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健康生活」中國公眾防中暑衛生健康指南

明天就要入伏了,“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在烈日的烘照下,我們的身體也經受著“烤驗”,當暴露在一個高溫環境下,中樞體溫會持續上升,有時人的體溫都高達40℃,除自感很熱、周身皮膚髮紅(一般不出汗),甚至失去意識,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中暑了。

結合當下頻繁拉響高溫黃色預警,警示我們如何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溫,保證居民身心健康,是我們應該及時關切的。依據中暑的基本特性及規律我們特總結“五五”二十五條防暑知識指南,以期大家度過一個平安的盛夏。

「健康生活」中国公众防中暑卫生健康指南

五種“人”易中暑

老者: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使散熱不暢。有的老人行動不便,感知功能降低,不能及時調整身體,可是局部散熱受阻。

幼者:嬰幼兒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指肪較多,尤其是在新生兒體內,具有保溫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較高,對散熱不利。

孕者:孕產婦由於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終日逗留在通氣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訓者:高強度運動、訓練者主要指運動員、軍人等需要高強度訓練的人群,高強度的運動會加速體內產生熱量,運動量越大,產熱越多,越容易中暑。

勞者:特殊環境勞動工作者主要指出租車司機、鍊鐵工人等需在高溫環境長期工作的人群。環境溫度太高使得自身熱量升高,熱量無法排出,容易發生中暑。

「健康生活」中国公众防中暑卫生健康指南

五種“病”需防暑

心血管疾病:炎熱會使人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病人,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在體內積蓄,便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病: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作用於下丘腦產熱中樞,令機體產熱加速;也可使機體釋放大量兒茶酚胺類物質,促使血管痙攣收縮,散熱不利。

代謝性疾病:營養素的缺乏可使腎臟濃縮能力減退,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先天性汗腺缺失者,無法及時通過排汗散熱,導致體內熱量聚積,容易中暑。

系統性疾病:硬皮病由於汗腺阻塞或破壞,蒸發散熱的途徑被阻斷,使熱量積蓄體內而引起中暑。

代謝性疾病:甲亢、糖尿病等患者,由於自身代謝功能障礙,使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和變化反應遲鈍,雖熱量已積蓄體內,但病人自覺症狀卻出現較晚或不自知,引起中暑。

「健康生活」中国公众防中暑卫生健康指南

五種“藥”誘中暑

降壓藥:由於夏季氣溫較高,血管擴張,服用降壓藥後血壓會比較低。尤其是利尿藥使排尿和排汗增多,機體容易出現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可能出現乏力、倦怠、食慾不振、心慌等中暑症狀。

胃病藥:阿托品、顛茄等藥物,能治療胃痙攣引起的胃痛。服用這類藥物後,人的汗液分泌受到抑制,體內熱量無法正常散發,在高溫之下非常容易中暑,甚至出現虛脫。

抗抑鬱藥:氯丙嗪、奮乃靜、三氟拉嗪等精神類藥物,有干擾體溫調節中樞的作用。服用這些藥後,人體的體溫不能保持恆定,而是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在炎熱的夏季,服這類藥易導致體溫升高,甚至中暑。

解熱鎮痛藥:發燒時可能會服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等退燒藥,這些藥物在解熱鎮痛的同時,還會發汗,造成人體中鉀的流失,出現四肢無力,嚴重的還有可能讓人因為脫水而中暑。

部分感冒藥:有些複方感冒藥含有偽麻黃鹼,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會使人體排汗減少、無法有效散熱而中暑。

「健康生活」中国公众防中暑卫生健康指南

五種“房”常中暑

下廚房:廚房往往狹小,操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熱,環境溫度升高,使得機體熱負荷過大,自身熱量升高,體溫調節機制失衡,容易發生中暑。

守機房:機房往往密閉,大量機器運行會產生大量的熱散不出去,長期在這種環境下機體熱負荷升高,體溫調節機制失衡,容易發生中暑。

桑拿房:桑拿房作為一種人為增加外界溫度促進自身排汗的方式,使用比較廣泛。但是這種高溫環境下容易機體熱負荷升高,體溫調節機制失衡,中暑風險增大。

睡車房:車內空間密閉狹小,溫度上升較快,有的人因一些情況需睡在車裡,還有的家長將小孩放在車裡,這種密閉環境很容易發生中暑,也有些悲劇被媒體多次報道。

無風房:

無風房就是指空氣不流通的空間,尤其要注意地下室,空氣不流通且高溼環境,一則容易缺氧,二則熱量不能散開,中暑事件容易發生。

「健康生活」中国公众防中暑卫生健康指南

五種“涼”抗中暑

尋涼地:涼地就是指陰涼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可以避免因環境溫度過高而使機體熱負荷增大。

扇涼風:涼風可以加速熱量的散失,能夠幫助機體散熱,降低熱負荷。

飲涼水:通過低溫液體可以來幫助機體加強散熱,通過熱“對流”與“傳導”降低熱負荷。

穿涼衣:通過戴帽子、護袖等措施來避免陽光直射,降低外界熱負荷對機體的影響。

塗涼霜:通過塗抹防護霜等來保護機體,降低外界熱負荷對機體的影響。

「健康生活」中国公众防中暑卫生健康指南

誠然,中暑是指人體在高溫或烈日下,引起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及散熱功能障礙,熱能積累所致的高熱、無汗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主的綜合徵。我們熟記上述25條,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在增加熱的傳導、熱的對流及熱的蒸發,這三種散熱方式就像是一個不保溫的“涼瓶”,而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熱習服訓練更是我們防中暑的“暖瓶”。

我們強調的25條主要針對太陽輻射等自然因素所致的高溫而言,實則人類活動所致的溫室氣體輻射要遠高於前者,人類與氣候變化在做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賽跑,勝利不會帶來鮮花和桂冠,失敗卻以子孫後代的生存為代價!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我們應從自身做起!

來 源 /健康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