解上不夠透徹!

第二、要鑽研,數學知識點不是憑空捏造的,都是經得起考驗經得住懷疑的。它們是怎麼來的?就是觀察,就是先輩在發現一個問題時,對它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後得到一些通用的規律。這樣就把這種規律總結出來。現在我們學習那些知識點都是整理好的知識點!這樣要掌握好這些知識點,自然需要我們花心思再去走一遍那個過程。也就是推理的過程,不能看。毛主席說過一句話:“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那就得親口嘗一嘗。”學數學得養成一個好品性——鑽研,肯鑽研的學生基本上都能成為學神!換句大家都聽膩了的話:得學會舉一反三!是自我的舉一反三,不是買什麼資料。如果你都懂了這個知識點的變化情況,假如考的這個知識點你還會擔心考核不過關嗎?掌握的知識點豐富了,害怕自己不能掌握更高深的資料嗎?顯然都不用怕,怕是那些學得不紮實的孩子的專利!

第三、要嚴謹!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前面的知識點即使學得如何滾瓜爛熟,然而在應用的時候丟三落四的。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粗心了。那麼面對考試的時候,考的總是一塌糊塗!那跟給你一把寶劍,你不用把寶劍隨意亂放!等到用的時候,拔劍揮舞的時候才發現寶劍不鋒利!這樣你誰也不能怪,只能怪自己時常不擦拭寶劍,造成寶劍因為你的冷落它罷工不幹活了。

說來說去其實,關鍵把基礎打紮實了。簡單的事情,我們往往做不好,因為簡單,所以忽視!所有的基礎沒問題然後把這些知識點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就像蜘蛛織網一樣,形成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後面加上鑽研和嚴謹那就完美了。


江右老王


我是一名數學老師,我對這方面很有經驗。

首先,你要能進行系統性地學習。你要把所學知識點整理成知識點結構圖,然後牢記住。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公式定理都記不住,如何做題解答呢?

其次,做題時不能盲目刷題。要有選擇地做題。如何選擇呢?我給的建議是,儘量挑那些以章而不是以節為單位的練習冊。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無謂的偏題。

第三,要善於反思總結。題目做錯了,或做的不熟練,要分析錯誤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如果你能舉一反三,那就更好了。

最後,如果上面所說要求太高,你就乾脆請一位有經驗的家教老師吧。

祝你的數學越學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