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重慶叫“一碗水”的地名有三個,你知道他們名字的來歷是什麼嗎?

“一碗水”這個個地名,我知道的有仨。

小時候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心裡就想著,取這個名是不是因為,古時候人們走路口渴了,在一碗水這個地方有一個善良的老婆婆給過路人免費一碗水喝呢?

言歸正傳,我們先來到渝北一碗水:

《江北縣誌》中記載了一個歌謠:好個興隆在巖邊,好只石鞋無人穿。好朵蓮花無人戴,木耳飛過仁睦灘。兩口喝乾一碗水,坦坦平平下寸灘。

重慶的外地人,可能很多都知道雙鳳橋,其實一碗水在歷史上的知名度甚至超過雙鳳橋。為何,大地方知名是因為這裡是經濟文化中心,小地方出名,多半因為這裡地處交通要道,一碗水屬於後者。

一碗水的歷史算是很悠久了,南宋淳熙六年(1180年)既建場,一碗水場鎮有一個廟,裡面神像腳下石上有個小水凼,樣子像個大碗,深約30釐米,直徑約40釐米,碗內終年有泉水,人們來趕場,渴了會到這裡來喝水,故名一碗水。

重慶叫“一碗水”的地名有三個,你知道他們名字的來歷是什麼嗎?

一碗水還有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一碗水附近的廟裡面住了一位和尚,叫了然。瞭然和尚唸佛誦經辛苦虔誠,如來佛祖深受感動,託夢告訴他“從今往後他不用辛苦化齋了,天黑到山坡下取米,瞭然聽了就到山下這個碗口大的石凼裡舀一碗米,這一碗米恰好夠了然一天的食量。但瞭然因為有了這個福利,便懶散了,天天睡大覺,甚至連下山了取一碗米都覺得麻煩,他想一次多取點米,就把石凼打大了很多,至此,這個碗裡就沒有米了,只有一大凼水。

故事當然是個傳說,但一碗水真真實實還發生過戰事,算是古戰場。順治三年(1646年)12月,張獻忠的起義軍重慶明將曾英在這裡交戰,明兵潰敗。

綦江古劍山一碗水:

就在沐瀾溪谷旁邊的古劍山上,有個名副其實的“一碗水”。

在去古劍山雞公嘴的途中,路旁崖下有“一碗水”,這隻大碗是由當地土窯泥土燒製。碗上方一條小溝源源不斷往下流水。水流小,小到肉眼看不出水在流動,嚴寒酷暑長流不絕。

傳說,這隻土碗是當年濟公和尚的缽。傳說濟公和尚慕名到雞公嘴的菩薩的時候,路途中一老人渴得受不了,問濟公討水喝,濟公將自己的水袋給了老者。可上山的人見此都來討水喝,濟公頭大,突然他想到一個法子,他將缽放在路邊,用法力引來一股泉水流到碗裡,供路人解渴。據說有人覺得這隻碗是寶,想偷走,但無論使多大勁也沒法搬走碗,而碗一直保存到現在。

重慶叫“一碗水”的地名有三個,你知道他們名字的來歷是什麼嗎?

古劍山一碗水真實拍攝

另外一個版本,說南州城裡曾住著有一位叫佬楞的老人,佬楞家祖輩都靠賣涼水為生,家裡三個兒子都在給別人打小工,小兒讀了點書,但用處不大,老人一直行善積德,每年菩薩生日都會用最好的香燭上雞公嘴淨音寺敬供。

某觀音菩薩生日的前一天,佬楞遇到了一位衣不裹體的病瞎子,瞎子問佬楞討飯,佬楞將家裡僅剩的一碗飯給他。瞎子吃完飯將碗交給他,並告訴他雞公嘴的路陡得很,途中無水解渴,叫他明早上在碗裡裝滿水,將碗放在路途中供路人解渴。

老人納悶,這碗能裝多少水,怕是走到上山,碗裡的水就灑光了。瞎子的這隻碗特大,佬楞按瞎子說的做,奇怪的是過路人都來喝水,但水就是不幹。佬楞這才明白,原來那個瞎子是神仙變的。於是他在菩薩面前許願,第二年他小兒就中了狀元。他一直修廟築路,救濟窮人做好事。後來,那個碗就一直留在了古劍山。

重慶叫“一碗水”的地名有三個,你知道他們名字的來歷是什麼嗎?

萬州一碗水

萬州區龍寶山山腰有一泉眼,積成—清亮的小水池。傳說,人喝了能延年祛病,人們都在這裡來挑水,說這是龍寶山的龍水,是神泉。

餘老歪是當地的壞地主,指示手下的打手以木板蓋住泉池,不準別人挑,只供自己一家吃喝、洗腳、洗澡。但某天傭人只挑了兩桶稀泥湯,餘老生氣,罵道:“哪個要這稀泥湯湯!”傭人表示那神泉被挑幹了,只剩這稀泥湯。餘老歪前去泉水處看,氣急敗壞,讓傭人在此等破壞泉水之人,這人晚上回來說,是彩虹下凡來偷的。餘老歪不信,跑去掀開木蓋,並在泉邊石頭旁的草叢裡躲起來。突然晴朗的天空下起大雨,把他淋慘了,但他還是忍住了;當天放晴後,龍寶山山一道彩虹朝神泉伸下一隻手,用銀碗在神泉中舀水。餘老歪急了,跑出來舉柺杖打彩虹手。彩虹手一鬆,銀碗掉下來。餘老歪攤開手跑去接銀碗,但銀碗就落地,隨之一聲巨響,將地砸出一盆狀凹坳,更將餘老歪被活埋了。

此凹地形為碗狀,石土掩住了神泉的泉眼,石頭縫浸出了一股清泉,有人在此修建一水池,來這裡挑水的人又多了,很多人將家搬到神泉邊上,漸漸的,這裡成了一場鎮,人稱“銀碗水”,後來演變成“一碗水”。

(編者:沐瀾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