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重新評估價值鏈

重新評估價值鏈 | 投融資見聞②


2019年,徐州一家智能製造企業的創始人累計有七個月時間在外地出差,他走訪了上百個客戶,拿到了來自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2020年第一個月,公司拿到本年度幾百萬訂單。“傳統行業在轉型,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發展。”


對於所謂的經濟寒冬,他認為並沒有太多反應在業務形態上,而是提高了企業的認識和反思,“寒冬的時候,我們更注意觀察企業本質和價值鏈。”他說,2020年必須注意三件事,第一是現金流一定要為正,哪怕砍掉一些非核心業務;第二是隻做現金生意;第三是更注重流程優化。


這和一位電動汽車上游企業創始人的觀點不謀而合,後者表示,2020年第一要儲備過冬糧草,讓公司保有安全的現金;第二是用精打細算的方法做擴張;第三是做更長期的規劃,小步快跑。


對於企業做擴產,他有個特別的體會——在當前形勢下,不一定是通過大資金、設備的投入進行,通過工藝來解決瓶頸,不失為一個巧妙的辦法。在過去,工廠一個批次產出40件產品,當下每個批次減為20件,上下料時間縮短50%,一個簡單動作,提升了25%生產效率,增加了產能。 “在外部壓力下,企業可以換一種思維方式。”這位創始人說。


在繼上一期邀請到十位投資人談談過去的2019,以及關於2020的打算後,在和一些企業創始人的溝通中,我發現,外部寒冷反而讓企業加快了奔跑速度,而在此過程中,降本增效、關注現金流變得尤為重要。


一家剛剛確定了早期融資的創始人就說:對小微企業而言一是要把握需求,二是注意客戶的預算,三是保證回款。而一家逆勢完成完成C輪融資的新能源企業創始人則表示公司開始了新一輪升級:擴張產能、擴大團隊、文化建設


在上一期中,硬科技成為投資人們的年度關鍵詞,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領域值得關注?


2019年伊始,暗淡的電動汽車市場因為特斯拉的參與變得暗流湧動,2019年全年交付約36.75萬輛車,同比增長50%,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產能超過每星期3000臺,而國產版Model3在補貼後將降到30萬內……


從奠基到交付僅357天,特斯拉的中國競速或許帶來兩個效應:第一是蝴蝶效應,依據特斯拉中國的規劃,1-2年內實現100%的零部件國產化,這為中國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將來了歷史機遇,產業鏈細分領域有機會誕生更多超級企業。二是鯰魚效應,與其高喊狼來了,不如說由於特斯拉的參與,將為中國汽車產業注入強刺激,從而優化產品和經營方式,帶來新一輪產業升級


如果姑且可以把汽車劃分為消費品(耐用消費品),2020年初,我發現投資界還有不少聲音是來自消費的:


在青山資本發佈的《2020中國快消品早期投資機會報告》中,“單身經濟”被認為是跨領域的新消費增長點,一組數據挺驚人的:我國有2.4億單身成年人,超過俄羅斯和英國人口之和,其中7700萬人處於獨居狀態。以單身經濟衍生出一系列消費機會,比如對陪伴的重視、對個性化的追求、對美和顏值的嚮往、對悅己的追求等。


反映在消費市場,寵物、彩妝、潮流玩具、廚房小電器等都有爆發性增長。其中寵物市場2019年僅貓狗市場就超過2000億,2019年雙十一最受歡迎的進口商品不是嬰兒奶粉,而是貓糧。彩妝市場2019年規模近450億,單身悅己的90後貢獻了增長的35%。個護小家電市場三年前的300億還是剃鬚刀、電吹風的天下,如今僅美容儀就有300億。單身經濟的發展還反映在廚房小家電的變化上:電熱飯盒、煮蛋器、酸奶機、麵包機、咖啡機、烤箱、電烤爐的增速近幾年都在50-150%之間。


“中國消費領域的變化是從高速增長髮展到了高質增長時代。”復星銳正資本董事總經理劉方未如此形容,消費依然是未來十年拉動經濟的第一動力。首先,中國人口在2029年將達到14.9億的峰值,人口紅利依然是巨大驅動;其次,中國目前城鎮化率在55%左右,距離發達國家的80%尚有一段距離。


消費市場不容小覷,而站在投資人角度,在劉方未認為,消費互聯網的底層投資邏輯,核心是看信息技術與商業模型的結合,是否真的提升了行業效率


一名醫美行業從業者朋友給我看了一組數據:中國醫美行業年消費人群3000萬人左右,年增速將近30%。市場的增長主要來自滲透率的提升,這包括新一代消費群體的進入(從八零後開始感興趣,但九零、零零後的接受程度更高,且年輕人以整形為主)、市場下沉(中國新一線城市消費用戶佔比首次超過了一線城市)、以及醫學抗衰成為大眾消費(改善和提升成為熱點,抗衰、植髮、牙齒美白……醫美的外延正在擴大。)然而和增速不匹配的是,在國家衛健委備案的有正規醫療資質的機構在一萬家左右,每家醫院配2到3名醫生,這個數字和韓國、日本、美國都有很大差距。


她所在的互聯網平臺2019年第三季度月活用戶324萬,目前還沒有充分互聯網化,轉化空間以及下沉空間極大。顯然巨頭也看到了這個市場,百度去年推出了檸檬愛美,美團、阿里健康、京東也都殺入這個領域。而從側重點來看,美團等大平臺更傾向輕醫美,即美容院項目的轉化;而垂直APP則更重客單。

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醫美行業不僅掀起一場新消費革命,更催生了兩個機會:第一是供應鏈前端的原材料及美容產品企業:比如肉毒素,目前中國允許使用的只有兩種,美國進口保妥適和中國蘭州衡力,國產替代有很大機會;在透明質酸領域,中國有全球市場佔有率近36%的原料企業華熙生物,但產品和應用市場仍有很大空白。


第二個機會是醫美保險。在美國商業健康險中,口腔項目的支付佔55%,每年市場份額110億美元,很大程度上口腔醫療是一個保險驅動的市場。而在中國,醫美領域還缺乏成熟的保險體系——當下主要問題是缺乏底層數據,無法計算賠率,而迅速增長的數據,將有機會改變這一現狀,這也是平臺醫美企業可以抓住的機會。(作者為凝視諮詢創始人王丹,若需與她溝通請聯繫塗鴉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