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官方免费“慕课”为何火不过收费网课

武汉市教科院打造的在线课程 暑期里仅6%的中小学生在使用

官方免费“慕课”为何火不过收费网课


官方免费“慕课”为何火不过收费网课

武汉官方慕课平台页面截图

楚天都市报记者 柯称 通讯员 董缀文

马上放寒假了,校外培训班报名火爆,收费的网课也受到追捧。但记者发现,有一种权威且免费的“网课”,却并未引起学生和家长重视。

1月3日,2020年寒假武汉中小学慕课平台在线学习启动会在洪山区鲁巷实验小学举行,武汉市教科院宣布,今年寒假将继续推出58门免费课程。记者了解到,这个投入近千万元打造的学习平台,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瓶颈,期望更多学生利用。

官方慕课资源多好处多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对于大学生来说,它已经不算新鲜事物,但多数中小学生还少有接触。

2016年,武汉市教科院开始打造针对中小学生的“武汉精品教育慕课平台”,是国内率先起步的地方平台之一。记者登录发现,平台上目前有不同学段的课程71门,分类为国家课程、本地课程和选修课程,“2020寒假课程”显示为“敬请期待”状态(1月10日将开放)。

武汉四十九中学生昝丽君说:“我高一时生物有个知识点没弄懂,结果考试时就丢分了。暑假我用慕课把生物整体复习了一遍,不懂的可以暂停查询,容易的就一遍过,感兴趣的就多看几遍,学习能自己做主了。”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沙湖分校老师、2018“荆楚好老师”提名奖获得者段小龙,是武汉最早录制慕课的美术老师。他认为,慕课不仅让学生受益,也非常锻炼老师。因为慕课内容为王,老师讲得好不好,学生会用点击率投票。

学生究竟是否喜欢慕课?武大附中曾做过一次调查,参与投票的数百名学生,90%以上都表示“喜欢”或“很喜欢”。

暑假仅6%学生在使用

学生、老师和学校都欢迎慕课,可武汉官方慕课平台却没有预想中那么火爆。

武汉市教科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假期慕课学习活动中,全市参与的学校从80所增长到266所,在线学习人次从2.7万增长到8.5万。但是,2019年寒暑假比2018年参与的人次出现了下滑,2019年暑假共有56292名学生报名学习,仅占全市90余万中小学生的6%。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2019年暑假慕课学习活动参与学校数量、登录量、访问量等数据中,新洲区、江夏区等新城区都排在中心城区之前;在学校活跃度数据排名中,前3名都是新洲区学校,第4名是黄陂区学校。

记者在多个家长群中询问发现,超半数家长并不知道“武汉精品慕课平台”;不少知道的家长也表示,假期孩子培优班都排满了,不会让孩子学慕课;个别家长还称,这个平台曾经登录过,发现登不上就放弃了。

武大附中副校长徐海也认为,慕课存在三点让家长疑虑的问题:一是学习效率不好监管,二是用眼时长需要把握,三是深度学习需要配合。不过他认为,这些问题可以改进。

推广需校长们改变观念

那么,官方慕课推广遇瓶颈究竟是为什么?

武汉市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雷刚认为,还是在于各区教育部门,特别是各位校长的推广意愿。他透露,近期曾走访多所初中,发现很多校长并不知道官方慕课平台,不少校长都欢迎慕课,但更热衷于本校自己开发慕课。

“这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雷刚介绍,武汉市教科院近4年来投入近千万元,深入研究国家课程,请名师录制慕课,已经建设了国内领先的权威课程资源。各所学校应该把精力放在研发特色校本课程慕课上,国家课程应该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不要重复建设。

雷刚分析,新城区之所以推广得更好,是因为那里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差一些,老师也更热衷于帮助学生寻找优质教育资源。而中心城区的多数家长,还是更信赖线下的培训班。

“现在,翻转课堂和创客教育都发展得如火如荼,本应成为现代信息化教育‘三驾马车’之一的慕课,还有待跑得更快。”雷刚表示,今后该平台将加强内容建设,改进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参与,也希望慕课平台能减少孩子们上校外培训班的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