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評價永樂時期明軍的戰鬥力?

亙古懷念說史


冷兵器時代,華夏誕生的幾大王朝綜合實力在世界上都是頂級的,在這些大一統的王朝中,明朝是一個獨特的王朝,它處在一個特殊的環境裡,當時西方已經開始發展起來,航海時代正式開啟,各國之間的交流也非常頻繁,明朝也多次派人到西洋等地,和外部的國家交流。

 

在明朝內部,隨著科技的發展,國家的實力也有了明顯提升,尤其是在軍隊方面,明朝出現過不少強悍的軍隊,當初朱元璋以武立國,他個人的軍事能力在歷代帝王中是最頂級的。在他之後,朱棣也是靠著軍事實力才奪取的政權,他們父子倆人的軍事能力都非常出色,皇帝軍事能力強,也喜歡開疆拓土,那麼國家的軍事能力自然就會發展起來,不過有一點也很關鍵,在明朝,軍事科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明代實行衛所制度,駐紮在全國各個地方。一衛大概是5000人,洪武年間,京城就有40衛,大概20萬人,全國總的士兵數量大約已經過百萬。洪武末年有記錄的衛大概有329個,也就是大約165萬人。永樂年間,也實行了大幅度的招兵制度,軍隊數量又有了大幅度的增長,根據記載應該增加到了493個衛,也就是250萬人。在人口稀少的古代,明朝的士兵數量比很多國家的總人口都要多,足以窺見明朝軍隊在當時的威懾力。當然,數量多如果都是一些殘兵敗將手無縛雞之力的人也不可以,明朝非常注重對士兵的體力訓練,通常都是每日都要做一個小操,五日就要做一個大操,對士兵們的體能要求非常高,數量多質量好,如何不優秀?明朝士兵的一個重要代表就是戚繼光的戚家軍,十分威武雄壯,是古代軍人的楷模。火器的應用,讓明軍的戰鬥力不斷增強,最初朱元璋並不是非常喜歡使用火器,他的軍隊裡也沒有那麼好的條件廣泛採用火器,到了朱棣當政,他就開始重視軍隊的建設。當初在靖難的時候,他差點就被火器給打死,因此他當皇帝后,特別重視對火器的研發,之後他還組建了京師三大營,其中就有全部配備火器的軍隊。在永樂時期,明軍的實力真正達到了巔峰,不過從戰果來看,朱元璋時期才是明軍最強,可我認為軍隊的綜合實力,永樂朝是要勝過洪武朝的,朱元璋當政的時候,他的這些對手其實實力不能說太強,蒙古也只是處在末期,戰力和巔峰期早就沒有辦法比了。明軍的實力要比他們稍稍差一些,首先,明軍的裝備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巔峰,火器和各種新式兵器的結合,讓軍隊戰鬥力有保障,朱元璋等人制定的衛所制度,讓明初軍隊的戰鬥力變得非常強,永樂時期應該是衛所制度最後的輝煌。

 

 在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也非常重視軍隊建設,到了他兒子朱棣上位,明軍一直在從事著軍事建設,不斷擴充著軍備,可在朱棣之後,尤其是經歷土木堡一役,明軍的精銳喪盡,從此軍隊的建設也開始走下坡路。後來的明朝一直無法恢復到原來的水準,軍隊的實力和永樂朝也沒有辦法比,顯然在永樂時期,軍隊的自身實力,再加上軍隊的裝備,肯定是要勝過其他時期的,因此明軍的巔峰戰力,可以參考永樂時期。

 

明朝永樂時期,軍隊對症下藥,因為主要敵人是類似於蒙古族這類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以步兵為主,經常搞偷襲,讓人防不勝防。明朝又搬出了早就被棄用的戰車,平時可以充當後勤搬運糧草,晚上這些戰車就成了軍隊可以移動的城牆,防止偷襲保衛了士兵們的偷襲。同時,明朝的軍隊規定十分的嚴格,就算是打了敗仗,明朝的軍隊也不會棄甲曳兵而走,都還是站在自己該站的位置,雖然失敗但軍風依然可以讓敵人肅然起敬。

 

  永樂時期對外戰爭也規模擴大,永樂四年(1406年)出兵收復安南(今越南),永樂五年(1407年)在河內設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對其進行直接統治。

  為了徹底解決大元朝的殘餘勢力,從永樂八年(1410年)開始,朱棣親自率領明軍進行北伐。蒙古勢力遭到永樂帝的連續打擊後,此後數十年都無法對明朝構成威脅。

  永樂七年(1409年),明朝在黑龍江下游東岸特林地方,設立了奴兒干都司,管轄今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庫頁島等地。

 

明朝永樂時期中國有一支稱霸亞洲的強大海軍,它擁有3500艘戰艦。每年春夏兩季時,都會進行大規模的巡航,比如在1373年1374年這兩年中,明朝海軍曾兩次追擊日本海盜直至琉球群島,1409年,在北部灣又擊敗越南海盜。在鄭和六下西洋的過程中,一支分艦隊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直至西南非洲;另一支艦隊經所羅門群島進入太平洋,直達澳大利亞東海岸。在馬六甲海峽、斯里蘭卡、蘇門答臘島等地,敢於挑戰明朝海上權威者,都被明朝一一征服。在東南亞一帶,36個國家臣服於明帝國,那時的中國,可以說是當時最強大的海洋國家。

明朝永樂時期的軍隊集結了當時發展的所有利好條件,有先進的政策支持有強大的經濟後方有裝備最精良的武器,還有強壯的士兵嚴明的紀律,這樣的軍隊可能想不優秀都難,和當時的其他對手來比較的,永樂時期才是當時王朝中最強的軍隊。








孫豪延


朱棣在歷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帝王了,在位時期的豐功偉績還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僅僅一次閱兵就震撼了很多國家是怎麼回事呢?

在永樂十九年的時候,朱棣當時已經遷都北京,在北京周圍集中了十萬兵馬,精心挑選了神機營,五軍營等等,表演各種項目,騎兵步兵等想配合,表演很多軍事科目。

當時一方面是因為北京周圍的外國使節很多,觀禮的各國使節有二十七位,也就是有二十七個國家或者部落的人,要知道,十萬兵馬的聲勢還是非常浩大的。

加上明朝當時的兵威正盛,所以成功的震懾住了各國的使節,讓他們知道了明朝實力的強盛,讓他們這些國家明朝一朝就一直朝貢著,一直受到尊重。

尤其是震撼住了當時跟明朝接壤的,也一直是明朝心腹大患的,帖木兒帝國,當時帖木兒帝國經常跟明軍發生戰鬥,但是這次 之後,一直派遣使節,明朝就前來朝貢了六十多次。

當然了,明成祖朱棣也是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王爺,他的功績也有很多,我們所熟知的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等等,都值得歌頌。


歷史的影子


明成祖朱棣一生經過大大小小不少戰役,徹底打趴了蒙古鐵騎。可以說是御駕親征最多的帝王,在他生命後期,甚至是找茬也要跟蒙古幹仗,最終病逝於親征途中。

朱棣好戰的資本在於他有一支所向披靡的軍隊。朱棣師承於明朝開國大將李文忠,並得到了徐達、鄧遇的指點,所以對於治軍他很有一套,在他的錘鍊下明軍有以下特點:



一是猛,提到猛很多人都會想到有勇無謀,甚至嗤之以鼻,其實在冷兵器時代,作戰勇猛是非常重要的,一員猛將,一群勇猛的士兵可以所向披靡的作用。



二是武器先進,從朱元璋創業時期,他的隊伍就有火器營,鄧遇就是火器高手,朱棣接管全國政權後,對火器的使用進行了改進,特別是在對付衝擊了很強的蒙古騎兵火器的作用就到了舉足輕重的地步。可以這樣說,如果清朝的火器的重視能夠比的上明朝,那鴉片戰爭的結果可能都會不一樣。




三是朱棣的軍事指揮才能,朱棣十幾歲就跟著徐達李文忠藍玉在北方砍人,砍出了心得,他的戰場靈敏性很強,這一點多餘在茫茫沙漠作戰很重要。



滄海一粟7528


中國歷史5000年各個王朝的軍事實力保持的時間不等,秦朝,隋朝威風一時,才那麼幾年就被打兔子一樣幹掉了。漢朝軍事,唐朝軍事被大家所樂道,其實也都百年而衰。元朝也就瘋了幾十年,清朝同樣到了康熙以後就基本上誰也打不過了。惟有被輕視的大明軍隊戰鬥力保持的最久近300年。

1352年洪武起兵,明軍初建,採石磯一戰成名。鄱陽湖大破漢王60萬水陸大軍,平定梟雄張士城。1367年明軍北伐蒙元,僅僅10個月就收復北京,從齊化門入城,俘虜監國貼木而不花,太蔚左丞相慶童,右丞相張康伯,中丞相滿川,以及宣讓,鎮南,威順等王子。繳獲玉印,成宗玉璽。明軍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勝利,將中國拯救出來,推翻了元朝把人分4等的殘暴殖民統治,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蒙古統治者推翻的國家。

12月明軍收復太原,元將擴廓帖木兒不敢抵抗帶領18人逃亡北方,其餘40000騎兵放下武器嚮明軍投降。

洪武2年6月明軍1萬騎兵,8萬步兵追擊元朝末代皇帝俘虜丞相脫火赤以下10000人。3000馬匹,5000牛羊。元朝末帝早已奔逃到北方几百里外了。

洪武3年4月,明軍再次北伐。於沈欲口大破元軍主力王保保,俘虜文濟王以及國公閻思孝,虎林赤,察罕不花,韓扎兒等官員貴族1865人,官兵84500人,馬匹15280,其他騾子,牛,羊無數。王保保僅幾人逃脫。取得了世界上到那時為止與元朝軍隊作戰最輝煌的陸戰大捷。

洪武20年,明軍越過長城,2月明軍輕騎雪夜奔馳,偷襲元軍大寨。6月乘勝追擊,在蒙古捕魚兒海,大敗元軍,俘虜元朝皇帝的次子地保奴,妃子等64人,太子必裡禿,妃子,公主等59人,代王達裡麻,平章八蘭等官員2994人,軍士百姓77037人。寶璽,旗牌149個。金印1個。馬匹47000,駱駝4804,牛羊102552,車3000。蒙古從此一蹶不振,分成韃靼,瓦刺,兀良哈等3大部。


到了永樂皇帝的時候,草原上的韃靼部勢力逐漸強大起來,形成了對內地和平的威脅。時代和個人的魅力與魄力使永樂皇帝成為了第一個親自率領大軍深入漠北討伐胡人的漢族皇帝。他曾經親自帶領2萬騎兵帶著20天的乾糧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冒險突襲位於現在俄國境內鄂嫩河邊的韃靼大寨。隨後又在飛雲山大戰中擊破5萬蒙古鐵騎徹底擊敗韃靼在漠北的勢力,韃靼大汗嚮明軍稱臣納貢,表示屈服,永樂皇帝接受了貢品,封韃靼大汗為和寧王。隨後大軍一直進入到極北的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為碑“翰海為鐔,天山為鍔。一掃風塵,永清沙漠。

在遠東,東北,大明的軍隊建立了努爾幹都司控制了黑龍江,烏蘇里江,庫頁島等廣大地區,建立了130個衛所,當地部落全部向大明臣服。 在新疆大明在哈密建立了管理機構,駐紮了軍隊,行使對新疆的主權。

而最為驚世駭俗,名秉青史的還是鄭和7下西洋,第一次把中華國威遠布四方十萬裡。莫敢不服。錫蘭國國王亞烈苦奈兒冒犯大明使臣,侵凌四周弱小。公然叫囂,哪個時候的大明和現在的美國一樣,那吃這套,咱們可是警察,立馬巨船帶這水師就向這個相距萬里的國家,發起了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行動。國王亞烈苦奈兒集結了50000軍隊企圖頑抗,大明軍隊只500個騎兵,1500個步兵就幹掉了他的50000大軍,活捉了國王亞烈苦奈兒,和他的妻子,兒女,大臣們。並且把他帶回大明王朝的首都接受中國法準的審判。

打遍了北方,西邊,東北,無敵手之後,現在要說說南方了。明軍那更是連戰連捷。永樂4年,明軍進入越南,越南依靠複雜的山地,建立防禦要塞,挖掘壕溝,還在壕溝裡面安插竹刺。攜帶毒藥弩,火銃,巨石的越軍藏在一邊。城柵相連達900裡不斷,盡發軍隊和所有男子200萬參加防禦。這可是中國軍隊史上面對的最複雜,縱深最長,參加防禦人數最多的戰役了。越南以為是固若金湯了,可這個對於處在鼎盛時期的明軍來說實在是算不了什麼。明軍勢如破竹,無可阻擋。一直衝了下去。雙方主力爆發了普賴山會戰,明軍斬首越軍首級達37390顆,其後第一次富良江之戰明軍殲滅敵軍10000人,繳獲戰船100多隻。第二次富良江之戰越南戰船連綿10多里,在陸地是無數戰象配合步兵作戰,企圖靠大象擊敗明軍。但是那是妄想,明軍一下子殲滅了數萬越軍,殺的富良江被越南軍的鮮血所染紅,俘虜了越南的吏部尚書範元覽,大理寺卿阮飛卿等高級官員,直到最後明軍活捉越南黎氏國王,王子。 12年後越南再次爆發戰爭,明軍水師在小黃江大破越南水軍。擊沉310多隻越南戰船。永樂19年,明軍在農巴林大戰中中再次取得大捷擊敗了越南,老撾聯軍,先是用火器攻擊敵軍的大象,接著再攻擊人員,斬首10000多人。到了宣德2年,越南8萬軍隊包圍了明軍的一個屯民點,昌利城。在四周高築土城,在上面用飛槍射擊城裡。雙方激戰9個月。越南終於憑藉兵力的絕對優勢


檸檬樹下少年藍I


明軍初期戰力非常強,無論是洪武年間立國時的戰爭還是永樂時期徵漠北的戰爭,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但是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殺元老將軍對明軍戰鬥力影響很大,特別是到建文帝時,只剩耿炳文一個老將,最後還被罷免了,沒有優秀將領的統領,軍隊猶如一盤散沙,可以說這直接導致了建文帝在靖難之役慘遭失敗。

靖難之役後,明成祖依靠原來的兵馬,重建明軍“京營”,這是當時明朝最精銳的力量,朱棣曾帶領這支軍隊屢次深入漠北討伐蒙古人,這在目前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就有體現,明軍的“京營”主要由三大軍組成,

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

我們先聊聊五軍營,這可不是什麼由五個軍組成的軍隊,五軍營可是明軍精銳中的精銳,它是大明朝廷從各地軍隊中精心挑選出來的騎兵、步兵組成,算得上是第一梯隊的軍種,它自創立來,歷經明朝的無數戰爭,像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以及後來的北京保衛戰等都是充當主力的,朱棣本人就曾是首任總兵官,可見大明對其的重視。因為五軍營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再加上人數眾多,為了防止個別人帶來軍隊從中作亂,危害國家,五軍營設立了8個掌權者,他們分別為:內臣、武臣、大營坐營官、掌號頭、把總等,他們分管職位各不相同,相互間的權力約束也是極其複雜,簡而言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成不了氣候,誰也別想利用這隻軍隊造反。

聊完五軍營,我們再來看看三千營,他可是比絕大多數軍隊來源都要奇特,因為這是為數不多的由歸化後的蒙古後裔組成的軍隊,估計也是世界最早期的僱傭軍,在當時的古代那種條件下,蒙古騎兵仍然是世界上的一流部隊。甭管明軍對它有多仇恨,也甭管蒙元部隊多麼腐朽沒落,可有一點是無法更改的:蒙元騎兵仍有著它的優勢,並且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抵消。三千營是朱棣起兵時朵顏三衛為核心構建,以騎兵為主,它不限於只有三千人,後期人數達到幾萬,它在作戰或者行軍途中,是最有力的冷兵器軍團。早年跟隨朱棣遠征蒙古地區,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一直承擔突襲和衝鋒的角色。當然,行軍打仗,這種優質僱傭兵的工資待遇也是極為嚇人的,眾所周知,明朝很吝嗇的,很多像劉伯溫正二品的大員才食祿二百四十石,後期還有靠賣字畫謀生,但是三千營中一個普通騎兵就參不多這個待遇,它的福利待遇是遠高於其他軍隊的。

最後我們來看看神機營,明軍是特別重視火器發展的,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隊,比西班牙的火槍隊要早出一個世紀,它主要裝備有火炮,火槍、火銃等,後期又添置火繩槍,它也是在永樂時期得到極大發展,明成祖朱棣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特別是他在出徵漠北,在面對韃靼騎兵或是瓦剌騎兵衝鋒時,幾炮下去,必定人仰馬翻,給他們造成極大心理威懾,在戰爭焦灼時,往往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使火器發揮出最大威力,據史料記載,永樂時期就提出了“三段擊”戰術,從而使火器保證長時間持續射擊,前一排首先由處於隊列第1、3、5等奇數列位置的士兵先射擊,再由處於隊列第2、4、6等偶數列位置的士兵射擊。前一排的士兵在每一次射擊之後,馬上將神機銃遞迴中間一排的士兵,由其交給最後一排士兵裝彈藥,同時中間一排的士兵手中接過裝好彈藥的神機銃,再交給第一排士兵,如此極大提高作戰效率。

我們從這三大營構成就看出為何永樂時期的軍隊有多強悍,不僅講究步騎配合,還講究步炮協同,這可是相當符合現代人的作戰理念了,再加上他們有一個特別強大的領袖朱棣,也無外乎在明成祖朱棣五次橫掃漠北草原時,無論是韃靼人,還是瓦剌人都選擇遠遁,因為只要一交鋒,就沒有好果子吃,並不是像電視劇看起來實力相當,另外,從史料來看,雖然五次出征漠北,收貨並不大,但此時明王朝對草原部落一直處於主動出擊打壓的態勢,這和漢武帝時期出征匈奴的效果是一樣的,它對草原部落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威懾,從而避免草原部落輕視中原王朝,隨意出兵劫掠,並對明王朝俯首稱臣,即便是後來明成祖朱棣去世,他們也不敢亂來,為了以後兩代帝王仁宗、宣宗實行新政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從而造就了大明王朝“仁宣之治”鼎盛局面的出現。


湖邊蕭讓


很高興為你解答,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

導讀

永樂盛世

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被稱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這個時期中國的邊疆更是達到最大。

明成祖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所以後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

建立強大的國家必須要有強大的軍隊,明朝的軍隊在永樂時期就達到了頂峰。

明朝騎兵

1.我們先從明朝的騎兵說起,當時最好的騎兵無疑是歸化到明朝一邊的蒙古人。在靖難戰爭時期,朱棣更是直接從蒙古部落獲得了騎兵支援。他自己的親衛隊、儀仗隊都以蒙古人為主體。這些人在戰後還進行了整合與擴編,成為了禁軍三大營中的三千營。

2.蒙古的騎兵實力怎麼樣,我來給舉個例子:在北伐蒙古的時候,朱棣每次在北伐中都要用兵10萬以上,但斬殺或俘虜的蒙古部民估計僅有幾千人,始終未能有效殲滅遊牧騎兵的有生力量。這本身也說明雙方的軍力不成正比。可以說明當時的騎兵的實力也是相當厲害。

明朝步兵

1.永樂年代是中國火器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步兵真正能夠戰勝騎兵還要等到明成祖朱棣的“神機營”登場。得益於神機營在戰場上發揮的巨大作用,朱棣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保持不敗戰績的皇帝。

2.在永樂年間,明朝全國兵力已經增至200萬,而且永樂年間明朝已經建立幾十年,國家繁榮昌盛,軍費跟的上,軍隊的建設力度自然有所加大。明朝的各方面才達到鼎盛時期,火器和各種新式兵器的結合

明朝海軍

明朝永樂時期除了步兵強大之外,也擁有極為強悍的海軍,鄭和下西洋時帶的艦隊,無論是規模還是噸位,以及火力戰鬥力都是世界上最強的海軍。

所以朱棣在的時期說明朝的軍隊達到鼎盛,毫不誇張。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明清史》


正說歷史的方老師


朱棣最大的戰功就是曾經五次遠征漠北,在歷史書上關於朱棣這五次遠征的記載只有一句話“瀚海為鐔,天上為鍔,一掃胡塵,永清沙漠”。但是鑑於朱棣曾經三次改寫《太祖實錄》的前科,這個關於他遠征的記載內容,可信度就非常有限了。

讓我們就來通過其它的一些歷史文獻來看看,朱棣在位時期,所謂的遠征蒙古,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真的像他自己所說的“永清沙漠”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永樂帝出兵的規模,永樂八年第一次出兵的時侯,就發兵五十萬人。第二次五十萬,第三次二十五萬,第四次三十萬人,第五次大致也有二十五萬人。每次遠征,明軍都要消耗將近半年的時間,行軍千里,

暫且不說出徵的明軍有多厲害,但是想象這樣多的軍隊,浩浩蕩蕩的走在草原上,遠遠望著,都一眼看不到頭。雖然看起來很是嚇人,但是關於作戰的具體人數,確始終在史料中找不到確定的數字。在史書上只留下了“吾師乘之追奔百餘里,虜眾潰散…軍士飢渴,遂收兵”。這裡面的記載都是說的一些狀態,究竟這次擊斃多少敵人,獲得什麼樣惡勝利,竟然都沒有訴述。由此可見,效果不是很理想。

第二次出征,就是忽蘭忽失溫之戰,這一次明軍追擊到現如今蒙古共和國的首都烏蘭巴托附近,在這裡,明軍擊殺了瓦刺軍隊三萬餘人。但是我們從《國榷》中記載惡一句話,就可以得知此戰明軍究竟是如何“是役也,雖勝所殺傷相當,幾危而復攻,故急還“在《明史》中也記載了,此役之後,太孫朱瞻基也是極力勸阻朱棣退兵,小心敵軍的埋伏。可想而知,這次的出兵,雖然擊殺了三萬敵軍,但是大明惡軍隊也肯定付出了比這多得多的代價。而第三次,明軍幾乎就沒有找到韃靼人的軍隊,再回去的時侯,碰到了少數的兀良哈軍隊,看到兀良哈人少,朱棣就派遣兩萬人過去攻打。真是典型的撿軟柿子捏阿。而第四次和第五次,就幾乎是真正意義上的草原軍事大遊行,永樂帝幾乎就是帶著士兵在草原上散步,因為一個敵人的影子都看不見,拔劍四顧心茫然。

可以這樣說,明朝的軍力最強大的時侯,就是朱元璋時期的明朝騎兵,這支騎兵幾乎可以和蒙古軍隊實行一對一的作戰戰術,但是到了建文帝甚至永樂時期,這支騎兵的運作和培養,真的是讓你感覺到空前的壓力。


慕容鑑史


明朝軍隊的戰鬥力,最強大的時期當屬永樂時期。
明太祖時期,歷經多次大規模對北元的征討,形成了一套獨有的邊防制度。朱棣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這種制度,並且略微進行了變革。
明朝的軍事制度,一般分為幾個時期,最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土木之變之前和土木之變之後。
明太祖時期採用募兵制度,伴隨著大明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以後,募兵制度就不再執行,而是採用衛所制度,軍民分籍。
管理上,設置五軍都督府,都督府掌管軍隊的管理和訓練,但是沒有調遣軍隊的權力。
到了明成祖年間,伴隨著大規模的征討瓦剌、韃靼的軍事行動開始,陸續設置了三大營。
三大營分別是: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
五軍營是朱棣麾下最大的一支部隊,也是最精銳的一支部隊,很多人都認為,神機營掌管火器,但是如果從規模和人數上來看,五軍營才是精銳中的精銳。
早期的五軍營,前身是隸屬於北平行都司,是太祖時期大將徐達率領征討北元的主力,後來陸續成為邊軍以後,歸屬於朱棣管轄。
一直以來五軍營的主將始終是朱棣,後來才改為張玉,張玉戰死以後,才改為丘福。
不過丘福在永樂初年兵敗漠北,朱棣改制了五軍營,使得他的戰鬥力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還有提神。
三千營是朱棣手下韃官隊伍,是以3000名蒙古騎兵為主力的軍隊,不過在實際人數上卻遠不止這個數,作為三大營之中的主力,人數應該有幾萬之眾,嘉靖年間改制以後,人數高達七萬。
神機營就是我們很熟悉的火器隊伍,也是世界上第一支以火器為主的隊伍,在作戰中一度發揮重要作用。
但大家可能想不到,在三大營中,神機營的人數最少,大約只有3000多人。
除了火銃以外,神機營還裝備有大炮,根據史書上的記載,神機營擁有的火器數量繁多,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槍、大小將軍筒、大小鐵炮、神機箭。
不過在冷兵器時代,侷限於射速等問題,神機營的規模始終不大,在戰場上作為配合其他兵種使用,對付蒙古騎兵的衝擊具有很大的奇效。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精銳的部隊,卻在土木堡損失殆盡,于謙主持北京保衛戰以後,雖然明朝後期重建了三大營,但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裡面,明軍的戰鬥力始終提高不上去。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精銳都已經葬身在土木堡,而留在京城駐守的,不過是原來二流備選的部隊。

漫步史書


說起中國歷史上強盛的大一統王朝,很多人都會想到漢唐。

沒錯,漢朝和唐朝的確是中國歷史上很強盛的王朝,但是論起軍事實力的話,個人認為還是明朝的軍事實力在歷代王朝中當屬第一。

因為在明朝時期已經從冷兵器時代開始向熱武器時代過渡,而且航海時代已經到來,永樂皇帝多次派遣鄭和下西洋,說明明朝在永樂年間已經擁有了極為強大的海軍力量,以及遠航作戰能力,這在我國曆朝歷代是沒有的,就連明朝後世的清朝,也因為閉關鎖國的原因,在北洋海軍建立之前,海上力量始終薄弱。

▲ 明朝海上艦船

明朝初年,朱元璋以武立國,通過幾十年的征戰,打敗了蒙古人,征服了中原張士誠,陳友諒等割據軍閥一統天下,所以明朝初年的軍事實力是極為強大的。

但是在我看來,明朝軍事實力的巔峰當在永樂年間。

在洪武初年,明朝全國兵力有180萬,而且因為江山初定,百廢待興,在軍費上不免會有所減少,而到了永樂年間,明朝全國兵力已經增至200萬,而且永樂年間明朝已經建立幾十年,國家繁榮昌盛,軍費跟的上,軍隊的建設力度自然有所加大。

▲ 大明軍隊畫像

可能很多人仍認為朱棣時期的軍隊實力比不上朱元璋時期,朱元璋是在馬上得的天下,朱元璋縱橫天下幾十年,手下有一大批出生入死的將領,而且軍隊作戰經驗豐富。

但是正如前面所說,明朝初年,財力物力都是短板,而到永樂年間,明朝的各方面才達到鼎盛時期,火器和各種新式兵器的結合,讓軍隊戰鬥力有了保障。朱元璋制定的衛所制度,到了永樂時期已經成熟,讓軍隊的戰鬥力非常強大,一直到土木堡之變,明朝的衛所制度都為明朝軍隊的強大做出了貢獻。

雖然永樂時期戰爭已經不再是這個時期的主題,但是北方還有實力不俗蒙古人,時不時都會對中原王朝造成威脅,永樂皇帝對北方的蒙古人也進行了數次北伐,把蒙古人趕到了貝加爾湖旁邊,這是對明朝軍隊的磨練,也為明朝軍隊的強大提供了保障。

▲ 明朝 · 出警入蹕圖

我們再來看一下永樂時期明朝的軍事力量,因為蒙古人擁有極為強大的重騎兵,在通過和蒙古人的多次作戰中,永樂時期的軍隊把蒙古重騎兵和中原人體質相結合,創造了中型騎兵和輕型騎兵,具有強大的機動能力,雖然不像蒙古的騎兵那樣有厚重的盔甲,但勝在靈活,而且精於騎射和馬上火統的操作,第一次將冷兵器和火器相結合,足以給敵方造成毀滅性打擊。

在古代騎兵畢竟是少數,步兵才是戰鬥主力,明朝的步兵以重步兵為主,札甲繼承了宋甲和蒙古甲的特色,並且用防禦力更高的鐵手臂替代了護臂,形成了50多斤的高防禦力重甲,而且明朝還發明瞭以步制騎的作戰手段,可以依靠數量優勢對騎兵進行包圍消滅。

明朝時期的步兵武器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大刀長槍,也增添了火統,火槍等火器,也有了火箭筒和戰車這樣的重武器。

▲ 大明神機營

明朝永樂時期除了步兵強大之外,也擁有極為強悍的海軍,鄭和下西洋時帶的艦隊,無論是規模還是噸位,以及火力戰鬥力都是世界上最強的海軍。因此,明朝永樂時期已經做到了海陸騎三軍同時發展,由此可見,明朝巔峰時期的軍事力量為中國古代最強,所言不虛。






富士康一哥


永樂時期明軍的戰鬥力應該是最強的。

早年尚是燕王的朱棣,就曾兩次親自帶兵遠征蒙古,從此威震朔漠;靖難時更是僅憑北平一隅,顛覆整個大明朝廷,期間留下無數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更是展現了其非凡的軍事天賦和指揮藝術。

蒙古人作戰以騎兵為主。而騎兵起家的朱棣,深知在對付騎兵的最好的方法是“以騎制騎”。

要想組織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前提是要有足夠的戰馬,為此,朱棣不僅在陝西、甘肅、北京、遼東四個都司設立苑馬司。還鼓勵民間飼養戰馬,並從蒙古、朝鮮、琉球甚至遠及中亞大量購進優良戰馬。

在永樂時期,朱棣安排鄭和下西洋,鄭和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威服海內外,致使很多小國前來朝聖,何等壯哉。

在此期間,朱棣還創建了神機營。神機營是當時世界上最早成的獨立火器縱隊。由此,在永樂年間,中國火器發展史又迎來一個高峰,種類繁多,有單眼銃、手把銃、盞口銃、碗口銃、大小將軍筒、一窩蜂、神機箭等等。

所以不得不佩服,朱棣在軍事方面的眼光跟謀略。他的執政生涯中,將明軍的實力發展到了最大,疆域也擴大到了最大。說這個時期的明軍戰鬥力最強,一點不誇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