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尼布楚条约》究竟送给沙俄多少土地?

素食翁


《尼布楚条约》虽然近代外交体系下的现代条约,但并不是平等条约

先说结论,《尼布楚条约》首先它不是一个平等条约。其次,这款条约让中国丧失了大概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关于《尼布楚条约》,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会说它是一款平等条约,有力抵抗了沙俄的侵略,维护了清朝一百多年的北方领土和平。

之所以会有这个结论,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在与沙俄的军事作战中,确实获得了胜利,第二,它也是中国与其它在国际法框架之内,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比如使用了拉丁文、满文、蒙文、俄文等多个条约文本)。第三,也是与沙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但是,由于当时清朝的康熙皇帝和谈判大臣没有现代“民族-国家”的边界概念,对自己国家的领土概念不明,导致清政府在与沙俄谈判的过程中,完全被牵着鼻子走,再加上康熙当时正忙于剿灭噶尔丹,害怕其与沙俄的联合,最终放弃了尼布楚与黑龙江流域之间大部分的领土。

可以说,《尼布楚条约》标志着沙俄对华入侵的第一步。至于维护了清王朝北方一百多年的和平,更是有待商榷。起码,最后在雍正时期,清政府又与沙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等,再次放弃了贝加尔湖等地区。

沙俄对东北觊觎已久,早在明朝末年就犯下累累罪行

那么,《尼布楚条约》清政府是如何丧失土地的呢?我们就来着重说一说。

话说沙俄政府对中国东北的土地,觊觎已久。

早在明朝末年,就曾闯入黑龙江。1643年(明崇祯16年),沙俄的哥萨克骑兵一百三十多人闯入达斡尔族、女真人的聚居地,进行烧杀抢掠,抢劫皮毛、粮食,甚至杀人而食。

1649年(顺治二年),哥萨克骑兵再次入侵,但是这次遭到了达斡尔人的抵抗。沙俄意识到,黑龙江地区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可以取得的。当时的统帅哈巴罗夫曾奏请沙皇,希望以6000人征服黑龙江。

第二年,哈巴罗夫攻取了贝加尔湖和雅库茨克汇入黑龙江的水路咽喉——雅克萨,在那里修筑工事,以此为据点,四处进行袭扰,对达斡尔人制造血案。曾经一次就杀死居民661人,抢走妇女243人和儿童180人,仅有15个人幸免于难。

顺治曾派兵与沙俄作战,但是由于战略失误,导致清军以失败而告终。由此,沙俄认为清政府非常软弱,于是行为更加放肆。沙俄甚至煽动达斡尔人进行反叛,希望他们脱离清朝,归属沙俄。

康熙初年,由于国内动荡,多次希望沙俄能够进行和平谈判

等到了康熙初年,由于当时国内鳌拜没有翦除,再加上三藩之乱的威胁,康熙没有办法全力对付沙俄。于是,康熙还是希望与沙俄谈判,解决领土纷争。

康熙多次要求沙俄派大臣前来北京谈判,并说“倘贵国有言词通知我国,可派使臣前来与朕面谈”。

沙俄以为,清朝皇帝主动示好是软弱好欺的表现。于是,沙皇甚至要求前往北京谈判的使团告诉博格德汗(对清朝皇帝的蔑称),你们清朝要归属我沙俄,做我们的臣子,向我们纳贡。

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清政府内部没有人懂俄文,清政府还是友好的接待了这群傲慢的沙俄使臣。

于是,在康熙九年、十四年、十五年,沙俄都派使臣前往中国,清朝官员进行热情友好的接待,甚至康熙亲自召见他们,赐茶赐酒。沙俄使团与清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不过每次都没有实质性进展。我猜,当时康熙有可能是在拖延,因为那个时候的康熙,还在平定“三藩之乱”。

沙俄于是继续有所动作,再次派兵进入东北境内,一路向东进入精奇里江上游,一路向南,进入额尔古纳河流域。他们分别在两地建立了要塞,准备以此继续深入。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沙俄军队将索伦、打虎儿、鄂伦春族等百姓二十余人,骗入一间房屋,将其活活烧死,他们的马匹、粮食等也被抢走。

康熙被激怒,开始布置军事行动,准备与沙俄开战!

康熙皇帝被彻底激怒了,他说:“若辈非创以兵危,则罔知惩畏,将至蔓延,遂决意征剿”。康熙还对大臣说,罗刹占领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距离我朝发祥地那么近,如果不消灭,可能永无宁息。

当时,“三藩之乱”已经平定,国内局势已经稳定。康熙决定与沙俄开战。

康熙首先派人前往雅克萨等地侦察敌情,随后,康熙又巡视盛京、吉林、乌喇等地,与宁古塔将军等人询问军队情况,开始排兵布阵。

康熙意识到,沙俄之所以能在雅克萨等地盘踞,主要是他们在那里开垦土地,自给自足,甚至还与当地老百姓做贸易。

因此,康熙要求部队,多储藏粮食,在黑龙江屯驻官兵,防止清军奔袭太远,无法进行后勤部补给。此外,清军还在黑龙江进行造船,通过水师直抵雅克萨。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命人在黑龙江东岸古城废墟上建立了瑷珲城,与沙俄军队对峙,随后,又从山东、山西、河南和福建等地调遣军队和红衣大炮,就这样,清政府在前线聚集了3000多人。

康熙宅心仁厚,开战之后,仍旧要求善待俘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从陆路、水路正式进兵。康熙果然是仁厚君主,他还是希望通过军事武力可以促使沙俄重回谈判桌,因此,他反复申明,要善待投降和被俘的俄军,不准杀戮俘虏,给予优待。康熙还发诏书劝沙皇,不要妄起兵戈,导致生灵涂炭。

沙俄仍旧不为所动。到了这一年六月,清军抵达雅克萨。康熙先命军队清扫援军,沙俄援军从水上赶来,福建的藤甲兵立即跳入水中,沙俄军队大惊,这群人头顶着盾牌竟然刀枪不入,于是纷纷逃亡,死伤大半。

随后,开始用火炮攻城。最终,沙俄军队向清军投降,清军占领并焚毁了雅克萨。焚毁之后,清军就撤走了,既没有毁坏沙俄开垦的土地,也没有设立斥候监视。不久,沙俄又在原地建立了要塞。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冬天,清军再次包围雅克萨,大败俄军。沙俄终于知道,清军是铁打的了。但是,此时蒙古的准噶尔部噶尔丹有了反叛的野心,康熙害怕噶尔丹与沙俄勾结。

于是希望尽快结束战争,重新谈判。就这样,沙俄再次派使团进行谈判。康熙也真是仁至义尽,他不但优待俘虏,甚至还派医生为沙俄受伤的士兵治病。

康熙派索额图等人前往谈判,防止噶尔丹勾结沙俄,主动做出让步

康熙二十七年(1687年)三月,康熙派出了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都统、舅舅佟国纲、左都御史马齐等前往色楞格进行谈判。

康熙对索额图说,你要据理力争,收回雅克萨、尼布楚等地,同时要求沙俄归还叛逃的人。

但是,就在谈判的过程中,噶尔丹占领克喀尔喀全境,康熙意识到蒙古地区的危险,害怕他们与沙俄联盟。于是,康熙开始作出让步,同意以尼布楚为界。如果沙俄仍旧不同意,要求占领尼布楚,那就以额尔古纳河为界。

沙俄自然希望夺占土地。沙俄的底牌是以黑龙江为界,如果清政府不同意,就以牛满河和精奇里江为界,即使还不行,可以以雅克萨为界,但要包括牛满河和精奇里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双方在尼不楚进行谈判。谈判过程中,清朝政府要求彼此在“每一件事上平等”,“任何一方不凌驾于对付之上”。索额图可以说是据理力争,但他主要谈的是道义,也就是说是你们沙俄主动入侵,我们是奋起自卫。

但是,至于土地,索额图则没有地理概念。俄方要求将黑龙江以北的土地,包括尼布楚据为己有,对此索额图没有同意。

第二次谈判的时候,沙俄提出第二个方案,要求以牛满河和精奇里江为界,要清军退出被收复的精奇里江以西的雅克萨等地,索额图认为俄方已经作出让步,再加上急于签订条约。于是,索额图同意了。

于是,索额图就将贝加尔湖以东到尼布楚一带原属于中国的领土让给了俄国(也就是康熙的底线)。沙俄一看白捡了个大便宜,仍旧想再试清政府的底线,再次要求多占领土地。

这遭到索额图的断然拒绝,“除尼布楚意外,再无边界可以接受”。于是,谈判又陷入僵局。

最后,索额图再次作出让步,决定将黑龙江上游北岸的分界线划定在了尼布楚以东五六百里的石勒格河的格儿必齐河,黑龙江上游南岸的分界线划定在额尔古纳河。

最终,俄国同意了这一要求,退出了雅克萨。当年九月七日,双方正式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中国的领土,沙俄从黑龙江撤军,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带让给沙俄,乌第河流域为待定地区,并给予了俄国重大通商利益。

由此,中国损失了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但是,这个条约的签订,让噶尔丹无法再与沙俄结盟,为后来平定噶尔丹创造了条件。

应该说,《尼布楚条约》并不是平等条约,这既有当时的军事考虑,也有康熙等人认为,尼布楚等地是不毛之地,要与不要均可的落后观念。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兮兮说事儿


在《尼布楚条约》,清朝没有割让一寸土地。如果说清朝在《尼布楚条约》中割让了贝加尔湖东岸还是情有可原的误解,那说清朝在《尼布楚条约》割让了远东或西伯利亚,那简直就是为黑而黑了。

(很多人认为红圈中的土地在《尼布楚条约》之后被放弃了)

国界这个概念,是近代条约体系发展之后才清晰的概念,而对于中国来说,尤其是明清两朝来说,国际关系用的是宗藩体系,这个体系下天子-内臣-外藩之间是“有国无界”的。所以当沙皇俄国与清朝签订条约时,对于清朝来说没有修改国界这一说,而是如何在没有国界的历史中,划出一条国界。在此之前,清朝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因为在宗藩体系之下根本就不需要边界。既然是新设国界,又何来割让之说?

(所以《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创举,意义重大)

在明朝时期,西伯利亚上有个西伯利亚汗国,这个国家早在16世纪末就被沙皇俄国征服了。在清朝入关之后,其实沙俄已经占领了大部分远东地区,甚至还包括清朝的外东北。也就是说,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外东北成了沙俄与清朝相互争夺的地区,这里双方的势力范围边界时常因为两国的战事变化而变化。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清朝终于发兵北上打了雅克萨之战,沙俄在其向远东的扩张中战败,双方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两国边界。

(沙俄很早就吞并了西伯利亚)

对于“有国无界”的清朝来说,这是有些让步的,因为传统视界下天朝的领土是无边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前占领的或是曾经占领过的都是王土,所以在后人眼中,清朝是“放弃”了贝加尔湖。而对于殖民扩张已久的沙俄来说,远东一直是先占先得的无主地,外东北都已经被沙俄占领了,就应该是沙俄的土地,之后只是被清朝强占走了。

(这张图只是双方势力范围的大致模拟图而非国界,不能作为清朝割地的参照)

两国对《尼布楚条约》的认识不同,根源在于双方的国际关系体系不同,这也是条约体系与宗藩体系的碰撞。在西方不少国家的教科书中,朝鲜属于清朝,反而清朝自己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呢?因为西方人是在用条约体系来解读宗藩体系,肯定是有误解的。

(比如这一幅地图,朝鲜属于清朝)

可惜,在之后清朝日益衰败,到了清末只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份了,不然我们真的可以见证条约体系与宗藩体系的融合。网上有些人说清朝因《尼布楚条约》放弃了整个北亚,请问这些地方中国什么时候真正占领、控制过?

(这张图简直不知所云)

或许就是因为那张没有画完的元朝、明朝地图吧?

(未完画的元朝地图)

(未画完的明朝地图)

现在网上有朋友画出了明朝的“完整版”,也只能呵呵了。


切割地球


我是HK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尼布楚条约》的事情,已经有很多说法了,我这里就不赘述这些了,只谈论两点

1.尼布楚是送出去的。

虽然这个条约叫《尼布楚条约》,但是尼布楚在签订条约之后,就送给了沙俄,现在名字叫涅尔琴斯克。

换句话说,就是将贝加尔湖以东,到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几十万平方公里(具体数字没有,估计有70万)送给了沙俄。寸土寸金啊。

2.关于待议地区

关于外兴安岭的走向,到了东边,靠海的地方,外兴安岭分为南支和北支,北支(North)诺斯山的走向,直接走到了白令海峡。

按照北支来分的话,待议地区就很大了,包括北海(鄂霍茨克海)沿岸、勘察加半岛(唐朝,流鬼国,流鬼骑都尉)、楚科奇半岛等地。

从地理学来看, 北支作为外兴安岭的走向更为合理,因为外兴安岭和它的北支,此时就是太平洋水系与北冰洋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就是外兴安岭以南、以东的河流都是太平洋水系,而外兴安岭以北、以西的河流都是北冰洋水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关注。


HK君


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1689年和沙俄在尼布楚签订的一个条约,长久以来我们都以为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中俄双方互利互惠,清政府和沙俄维持了和平共处的局面。但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清朝吃了很大的亏,许多地盘都“莫名其妙”的送给了沙俄。

两次雅克萨之战以后,沙俄被迫退步,从整个清王朝的对外作战历史记录来看,这是难得的胜利战争。清王朝本应该趁胜追击,在谈判桌上夺得更多的利益,但仁慈的清王朝并没有做,和后来的咸丰,道光,同治,光绪皇帝一样,在康熙皇帝的手上,清廷向沙俄“送”出去了百万领土。



当时清朝内忧外患,国内三藩之乱刚刚平定,台湾郑氏又时时骚扰,蒙古准格尔部叛乱,种种原因使得清政府并不愿意与沙皇俄国过度纠缠。俄国人也看出了清政府这点心思,于是筹备了三个谈判方案,第一个方案便是以勒拿河至北冰洋为界,第二个方案以外兴安岭为界。

而当时的清朝谈判代表一心想着快点结束和沙俄人的战争,稳定边境局势,又迫于国内准葛尔粗的步步紧逼,直接在沙俄拿出第一个方案便同意了。这样俄国人便平白无故的多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连以贝加尔湖畔的第三方案提都没有提。从此以后,幅员辽阔的西伯利亚平原就成为了俄国熊的囊中之物,所以现在也有不少人把尼布楚条约看做清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是阿维啊


《尼布楚条约》是大清王朝和沙俄两个大国之间的第1条边界条约。但是至今中俄双方都各自有人认为此条约不平等。

《尼布楚条约》究竟送给沙俄多少土地?

1689年9月7日,清俄两国政府经过战后的多次协谈,终于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由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俄罗斯全权使臣哥洛文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协议条款如下:


1、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东部海岸,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至北岸。

2、雅克萨地区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内,否则捕拿问罪。十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知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3、此前两国之间的所有一切恩怨,永作罢论。自两国友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返。


4 、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5、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者,允许其边境贸易。

6、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界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条约有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以拉丁文为准,并勒石立碑。碑文用满、汉、俄、蒙、拉丁5种文字雕刻而成。《尼布楚条约》是清王朝以武力为后盾,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与沙俄明确了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确立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被称之为中国近代史上第1条平等条约。


但是,因为当时清王朝同时急于平定准格尔的叛乱,加上谈判代表实力不济,最终清朝放弃了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以及西伯利亚的大片领土。因此对中国来说又是近代的第1个失土条约。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对于领土还没有如今的主权概念。西伯利亚地区地处长城以北,气候寒冷、人口稀少,在那时候,都是不毛之地,成本大于收获,投入大于产出,所以,中原王朝对那些地区没有兴趣。再加上为了遏制沙俄对东北龙兴之地的进一步入侵,所以康熙皇帝决定必须确定国家线。


《尼布楚条约》让清朝丧失了整个西伯利亚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条约只保住了外兴安岭以南的小部分土地。康熙皇帝取得雅克萨大捷,属于战胜方,根本不必再签订不平等的《尼布楚条约》。丢失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不自知,也许是清朝皇帝坐井观天,未能高瞻远瞩,历史局限性思维所致。后来由于晚清政府的无能,就连外兴安岭以南 ,包括库页岛和海参崴等城市,也被俄国掠夺据为己有。

总的来说,是清王朝对俄国做出了让步,中国吃了亏。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要说给了沙俄多少领土,无从计算,就连当时清政府也自己算不出来,只清楚自己后来越给越多,一直填不饱沙俄的肚子。


事实上,沙俄不但吃清朝中国的,还吃其他的,它吃掉了西方较弱小国家不知几十个,都是整个国家整个国家吃,从十五世纪以来,它扩张是不停止的,哪能放掉周围各国,从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瞬间膨胀,吞并了西伯利亚,一直到东海滨,西面也是不遗余力,对奥斯曼帝国用兵,打不过拖,最后把它拖落后,奥斯曼帝国这个古老的地中海拥有者就这样被西方各国抓分肢解,俄国也尝到了甜头,拥有了黑海以北广大区域,就是今天的乌克兰。俄国向西发展是相当顺利,把欧洲小国压缩到西欧,自己则占据波兰一部分,直到普鲁士边境。北面占据了波罗的海沿岸,西北腹地总算安宁了,同样沙俄对中亚也不可怠慢,曾经有土尔扈特东归时就遭到俄国百般阻拦,最后才顺利的回到了祖国,那时沙俄已经对哈萨克草原地区政权有抢占的野心,试图通过哥萨克骑兵来对付当地一个个对手。这时候庞大的清朝已处在他的眼皮底下,就等吃掉。


沙俄本来在当时和其他古老帝国包括奥斯曼帝国和清帝国处在一个档次,可后来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彼得大帝改变了一切,彼得大帝和康熙帝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可两者眼光却截然不同,彼得大帝是个有眼光的改革家,也是政治家,他认识到欧洲资本主义先进性,还有西方科技,毕竟俄国离欧洲近,深感体会,如果不从根本改变自己,那俄国就不会那么猖狂成为后来的列强了。彼得大帝是个善于学习的人物,自己甚至去欧洲学习,渐渐的东西学到手,自己的劳动果实维护也有了保证,它就是靠这样勇于实践和探索的精神才把俄国带向强大的。伴随着欧洲列强席卷世界,沙俄也跟上了船只,而将自己的势力不是扩大到海上,而是陆路。


《尼布楚条约》实际上就是沙俄向东方扩张的产物,虽然表面上得利的是清朝,实际上沙俄,沙俄统治者脑子是最清楚的。康熙帝在雅克萨之战打了胜仗,按理说,收复清朝以北的故地,可却退让了,原因是西伯利亚贫瘠没有多大用处,这样的退让也让清朝付出了惨痛的教训,导致后来清朝在咸丰,同治两朝一下就丢弃了大片领土。


在所谓清朝北方领土范围,按当时情况,是很模糊的,尤其是贝加尔湖地区连接外兴安岭一带,早在元朝,就疏于对其管辖,而把精力放在内地,这也导致这块地方成了飞地。沙俄从西面袭来,当时清朝筹备入关,哪能会收到北方告急的信息,直到他们完全占领西伯利亚以后,侵略黑龙江时,清朝才着急了,可见当时清朝对北方边关认识有多肤浅,根本就不把北方边陲当回事,连起码划界都没有明确规定,只让当地部落守住,沙俄正是钻着这个空子进来的。


直到沙俄到来,祖宗根本之地受到威胁,曾经的野人女真领地被占,康熙帝着急了,立马征讨,这也是不得不使用武力的原因。清朝当时还是惧怕沙俄的,可这时清朝正处在鼎盛期,又有千古一帝康熙,将沙俄据于北方,哪是有可能的。把沙俄从黑龙江清除出去以后,现在才开始划界,而且与侵略者谈条件,索额图为代表签了一批条约,由于看不清俄文,也不清楚北方边界在哪,只有尽可能满足自己的胃口,又不伤害彼此才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签订地是在尼布楚,按理说是清朝边境,可条约却把这块地方划入他的了,将外兴安岭一部分占领,一段还成了待议。


清朝当初之所以没有如自己所求,原因是急于对付准噶尔汗国噶尔丹,本来想以勒拿河为界泡汤了。沙俄为了极力想在东面打出个出海口,百般阻拦清朝正义之言,原本自己战败了,却像无赖一样,死皮要脸缠着一个话题不放,没办法,签了就签了呗,这一签就使清朝失去近1000万领土。


等条约拿回去后,康熙帝没有生气反而高兴起来,原因是这种退让也给清朝带来百年的和平,可清朝再变,沙俄不变,直到鸦片战争后,沙俄要回来本该属于自己的,这也是他们对《尼布楚条约》的延续。

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公平条约,可这只是沙俄和清朝碰撞的前奏,沙俄尝到甜头肯定会想尝,它对清朝用的套路是从西方转移过来的,目的就是想掠取更大利益,主要是对领土的欲望,这也导致它对东西方蚕食越来越猖狂。


龙文说史


根据文献记载,送了大概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这个条约真正让人痛心的,并不是割地面积的多少。

整个清朝给大家的印象,应该就是割地赔款了,割完这块割那块,赔完这个陪那个,“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统治者无耻到了极点,整个国家也屈辱到了极点。

清朝割地赔款的“盛况”,主要集中在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华的国门,清朝打不赢就一个劲儿的培培赔。可是在清朝建国初期,它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那个时候它跟进犯的沙俄在东北干了一仗,这仗打赢了,可清朝居然还割地给了沙俄,这让人惊掉下巴的骚操作是怎么回事呢?

自17世纪中叶以来,俄罗斯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山脉,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滥杀当地百姓,抢劫谷物和水貂。入侵的俄军占领了黑龙江流域的主城——雅克萨,雅克萨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以东黑龙江北岸(今俄罗斯阿尔巴金诺),但在历史上是中国东北边疆古城。

清军开始反击俄罗斯军队的侵略,1685年6月,都统彭春率领清军用“红衣大炮”围攻了雅克萨城达三天之久,把俄国军队留在了这个位于海峡的城市,迫使俄国督军托尔布津投降。出乎意料的是,托尔布津在得知清军撤离后,很快在8月份又占领了雅克萨,并重建了雅克萨军事堡垒。

于是,清军进行了雅克萨的第二次战役。1686年夏天,清军出兵雅克萨,托尔布津很快被杀,但清军受到了沙俄军队建造的军事堡垒的阻碍,迟迟没有攻下雅克萨。季节很快到了冬季,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清军包围了雅克萨10个月,沙俄军队才被迫投降。

虽然这场仗清朝最后打赢了,但是这场胜利却并不能说明清军有多么强大,相反,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清军在军备上远落后于战败的俄军。

满清由于之前被明朝火器打得怀疑人生,入关以后就非常忌惮火器,害怕“汉人凭此利器造反”,而把明朝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火器都销毁了,连带制造火器的图纸也都一并烧毁了,并杀害了不少火器专家或者强迫他们下岗。

而雅克萨之战的时候,沙俄已经用上了射程达300米的燧发枪了,清军却还在用着大刀长矛这些冷兵器,只配备了极少量的鸟枪。

清人所画战争场景

那清军是靠什么赢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呢?虽然清军拥有的火枪寥寥无几,但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其数量可观的火炮派上了用场,其中最有威力的当属20门“红衣大炮”,一举炸毁了雅克萨的木制城墙和塔楼,炸死俄军100余人。当时雅克萨城里只有3门炮,清军猛烈的炮火几乎令俄军无力还击。

而令人讽刺的是,这20门红衣大炮,也是明朝末年的留存,红衣大炮非常重,需要好几个人才能搬动,所以满清统治者当时就把这几门大炮看管了起来,并没有销毁,没想到就在这里派上了用场,但是相关的制造图纸以及技术人员全都没有了,所以这样的大炮也是坏一台少一台。

流传下来的红衣大炮文物

然而,在雅克萨第二次战役中,沙俄军队将雅克萨城堡从木质结构改为土木混合结构。在沙俄军队升级防御之后,被清军视为胜利法宝的红衣大炮已不再强大,无法帮助清军轻松攻城,所以清军只能采取围城这样的蠢办法。

清军最终以远远超过沙俄军队的数量赢得了胜利。当时,清廷为雅克萨战役精心准备,建立了黑龙江海军,并建造了500多艘战舰和运输船。雅克萨第一次战役中清军的总人数约为3000人,雅克萨的第二场战斗涉及相对较少的2100人。

沙俄人所画雅克萨守城军

相比之下,在雅克萨的第一场战斗中,俄罗斯军队只集结了450人,包括农民、商人和猎人。在第二次雅克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加强了驻军,但只有826人。

可以说,清军凭借其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和充足的战争物资,最终赢得了雅克萨战役。

清朝在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后,于1689年和俄方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签署场景(蜡像)

但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个条约中,清朝将外兴安岭以北,从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地区的8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都划归给了沙俄。打了败仗你割地赔款还还能想得通,但你打了胜仗你还割地?这就让人懵逼了啊,莫非康熙这是你家祖传的操作?

更痛心的是,俄国因乌克兰卷入了与波兰的战争,与当时强大的北欧国家瑞典的战争也迫在眉睫。在这样的形势下,清朝与俄国签订了这样的边界条约。

当时,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达到了中国的近邻:西班牙占领了菲律宾;荷兰人控制了印度尼西亚,罢工者到达日本西南部;英国、法国和葡萄牙在印度和印支半岛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

大约两百年后,当欧洲列强的国力越来越强大时,他们看到清朝仍然如此落后,于是贪婪之心纷纷膨胀。1840年后,中国边境狼烟四起,国门不断被列强炮火轰开,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17年后,大清王朝终于在风雨飘摇之中寿终正寝。


海佑讲史


400万平方公里!600万平方公里!或者1000万平方公里!反正不是自己的,不用担这个责任!

今天的网络上,仍然充斥着很多诸如康熙皇帝割让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国这样的脑残言论。正常的学术辩论无可厚非,但是这种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的论调早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认知。就好像问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征服全世界一样可笑!

关于《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地球人都知道,教科书上也写得明明白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国际效力的领土划分条约,奠定了我国对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整个东北的主权。

我们需要看一下,清朝和沙俄是如何走上谈判桌的?这涉及到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那就是:西伯利亚自古以来是不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那沙俄占据西伯利亚就不需要某粉在此指手画脚;如果是,那属于中原王朝的依据又在哪里?

我们分开来看:

第一部分:中原王朝北界问题

静夜史的观点是,这些地区从未属于中原王朝,中原王朝最北界在北纬58度附近!

为什么这么说?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就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帝国,在这个帝国中,对领土的要求也相对苛刻,那就是必须适合发展农业。而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农作物无法生长,在那个以农业养活人口的帝国,没有粮食怎么生存?

再者,北纬58度线以北,是广袤的冻土区,这意味着这里不仅气温低得不长草,而且土地冻得长不出苗。这样的土地,就好像端着一捆草放在霸王龙面前,它要是大快朵颐那才是见了鬼了!

很多人不死心,比如说元朝的领土就到了北冰洋了不是吗?是啊,不能种地,就一定能放羊?不能长农作物,就一定能长牧草?

关于元朝疆域的北界问题,静夜史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详细的分析,结论是:元朝的土地北界,最远到达北纬58度线附近,也就是贝加尔湖向东西延伸。在北,就是真正的无主之地!

很多人喜欢拿着今天的眼光来看古代,今天的西伯利亚有着丰富的油气森林资源,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但是在古代,这些地区的价值等于零!你让古代人去冒着天寒地冻以及生命危险去开拓,你怎么不去?

第二部分:沙俄西伯利亚扩张问题

既是无主之地,又何来“送地”一说?

就好像今天,安倍要把整个南极送给川普,这不是贻笑大方是什么?

西伯利亚的无主状态从16世纪被打破,因为沙俄来了。

1582年,哥萨克叶尔马克越过乌拉尔山,开始了对西伯利亚的征服。由于该地的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等装备落后,难以与沙俄抗衡,因此纷纷被沙俄势力消灭;

1639年,俄军抵达鄂霍次克海岸;

1649年,沙俄建立鄂霍次克要塞,标志着沙俄势力推进到太平洋沿岸。

每占领一处地方,哥萨克就修建要塞,作为前进的据点,这种步步为营的做法让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大获成功。

扩张的过程中,沙俄一直在寻求温暖的出海口,因此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沙俄也在不断寻求向南的通道。

1643年,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对当地达斡尔人等进行野蛮的屠杀和驱逐。

1657年,沙俄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形成对黑龙江流域的实际占领。

此时正是明清交替之际,清军大量入关争夺中原,东北地区人员稀少,形同白地,清朝对沙俄的侵略鞭长莫及。

第三部分:两次雅克萨之战的问题

很多人说康熙取胜还割地,足以说明这个胜利是清朝自我吹捧的胜利。那么,雅克萨之战的过程到底如何?清朝到底是胜了还是败了?

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1683年,平定宝岛,解决了南部问题。康熙得以抽出精力解决沙俄问题。

此时的东北,已经有3000名沙俄哥萨克,他们是沙俄的军队,效忠沙皇,为沙皇而战。

康熙做了很多准备,包括加强侦察和封锁、在瑷珲筑城屯垦、从吉林到雅克萨沿途设置大量驿站、加紧造船,保证军粮供应等等。

1685年4月,彭春率清军3000人兵临雅克萨,雅克萨城内有哥萨克450多人,头目托尔布津,在警告无效后,清军炮轰雅克萨,击毙100多人,托尔布津投降,清军允许其带武器离开。

随即清军平毁雅克萨城,班师南下。但沙俄贼心不死,随即派600多哥萨克增援黑龙江流域。1685年8月,托尔布津再次率领826名哥萨克占领雅克萨,修建了更为坚固的城堡。

1686年2月,得知沙俄卷土重来,康熙着手再次反击。1686年5月,萨布素带3000清军再次包围雅克萨。6月开始攻城,击毙头目托尔布津。

因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太过顺利,康熙认为沙俄不堪一击,所以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中,康熙只让清军携带了50支火枪。而此时沙俄军队有826人,火炮12门,最要命的是康熙这次居然没有让部队携带红衣大炮!

知道失策,清军马上将策略改为长期围困。此时的清军作战兵力为2300多人,另有1600当地驻军,在人数上占有优势。清军围困长达10个月,一直持续到1687年5月16日。

长期围困导致沙俄渐渐吃不消,虽然沙俄不断派援军支援雅克萨,但都被清军击败,其中一次毙伤俄军800多人,另一次200人的俄军援军全部被歼。

到1687年清军总攻前夕,雅克萨城内只剩66个哥萨克,且缺医少药,形势不断恶化,虽然此时清军形势也不乐观,但总体比沙俄要好!

眼看沙俄守军即将伤亡殆尽,沙皇终于派出使者到北京,开始了两国边境谈判。

第四部分:关于清朝割地的问题

你会在取胜之后主动割地给战败者?

沙俄在1643年侵入黑龙江,《尼布楚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全都是清朝领土,将沙俄势力彻底逐出黑龙江流域,这算哪门子割地呢?

和汉人建立的中原王朝不同,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除了经营汉人所在的汉地十八省之外,还对北方的牧场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对扩张有着极其强烈的欲望。

康熙也不例外。

但是我们前面说过,外兴安岭以北的西伯利亚地区,早已经不适合种地了,放羊也不行,而摆在康熙面前的,还有蒙古高原的漠北蒙古和西域的漠西蒙古问题。相比之下,蒙古地区纬度低,距离中原地区近,气候条件更为适宜,康熙没有理由不考虑这里。

而最关键的是,漠西蒙古的准噶尔汗国不断向东侵略,想要统一蒙古称霸草原,甚至消灭清朝恢复大元荣光,这不能不让康熙警惕。

所以,康熙的精力没有放在西伯利亚,而是蒙古地区。

康熙的目标,是将沙俄的势力逐出黑龙江流域,将清朝的边境推进到北纬58度线附近。因为再往北的土地,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就已经没有了意义。而且越往北气候越冷,开拓的难度越大!

沙俄的土地不是康熙送的,是他们自己占领的!康熙不仅没有送沙俄土地,还他们手中夺回了大片领土。

真相就是这样!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尼布楚条约》有人认为丧权辱国,但也不乏反对的声音,认为康熙这是顾全大局的缓兵之计,由于我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立场也不同,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也存在极大的差异分化。

或许当时我们要是康熙,也会有很大的概率签订这样的条约,在我们看来极不平等的背后,必定也有康熙深思熟虑的顾忌,历史的真相或许更值得深思。当时清王朝送给沙皇俄国的地区,已经算是清朝的最北部边境了,主要区域就是当时的岭北行省所在管辖地。

关于岭北行省的实际控制范围,最远也只不过是到达贝加尔湖,继续往北上,由于气候条件复杂恶劣,已经荒无人烟,常年地冻冰封。

1636年,沙俄帝国的军队,除了向东扩张,消灭了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而且征服了西伯利亚,最终也到达我国现如今的黑龙江流域。

沙皇在疯狂侵略扩张的同时,当时的大明王朝也已经被清政权取代,国内局势还处于一片动荡,各地藩王割据,中央也正在集中兵力平定藩王,面对沙俄的侵略进攻,大清还是没有一战之力的。

与此同时,当时的准葛尔汗国也对清王朝虎视眈眈,面对双路夹击的局面,清朝康熙皇帝优先选择其中兵力对付沙俄,尽管两次雅克萨之战,最终都让沙俄顺利退兵,但这并不是长久权宜之计。

康熙为了能够让沙俄彻底安心,必定要拿出足够的好处来和他谈判,不然这样下去迟早被夹击而死,别说是割地赔款,可能连大清王朝都岌岌可危。当时沙俄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康师为了能够稳定东北边境,选择用利诱来迷惑沙皇。

相比准葛尔汗国的野心,明显沙俄是最好对付也最为省心的,面对顾此失彼的局面,为了将来,康熙深知有舍才有得的道理,沙皇侵略扩张无非要的就是土地。

1689年,在清王朝索额图的带领下,清政府正式和沙俄交涉,除了做好谈判的准备,各自也都带领军队,想必谈不拢最终将会用武力解决。

其实以当时双方的态度,继续开战是最糟糕的结果,为了避免进一步扩大战争,清政府最终决定割让贝加尔湖附近直至尼布楚的9万多平方公里割让给沙俄。

最终双方也把外兴安岭以及额尔古纳河作为共同承认的边界,同时对于乌第河周边地区划为待定区域,并没有明确的归属,自此双方也达成战略共识,保持中立,沙俄并不参与准葛尔与清王朝的战争。

看似是割让土地的屈辱条约,其实后来我们就足以看到康熙的良苦用心,他这样的缓兵之计,也让沙俄最终失去了与准葛尔汗国领土的争夺权。

清政府集中兵力对付准葛尔汗国,最终也得以将其消灭,进一步扩大了清王朝的版图,作为曾经的古西域和西藏地区,也顺利被清王朝纳入管辖范围。

关于当时清王朝割让的土地,有人说有数百万平方公里,但其实真正的面积也仅仅只有9万平方公里。

这样的牺牲,不仅换来大明王朝东北边界的稳定,也最终得以扩大自身版图,消灭了另一个敌人,准葛尔汗国。

我们不得不佩服康熙的远见卓识,历史上能够当皇帝的都不傻,许多时候我们仅仅凭借主观意愿,认为割地就是不对,这是犹有辱帝国尊严,但果真如此吗?

希望我们更应该尊重历史事实,不要恶意对历史事实进行诋毁,扭曲,做出自己合理理性的判断,切勿以偏概全。


大国布衣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不包括贝加尔湖

《尼布楚条约》是在清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签定的条约,是清朝与俄国对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一次瓜分,只是分多分少的问题。外兴安岭以北地区中国历史朝代并没有在此建有城市,也没有过驻军,中原王朝更没有派官员去治理和赋税。明朝时期的边界在辽东地区,最北在开原一带,还没有到现在的吉林省。有明朝在辽东边墙为证。

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时,受到了准噶尔部打败喀尔喀蒙古的影响,喀尔喀蒙古当时也没有完全接受清朝府的管理,所以在当时的外蒙古地区并非清朝的领土,归顺清朝的只是漠南蒙古部。在喀尔喀蒙古归顺清朝内迁,接受清朝的统治和管理。康熙帝准备与准噶尔的战争,担心侧翼被攻击,让索额图与俄国以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为界,签定尼布楚条约。涉及贝加尔湖地区的领土条约,是在雍正年间签订的《布连斯奇条约》,也就是中俄中段边界,现在是主要是俄蒙的边界。

《尼布楚条约》是康熙年间,清朝与俄国在黑龙江流域相遇,进行过几次交战后,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中俄东部边境条约。在康熙之前,满洲人的北部驻防是在宁古塔(现在的牡丹江一带),雅克萨之战时,清朝开始在黑龙江流域建有瑗珲城,墨尔根城,驻军布防。但没有进行移民、开发,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清朝的罪犯被发配到宁古塔,能活下来都很不容易,天寒地冻,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更不要说黑龙江以北地区了。在1858年、1860年,外东北被俄国通过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所侵占。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59956776153100"}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