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孔府菜是什麼樣的?


魯菜一直在中國菜系中有著極高的地位,明清時期,魯菜一直都是宮廷菜式。中國有四大菜系,魯菜是唯一的自發型菜系 ,它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考究廚師功力。總而言之一個字,就是:牛。魯菜的代表菜式:蔥燒海參、一品豆腐,油燜大蝦等,都是讓人們吃完後念念不忘的名菜,而在魯菜中又有一個分支:孔府菜,讓以厚重著稱的魯菜多了幾分人文氣息。

孔府菜的招牌菜是最早出現於秦朝的翡翠蝦環,這道菜說白了就是瓠子炒蝦仁,只是和別的家常菜不同,這道菜那是有大V秦始皇加成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一門心思就是尋找長生不老藥,還召集了一批方士術士為他煉丹、治膳,但是長生不老藥豈是一介凡人能煉製得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秦始皇的身體仍無法阻擋的日漸虛弱下去。

這個時候,有方士提出將金丹與翡翠環一同食用,能長生不老。秦始皇聽完大喜,方士倒是出完主意就跑了,這麼荒唐的方子,誰來落實呢?翡翠又不是真的可以吃!這個時候一位膳師冒著被殺頭的風險,絞盡腦汁製作出了可食用的“翡翠環”,說是翡翠環,其實就是瓠子言其色,蝦環言其形。這道御膳端上桌,雖然沒用真正的翡翠,但架不住味道好啊,秦始皇吃過之後覺得神清氣爽,從此天天要吃,此菜便由此成了千古名饌。

而後,秦始皇終究沒能長生不老。但因為賣相口味甚佳,這道翡翠蝦環卻流傳了下來,頗受食客喜愛。只不過從前的瓠子,漸漸換成了黃瓜。它的做法並不難:黃瓜切圓片後,掏去內瓤成環狀,再將處理好(裹上雞蛋清和澱粉)的基圍蝦從黃瓜中穿過做成兩個扣在一起的圓環。鍋裡燒水,放入生薑、香蔥。蝦環入沸水去腥,最後再放入加入橄欖油的鍋中將蝦肉炸制顏色微變。

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這道菜一定要用橄欖油烹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出兩種食材的本味,還會帶來一種清甜的口感,用豬板油或者植物油都不能做到這一點,反而增添令人嫌惡的油膩。最後一道工序,是炒鍋留少許橄欖油,加入蔥姜水、料酒、雞精再倒入蝦環,用水澱粉勾芡即可出鍋。

剛出鍋的翡翠蝦環味道清爽,透著絲絲鮮香,菜如其名有種翡翠般的質感。蝦肉嫩滑,黃瓜清香,一紅一綠的配色也極其誘人。世間美味千萬,很少有菜能做到真正色香味俱全,而這道翡翠蝦環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做到了完美,那麼,各位有沒有吃過這道孔府名菜,又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交流討論。


七妹下廚房


眾所周知,孔府菜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官府菜之一,已經被國家文化部門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從非遺的定義來看,孔府菜是以“孔府烹飪技藝”的名稱出現。所以說孔府菜什麼樣的,答案能寫一本書,從宴會名饌到家常菜譜,從湯羹主食到糕點小吃,從酒水到飲茶,從餐具到禮儀,從技術到用料,無一不是孔府菜的組成部分,它是一個完整的獨立體系。以下簡單介紹兩大點:

一、按照不同場合的用途,大體可分為祭祀、宴用、家常菜餚三類

1. 祭祀。 可以說,孔府的飲食文化起源於祭祀活動,祭天地鬼神,大部分又是祭孔的,這種帶有宗教色彩的活動,非常的嚴謹和虔誠。所用的食品 從最初的“太牢”(牛、豬、羊各一),後面逐漸增加,禮器二十幾種(爵、尊、觚等),食品也逐漸豐富(冷食,主要糧食作物黍稷粱稻,餅,醢就是肉醬,胭乾肉、醃菜等)以及,到了孔子後代生活逐漸奢侈,山珍海味應有盡有,用料從蒸窩、魚翅、鮑魚、海參一類到瓜果蔬菜。

2.宴席。 這是最為豐富的,經常用於迎接皇帝、王公大臣、各地地方官員、親朋好友以及府內喜慶祝壽之類,孔府是三天兩頭擺宴席,製作宴席菜餚是廚師們主要任務。不同規格宴席有差別,主要分為冷菜、 頭菜、大件、行件及飯菜(和我們今天的宴席大概類似,就是複雜點)。

冷菜,6-24個不等,多以動物肉、臟器為主,以及一些蔬菜。常見的: 麻辣參絲、白肚、醬肉、燻魚、熗雞絲、香腸、滷鴨、醉蝦、松花蛋、鹽水花生、醬雞排、鹽水鴨、芥末白菜、海蜇、拌三絲、鴨胗、臘腸、風雞、白切雞、鴨掌、辣白菜、燻豆腐、拌肚絲、雞爪、油燜筍等。

頭菜就是非常重要的,現在農村的宴席中還是講究這個的。孔府菜中很多宴席名字就以頭菜命名,有“燕菜席”、“魚翅席”,頭菜基本能代表宴席的高低規格,如七十六代孔令貽進京給慈溪祝壽的早膳,頭菜便是“萬壽無疆”的“燕窩四大件'。

大件菜,就是大菜,和頭菜沒有嚴格區分,“魚翅三大件席”、“海參三大件席”這樣的,常用的據記載有一百四五十種(《孔府檔案》)。 行件,就是熱炒,4—24個不等,數量比大件多,質量 不能超過大菜,這個質量主要就是用料的規格。

3.家常。是“衍聖公”一大家子日常飲食包括節日的,一部分和宴用菜餚是想通的,不嚴格區分,相對而言隨意,實惠為主(當然和平常人家比還是奢侈的)。有些記載,一個七口之家的孔府,一年用掉豬肉5500多千克,香油400千克,不知道是怎麼吃的!很多應該適合官員、親戚,客人朋友一起的。下面摘抄了一部分清光緒年間五月份幾天的用膳情況(咂舌吧!):

二、孔府菜所體現的孔府飲食文化思想、價值取向和文化傳承

回答孔府菜什麼樣?除了看到幾百種菜品佳餚之外,更多是它所蘊含的飲食文化內容。比如:它是中國古代社會官

府菜的最高代表,地位和時間上都是;孔府菜體現儒家“禮食”思想,這從它的起源和各種祭祀活動可以得出結論;體現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多重飲食文化特徵;注重飲食中的四時變化、飲食搭配;製作工藝的考究等。一句話,不僅僅是一種飲食活動,文化現象,它是中國飲食史上乃至世界飲食史上的珍貴文化遺產。

最後,小編囉嗦兩句,現在有人覺得吃孔府菜不咋地了。額,要麼是大家平時吃太好,現在美食太多了,還有就是一些路邊小店也敢掛著孔府菜的招牌,讓人哭笑不得!就說在明清年間,人家也是僅次於皇宮的豪華水平呢。想說,那些想掛這個招牌的老闆們,先把酒店環境氛圍,服務禮儀提神下,對孔府那麼多筵席好歹瞭解幾個再經營也不遲啊!

(文中引用圖片內容參閱《中國魯菜——孔府菜文化》一書,關於衍聖公的飲食研究,感興趣的可閱讀 趙榮光教授的《衍聖公府檔案食事研究》 by GSN)


亞洲食學論壇


孔府菜是中國四大官府菜之一,秉承著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宗旨,其菜餚品類繁多,烹調講究,不但廣受一眾名士所推崇,更是連清代宮廷都曾下旨要求衍聖公為皇家進獻美食。

孔氏家族緣起于山東曲阜,因而孔府菜得山東地利,以魯菜為主體,同時廣採博搜,將江南與內地的烹飪技法融為一爐,從而形成了嚴密而科學的配菜製作方法,最終成為我國古代飲食文化的珍品之一。

雖然當年名動京師的孔府宴如今是吃不上了,不過好在還有檔案可以讓我們一窺究竟,以孔府為慈禧太后壽辰進獻的一席早膳為例按:

海碗菜二品、八仙鴨子一品、鍋燒鯉魚一品、中碗菜四品、清蒸白木耳一品、葫蘆大吉翅子一品、壽字鴨羹一品、黃燜魚骨一品、大碗菜四品、燕窩萬字金銀鴨塊一品、燕窩壽字紅白鴨絲一品、燕窩無字三鮮鴨絲一品、燕窩疆字口蘑肥雞一品、懷碗菜四品、熘魚片一品、燴鴨腰一品、燴蝦仁一品、雞絲翅子一品、碟菜六品、桂花翅子一品、炒茭白一品、芽韭炒肉一品、烹鮮蝦一品、蜜制火腿一品、炒王瓜醬一品、片盤二品、掛爐豬一品、掛爐鴨一品、素食二桌、蒸食四盤、爐食四盤、豬肉四盤。

縱觀整個孔府宴佳餚羅列,我們還可以看到比較特別的地方,比如中碗菜四品,燕窩就是通過四個鴨菜擺出了萬壽無疆的字樣,這是專為慈禧賀壽的心意。再比如還有一桌豬肉和羊肉,其實就是看碟,不為吃,因為皇宮裡素有講究吃一看二眼觀三的用膳習慣。由此二處可見孔府宴的精美與考究,也難怪其足以堪稱為山東人的驕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