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远古大熊猫


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总体来说并不乱,只不过从朱棣篡位开始,明朝的皇帝都在朱棣一支,因为在明朝历史中发生了几件事影响了皇位继承,所以感觉有点乱,比起宋朝来说简单多了,先上一张图可以看看皇位继承中的几个节点。





明朝从第一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共传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朱元璋的儿孙起名都是有规矩的,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的父亲名朱五四,他的爷爷叫朱初一,都是用出生日期来命名,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这些名字深恶痛绝,于是朱元璋派人给自己的二十四儿子侄子写了二十四首五言绝句,太子朱标的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燕王朱棣的是: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遒。

朱元璋要求皇室子孙起名时,名字的第二个字必须按照诗的顺序往下排,所以明朝的皇帝从朱棣开始,名字都是按这个规矩来起,比如朱高炽(仁宗洪熙皇帝)、朱瞻基(宣宗宣德皇帝)、朱祁镇(英宗/天顺皇帝)、朱见深(宪宗成化皇帝)…

明朝皇帝的皇位第一个节点就是朱元璋的皇太孙朱允炆与朱元璋的四子朱棣之间的争斗
△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心情悲痛,还因此大杀功臣,留下了著名的“蓝玉案”!朱元璋很喜欢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将他定为接班人,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接过皇位,也就是明惠帝,史称“建文帝”,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皇帝血脉这时在太子朱标这一支,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将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建文帝登基后,实行削藩,惹恼了诸王,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各方面与朱元璋都很相似,有野心也有实力,趁机打出“亲君侧”的口号,在北京起兵,发动“靖难之役”,1402年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从此成谜,朱棣推翻侄子登上帝位,这时候皇帝的血脉就到了朱棣这一支。

明朝皇位的第二个节点“土木堡之变”

朱棣夺得皇位后,成了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历史上大大有名的“永乐皇帝”,朱棣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曾经在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之间摇摆,后来还是将皇位传给长子朱高炽 ,就是明朝的第四个皇帝明仁宗,不过明仁宗在位时间才十个月,就猝死于宫内钦安殿,终年47岁,他的长子朱瞻基接过皇位,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当了十年皇帝,逝于乾清宫,享年38岁。



朱瞻基死后由长子朱祁镇接任皇位,是为明英宗,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朱祁镇这个皇帝搞出个耻辱的“土木堡之变”,宠信太监王振,御驾亲征,被蒙古人俘虏了,这时候就出现了明朝皇位的第二个节点,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等人在皇太后的首肯下,拥戴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这样朱祁钰就成了明朝第七位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本想传皇位给儿子的,没想到朱祁镇被蒙古人放了回来,朱祁钰又不想把皇位归还给他,就将朱祁镇软禁起来,后来一些野心家趁朱祁钰病重的时候发动“夺门之变”,拥戴朱祁镇复位,朱祁镇成了历史上为数不多两次登基的皇帝。



没多久朱祁钰病死,享年30,也成了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个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

明朝皇帝的第三个节点,贪玩的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皇位传给了堂弟

朱祁镇复辟后,他的长子朱见深恢复太子之位,朱祁镇死后传位给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沉迷比他大十九岁的乳母万贵妃,终日在后宫享乐,被称为糊涂皇帝。

朱见深死后传位给第三子朱祐樘,为明孝宗,是明朝第九个皇帝,朱祐樘1487年即位,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明朝再度中兴,史称“弘治中兴”,死于1505年,享年36岁。

明孝宗死后传位给长子朱厚照,即明武宗,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厚照是一位颇有争议的皇帝,是个喜欢玩乐,追求个性解放的人,在位期间年号正德,正德皇帝游幸镇江时落水,自此身体每况愈下,后死于豹房,享年31岁。


明武宗死后无嗣,他的母亲张太后和内阁首辅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世宗朱厚熜成了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后世称为嘉靖帝!

从嘉靖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最后的一个节点也无关紧要了

明朝嘉靖帝是个很懂得权术的皇帝,在位期间与明大臣搞了个“大礼议之争”,将朝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晚期虽然沉迷道术,好长生不老之术,二十几年不上朝,不过朝政还是掌握在他手中,嘉靖因为长期服用丹药,最终中毒而死,在位45年,享年60岁。

嘉靖死后传位给第三子朱载垕,是为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年号“隆庆”,朱载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享年36岁。

明穆宗病逝后传位给他的第三子朱翊钧,即位的时候才10岁,年号万历,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万历早期有首辅张居正主政,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执政后期荒于政事,长达三十年不出宫门,万历怠政使得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朱翊钧在位48年,享年58岁,庙号神宗!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神宗的长子,是明代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算是一个挺悲剧的皇帝,万历皇帝并不喜欢这个太子,在苦熬30多年后,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但是在皇位仅仅一个月就死了,时年39岁,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

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接过明光宗的皇位,他是明光宗的长子,年号天启,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明熹宗好木工,即位后不理朝政,魏忠贤等人擅权,朝政日益败坏,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


朱由校没有子嗣,遗命他的弟弟朱由检继位,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的异母弟,朱由检接任后成为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末代皇帝,年号崇祯,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明朝灭亡!


历史红尘


明朝皇帝血缘关系一点都不混乱,从二世祖朱棣开始,一直都是朱棣一脉直系传承,比起宋朝简单得多,下面这幅图一目了然。

(▲ 明朝帝位传承关系图)

1,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立长子朱标为太子,但朱标命不好,死得早,朱棣对朱标感情很深,又特别喜欢朱标的儿子、大孙子朱允炆,于是便立朱允炆为太子。在还有很多儿子的情况下,立孙子为太子不是明智之举,也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了祸根。

2,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各方面跟朱元璋很相似,既有野心也有实力,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朱棣趁机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推翻侄子朱允炆,自己登基为帝。

3,朱棣继位后,一度在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之间摇摆,后来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炽顺利继位,但朱高炽也不长寿,做了不到一年年皇帝就驾崩了,由长子朱瞻基继位。


5,朱瞻基做了10年皇帝传位给长子朱祁镇,朱祁镇搞出了耻辱的“土木堡之变”,被蒙古人俘虏,于谦等人在皇太后首肯下,拥戴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

6,朱祁钰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但没想到朱祁镇后来被蒙古人送回来,他又不想把皇位归还给哥哥,就把朱祁镇囚禁起来。一些野心家发动“夺门之变”,拥戴朱祁镇复位 ,此时朱祁钰已经病重,大明王朝出现“两个皇帝并立”的奇葩现象,不过朱祁钰很快就死了,朱祁镇继续当皇帝,他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两次登基为帝的皇帝。

7,朱祁镇死后,传位给长子朱见深,朱见深宠幸万贵妃,嫔妃给他生的儿子都被害死,朱见深偶然临幸一个宫女,才生下儿子朱佑樘,在后宫中被太监和宫女秘密抚养长大,后来才见到父亲朱见深,朱见深立朱佑樘为太子,死后传位给朱佑樘。


8,朱佑樘是个仁慈的明君,他在位18年,去世后传位给长子朱厚照。朱厚照以爱玩著称,他在位16年却没有留下一个儿子,死后由皇太后做主,选定了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嘉靖皇帝。

9,朱厚熜十分聪明,擅长权术,他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的皇帝,仅次于明神宗万历皇帝。嘉靖驾崩后,传位给三子朱载垕,是为隆庆皇帝。

10,朱载垕纵情女色,在位6年便因病去世,传位给三子朱翊钧,这便是著名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敏感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皇帝在位48年,已经到了明朝后期。

11,朱翊钧去世后,长子朱常洛继位,是为明光宗。明光宗继位不到1个月,便因著名的红丸案暴毙,传位给长子朱由校,便是著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天启皇帝。

12,天启年间,明朝内外交困,国力渐衰,朱由校无力振兴,在位7年去世,由于他没有儿子,便由明光宗的五子、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

13,崇祯帝试图挽救大明命运,但明朝已经病入膏肓,他无力回天,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后满清入关,入主北京。

(▲ 明朝帝王世系表,含在位时间、年寿)

此后,明朝文武大臣还拥戴明朝宗室建立流亡小朝廷,无足轻重,不再赘述。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很清晰,传承有序。

大明王朝存国263年,从明太祖朱元璋起,到明思宗朱由检止,共历17帝(有说16帝,没有计算明代宗朱祁钰),皇位一直在朱家子孙中传承,只是其中有嫡有庶,甚至有藩王(嘉靖皇帝朱厚熜)入京继位。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明太祖,在位三十年,作为开国之君,朱元璋制定了大明朝的传承制度,甚至还为后世子孙规范了行为准则,专门为皇室朱氏子孙写了一本《皇明祖训》来确保皇权的传承和保障子孙的生活。

明惠宗朱允炆

朱元璋死后,其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称帝,他在位时间很短,只有四年的时间,登基初年就急于削藩,后被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赶下了皇位。

明成祖朱棣

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后,明朝的皇位传承从嫡长子朱标一系传到了庶子朱棣一系。朱棣是明朝少有的雄才大略的皇帝,明朝的整个政治格局和国土疆域基本是在他手上打下来的,编撰《永乐大典》和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建立最大的功勋。

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朱棣死后,仁宗继位,他开启了“仁宣之治”的大明盛世,他在位时间很短,只有九个月,但是他对明朝的贡献却不小,为建文旧臣平反,释放建文旧臣遗孤就是他最大的成就。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做了十年的皇帝,这十年是大明最为清明、强盛的十年,国富民强,“仁宣之治”的繁华局面基本都是明宣宗朱瞻基实现的。朱瞻基是明朝太平皇帝中少有的贤能之君。

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嫡长子,朱瞻基死后,朱祁镇岁数很小,朝中有明宣宗留给他的“三杨内阁”辅佐,英宗前期延续了“仁宣之治”的繁荣发展。朱祁镇但是宠信太监王振,最后爆发“土木堡之变”,成为明朝唯一一个被俘虏的皇帝,是大明王朝最大的耻辱。

朱祁镇后来在“夺门之变”中复辟成功后杀害了保卫北京的忠臣于谦是其人生最大的败笔,但他废除了明朝建国以来规定的人殉制度,也是其人生唯一的亮点。

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是被史书刻意遗忘的大明王朝有为之君,临危受命,登基护国,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没有儿子继承皇位,导致其兄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

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庶子,朱祁镇死后,朱见深继承皇位,他是明朝唯一一个两次当太子的皇帝。朱见深为政还是很贤明,为忠臣于谦平反,励精图治,很有作为。但是明朝西厂也是在他手上发展起来的。

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是朱见深的庶子,他是明朝皇帝中最有能力的皇帝,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是明朝皇帝中非议最大的皇帝,史官对他的评价不高,但是他在皇帝位上并没有做出很多滥杀忠良,扰乱朝纲的事情。从某种意义来说,朱厚照是被史官黑化了。

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是明朝唯一一个藩王入京的皇帝,他是朱厚照的堂弟,明世宗是明朝皇帝中最自私,又最善使权谋的皇帝,整个朝政基本都操纵在他手中,他在位时间很长,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是在嘉靖朝。

明穆宗朱载坖

朱载坖只在位6年时间,他当皇帝期间,摄于明世宗朱厚熜的余威,中规中矩,更何况朝中有高拱、张居正等能臣,他基本上不操什么心。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皇帝在明朝皇帝中也非常出名,一是万历朝有著名的改革家张居正,二是他长达二十年不上朝,三是他的定陵是唯一一个被国家主动发掘的明朝皇帝陵。对了,他还是明朝唯一的瘸子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

泰昌帝非常的短命,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他在朝期间唯一出名的就是“红丸案”,他就是吃了仙丹驾崩的。

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帝时期,明朝已经走到了尾声,在他手上太监魏忠贤保持朝政,朝中党争剧烈,而天启皇帝醉心于做木工,史称“木匠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

崇祯朱由检是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没有儿子,让朱由检继位,他就成了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是个很勤奋的人,他也想扶大厦将倾,可惜大明王朝实在是千疮百孔,气数已尽,他又在当位期间策略失误,导致明王朝覆灭。


沉墨I方之城


明朝与南明共历二十帝,皇帝数量很多,而且有数次世系转移,如果不是专门去了解的话,确实很难梳理清晰。在此我们以世系方式为大家梳理一遍,让大家能快速知晓明代诸帝血缘关系。
明朝极盛版图


一、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传位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

二、惠宗:朱允炆,太祖长子朱标子,年号:建文,其后代被作为建庶人幽禁。

第一次世系转移:太子朱标系→燕王朱棣系

三、成祖:朱棣,太祖四子,推翻侄子朱允炆承继大统,年号:永乐。

四、仁宗:朱高炽,成祖长子,年号:洪熙。

五、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年号:宣德。

六、英宗:朱祁镇,宣宗长子,亲征瓦剌被俘,年号:正统。

第二次世系转移:宣宗长子朱祁镇→宣宗次子朱祁钰→宣宗长子朱祁镇

七、代宗:朱祁钰,宣宗次子,英宗朱祁镇之弟。朱祁镇被俘后继承大统,年号:景泰。

代宗无子,朱祁镇夺门之变后复位。年号:天顺。

八、宪宗:朱见深,英宗长子,年号:成化。

九、孝宗:朱佑樘,宪宗三子,年号:弘治。

十、武宗:朱厚照,孝宗长子,年号:正德。无子。

第三次世系转移:宪宗三子朱佑樘系→宪宗四子兴王朱祐杬系

十一、世宗:朱厚熜,宪宗四子兴王朱祐杬长子,武宗朱厚照堂兄弟,因武宗死后无子继承大统。年号:嘉靖。

十二、穆宗:朱载垕,世宗三子,年号:隆庆。

十三、神宗:朱翊钧,穆宗三子,年号:万历。

十四、光宗:朱常洛,神宗长子,年号:泰昌。

十五、熹宗:朱由校,光宗长子,年号:天启。

第四次世系转移:光宗长子熹宗朱由校→光宗五子信王朱由检

十六、思宗:朱由检,光宗五子,熹宗朱由校之弟,因为熹宗所信爱继承大统,年号:崇祯。
南明


第五次世系转移:神宗长子光宗朱常洛系→神宗三子福王朱常洵系

十七、南明安宗:朱由崧,神宗三子福王朱常洵长子,思宗堂兄弟,北京城陷后思宗诸子离散,由大臣推举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

第六次世系转移:太祖四子燕王朱棣系→太祖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系→太祖四子燕王朱棣系

十八、南明绍宗:朱聿键,太祖二十三子唐王朱桱八世孙,弘光帝死后,由大臣于福建推立。年号:隆武。

十九、南明绍武帝:朱聿鐭,绍宗朱聿键之弟,隆武帝死后被大臣于广州推立继位。年号:绍武。

二十、南明昭宗:朱由榔,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之次子,绍宗死后被大臣推立继位。年号:永历。

永历十六年,永历帝于昆明被吴三桂所杀,明亡。

明朝与南明共计二十帝就介绍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河洛杂谈


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不算复杂。

明朝总共276年,先后有16位史学界公认的皇帝。不包括南明的弘光帝、隆武帝、永历帝等。

第一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第二位皇帝:朱元璋死后传位给孙子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就是明朝第二位皇帝。

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建文帝朱允炆当了四年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推翻,朱棣自己当了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

第四位皇帝:朱棣的长子明仁宗朱高炽。

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明宣宗朱瞻基。

第六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明英宗朱祁镇。

第七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钰。因为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人俘获,于谦等大臣拥戴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

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明代宗朱祁钰去世前,卧床不起,又没有儿子,大臣石亨等人把被明代宗朱祁钰软禁的明英宗接出来重新当皇帝,明英宗去世后,长子朱见深即位。

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也是活着的长子,明宪宗去世后,作为太子的朱祐樘即位。

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明孝宗朱祐樘的独子,明孝宗去世后即位。

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后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弟弟,大臣们只好将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从封地湖北钟祥接到北京即位。

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明穆宗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儿子,明世宗死后,明穆宗朱载垕作为他唯一在世的儿子顺理成章继承皇位。

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明穆宗朱载垕的大儿子,在位48年。

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在位29天。

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

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就是明朝末代皇帝,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的五弟,明熹宗去世后,没有儿子,皇位给了唯一的亲弟弟朱由检。

16个皇帝,分别有4对兄弟,两对亲兄弟,两对堂兄弟:即建文帝朱允炆和明仁宗朱高炽,明武宗朱厚照和明世宗朱厚熜。这两位是堂兄弟。两对亲兄弟: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明熹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检。12代人,16位皇帝,276年。


坐看东南了


其实并不混乱,明朝皇帝从朱棣开始,全都是他的直系子孙,只不过中间有几个不是父子传承的,具体的见下图。

(1)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

朱允炆的帝位并不为朱棣所承认,因为朱棣是夺位,如果承认朱允炆的话,那么朱棣就没了合法性了。

朱元璋(洪武)--朱棣(永乐)--朱高炽(洪熙)---朱瞻基(宣德)是父子传承的。

(2)朱祁镇---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兄弟俩,因为朱祁镇被瓦剌捉去,朱祁钰便做了皇帝,等到朱祁镇回来之后,又把皇帝宝座夺了回来,朱祁镇也不承认朱祁钰的帝位。

朱祁镇(正统/天顺)---朱见深(成化)---朱祐樘(弘治)---朱厚照(正德),这是父子传承的。

(3)朱厚熜---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

朱厚熜(嘉靖)---朱载坖(隆庆)---朱翊钧(万历)---朱常洛(泰昌)---朱由校(天启),这是父子传承的。

朱由检(崇祯)和朱由校都是朱常洛的儿子。


师明礼


大明皇室帝系传承,相对于其他王朝,算是很简单明了,世序转移的情况出现较少,父子传承是主流,但是也有为数不多的几次帝系旁移,下面详细地叙述。

大明虽然是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所建立,实际的帝系也应该从太祖开始算起。但是各王朝都有立国后追赠祖先的传统,太祖也不例外。

虽然朱氏往上数代,都是贫苦小民,籍籍无名,但是并不影响太祖尊崇祖先的意志。他拒绝了文臣提出的“尊朱熹为祖”的意见,大气地宣布“予本淮右布衣,受天命奄有社稷,非赖祖宗也!”对于攀附先代名人,根本不予理睬。

太祖尊崇祖先,最远也只能追溯到五世祖:南宋中晚期的句容朱家巷人朱仲八(史书上记载朱仲八是南宋末年人,按二十五年一代人计算:根据《御制皇陵碑》所述,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太祖之父朱五四去世时,是六十四岁,那么朱五四应该生于1280年左右。往上推论,太祖之祖父朱初一应大致生于1255年左右,太祖之曾祖朱四九应该生于1230年左右,太祖之高祖朱百六应该生于1205年左右。而朱百六的父亲就是朱仲八,这样推论,朱仲八大约生于1180年左右,其在世时间大致是南宋中晚期。)

古时封建王朝,立国后追尊先祖,或是上溯三代,或是四代,也即追尊至曾祖、至多到高祖。所以太祖建立大明后,只追尊至高祖朱百六,身为高祖之父的朱仲八,就没有福气被后世子孙尊崇,进入大明太庙接受供奉了。

洪武元年(1368年),太祖建立大明后,按例尊崇祖先,追尊高祖朱百六为德祖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懿祖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熙祖裕皇帝;父亲朱世珍(朱五四)为仁祖淳皇帝。这就是大明建立之前,追尊的皇室源流。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十一岁的太祖驾崩。皇太子朱标早于太祖去世,所以大明皇位归于太子的次子----皇太孙朱允炆,即大明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惠帝)。

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1402年),经历了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之间的“靖难之役”后,获胜的燕王革除建文帝年号及地位,夺取大明社稷,登基成为大明第三代皇帝:明太宗(成祖),以明年为永乐元年。

此后成祖五度北征漠北,修建北京城,收伏安南,修建永乐大典,遣郑和六下西洋,文治武功,威名远扬。大明国势,在成祖手中,臻于极盛。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于第五次北征鞑靼途中,病逝榆木川,年六十五。随驾文臣杨荣临危不乱,封锁消息,并亲自率人抄小路返回京师,以成祖遗诏令,使皇太子朱高炽顺利继位。这就是大明第四代皇帝----明仁宗。次年,仁宗改元洪熙。

洪熙元年(1425年),在位不过十个月的仁宗去世,时年四十七。身在南京的皇太子朱瞻基,突破自永乐年间起,就觊觎皇位的成祖次子汉王朱高煦之暗杀,二十日内疾驰四千里,及时返回京师,继承皇位。即大明第五代皇帝----明宣宗,年号宣德。

宣德元年(1426年),宣宗粉碎汉王朱高煦的谋反作乱,稳固了皇权。之后,采取修养生息措施,恢复永乐以来损耗过度的国力,使得大明继续保持强盛国势。宣宗与其父仁宗在位时期,被史书赞誉为:仁宣之治。

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仅仅十年的宣宗去世,年仅三十八。八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继位,以明年为正统元年。这就是大明第六代皇帝----明英宗。

英宗幼年继位,少年时朝政为太皇太后张氏及仁宗、宣宗留下的老臣杨荣、杨士奇、杨溥等维护,太皇太后及三杨治国有方、相得益彰,所以正统初年大明国势不衰,与仁宣时并无二致。

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去世,此后三杨也逐渐凋零,英宗宠宦王振借机攫取了朝政大权,肆意妄为。大明国势因此渐衰。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王振的唆使下,年轻的英宗不顾诸臣劝阻,一意孤行,御驾亲征瓦剌。王振于期间横加干涉发号施令、使得明军进退失据,首尾不顾,终于导致“土木堡之变”,五十万明军精锐覆灭,英宗本人被俘,大明社稷几乎倾覆。

危急时刻,在兵部侍郎于谦等人的奋力措施下,在京朝臣以皇太后的名义,奉宣宗次子郕王朱祁钰为皇帝,组织抵抗,击败瓦剌入侵,终于使得大明江山得以平安。朱祁钰即大明第七代皇帝----明代宗(景帝),年号景泰。

景泰元年(1450年),瓦剌将英宗释放回朝,代宗尊英宗为太上皇,南宫安置。此后因皇权的残酷性和人的自私心,使得原本关系极好的两兄弟逐渐产生隔阂,并导致翻脸。

因代宗太子早逝,自己没有其他儿子,所以诸臣建议立英宗长子为太子,致使代宗大怒,处置惩罚谏言大臣。

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病重,朝中以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为首的内外诸臣,为谋求更大利益,铤而走险,私自至南宫,迎太上皇直驱皇宫,并夺取宫门,使英宗得以重登皇位。这就是“夺门之变”。

之后,英宗杀害于谦,废黜二十八岁的代宗为郕王,并暗害重病的代宗。并于当年即废“景泰”年号改元“天顺”,这是大明第二次当年改元(第一次是成祖将建文四年改洪武三十五年)。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重登皇位,经历过风云变幻、大起大落的皇帝逐渐稳重、成熟。当年的夺门“功臣”,被一一剪除,一批干练、忠诚的官员被提拔重用。英宗在他第二个皇帝任期内,总算是有了一些帝王风范。

天顺八年(1464年),三十八岁的英宗去世,死前遗命“废除人殉制度”,这也是他为天下所作的最值得称道的好事。皇太子朱见深继位,成为大明第八代皇帝----明宪宗,年号成化。

成化元年(1465年),明军平定广西大藤峡之乱,俘获诸多乱民家眷,送入宫中成为仆役。而大明的历史,也将因此改变。

成化五年(1469年),偶然检视自己私房内库的宪宗,遇见了在此担任女史、管理账务的宫女纪氏,对于她的管理工作十分满意,并因此欣赏,从而临幸纪氏。而纪氏正是五年前,被遣入宫为仆役的大藤峡所俘女子。

之后,纪氏因此有孕,并产下一子,为躲避宪宗宠妃万氏迫害,将小儿暗中藏起,直至六年后,成化十一年(1475年),宪宗才得知自己已有这个皇子。之前担忧无子的宪宗大喜,立即给这个儿子取名朱佑樘,并立为皇太子。而太子生母纪氏,不久即暴卒,传言为万氏所害。

之后十多年,皇太子依靠祖母周太后庇护,躲过多次万氏陷害,逐渐长大。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四十一岁的宪宗去世,皇太子终于得以承继大统,成为大明第九代皇帝----明孝宗。次年,孝宗改元弘治。

孝宗为人谦逊平和,对于诸臣尊敬信任,治理国家宽厚仁爱,所以弘治一朝,是大明有史以来,君臣关系最为融洽的时候。国家因皇帝的以身作则、简朴平和,国力得以恢复,而孝宗也获得了“弘治中兴”的美誉。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十六岁的孝宗英年早逝,独子、皇太子朱厚照毫无波澜地继位,成为大明第十代、也是最让文臣头痛不已的皇帝----明武宗。

正德元年(1506年),武宗继位不久,即宠幸宦官刘谨,使得朝廷大权尽被其掌握,从而干预朝政、弄权擅为,危害社稷。虽然之后刘谨被除,但是武宗顽劣嘻哈,先后又宠幸钱宁、江彬等佞臣,使得大明江山一片乌烟。期间又有宗室蠢蠢欲动,发动叛乱。幸好有朝臣李东阳、杨廷和、王守仁、杨一清等勉力支撑,国家不至于崩溃。而武宗也并不是残暴昏庸之君,尚能在朝臣规劝督促下有所作为。所以正德一朝,大明尚能维持,并北击鞑靼,南灭宁逆,保持社稷稳定。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十一岁的武宗去世,没有子嗣,也没有亲兄弟。以杨廷和为首的文臣,按照祖制兄终弟及、伦序当立原则,迎立封藩湖广安陆的宪宗第四子、孝宗之弟兴王朱佑杬(谥号献,称兴献王)之子朱厚熜为帝,继承大明皇统,成为大明第十一代皇帝----明世宗,次年改元嘉靖。

嘉靖元年(1522年),少年老成的世宗,为了尊崇生父,展开了与文臣们旷日持久的争斗,即“大礼议”。在这一事件中,看似势单力薄的世宗,面对庞大的文官集团,毫不示弱,坚决不妥协,并以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成熟手段,分化打击文官集团,最终大获全胜,奉生父为“睿宗皇帝”,入太庙祭祀。

世宗在位时,崇敬道教,举办法事,精力多用于此,并导致后期连续二十多年前不举行朝会。但是世宗为人深沉、权术娴熟,牢牢掌握大权,驾驭群臣,并不是完全不理朝政的昏庸之君。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世宗的皇孙出生,取名朱翊钧,这就是日后的明神宗。而之前三年,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遥远的辽东、边墙外的建州左卫(今辽宁新宾),左卫首领家的长子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努尔哈赤。这样的微末小事当,世宗然不会知道。而六十年后,他的子孙们,才知道“努尔哈赤”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世宗驾崩,时年六十一。因为“二龙不相见”的谶言,而一辈子都没有太子名号的世宗第三子裕王朱载垕得以继承皇位,成为大明第十二代皇帝----明穆宗,年号隆庆。

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即位后,即提拔自己藩邸的旧臣高供、张居正等,参与朝政,并修复世宗在位时的弊政,改革朝局。

在皇帝的支持下,辅臣们先后达成与鞑靼土默特首领俺答汗的“隆庆和议”,恢复北疆安宁,及落实“隆庆开海”,解除海禁,使得沿海贸易大大发展,从而使大明在嘉靖年间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大为缓解。而穆宗,也因为这些成绩,被称为“垂拱而治之君”。

隆庆六年(1572年),继位不过六年的穆宗去世,年仅三十六,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接过皇位,这就是大明第十三代皇帝---明神宗。次年改元万历。

万历元年(1573年),在皇太后的支持下,及内宦太监冯保的配合下,神宗的老师、内阁辅臣张居正得以主持实际朝廷大权,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革,“一条鞭法”即是集大成者。

在十年的主持朝政期间,以张居正为首的诸臣们实施了多项改革措施,开源、去冗、强兵、清田,大明朝廷因此财政充裕、国力得以增强,国势不坠。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逝世,神宗因之前其管教自己太过于严厉,又自奉奢侈,所以产生逆反报复心理,追削张居正所有官衔待遇,并抄家。而张居正的改革成果,也人亡政息。万历十五年(1587年)之后,神宗逐渐怠政,又因立太子之事,与朝臣发生激烈矛盾,君臣互不相让。之后神宗因无法压制群臣,不能得遂心愿,乃至消极对待,近三十年不上朝,对于政务基本不理(军国大事除外),导致朝政荒废、纲纪松弛、国势颓败。

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年),在神宗关注下,明军出战朝鲜,击败了侵朝倭寇,维护了宗主地位,这也是大明最后的辉煌。此后,继续怠政的神宗,一如既往地荒废朝政,万事不管。而当年那个辽东建州男孩努尔哈赤,已经成长起来,并在三十余年里,逐渐统一建州各部,汇集了力量,并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立国于赫图阿拉(新宾县老城),国号“大金”,即后金。并在之后连续攻克大明辽东各城,于萨尔浒一战击败明军四路围攻,消灭 其中三路,辽东震动。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五十八岁的神宗去世,而此时的后金,已经席卷辽东各地,对于大明造成巨大威胁。这些神宗已经看不见了。

而战战兢兢了二十年的皇太子朱常洛,也终于登上皇位,成为大明第十四代皇帝---明光宗。

光宗登基后,以明年为泰昌元年。他预备一改神宗怠政风格,亲历亲为,对外收复辽东,对呢内革除弊政。但是天不假年,继位二十九天的光宗,还没有来得及真正跨入自己的“泰昌”年,就在“红丸”疑案中,匆匆离世,年三十八。这也创造了大明皇帝在位最短记录,即使是全中华历史,也能排第二位。

光宗长子朱由校,都没来得及成为皇太子,就被推上前台,成为大明第十五代皇帝----明熹宗。

熹宗继位后,以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后为泰昌元年,这样就不用以明年为泰昌元年,而后年自己才能改元。这也是大明第三次当年改元。次年,熹宗改元天启,建立自己的年号。

天启元年(1621年),熹宗即安排自己的亲近宦官魏忠贤掌控内廷。魏忠贤以皇权为后盾,打击以东林党为主要目标的文官集团,消灭政敌,巩固皇权。而对外,在辽东与后金持续交战,互有胜负。至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已基本将东林党主要人物消灭殆尽,完全掌握朝政(也有熹宗在背后支持的原因),号称“九千岁”。

天启七年(1627年),在一场诡异的乘船游嬉中,熹宗落水,并导致生病,然后病重,最终驾崩,时年二十二。

在去世前,熹宗亲召唯一在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入宫,郑重地对他说:“吾弟当为尧舜之主”,从而将皇位传于朱由检。而朱由检,就是大明第十六代,也是最后一代皇帝----明思宗,年号崇祯。

自崇祯元年,至崇祯十七年(1628-1644年),思宗在位期间,国内农民起义与外部后金内犯无时不在,大明局势危急,日甚一日。虽然后金首领努尔哈赤在天启六年(1626年)于宁远之战中受伤去世,但是之后的后金政权愈加强盛,先后五次破边墙入寇,大明损失巨大。而起于陕北的农民起义也因天灾人祸的逼迫而愈演愈烈,席卷大半个北方。

内外交困的思宗,焦头烂额,十数年不得安宁,时时处于身心俱疲地步,确实是回天无力。

崇祯九年(1636年),后金改号“清”,继续加大对于大明的攻击。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军于松山之战中击败最后的明军重兵集团,并吞辽东。崇祯十六年(1643年),农民军先后攻占陕西、宁夏、甘肃、河南、四川等地,摧毁大明地方统治,建立政权。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军自陕西向京师进攻,一路势如破竹。三月,抵达京师外城。三月十八日,破京师内城。十九日,走投无路的思宗万念俱灰,于皇宫北煤山自缢身死,年三十四。

大明自洪武元年,至崇祯十七年,历经太祖-建文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英宗重祚-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十三世皇统,十六代皇帝,十七朝社稷,二百七十六年江山,至此完结。


伯虎42


历史上无数次造反都是说得比唱得都好听,什么天下为公,什么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什么耕者有其田,无人不保暖,铲除人间不平,可是说穿了都是一个样,打江山,自己坐,天下还是为一己之私。你见哪一个皇帝打下江山让给了别人,除非是刀架在脖子上,都是自己的嫡系子孙才能坐江山,享受世袭待遇。

那时候皇帝的妃子们不配备司机保镖,宫里能出现在她们面前的都是如真包换的假男人。只要没有假太监混入,嫔妃们生的孩子都是老朱家的,没有外人的血缘,纯正的朱元璋后人。

所以这乞丐皇帝打下江山一代一代往下传,血缘是不会乱的。

真要有嫔妃出轨了,那就不好说了。可那时候没有DNA鉴定,不能妄下结论。

明太祖朱元璋打下江山以后,才知道当皇帝的感觉就是爽,那是叫花子根本就不能比的两种境界,所以朱元璋处心积虑要选好接班人,把江山千秋万代传下去。

按照千百年来的接班人制度,原则上都是立嫡长子为接班人,自己的大儿子朱标就理所当然成为朱明王朝的继承者,可是朱标娇生惯养,是温室里的幼苗,尽管皇宫里每天山珍海味,营养全面,还有保健医生不离左右,但免疫力太差,先天不足后天也补不上,早早就去世了。

所幸朱标虽然走了,还留下了珍贵的种子——朱允炆,朱元璋就呕心沥血培养孙子继承自己的家业。

朱元璋知道孙子一没有什么从政工作经验,二没有根基,三没有党羽。将来接班会遇到不小阻力,于是朱元璋就面面俱到把孙子从政的绊脚石全部清除,给孙子留下了一条平坦大道,只等着自己一蹬腿,孙子继承皇位了。

朱元璋忘了那句话,堡垒最容易打内部攻破。外来的威胁消除了,内在我威胁却忽略了。儿子到底比孙子厉害,儿子朱棣趁着侄子年轻软弱可欺,就违背了老朱的遗志,向侄子发难,朱允炆这个名正言顺的皇帝还是太嫩,论狠论手腕都玩不过叔叔,还是输给了朱棣叔叔,没有完成爷爷交给的光荣使命,不但丢掉江山还丢了性命,变成冤鬼去爷爷那里诉苦去了。

朱棣不管三七二十一当了皇帝,安排侄子去见了阎王,还对外说侄子是玩火不小心玩死,这样自己的接班就成了天经地义的。

朱棣费这么大的周折当了皇帝,当然就不会舍得把江山让别人夺走,重蹈老子朱元璋的覆辙,朱棣就培养稳健老练的大儿子朱高炽为接班人。朱高炽顺利接班没有辜负老爸朱棣的期望,有条不紊地继承了皇位,可是这朱高炽也是个苦命的货,尽管干到咽了气,但只干了八个月的一把手,就把江山传给了儿子朱瞻基。

都说富不过三代,皇帝的种子繁衍多了也会变成变异,就会变成坏种、孬种,朱瞻基不是坏种也不是孬种,但却是颗平庸的种子,整天就会爱护小动物,把聪明才智用到了蛐蛐身上。可叹吃香喝辣的朱瞻基免疫力也不行,比老爸朱高炽还少活了十岁,37岁就与世长辞、告别了皇帝生涯,只当了十年皇帝。

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是个装逼皇帝,他想打肿脸充胖子搞御驾亲征,去跟瓦剌军队过招,结果被瓦剌军队打出纸老虎原形,当了俘虏。

皇帝被抓,装逼装到了家,这大明航船没有了掌舵人,情急之下于谦和大臣逼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代理皇帝,组成看守政府。这样一来似乎朱棣的种子就乱了,血缘就乱了。可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一年之后朱祁镇也许感动了上天,这货并没有跟南宋徽钦二帝那样坐井观天到最后,而是被瓦剌人释放了。

俗话说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卧薪尝胆的朱祁镇等到了机会,在军队高官石亨的支持下发动了军事政变,结束了弟弟朱祁钰的代理皇帝任期。

朱祁镇也是个短命鬼,37岁就撂挑子,接班人是朱祁镇的长子——明宪宗朱见深。

这厮是个情种,有恋母情结,爱上了比他大得多的保姆,封为万贵妃,万贵妃是个罹患不孕不育症的可怜人,怕自己失去爱情,就害死了老公和别的嫔妃所生的孩子。也是不该朱见深绝后,朱见深歪打正着,在一个宫女那里走私成功,带了私货,得以长大成人。

这私货就是太子——明孝宗朱祐樘。这系出旁门的朱祐樘很有皇帝命,当了18年皇帝,可惜也是短命,35岁就见了阎王。

朱祐樘的接班人明武宗也是准太子朱厚照,在位16年,是个好皇帝,在打仗时候跟士兵同吃、同住、同玩,还能打胜仗。在位期间,在大臣协助下诛刘瑾,平定安化王暴乱、宁王造反,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蒙古小王子,且对老百姓非常仁慈,多次开仓赈灾免赋。可惜就这样一个好皇帝,由于太爱玩,在一次潜水运动中淹坏了身体,只活了30岁。

接下来该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场了。

他就是那个让宫中所有女人都心惊肉跳的矢志不渝追求长生不老的皇帝。就因为这些个荒淫恶趣味,惹得宫女们合谋害他,差点被勒死。

嘉靖死后自己的三儿子明穆宗朱载垕接班,他是朱祁钰之后最短命的皇帝,只当了6年。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还有一位皇帝在位太短,比如明光宗朱常洛,他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这位一月天子实际上在位还不到一个月,他是明神宗朱翊钧嫡长子。

朱由校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16岁即位,在位七年。明熹宗朱由校吃仙丹吃丢了性命,年仅23岁。

朱由校死后,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也就是朱由校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由检登台,他是大明王朝破船的最后一个舵手,大明王朝的送终人。


历来现实



明惠帝朱允炆是朱元璋之孙(朱标之次子)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四子

明仁宗朱高炽是朱棣长子

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炽长子

明英宗朱祁镇是朱瞻基长子

明景帝朱祁钰是朱祁镇弟(朱瞻基次子)

明宪宗朱见深是朱祁镇长子

明孝宗朱佑樘是朱见深三子

明武宗朱厚照是朱见深长子

明世宗朱厚璁是朱厚照堂弟(朱见深之孙)

明穆宗朱载垕是朱厚璁三子

明神宗朱翊钧是朱载垕三子

明光宗朱常洛是牛翊钧长子

明熹宗朱由校是朱常洛长子

明思宗朱由检是朱由校弟(朱常洛五子)



注:图片来源网络


百花争艳只为你


明朝在歷史上存在感還是比較強的,他的皇帝也非常的多,這些皇帝大部分也都讓我們留下了一定的印象。

朱元璋

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懿文太子朱标

明太祖朱元璋第一个儿子,母亲孝慈高皇后马氏,《南京太常寺志》记载生母为李淑妃,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明成祖朱棣异母兄。 朱标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后被明成祖朱棣造反,以后下落不明。

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9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5月在位,年号洪熙。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朱瞻基

明朝的第五任皇帝朱瞻基,即明宣宗。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号,他的父亲是当时燕王封地的继承人朱髙炽。朱瞻基是朱高炽与其嫡妻张氏所生的孩子。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自幼就受父亲与皇祖父的喜爱与赏识。

朱祁镇

朱祁镇,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朱祁钰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朱见深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朱祐樘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朱厚照

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

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


明朝还剩下的几个皇帝也因为没有什么介绍的,小编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明朝的皇帝还是非常多的,如果大家还感兴趣可以自己了解,或者私信我给大家补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