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失去的民族之卡爾梅克:無奈只好西遷

早在1618年,和鄂爾勒克便派出了忠實可靠而又精明穩健的人去伏爾加河下游一帶,做了實地調查,瞭解到那裡有一塊無主之地,即伏爾加河與厄姆巴河之間的一塊寬闊草地,這裡非常適合放牧。這裡原本是諾蓋汗國遊牧的地區。諾蓋汗國是蒙古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一個遊牧部落,由於內訌、戰亂和自然災害侵襲,部落衰微之極,他們離開了伏爾加河中下游的遊牧區,遷往亞速夫和希瓦草原。當時俄國勢力還沒有延伸到這塊土地,土爾扈特人便把目光瞄準了它,那裡太適合土爾扈特人生長繁衍了。

但是,從亞洲到歐洲,這麼遠的路程走起來談何容易。他們包不起火車皮,只能靠雙腳,其間太多太多的艱難險阻是無法預料的,要下這個西遷的決心是多麼的艱難啊。但是這個決心不下又不行,俄國人的威脅日甚一日,要想不遷移而且能活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宣佈接受沙皇的統治,那又是他們絕對不情願的。在只有這兩條活路可以走的情況下,和鄂爾勒克決定,與其像過去那樣互相內訌,互相殘殺,爭奪牧地,備受外侮,倒不如奔赴異域他鄉,找一塊安樂的牧地。也許在他們看來,那裡就是人世間的伊甸園,藍天白雲,鳥語花香,小河潺潺,牧草豐美。他將此決定通知杜爾伯特與和碩特等部,告訴他們願意走的跟在我們後面,即赴伏爾加河中下游遊牧。  


  1628年,在中原是明朝崇禎元年,那一天,和鄂爾勒克帶領他的6個兒子,率領本部落的屬民以及和部分碩特、杜爾伯特、輝特等部落的屬民,共計5萬戶,25萬人,離開故鄉向西出發了。這些人中佔據絕對多數的還是土爾扈特人,所以,我們一般把這次大規模的民族大遷徙叫做“土爾扈特人西遷”。我們無從知道那天是一個什麼樣的日子,是悽風苦雨還是陽光明媚,是草葉翩翩還是萬物沉寂,也不知道他們離開放牧的土地的時候是涕淚盈眶還是慷慨激昂,是戀戀不捨還是決絕果斷,總之,他們踏上了一條不遠萬里的長路,開始了史上少有的歷史壯舉——舉族遷徙。


在想到土爾扈特的西遷的故事的時候,你才會明白有時候生存是一件多麼苦惱的事情。

土爾扈特人從塔爾巴哈臺出發,北上到達託波爾河上游。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定居此地的韃靼族人。韃靼族人大約以為土爾扈特人要佔領他們的地盤,因此派出軍隊襲擊。這又是一場內鬥,韃靼也是蒙古族,是東部蒙古的一個部落,在元朝分崩離析之後留在這裡的。和鄂爾勒克早料到了旅途中肯定會有許多的戰鬥,事先就把青壯年武裝起來了,他們打敗了韃靼人,縱穿他們的領地,然後向西進入西西伯利亞。

遊牧民族的特點是隻要有水和草的地方就有他們的生活,他們可以一邊遷徙一邊放牧、做飯和生孩子,遷徙和生活兩不誤。所以遷徙的幾乎都是遊牧民族,而且他們的遷徙也絕對不會經過江南、廣東這些地方,因為莊稼地不會讓他們扎帳篷住宿也不會任憑他們的牛羊啃食。

所以,時間並不成為土爾扈特遷徙的絆腳石,他們一邊生息一邊前進,目的是到達那夢中的大草原。不過前途並不那麼一帆風順,他們橫穿哈薩克草原,跨過烏拉爾河,行程數千公里中,遭到了諾蓋人、哈布奇克人、吉普恰克人、吉捷桑人的包圍堵截,犧牲了很多人,兩年多以後,終於到達了伏爾加河下游的草原上,開始安居樂業。

俗話說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土爾扈特人用背井離鄉的方式,緩和了衛拉特人相互不睦的緊張氣氛,平衡了準噶爾牧地擁擠的局面,打破俄國征服衛拉特蒙古的企圖。他們得到衛拉特各部落和祖國人民的理解和尊重,使衛拉特聯盟更加牢固,以至於土爾扈特部落西遷140年間和祖國的友誼源遠流長,從未間斷。


失去的民族之卡爾梅克:無奈只好西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