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秦始皇為何要做十二個銅人?這個數字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史料記載,秦始皇掃六合、兼天下、築長城、通直道、書同文、車同軌、統度量,完成了他的統一中國大業後,於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收繳天下兵器,冶鑄了十二個重各千石的大銅人,立在阿房宮的前殿。

秦始皇為何要做十二個銅人?這個數字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秦始皇為何鑄造十二銅人?銅人有多重多高?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怎樣鑄造?在什麼地方鑄造?是誰鑄造的?又是怎樣消失的?有沒有重新發現的可能性?這些問題均成為千古之謎。

秦始皇為了鞏固第一個封建王朝的政權,除了在原來政權機構的基礎上調整和完善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機制,建立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嚴密的統治機構和封建官僚制度外,還採取了一系列其他措施,其中有一條就是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鑄成十二銅人,立於咸陽。

秦始皇為何要做十二個銅人?這個數字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據《三輔黃圖》載:“營朝宮於渭南上林苑中”;“可受十萬人。車行酒,騎行炙,千人唱,萬人和,銷鋒鏑以為盎人十二,立於宮門”。又據史書記載,銅人背後銘刻著李斯篆、蒙恬書:“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侯為郡縣,一法律,同度量”等字樣。銅人造型之大,製作之精巧考究,為歷史上所罕見。

那麼,十二這個數字寓義著什麼呢?十二這個數字很奇特。古時的人把大地分成十二支,稱為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統合起來就是大地。大地還有一種分法,先分成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每個方向再分出兩個方向,這就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也是十二。可見十二這個數字是能夠代表大地的,而且是一個統一的大地。大地不就是天下嗎?秦始皇所建立的不就是一個天下統一的封建王朝嗎?

秦始皇為何要做十二個銅人?這個數字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至此,我們不難理解十二這個數字就寓意著“天下統一”。還有,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個月,如此往復便是千秋萬代。

兩者合一,十二這個數字解密後就是:天下統一,千秋萬代。

然而,從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稱“始皇”始,至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止,秦自誕生至滅亡,只有短短15年,堪稱“史上最短命帝國”。

秦始皇為何要做十二個銅人?這個數字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當時秦朝開創了郡縣制,然而這種郡縣制首先侵犯的就是那些前諸侯貴族的利益,當時典型的代表就是一項羽。項羽是前楚國的貴族後裔,當秦王朝建立之後,這些貴族的後裔們就無時無刻不想著扳倒秦始皇,所以在秦末,這批人加入到反秦的鬥爭中,這其中最主要的力量就是一項羽領導的軍隊。這些人的反抗明顯眼光要更長遠,他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有自己的口號和思想,其隊伍也逐漸強大,嚴重威脅到秦朝的統治。

最終,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結束了秦朝的生命。

秦始皇為何要做十二個銅人?這個數字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關於十二銅人下落,有三種猜測:有人說,西楚霸王攻克咸陽,火燒阿房宮,十二銅人一併燒燬;有人說,十二銅人毀於東漢末年,董卓鑄造銅錢用掉十個,另外兩個被苻堅銷燬。

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樂觀,據史料記載,十二銅人並未銷燬,十二銅人是秦始皇最愛之物,在陵墓營造好後,隨同其它珠寶一起陪葬。

秦始皇為何要做十二個銅人?這個數字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也許揭開一切謎底的關鍵,便是對秦始皇地宮的挖掘。不過,希望這個秘密能夠一直保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