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南都讯 记者吕婧 通讯员姚舞云 莫国炎 借款8000元,最后还款高达9.17万;借款4万块,最后卖掉一套房子……类似的案件并不是个案。12月11日,中山市公安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揭秘“套路贷”背后满满的套路。“一旦觉得自己落入陷阱,一定要马上报警,否则会越陷越深”,中山警方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强调。据悉,今年以来,中山警方共打掉“套路贷”犯罪团伙2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70名,破案314起。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陷阱:沾上“套路贷”就是掉入深渊

据沙溪警方介绍,他们办过一宗“套路贷”案件,事主方先生(化名)向对方公司借了8000元钱,但是对方以“担心不能如期偿还”、“行规”等理由,让方先生签下了一份3万元的借款合同。借款后,该公司7天计算一次利息,在方先生无法偿还的情况下,对方还对他进行过殴打,带他上山顶吹风。迫于压力,方先生的妻子只能找娘家借钱,后来家里把摩托车抵押了,最后连房子也卖了,一共还款9.17万元,对方才罢休,把借款合同还给方先生。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无独有偶,据港口警方介绍,有一名事主原本只是借款4万元,结果也被对方“套路”了。在借款后,对方要求这名事主签订一份卖房协议,一旦无法偿还就要以房相抵。后来该事主用现金还清了贷款及利息,对方也当面撕毁了这份协议。没料到,撕毁的协议竟然是一份复印件,对方精心布置了一个陷阱,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这名事主欠钱尚未归还,最后拿着这份卖房协议到法院打官司,结果还胜诉了。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这些‘套路贷’根本就不是正常借贷,本质就是要侵害财产”,中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梁赞全解释道,这样经过布局的“套路贷”,在事主借款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已经掉坑,要被犯罪团伙“吃到骨头都不剩”。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揭秘:警方细说罪犯如何“套路”

“套路贷”都有哪些惯用伎俩?在发布会上,中山警方进行了详细揭秘。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首先,犯罪团伙往往会以“小额贷款公司”为掩护,宣称无抵押贷款、快速放款、利息低。在被害人来借款时,往往会以“保证金”、“行规”等理由,让被害人签订金额虚高的“借款”协议。比如实际借款3万,协议中则约定借款6万。“他们有一套经过设计的说辞,让被害人在不明就里的时候就签字”,梁赞全介绍。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接着,犯罪团伙会按照虚高的“借款”协议金额,将资金转入被害人账户,制造已将全部借款交付被害人的银行流水痕迹;随后,让被害人提取现金,并以“头息”、“家访费”等虚构理由,收回部分资金收回。“有的事主借1万,实际到手只有6000多元”,梁赞全介绍。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在事主准备还款的时候,犯罪分子也有很多“套路”。“有的收款只收现金,而且不开收据,在日后起诉中,就没有事主还钱的证据”,梁赞全介绍,还有的在还款日当天无法联系,故意不收钱,造成事主逾期罚息。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以上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形成不断垒高的“债务”。当被害人无力偿还当前的“债务”时,犯罪分子会继续借款,或者让其他人借款,让被害人陷入“以贷还贷”的深渊。在被害人无力偿还现金时,犯罪团伙软硬兼施,迫使被害人借钱“还债”,甚至制造虚假诉讼,迫使被害人通过变卖房产等方式偿还债务,从而达到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目的。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打击:今年来打掉“套路贷”团伙20个

针对借民间借贷之名、行压榨财物之实,严重破坏金融秩序、侵害群众权益、影响社会稳定的“套路贷”新型犯罪突出情况,中山市公安局主动作为、迅速部署。据悉,今年来共打掉“套路贷”犯罪团伙2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70名,破案314起,缴获车辆、银行卡、手机、电脑、合同等物品一大批,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超过1亿元,全面掀起打击“套路贷”犯罪高潮,并取得阶段成效。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在打击过程中,中山警方采取上提一级、异地用警、专案专办等具体措施,组织相关警种和各公安分局上下联动、合成打击,对“套路贷”犯罪开展集中攻坚,先后打掉李某崇“套路贷”犯罪团伙、港口“套路贷”犯罪团伙等一批典型的团伙案件,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有效遏制了案件发生。

借8千还9万,背后究竟是什么套路?中山警方揭秘“套路贷”伎俩

“一旦遭遇‘套路贷’,要第一时间报警”,梁赞全呼吁,犯罪分子往往手段恶劣,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进行敲诈勒索、虚假诉讼、寻衅滋事,默默忍让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