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鸿章挨了一枪,换来少赔日本一亿两白银?假的


李鸿章挨了一枪,换来少赔日本一亿两白银?假的

1895年3月中,西太平洋。

万倾碧波上,一艘德国商船“公义号”和她的姊妹船“礼裕号”正开足马力一路向东,船上高悬“中国头等议和大臣”大旗。

甲板上,一个身材高大、略带驼背、须发花白的老者身穿黄马褂、头戴三眼花翎,手扶船舷向东眺望,脸上表情复杂,安祥平静中却流露出些许的愤懑和悲凉,周围的随从恭顺地围绕着他。

半晌,老者费力地张口,缓缓吟出一首七绝:

晚倾波涛离海岸,

天风浩荡白鸥闲。

舟人哪识伤心处,

摇指前程是马关。

言毕,老者痛苦地闭上眼睛,任太平洋上乍暖还寒的海风吹拂他已经略显干枯的发辫,远处,似乎已经能够看到那个初贫乍富的强盗岛国,而船下寂寞无边的深蓝中似又隐藏着无边的屈辱……

这个老者,就是大清帝国前往日本议和的全权大臣李鸿章,而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他的亲信幕僚们:李经方(李鸿章嗣子,也是此次出使的议和大臣),伍廷芳博士(作为伟大的老一辈资产阶段外交家,他还将在这部书中出现无数次,我们需要记住他)和马建忠博士(马相伯之弟,语言学家,外交家,洋务派干将)等。

除此之外,李鸿章还带了一个特殊的顾问,他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

身心疲惫的李中堂带着满满的屈辱和落寞踏上日本的国土,在马关和伊藤博文等谈判,而大日本帝国对待中国客人的方式是给了老头儿一枪。

当时李鸿章已经和伊藤博文谈了几轮,他要求伊藤“先停战、再谈判”,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但这不是东方强盗的惯例,伊藤的想法是先占领山海关、天津及台湾,到时不由李鸿章不跟着他的指挥棒转。但李鸿章赴日谈判激起了日本右翼势力极端分子的反抗,我们明明可以占领整个中国,干嘛要谈判?于是决定暗杀李鸿章,以此阻止日清谈判,以从中国攫取更大的利益。

只是这些英勇的极右组织分子并不知道,现在日本的国库已经不比阿Q的土谷祠富裕多少,再打下去,连天皇都要当裤子了。

日本愤青无法直视国际大势,却敢直视李鸿章。这位勇于任事的暴徒是日本右翼组织“神刀馆”的小山丰太郎,他在李鸿章从谈判地点春帆楼回馆驿的路上,突然冲出,趁乱对着李鸿章开了一枪。

这一枪正中李鸿章的左颊,血流如注,顿时晕厥。李鸿章命大不死,被救醒后,他令人将被血染过的黄马褂保存起来,不无凄凉地说:“此血可以报国矣!”

刺李案中,日本警察的破案效率得到了超高的体现,在枪击大清帝国议和全权大臣六天之后,爱国愤青小山丰太郎被捕,经审判后被判处无期徒刑。

但就是把小山丰太郎枪毙一千次,损失已经造成。人家大清帝国的和平鸽来你们家作客,结果在你家院里差点被当场枪决,不带这么玩儿的。

日本这脸丢大了。

李鸿章被刺,明治天皇睦仁大怒,严厉斥责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小山丰太郞的行为等于将把柄交到人家手里,日本方面生怕李鸿章愤而回国,也怕枪击案被引发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同情,他更怕的是虎视眈眈的列强借此出面干涉,从日本抢占的好处中分一杯羹——这是列强的一贯作风。

日本一下子被动了。

伊藤博文对小山丰太郞的行为极为恼怒,说这比战场上几个师团的溃败还要严重。伊藤是对的,爱国贼的破坏能量从来不比卖国贼小,这个原理放之四海皆准。

以伊藤为首的日本达官显贵们纷纷向李鸿章表示道歉和慰问,皇后也亲自制作绷带表达对受伤的中国宰相的歉意。

李鸿章“此血可以报国矣”得到了应验,至少他的血换来了日本之前死不让步的条件:

第一是无条件停战——之前伊藤根本不理睬李鸿章的“先停战,再谈判” 要求——日军的侵略步伐总算是停下来了。其实,日本所谓不停战是做给中国人看的,战争已经让日本的国库见了底,耗不下去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国。

第二是把战争赔款从三亿两减至两亿两——也就是说,李鸿章几百CC的血,价值一亿两白银。这样说来,李鸿章无疑是有史以来身体最值钱的人,随便一滴血都能换几十个肾6……

不过,关于第二点其实是传说。由于电报密码早已被日本破译,李鸿章的请示和清廷的指示对日本而言完全是透明的,伊藤博文很清楚清廷的底限。所以所谓李鸿章挨了一枪,换来少赔一亿的结果只是小说家言而已。换句话说,日本政府固然对挨了枪子儿的李中堂万分歉疚,但该要的钱一分没少。

李鸿章虽然大难不死,但也没什么后福。年迈的他仍然继续代表战败的大清帝国忍受屈辱,而正值壮年的伊藤博文仍然继续他的颐指气使。

其实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是老朋友了,共同的理想、相似的政见和完全不同的改革结果使得这两人堪称知音,他们甚至都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

十年之前,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天津会谈朝鲜问题,当时的李鸿章位极人臣,指点江山,完全不把小字辈伊藤博文放在眼里。而彼时的伊藤博文,和他身后的大日本帝国一样,正处在厚积薄发中,态度异常谦恭。如今时过境迁,大清帝国垂垂老矣,积贫积弱,后继乏力,来日无多,倒是当初的蕞尔小国日本,如今得志猖狂,对当初的老师步步紧逼。

伊藤尽管对这位锐意改革的老人十分崇敬,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在谈判桌上对李鸿章极尽敲诈、威胁、藐视之能事,目的只有一个,让李鸿章就范,从垂死的大清帝国手中榨取尽可能多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