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苏俄红军为何兵败华沙城下,被迫割让大片领土给波兰?

于无声处34


题主是看了《华沙之战1920》吗?其实这就是俄波两国之间的一个长期纠纷了,是是非非啊没有直白标准的,历史太久,曲折太多。



1918年,自1772年以来亡国近150年之久的波兰人复国了,复国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回波兰人曾经的领土,因此其实不仅仅是同俄国,包括立陶宛,德国,甚至捷克斯洛伐克都进行了战争。在波兰人看来,是时候找当初瓜分他的三大流氓(普,奥,俄)算账了,尤其是俄国人是最讨厌的。
(波兰政府领袖及军事独裁者——毕苏斯基)

波兰人在1918年就和俄国提过恢复1772年波兰的东部边界,在被拒绝后他们决定用武力收回老祖宗的地盘。在1919年苏俄内战时期他们占领了白俄罗斯和立陶宛,随后又于1920年4月对乌克兰发动了进攻,至5月7日占领了基辅,苏联连忙加派调防人手发起了反攻,至7月下旬已经占领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并转入波兰国内作战,8月13日开始进攻华沙。

上面提到的电影就是以发生的这些为背景的,在波兰人的抵抗以及苏联自身部队的一些问题影响下,两国不得不约定和谈,在1921年3月18日,双方缔结了里加和约,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划给了波兰,将波兰的东部边界向寇松线以东推进了150英里,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将450万乌克兰人和150万白俄罗斯人划归到了波兰的统治下。


普鲁士之魂


1920年华沙战役的失败,让苏俄付出惨重代价,1921年的《里加条约》,苏俄把1/2的白俄罗斯、1/4的乌克兰割让给波兰。

事情还是要从波兰说起。一战结束后,新生的波兰一扫123年亡国的晦气,开始谋求昔日的故土。

“我们在西面可取得多少,要看协约国打算挤捏德国多少,而东面则大门时开时闭,就看谁强行打开及开得有多远。”毕苏斯基看着苏俄动荡,鼓动波兰人向东方要土地,收复祖先故土。

1920年4月25,波兰人首先动手,在英、法、美的支持下,5月7日拿下基辅。可惜,波兰人高兴的日子没多久,苏俄调集重兵从7月4日到23日,彻底摧毁入侵的波兰军队。

兵败如山倒,波兰首都华沙已经裸露在红军的兵锋之下,眼看这个新生的国家就要崩溃……

8月初,红军前锋已抵华沙、利沃夫,毕苏斯基手里只有几个残破不全的集团军,守卫着从华沙到利沃夫长达200英里的战线。

华沙城里哀鸿遍野,华沙城外喜气洋洋,一个是哀兵、一个是骄兵。红军扫荡城郊波军阵地,完全视波兰人为惊弓之鸟,结果8月15日波兰骑兵师突袭切断红军第4集团军、第15集团军之间的联系。

8月16日,波军全线反攻,波兰骑兵主力军(第3集团军、第4集团军)强行突破红军阵地,突然从后方包抄并击溃红军第16集团军,于是红军第3集团军、第15集团军的侧后翼暴露。同时,波兰城防第1集团军、第2集团军、第5集团军全力出击,红军很快就全线崩溃。

8月25日,毕苏斯基下令停止追击红军。战后波兰官方公布,红军损失15万人,被俘有6.6万人,3万人在东普鲁士境内被解除武装。

为什么红军会大败于波兰城下?大体有以下3个主要原因:

1、波兰人团结在“爱国”的旗帜下。在亡国危机之前,大量的人参加对苏俄作战,从7月1日到8月20日,共有16.5万人参加波兰军队,提供源源不断地生力军。

2、华沙城外的红军已是“强弩之末”。连日来的奔袭作战让将士精疲力竭,各部队的战斗减员严重,更可怕的是口粮和军火缺乏供应。

3、红军的轻敌导致战略破绽。毕苏斯基敏锐发现红军结合部存在破绽,波兰可以出动骑兵切割,但是大部分红军将领“看不到”或者“不以为然”。

尽管《里加条约》结束苏波战争,然而历史性的悲剧已经埋下,后来“卡廷事件”的发生,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这场战争。


子屠龙


进军华沙,推翻波兰政权,是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层妄图通过波兰实现德国乃至欧洲共产主义革命进而世界大革命的第一步。但他们忽视了波兰官僚、商人、地主、知识分子等阶层的联合力量,一厢情愿的认为波兰的工人、贫民、雇农会站在他们一边起来革命。却不知几百年的民族争斗、宗教冲突,不是一个布尔什维克主义所能包容并抹杀掉的。在波兰保土安民的民族主义情绪被煽起后,苏俄军在波兰境内的后勤补给线路常被掐断并遭受不断骚扰性攻击,苏俄军相应的也实施烧杀抢掠政策,民族矛盾已远大于阶级矛盾,整个苏俄军陷在水深火热之中。



从军事上讲,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缺乏配合,互相争功。当西方面军攻至华沙附近时,司令图哈切夫斯基曾要求西南方面军第1骑兵集团军攻击卢布林,以掩护西方面军的左翼,西南方面军政委斯大林反而提出向南进攻利沃夫,得到前线总司令加米涅夫的批准。这就造成两方面军间存在巨大缺口,波兰军队趁机集中兵力寻隙而入,攻向西方面军第16集团军的侧后方,突击的后果是苏俄军恐慌爆发,不择道路的向后奔逃,连锁反应下第15、4、3集团军相继崩溃,严格的战场纪律也不能挽救。



苏俄军攻至华沙,早已成疲惫之师,统帅图哈切夫斯基仍不恤军情以为可一击而下,自己骄傲的安坐300公里外的明斯克司令部通过被波兰人破译的电报指挥作战。苏俄军的实力、部署方向、后勤状况对波兰人来说透明无余,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坚强的领导人实施坚决行为,苏俄军焉能不败?华沙之战不是什么“维斯瓦河奇迹”,顺理成章之事。



1921年3月苏波签订《里加条约》,割让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