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山西稷山“新八景”记

稷山县,位于山西省西南,运城市正北端。这里历史悠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稷山八景”一直被历代官民、文人赞咏不已,引为佳话。它们分别是:稷峰叠翠、玉壁秋风、汾水孤舟、文洞飞云、姑射晴岚、仙掌擎月、羲陵晚照和甘泉春色。稷山古八景,据研究,在宋金时代就已有此名称。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有的景点已经荡然无存,为进一步提高稷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擦亮稷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渊源的历史传承”人文旅游品牌,打造优雅稷山,实现绿色崛起,拓展宜居宜业宜游“四基地一名城”的文化外延。笔者历时半年探索、寻访,草拟稷山新八景以及诗咏,附录如下:

稷山新八景

粒食之祖——稷王庙

暮鼓晨钟——大佛寺

枣园春秋——观景台

鸟鸣林泉——民乐园

老泉古村——马趵泉

壁画瑰宝——青龙寺

砖雕观止——宋金墓

山崖烽火——马家沟

稷王庙

稷王庙位于稷山县城步行西街,是传统祭祀后稷的专门庙宇,又名“无梁殿”,因整个建筑没有通长大梁承托而得名。庙内现存主体建筑有后稷楼、姜原殿、献殿及钟鼓二楼,为元代始建的华夏朝拜农圣的一座最大、最完整的庙宇。稷王庙蕴涵的“三绝”闻名遐迩,分别是其精湛的石雕、美妙的木刻和壮美的琉璃。稷王庙1963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粒食之祖

——题稷王庙

粒源自兹始,社稷启泰初。

跋涉三千里,为民可果腹。

元元赖有斯,犁灌五谷熟。

饱暖知礼节,进退皆可度。

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之上,旧称佛阁寺,又名“清凉院”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殿内存有释加牟尼坐佛一尊。佛身是以土崖雕塑而成,该佛像依崖雕塑,高20米,宽6.7米,气魄雄伟,保存完好,故俗称“大佛寺”。佛身串通阁之上下,攀木梯登至楼顶,不仅可瞻佛之全身,稷山县城全景历历在目。稷山大佛被学者誉为土雕大佛华夏第一,伴着暮鼓晨钟,别有一番超然神韵。

暮鼓晨钟

——题大佛寺

佛看汾水默默流,

槛外不计几春秋。

千年古刹今又兴,

暮鼓晨钟惹乡愁。

枣园观景台

稷山县既是华夏农耕始祖后稷故里,又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红枣之乡”,稷山板枣位居“中国十大名枣”之首,该县是全国红枣产业十强县。稷山板枣栽培历史已有数千年,现仍有唐代的枣树存活,而千年以上枣树就有1.75万棵之多。后建观景台于枣园,鸟瞰万亩枣园春华秋实,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枣林春秋

——题枣园观景台

凭栏一望枣园春,

列干芳林先吐芬。

不待蝶戏与蜂舞,

刺棘枝内结丹心。

民乐园

稷山县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化品位,着力“森林县城”“双宜县城”建设,大力实施绿化工程,把一条污水横流的城中排水沟建成了一座集休闲、娱乐、健身、观赏于一体的开放式生态公园。该园面积虽只有500余亩,但西北连接占地850余亩的森林公园,南边毗邻总面积718.23公顷的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该县风光的“黄金扁担”。

鸟鸣林泉

——题民乐园

碧水绕青荷,幽林抱奇径。

花隐寂云落,晨露湿棋枰。

园圃多深意,怡心秀石听。

抱膝有明轩,写意抚古松。

马趵泉

马趵泉村离县城23公里,村名的来历与李世民有关,现存有秦王射箭遗迹。传说李世民与隋军交战,兵败逃至此地,三面环山,退路难寻,且人困马乏,饥渴难耐,李世民对天长叹。绝境中,李世民的坐骑白龙驹一声嘶鸣,双蹄往地面猛劲一刨,一股清泉瞬间喷涌而出。秦王借势跃山而出。

该村是个典型的山中石头村,村中房屋均依山势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院落之间有石头铺就的狭窄小道,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

老泉古村

——题马趵泉古村落

三面峰峦一线天,

石墙青苔不知年。

群山聚立有豁口,

野老指点唐王箭。

仰望莫辩南与北,

迷巷无论后或前。

马趵清泉汩汩流,

只疑身在桃花源。

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稷山县城西2公里处,始建于唐代,寺内元代壁画与著名的永乐宫壁画齐名,对研究中国绘画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殿中有元至正、至元和明永乐题记,全殿壁画技法纯熟、线条刚劲,画面着色浓重艳丽,人物性格刻画细腻,堪称工笔重彩人物画中的精品,尤其是“唐僧取经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当地人的细心呵护,抗日战争期间,它先后两次有惊无险躲过日寇的劫掠。

壁画瑰宝

——青龙寺

纤毫绘世界,菩提示知觉。

统摄三生事,照察心兴灭。

一丝妄念起,烦恼接踵至。

万端由善径,便是光明界。

宋金墓

宋金墓位于稷山县城西马村,是全国唯一完整的金代古墓群,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四座仿木构建筑,且为四合院式的砖质雕花墓。墓室装饰优美精湛,生动逼真。雕刻的门窗隔扇,滴水猫头,禽兽花草,墓主夫妇,书童侍女和泥质套塑的“二十四孝”等,宛如光临一座陈设工艺珍品的地下宫殿,为研究宋金时期的戏剧雕刻和建筑提供了实物佐证。

砖雕观

——题宋金墓

奢宋乱金叹生活,

富贵穷通又如何?

若非木石见天日,

空留悱恻鬼悲歌。

马家沟革命旧址

马家沟革命旧址位于稷山县最北端,距城23公里,吕梁山南麓的晋家峪峡谷之中,这里峰峦叠嶂,丘陵沟壑纵横交错,易守难攻。

抗战时期,稷山县抗日民主政府驻扎在这里,以县长陈捷弟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山后1000多米的青山翠野中更有我国特有野生植物矮牡丹、五味子等百余种中药材,抗战后期,该地因中药材资源丰富,一度为游击队后方医院。

山崖烽火

——题马家沟革命旧址

马家沟里燃星火,

狼烟四起吕梁山。

崖边牡丹卓卓立,

不与倭寇花圃艳。

豆油灯下著良策,

手刃贼酋马首前。

追思峥嵘当年事,

今抚栏杆心凛然。

山西稷山“新八景”记
山西稷山“新八景”记
山西稷山“新八景”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