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發現肺結節,醫生讓3個月複查,會不會變成晚期肺癌耽誤治療呢?這期間要注意什麼呢?

影像科豪大夫


這樣擔心、憂慮的患者實在是太多了,但我只想告訴你,這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嚇自己!

從診斷報告去真正瞭解”肺結節”!

“肺結節”的診斷字眼大多數就是出現在我們平時去拍胸片時候,這時候第一感覺“肺里長了一個東西”,不過注意:跟你說是肺結節了,那說明這東西不大!不然就叫做腫塊了!臨床上,把肺內直徑≤3.0cm、單發的、形狀像圓形或類圓形的結節性病變稱為肺結節,而把直徑>3.0cm以上的病變就叫腫塊了,腫塊相對肺結節來說,其惡性率相對較高。不過注意:有些肺結節除了可能是肺癌外,還可能是一些良性腫瘤,如錯構瘤、肺炎症性假瘤、硬化性血管瘤等等,而且肺結節大小與良惡性有關以外,患者年齡、結節位置等等都與良惡性有關!


那麼臨床上,遇到肺結節,一般是如何處理的呢?

有一點如果你對了,其實你可以先不用太擔心!那就是你已經去的是正規的醫院,找了專科醫生,經過分析判斷後讓你3個月後複查的!除了醫生要對你、對他自己負責以外,他肯定是按臨床上對肺結節程序處理後做出的診療意見!


臨床上,發現肺結節,首先對肺結節進行分類,根據直徑大小分為:微小結節(3.0—5.0mm)、小結節(5.0—10.0mm),結節(10.0—30.0mm)等,然後再根據拍的CT片,看結節密度,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非實性結節,通過對結節的大小、內部徵象等進行分析判斷,然後詢問你是否有一些臨床症狀,如呼吸、疼痛等等。其次,對肺結節要進行一個生長速度判斷,注意:這在第一次發現結節時候,目前醫生確實很難快速判斷其生長屬性,很多醫生在面對目前毫無任何臨床症狀,清晰可見,邊緣清楚的肺結節時候,會讓患者3個月、6個月甚至一年後做一個定期的隨訪複查,根據複查情況做一個良惡性鑑別!


  1. 結節大小無改變,甚至還變小了,或發現結節內部鈣化灶或呈現爆玉米花樣改變者,結節邊緣光滑等等,那麼這種情況良性比較多,不需要做太多的處理!
  2. 如發現3個月,甚至半年內結節就出現增大或者增多,同時結節密度出現明顯不均勻,患者還有時候出現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再做一個CT增強,發現有有一些棘突徵、毛刺徵等等,那麼極可能是一個惡性傢伙!


所以,你最需要做的就是遵醫囑,定期複查!特別是對於難以鑑別的肺結節,定期隨訪複查對肺結節的鑑別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的肺結節的原因有很多,提前做創傷性的檢查未必是一件好事!


醫學小偵探


我是小影大夫。肺小結節,分為良性和惡性。體檢發現的肺結節大多數是良性的。真正是肺癌的很少。對於影像上無法定性的肺結節,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隨診複查。不用擔心,3個月的隨診時間不會增加轉移的風險,癌症有生長的時間,只有在影像上比較小的結節,不確定的結節才會建議隨訪複查,如果病灶變大了,那麼就要積極處理。如果維持不變,說明是良性或者惡性成程度不高的肺癌。


肺結節為什麼要隨訪複查?

胸部Ct是發現肺結節最好的檢查,典型的肺癌有分葉毛刺,胸膜凹陷徵,這些都能在Ct上診斷出來。Ct報告上寫著考慮肺癌,那就要馬上手術切除治療了。但是對於一些小結節,特別是<1cm,>0.5cm的小結節,沒有典型肺癌的徵象,但是又不是特別放心的結節,就需要建議三個月隨診複查。如果結節<0.5cm則建議一年後複查。

複查是對無法定性小結節最好的處理手段。因為大多數結節都是良性的,不能檢查發現一個肺結節就要做手術切除,那得多少人無辜的接受了不必要的手術。只有在複查中結節變大了,或者有惡性徵象,才建議早期手術切除。


隨訪過程不會導致肺癌轉移

雖然隨訪的肺結節都是比較小的,大多數是<1cm,腫瘤的生長需要一定時間,磨玻璃結節的生長速度更慢,基本以年計算,一年可能才長大幾mm左右,更不會3個月就出現了轉移的說法。Ct上說三個月複查,是沒有長大惡性的徵象,說明惡性程度不高,同時但是也不能排除肺癌的情況,三個月的時間。如果肺結節增大了,那麼惡性可能性大。如果不變,仍然不能除外惡性,還是可以繼續半年後複查。

很多朋友體檢發現了肺結節就整日提心吊膽的,其實<0.5cm的結節,根本不用過於擔心,一年後複查即可。有些朋友整天睡不著,吃不好,如果這樣的話,那就去切了,是良性的要開心,惡性的也要開心,因為提前做了手術。切的不是結節,而是心安。



小影大夫


不會的。

其實癌症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早期階段,癌細胞總體數量的增殖還是比較緩慢的,據研究,支氣管肺癌結節的平均倍增時間大約在4-8個月左右。

肺部結節指的是發生在肺部的局灶性、類圓形、影像學表現密度增高的較小病灶,直徑小於3cm,超過3cm的則被稱作腫塊,小於1cm的被稱為肺小結節,而小於5mm的稱為微小結節。

一般醫生讓定期複查而不是立即處理的結節,直徑都會在1cm以下,或者0.8cm以下,也就是肺小結節。因為這時的結節很小,穿刺困難,難以取到病理,而且PET-CT對於這種小結節的性質分辨率較低,所以,難以定性。

這種情況下怎麼辦?一般是根據結節的影像學特點,建議2-3個月複查對比。良性結節因為增殖緩慢,所以基本上不會有有變化,而惡性結節會較前有增大,或發生形態學改變。

即使是肺癌,像這種早期的癌症,一般在2-3個月內不會發生大的侵襲,也不會演變成晚期癌症,所以不用擔心。

綜上 ,這種尚不能判定性質的肺部小結節,定期複查是一種診療的必要手段,期間的生活工作沒有特殊要求,也不用服用治療藥物,注意複查時間就可以了。


深藍醫生


肺結節,尤其是小的肺結節,難以定性,因此有一些需要通過複查來根據起變化進行定性,也就是良性?惡性?還是炎性?

這個怎麼理解呢?

一些惡性的肺結節,比如肺癌,在很小的時候其表現的有可能跟良性的結節一樣,可以理解為很善於偽裝,而大的肺結節或腫塊,往往會有一些蛛絲馬跡,放射科大夫根據這些蛛絲馬跡來分析其惡性的可能,難以定性的可以活檢,比如支氣管鏡或者CT引導下的穿刺活檢等。

那小的結節為何不直接穿刺活檢?

幾個原因,主要的是比較小,難以穿刺,另外,很小的結節,比如實性的,良性的多,惡性的少。穿刺活檢的特點是陽性結果可靠,而陰性結果這需要綜合分析。比如穿刺了是炎症,有一種可能是沒穿到瘤子,所以還需要結合影像決定是否要再次穿刺等。而磨玻璃結節,除了不好穿刺,有一部分可能是炎性的,經過複查會消失的,如果此時穿刺,有些太盲目,假如持續存在,有很大可能是AAH,AIS,MIA等,這些組織病理學要確診,靠穿刺是不夠的。



所以,複查就成了一個重要的手段。

通常,對首次發現的小磨玻璃結節,需要3到6個月複查第一次,看看是否炎症,如果吸收了就不用再管,若持續存在,需要根據大小密度等決定隨訪間隔,或其他檢查。

實性結節,一般第一次複查很少有三個月的,多數六個月到一年。

臨床上,絕大多數的肺結節,臨床建議短期複查的,不會從早期變成晚期。

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小細胞肺癌,這種癌有可能在兩次檢查間隔內發生,而且一發現就是晚期。好在,這種情況並不多見。


放射科楊大夫


發現肺結節,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會變得寢食難安。正如這個問題中所提到的,擔心會不會下次複查時變成晚期了?到底多長時間隨訪比較合適?有沒有更安心的辦法?要注意什麼?一個結節往往牽動著全家人的心。

其實查出肺結節首先不要著急,大部分結節並不是肺癌。並且關於肺結節的診治目前都有規範的方法。其中定期隨訪是醫生經常採用的方法,這個是根據結節的不同情況來定的。對於結節比較大的又是高危的,醫生一般會讓做活檢進一步確診(如下圖),具體要結合肺癌CT影像學報告來判定。



並且在隨訪的過程中,醫生會密切觀察肺結節的變化,隨訪的時間也是有循證醫學依據,對應也有相應的策略,不用過於擔心會不會變成晚期等情況發生。

但是,查出肺結節又不要掉以輕心。畢竟肺結節非常複雜,各個醫生的經驗和習慣又不同,對結節的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我們在門診經常會有一些患者拿著片子過來說當地醫院說是肺結核(北京胸科醫院也叫中央結核病研究所),結果進一步確診後發現是肺癌。也有一些患者拿著片子來看門診,看影像學結節體積挺小,但從我們經驗來看,惡性可能大,結果確診後真是惡性。當然也更多的患者拿著肺結節的片子,天南地北到處找醫生看(其實只沒有什麼問題)。



舉這些例子想告訴大家是,如果發現了結節,千萬不要著急,肺結節不是肺癌,但更不要掉以輕心,因為如果不密切關注結節變化或在最開始時候出現誤診,後果還是很嚴重的,根據我們自己多年的經驗,建議這樣做:

1.拍完片子後(不是胸片,要做胸部CT)一定到大醫院(三甲醫院)找有經驗的胸外科醫生。這個問題上說的是3個月複查,估計結節>6mm,屬於相對有點風險的,這種情況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多找幾家醫院的門診看看。一般一家胸科醫院,一家腫瘤醫院,一家綜合性醫院。這個不是教大家不相信醫生,而是各個醫生的經驗不同,參考多家醫院可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現誤診。當然現在互聯網也比較發達,可進行會診,也不需要到處亂跑。

2.一定要按時,定時複查,有的病人一聽說沒事,一年半載也不按照要求來複診,或有的病人說反正不是大問題我就隨便找個地方複查,一般不建議這樣。

3.不要過於焦慮。經常有患者找到我們說,大夫,要不做手術吧,我實在忍受不了煎熬了。還有的患者說要不我每個月做一次CT,還有的說我條件比較好,每個月做PET-CT行不行。其實醫生會綜合各方面給一個最合適的選擇,患者過於著急和擔心,反而會影響病情。

4.最好禁止抽菸,做不到的那就吸菸量減半。以前喜歡熬夜的就早點睡,當然喜歡發脾氣的家裡最好買個沙袋,生氣時練練發洩出來。其他方面一旦有呼吸系統疾病及時就診,別拖著。如果是女性,廚房活動可以減少一些,另外,家裡一定要禁止二手菸(二手菸和一手煙一樣都容易致癌)。不喜歡鍛鍊身體的就不要勉強,其他方面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5.生病的時候最擔心的和最關心你的還是自己的家人。




醫問毅答


一般情況下,既然專業醫生建議你3個月複查的肺結節,在此期間出現惡變可能,並且直接到晚期肺癌的可能性極小。對於疾病的預測,醫學上不存在絕對的肯定或否定,只能按概率計算。但這種短期進展為晚期癌症屬於極小概率事件,其發生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計。如若發生,一是可能初期存在誤診,二隻能說明你運氣“爆棚”。

一般來講,發現肺結節,其複查時間的長短,是根據發現的最大結節的大小、質地、形狀、性狀及患者臨床症狀等決定的,醫生懷疑肺結節的惡性可能程度越高,建議複查間隔時間就越短,3個月複查一般屬於中高危結節範疇,此過程多少與醫生的經驗及檢查結果精確度有關,存在主觀因素,難免有誤差。

肺結節的定義是,通過影像學資料在肺實質內看到小於75px的、不位於肺門的、結節狀或類圓形的高密度影。如果結節的直徑大於75px,我們直接稱之為腫塊。一般來講,結節的大小與其惡性程度呈正相關,換言之,結節直徑越大,其惡性可能性則越大。其中,若是結節直徑在20px-75px,或是其直徑雖然小於20px,但是結節分葉、毛邊、胸膜牽拉等疑似惡性體徵,需要3個月後短期複查。

如果真想知道肺結節是不是惡性的,則需要對肺結節進行穿刺後取病理組織進行活檢。但是,穿刺活檢屬於有創的操作,且操作起來有諸多風險,所以,一般除非高度懷疑惡性,不會直接上來就做活檢。且活檢也可能因為取材等受限出現假陰性可能。所以,動態監測是較為穩妥的辦法。

在此期間,除了努力克服心理上的煎熬外,還需注意生活習慣的改善,例如戒菸、正常規律作息、預防感冒等。此外,吸菸會使得結節的惡變風險增加20倍。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杏花島


肺結節是一箇中性詞,當我們不知道這個肺部腫塊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或者說到底是良性病變還是惡性病變的時候,我們就說這是一個結節,我們不定性,不知道它好壞,只知道是一個東西在肺裡面。


如果胸部CT看到這個肺結節不像是惡性病變(如果是肺癌的話,肺癌腫塊會有明顯明顯的特徵的,比如毛刺徵、分葉徵等),但又不能100%排除時,醫生會建議我們定期複查。其實你不選擇定期複查也可以,你可以去做肺穿刺,找到這個結節,穿刺一點組織出來化驗,看看到底是啥玩意,看看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或者你也可以直接開胸手術,把這個結節取出來,切出來,化驗,看看是良性還是惡性。



但是有沒有必要呢?為了一個小結節,而大動干戈,有沒有這個必要?動手術不管是有害身體,而且費用也不小,如果醫生覺得這個結節的惡性機會不大,甚至說是很小,那麼就會建議你動態複查,比如3個月後重新複查胸部CT,看看這個結節有沒有變化,如果還是沒有變化,那就繼續觀察,比如再過3-6個月再次複查。


如果3個月後結節增大了,或者是有惡性病變的可能了,這時候醫生即便是冒險,也會幫你做肺穿刺,或者通過支氣管鏡下穿刺取出組織來活檢,判斷結節的性質。


一般來說,一個小結節,不大可能在3個月內發展為晚期癌症,這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癌症的生長也是需要時間的,而我們3個月就複查了,如果有變化我們也能及時發現。但是,醫學無絕對,所以醫生會充分告訴你,結節有惡變可能,但這個可能性很低,可以繼續觀察。


曾經有一個呼吸科的主任,體檢發現了肺結節,很小的,不大0.5cm,當時大家都以為是良性的,都說可以繼續觀察,因為這太常見了,基本上都是良性的,但這個主任不放心,總覺得心裡不舒服,強烈要求下給做了穿刺活檢,活檢提示是早期肺癌。太幸運了,後面手術很成功,這個主任現在都還在。所以這個結節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真的不好說,只能說絕大多數這樣的結節是良性,但是要動態觀察,沒人敢打包票它就是良性。


在複查這個期間,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好心態,定期複查。不要擅自去吃什麼藥。


李鴻政醫生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肺結節不等於肺癌。肺結節可能是炎症、黴菌、結核等多種因素造成的。不要因為體檢查出肺結節,就給自己判了死刑,惶惶不可終日。據統計,每500個人當中就有一例肺結節患者。

肺癌的影像學表現又有哪些呢?肺結節的大小,臨床上<5mm的叫肺微小結節、<1mm的叫肺小結節,>3cm的結節叫肺腫塊。肺結節大小與肺癌呈正相關。一般<1mm的結節建議隨訪觀察,1-3mm建議穿刺活檢,>3mm的結節建議外科手術。

肺部CT對診斷肺癌至關重要,如果肺結節呈現深分葉、短粗毛刺、空泡徵、空氣支氣管徵、胸膜凹陷徵、肺血管集中徵以及明顯的強化徵等,都是惡性表現。

患者上面的ct片子可以看到是一個毛玻璃影,建議隨訪觀察。在此期間,保持心情平和、戒菸戒酒、呼吸新鮮空氣,飲食均衡、注意休息。切不可心理負擔過重,勞累導致免疫力下降,反而得不償失。


阿卡醬醫生


1、從題主發的胸部CT肺窗片子來看,是個純磨玻璃型肺結節。

2、3個月後複查,會不會耽誤時間變成晚期肺癌,應該從結節的生長速度來判斷。

3、目前研究表明:純磨玻璃結節型早期肺癌的特點是:

①.惰性生長,倍增時間長,平均倍增時間813天,也就是腫瘤體積增大一倍平均需要2年多。②.惡性程度低,腫瘤生物學行為不活躍,發展相對較緩慢。

所以隨訪期間不必擔心結節快速增長,3個月後複查結節無變化,可半年到1年複查一次。


磨影鬥士


有些肺部的小結節,影像學還不能鑑別其良惡性,按照規範都是定期隨訪、複查,如果發現惡變跡象就馬上治療。但是患者在隨訪過程中,往往會比較焦慮!如果自己實在是不想等待,可以考慮做個微創的消融治療,但是微創手術也是有一定風險的!要三思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