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勇氣與耐力的比拼,李世民與劉黑闥血戰洺水縣城

武德五年(622)二月,李世民成功將劉黑闥主力抑留在洺州,在此情況下,雙方在洺水縣城爆發了第一次正面對抗。洺水縣城之戰打的非常激烈,隋唐演義中羅成的主要原型之一羅士信,就死於此戰。也正因為如此,現在有些人把洺水縣城之戰看作是李世民的一場敗仗。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本文對此進行具體分析。

一、洺水縣意外歸降

武德五年(622)正月底或二月初時,也就是劉黑闥試圖悄悄向北線轉移兵力的時候,南線發生了一件意外之事,那就是洺水縣脫離劉黑闥,歸屬唐朝。

當時在劉黑闥南線軍中,有幾位洺水縣人,他們名叫李去惑、李潘買、李開弼,是劉黑闥軍中的車騎、驃騎,他們不想再為劉黑闥賣命,就趁機逃出軍營,逃回了洺水縣。他們騙當地人說,劉黑闥已經戰敗,他們逃得早,才得以歸來。等進入洺水縣城後,李去惑等人迅速發動宗族子弟200餘人,控制住縣城,然後派人報告李世民。

洺水縣人李去惑、李潘買、李開弼等為車騎、驃騎,領兵在劉黑闥營,去惑等背賊營來入洺州城(洺水城),誑人云:“劉黑闥已敗,先走得歸。”乃喚得宗室子弟二百餘人,守城定,遣使間道以告太宗”(《革命記》)。

洺水縣城歸降李世民,這對於李世民和劉黑闥來說,都是一個突發事件。這個小小的縣城,對當時雙方的交戰態勢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二、洺水縣城的戰略意義

看地圖可知,洺水縣城,位於洺州州城以東,該縣城東接漳水支流,與劉黑闥的後方根據地貝州相連,西接洺水,與劉黑闥的都城洺州城相連。


勇氣與耐力的比拼,李世民與劉黑闥血戰洺水縣城

洺水縣城

在劉黑闥主力部署於洺州的情況下,洺水縣城就成了連接劉黑闥主力(洺州)與劉黑闥後方(貝州、冀州、瀛州、滄州等)的重要據點,亦即劉黑闥運糧通道上的關鍵點。

如果唐軍能夠控制洺水縣,無疑相當於在劉黑闥的運糧通道上釘了一根釘子,後方糧食運不上來,劉黑闥主力困守洺州必然不能持久。

小小的洺水縣城的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正在於此。

李世民正是因為看到了洺水縣城的這一重要意義,從而決定大力救援。

但是,是否能救下來呢?從當時雙方的位置來看,李世民想要救援洺水縣城,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可以說是幾乎不可能的。

三、救援洺水縣的困難程度

開始時,李世民和劉黑闥是在相州以北的鄴縣一帶對峙。此後,隨著劉黑闥向北線移動兵力,雙方在南線的對峙線也略微發生了變化,移動到了肥鄉縣(時屬磁州,後歸入洺州)。

勇氣與耐力的比拼,李世民與劉黑闥血戰洺水縣城

李世民與劉黑闥的態勢

看地圖可以知道,當時的洺水縣城位於劉黑闥的後方,處於孤懸敵後的狀態。李世民想要救援洺水縣城,必須要派出軍隊(而且只能是小規模的軍隊)繞開劉黑闥主力側敵北上,穿插到敵後。要知道,劉黑闥就是以騎兵見長,小股唐軍在距離劉黑闥主力如此之近的距離內搞側敵行動,稍有不慎,就是全軍覆沒的結局。

因此,從當時雙方的態勢來看,李世民想要救援洺水縣城,是極為困難的。

四、李世民救援洺水縣城

在此情況下,如果李世民選擇救援洺水縣城,必然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救援成功,收益很大,河北戰局就可以根本改觀,但一旦救援失敗,唐軍必然付出較大代價,損兵折將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既然救援極為困難,李世民也完全可以選擇保守打法,把洺水縣城當做一枚棄子,做做表面文章,派個使者聯絡一下,鼓勵一番,但唐軍按兵不動,坐視洺水縣城被劉黑闥攻陷,還可趁劉黑闥圍攻洺水縣城的機會,在戰線的其他地段搞點動作,獲得一些進展。這樣,李世民不會出現任何損失,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反而可能趁機取得一點戰果,供彙報用。

但李世民畢竟是李世民,戰機擺在眼前卻不去抓住,這不是李世民的風格,李世民作出了承擔風險、冒險救援的決定。

在接到李去惑等人的消息後,李世民立即派出王君廓率領1500名騎兵,快速增援洺水縣城,“洺水人李去惑據城來降,秦王世民遣彭公王君廓將千五百騎赴之,入城共守”(《資治通鑑》)。

請大家注意,王君廓承擔的任務是守城,按常理應該率領步兵,但他卻率領騎兵出發。為什麼呢?主要是為了能快速增援,不至於貽誤戰機,同時,一旦王君廓所部在移動過程中被劉黑闥發現,騎兵機動性好,可以迅速脫離接觸,避免被劉黑闥包了餃子。

與此同時,李世民則率領唐軍主力繼續牽制劉黑闥主力,以便給李去惑、王君廓等人爭取守城準備的時間。

根據《革命記》記載,李去惑洺水起兵、王君廓率部增援十餘天后,劉黑闥才率主力開始圍攻洺水縣城,“太宗遣彭國公王君廓領馬軍一千五百騎入洺州。經十許日,黑闥引兵攻洺州

(洺水縣城)”。

為什麼劉黑闥行動如此緩慢呢?難道劉黑闥看不到洺水縣城的戰略意義?他當然看到了,劉黑闥以其主力圍攻洺水縣城,這就充分說明,他顯然是知道洺水縣城的重要性的。難道劉黑闥不知道李去惑已在洺水縣城起兵?也不可能,洺水縣距離劉黑闥主力不遠,且位於運糧通道上,洺水縣消息不通,劉黑闥怎麼可能會等到十多天以後才知道?

據此,合理的解釋就是,劉黑闥的主力被李世民的主力牽制住了,敵前移動兵力可是個技術活,稍有不慎就會被對方鑽了空子,所以,劉黑闥不敢貿然率主力圍攻洺水縣,只能逐漸的、穩步的轉移兵力。

這就為洺水縣城的守軍爭取到了十幾天的準備時間。這個時間非常重要,洺水縣城的守軍可以用這段時間來加固城牆、城門,並準備防禦器材。從後來的守城情況看,洺水縣城主要的防禦器材就是木頭和石頭,而這些東西,不管是出城砍樹搬石頭也好,就近在城內拆毀房屋也罷,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正是因為有了這段寶貴的準備時間,洺水縣城後來才能在劉黑闥的圍攻下堅持半個多月之久。否則,參看武德四年(621)被劉黑闥席捲的河北州縣,洺水縣城被劉黑闥快速破城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儘管劉黑闥已經非常小心謹慎,他還是在把主力轉移到洺水縣城的過程中露出了破綻,在行軍途中被李世民打了一個伏擊,是為列人之戰。

五、武德五年(622)二月列人之戰

武德五年(622)二月癸亥(十一日),劉黑闥率軍行至故列人城西時(漢朝設置有列人縣,至隋朝廢除,故城在肥鄉縣東北),遭到了唐軍秦叔寶等人所率5000騎兵的突然襲擊,“(劉黑闥)行至故列人城西,秦叔寶等以五千騎擊之”(《革命記》)。

勇氣與耐力的比拼,李世民與劉黑闥血戰洺水縣城

秦叔寶

面對唐軍騎兵的進攻,劉黑闥處變不驚,率部應戰。按照《革命記》的說法,劉黑闥還居然一度擊敗了秦叔寶等人,“叔寶等為闥所敗”。但是,從後面的交戰情況看,秦叔寶等人在這裡的所謂敗退,極有可能是佯敗,是誘敵之計,秦叔寶等且戰且退,把劉黑闥吸引到預定的伏擊戰場,此時,唐軍伏兵突然殺出,從側翼攔腰橫擊劉黑闥,“又以伏兵從河下起,橫擊黑闥”(《革命記》)。

查列人城的位置,其西側就是漳水,據此看,《革命記》所說的河,指的就是漳水。

勇氣與耐力的比拼,李世民與劉黑闥血戰洺水縣城

列人之戰

在唐軍伏兵的橫擊下,劉黑闥終於堅持不住,被打得大敗,唐軍一直殺到天黑,方才收軍。

列人之戰,是自武德四年(621)七月劉黑闥起兵之後,半年多的時間裡,唐軍在與劉黑闥主力的作戰過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對於提振唐軍士氣、增強唐軍信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裡多說一句,分析一下列人之戰唐軍的直接指揮者到底是誰。據《高祖實錄》記載,此戰的指揮者是李世民,“秦王擊劉黑闥於列人,大破之”。

但是,《資治通鑑》的編者,僅僅根據《太宗實錄》中沒有記載列人戰事,就否定《高祖實錄》的記載,認為此戰的直接指揮者是秦叔寶,李世民僅僅是代為上報戰果,“太宗實錄亦無列人戰事。蓋叔寶破賊,秦王奏之耳”。

但是,從《革命記》記載的交戰過程來看,唐軍參戰的騎兵就有5000人,此外還有在漳水埋伏的伏兵,可見列人之戰的交戰規模很大。

而秦叔寶,只是參戰的多位騎兵將領之一。《革命記》在記錄列人之戰時,指出率領5000唐軍騎兵的是“秦叔寶”,可見,除秦叔寶之外,還有其他騎兵將領,他們指揮的騎兵合計是5000人。

從秦叔寶歸唐後的作戰經歷來看,秦叔寶一直是作為先鋒將領使用,從未獨立指揮過大規模戰役。

據此,秦叔寶只是作為唐軍騎兵將領參加了列人之戰,不可能是列人之戰的指揮者。當時進行這種規模的交戰,其指揮者只能是李世民自己。

六、武德五年(622)二月洺水縣城爭奪戰

列人之戰後,劉黑闥雖然被擊敗,但主力尚存,他於列人之戰當天夜裡就趕到幷包圍了洺水縣城。

當時的洺水縣城,城防本身並不強大,按照《革命記》的記載,它只有2個城門——南門和北門,但是,它周邊的地形非常適合防守,洺水縣城的四面都有河流,把整個縣城給圍了起來,形成了天然的護城河,河面寬50步以上,水深達三四尺,“

洺州(洺水)城四面有水,闊五十步已上,深皆三四尺”。這種寬度和深度,劉黑闥所部想直接趟過去或者搭個梯子過去都是不可能的。

面對這種情況,劉黑闥決定先圍困,然後做甬道攻城。劉黑闥於列人之戰當夜三更趕到洺水縣城後,在城東紮營,“其夜三更,賊兵總至洺州(洺水)城東營”(《革命記》)。為什麼要在城東紮營呢?很簡單,從地圖上看,劉黑闥自西南方向的列人趕到洺水縣,李世民必然也會從這個方向尾隨追擊,如果劉黑闥在城西紮營,那就出現了兩個作戰正面,東面進攻洺水縣城,西面抵擋李世民進攻,這種態勢對劉黑闥不利。改在城東紮營,就只有一個作戰正面。

然後,劉黑闥就開始在洺水城的南北兩門掘壕溝、豎柵欄,防止王君廓突圍,“即於城兩門掘壕豎柵,防王君廓之走”(《革命記》)。這裡有個小問題,前面不是說洺水城四面都有水嗎?那為何還要在南北門專門掘壕豎柵?史書沒有記載,我推測,既然是天然水障,不可能嚴絲合縫,可能在城南北有缺口,因此洺水城才在對應位置修建城門。

圍困佈置妥當後,劉黑闥開始攻城,他命人在洺水城東北角的兩個地方,用木柴和沙土填河,做成甬道,準備將甬道直接修到洺水城下,然後用撞車攻城。

這裡還有個小問題,如果上面的推測成立,洺水城的南北門一帶既然原本有路可通,以至於劉黑闥需要掘壕豎柵阻斷道路,那麼,劉黑闥為什麼不直接使用南北門的道路,而另外修築甬道呢?由於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所以還是隻能推測,可能原本的道路由於崎嶇、泥濘、狹窄等原因,並不方便大量使用撞車這種工程器械。

勇氣與耐力的比拼,李世民與劉黑闥血戰洺水縣城

撞車

這邊劉黑闥開始攻城,另一邊,李世民率領的唐軍也隨後趕到,開始進攻劉黑闥,向洺水城靠攏。劉黑闥也派出部隊置陣防守,阻擋唐軍靠近,同時加緊攻城,雙方打得非常激烈,李世民多次領兵進攻劉黑闥軍陣,均未能實現突破。“太宗三度將兵擊之,賊置陣拒官軍,攻城愈急”(《革命記》),“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闥拒之,不得進”(《資治通鑑》)。

這裡要指出的是,雖然經過多日的戰鬥,唐軍仍未能突破劉黑闥防線,但是,唐軍已經進到了距離洺水城比較近的地方,唐軍在城外的制高點上已經可以與城內守軍取得聯繫。

而經過多日的苦戰,到了大約二月十八日前後的時候,王君廓守的已經比較勉強了,李世民擔心王君廓無法繼續堅守,就與諸將商議該怎麼辦。李世勣認為,如果劉黑闥的甬道修到洺水城下,則洺水城肯定會被攻破。此時,行軍總管、郯國公羅士信(很多人認為他是隋唐演義中羅成的主要原型之一)提出願意代替王君廓死守洺水城。

勇氣與耐力的比拼,李世民與劉黑闥血戰洺水縣城

羅士信

為了爭取這一戰略要地,李世民決定試一試,他登上位於洺水城南的一處地勢比較高的陵墓(《革命記》記載為“段王墓”),用旗幟向洺水城發信號,讓王君廓突圍。王君廓先率部向南門突圍,但殺不出去,於是轉而向北門突圍,北門外敵兵被殺的稍向後退卻,王君廓趁機殺出重圍。與此同時,羅士信率200人也趁機進入洺水城,接替王君廓繼續死守。

此後,對洺水城的爭奪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由於李世民距離洺水城越來越近,劉黑闥開始不分晝夜的猛攻洺水城,“黑闥晝夜急攻”(《資治通鑑》)。而李世民也在奮力向劉黑闥進攻,但是,由於天公不作美,降下大雪,導致唐軍援軍進攻受阻。

這裡我想重點分析一下當時洺水城的天時地利情況。首先說洺水縣城整體的地理環境,之前已經分析過,它東臨漳水,西接洺水,而洺水城本身也是被河流環繞四周,這就可以看出,在當時,洺水縣城周邊河流較多,本就不適合大兵團展開作戰。其次,當時的天氣情況使得洺水縣城的作戰條件進一步惡化,天降大雪,這是一種什麼雪呢?兩唐書忠義傳都記載的很清楚,“遇雨雪”,可見是雨夾雪,當時已是農曆二月中下旬,按公曆來說,大約就是3月中下旬,天氣已經不是很寒冷,此時降下雨雪,合情合理。天降雨夾雪,再考慮到洺水縣城周圍河流縱橫的情況,必然導致路面出現大面積的泥濘。而這種天氣和地理條件,是完全不利於進攻的。

在此情況下,唐軍援兵無法及時增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只能說是非常的遺憾和可惜了。

就這樣,羅士信率部死守了8天,至二月丁丑(二十五日),洺水縣城中“木石俱盡”(《革命記》),終於陷落。這裡可以看出,洺水城的防禦正如李世勣所說,關鍵就是不能讓劉黑闥修成甬道。而破壞甬道的辦法,就是用遠程武器,包括弓矢、木石,阻止劉黑闥把甬道修到城下。一旦木石用盡,也就無法阻止劉黑闥修築甬道,甬道一旦修抵洺水城下,洺水城也就萬劫不復了。部分洺水當地土人見已毫無希望,軍前反水,引劉黑闥登上洺水縣城,“土人引賊上城”(《冊府元龜》卷389)。

城破之後,羅士信被身邊部下抓住交給了劉黑闥,劉黑闥也聽說了羅士信的勇武,想饒羅士信一命,但羅士信詞色不屈,最終被殺害,年僅二十歲。對此,李世民非常傷心,“太宗聞而傷惜”(《舊唐書》忠義傳),收復洺水縣城後,李世民專門花錢派人找到了羅士信的遺體,妥善安葬,諡號為“勇”。《資治通鑑》在記載羅士信主動請纓守衛洺水縣城時,稱羅士信為郯勇公,就是提前使用了羅士信的諡號。

最初主導洺水縣城起兵的三位,李去惑和李潘買率領數十人突圍而出,投奔李世民,李去惑後來官至奏州都督(《革命記》記載恐誤,疑應為“秦州都督”),李潘買官至檀州刺史。只有李開弼未能突出重圍,壯烈戰死,追贈上柱國,以公禮安葬。

七、李世民攻克洺水縣城

現在網上不少人在介紹武德五年(622)二月洺水縣城之戰的時候,寫到上面就結束了,以此刻意突出洺水縣城之戰對李世民而言是一場敗仗,唐軍損兵折將。

實際上,洺水縣城只是暫時陷落,由於當時唐軍援軍已經殺到了距離洺水縣城很近的地方,因此,戰鬥並未因此而停止,而是在繼續進行。

其實,從劉黑闥晝夜不斷攻城就能看出,劉黑闥也是很著急的,否則不至於在晚上能見度很差的情況下冒險攻城。當時,對於劉黑闥而言,最有利的情況是,在防禦李世民的防線保持穩定的情況下攻克洺水縣城。而對於李世民而言,最有利的情況則是,在洺水縣城陷落之前,攻破劉黑闥的防線。

從後來的作戰結果看,雙方都沒有完全實現自己的意圖。李世民固不待言,由於天氣原因,援兵受阻,洺水城暫時陷落。但請大家注意,劉黑闥同樣沒有完全實現自己的意圖,他雖然暫時攻陷了洺水縣城,但是,李世民距離洺水縣城已經近在咫尺,劉黑闥的防線已然被打的動搖了。

可以說,仗打到這個份上,已經是雙方耐力的比拼了。如果李世民此時灰心喪氣,放棄進攻,則其戰略意圖就將完全落空,此前十多天的血戰,包括列人之戰的戰果,都將化為烏有,這場仗將以劉黑闥的完勝而告結束。

但是,李世民並沒有放棄!

勇氣與耐力的比拼,李世民與劉黑闥血戰洺水縣城

李世民

他仍然組織唐軍繼續向劉黑闥進攻。果然,表面暫時風光的劉黑闥,實際上也已經到了極限的邊緣,在唐軍持續進攻下,武德五年(622)二月辛巳(二十九日),在洺水縣城暫時陷落僅僅4天之後,還沒來得及享受陷城喜悅的劉黑闥就被迫放棄洺水縣城,李世民最終成功的奪取了這一戰略重地,“(二月)辛巳,

秦王世民拔洺水”!

這才是洺水縣城之戰的最終結局。李世民率領的唐軍,經過殊死戰鬥,雖然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包括犧牲了猛將羅士信,但是,最終拿下了洺水縣城,在劉黑闥位於洺州的主力與其後方之間成功的打進了一根釘子,劉黑闥的糧道開始受到嚴重威脅。洺水縣城之戰,最終以李世民的完全勝利而告結束,為後來的洺水決戰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