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聚合支付,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自2016年聚合支付横空出世至今,三年多的发展,聚合支付已经迈入较为成熟的阶段。

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预计到2020年,聚合支付全年处理交易总金额将达94万亿元,处理交易总笔数3936.5亿笔。

聚合支付,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聚合支付市场庞大,背后蕴藏着覆盖中国各个角落的商户、消费者资源和需求数据。由此,将聚合支付能力与更多领域融合,创造更大的价值,成为行业发展的前进方向。

聚合支付,一统“数据”

支付宝、微信支付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动了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并逐渐打破支付方式“止于支付”的局限。

北京大学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8年,移动支付帮助中国东西部金融服务差距缩短了15%。

聚合支付,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移动支付的普及,让支付方式成为一种普惠能力;移动支付下的流水数据,也逐渐取代传统的现金清点、POS机等,成为线下实体商业的经营主要考量因素。

不过,移动支付的下一步发展,仍受限于行业平台繁多,导致市场割裂的现状。在此过程中,以一个二维码,接入所有支付平台和方式的聚合支付,逐渐活跃并成为商业场景中的刚需。

“聚合支付对移动支付方式进行整合,拥有了更强的普及性,能够打通各移动支付方式的数据、数字化能力。”有行业人士表示。

从某种意义上说,聚合支付通过“统一”移动支付方式,从而让实体商业的经营数据和能力获得实质性的“统一”。

聚合支付,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聚合支付平台提供的智能化流水清单,相比单个移动支付平台数据,往往更为全面,也更能真实反映线下实体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潜力。

普惠金融,下沉缓慢

近年来,“发展普惠金融”成为国家战略,多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普惠金融业务逐渐细化。

此前,银行业、保险业承担着中国推进普惠金融的主要责任。与此同时,庞大、纵深的市场下,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企业也一直作为补充军,参与并深入普惠金融领域。

在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党委委员王非曾表示:普惠金融的信贷服务,B端市场是其主要需求端之一,信贷需求也是真正“To B的需求”。

聚合支付,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小微工商经营者,向来是普惠金融的重点关注对象。全国上千万户小微企业,存在着庞大的信贷需求,但信贷服务渗透率却始终不高。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究其原因,在于线下实体行业数据分散,信贷机构提供服务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较高。

在这个背景下,能够整合线下实体商业数据的聚合支付,或将成为普惠金融信贷业务的补充性力量。

聚合支付,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聚合支付背后的数据能力,让信贷业务实现数据驱动,迅速识别、核验个人信息,甚至做到机器智能决策。

广大的小微企业,借此获得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将实现线上完成申请、提交,额度基于自身经营的自动化决策,用户体验优于普通情况。

总的来说,聚合支付的能力,让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成为中国金融领域的毛细血管,深入到更多更难触及的小微商户场景,以低风险、高智能化践行普惠金融。


打通“最后一公里”

聚合支付的大数据能力,正在成为普惠金融判断线下实体商户信用资质的主要源动力。

聚合支付平台结合信贷业务,在帮助信贷机构与小微企业破冰,打破双方陌生、疏远的藩篱同时,还将进一步催化双方业务突破。

一方面,聚合支付平台借助信贷业务,扩大自身的服务半径,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商业赋能能力。

另一方面,相关信贷机构,借助聚合支付平台的大数据能力,也将实现更精准、高效的获客。

目前,超盟金服已对接多个第三方资金平台,推出的经营贷服务,满足商户融资需求的同时,推动普惠金融信贷业务下沉。

聚合支付,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超盟金服覆盖全国260多个城市,服务商户超过120万,包括商超、餐饮、服装、便利店等各类线下生活场景。

通过平台大数据技术,超盟经营贷在期限、金额上采取差别化、多样化政策,满足不同商家的资金需求。

同时,还借助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第三方资金平台提高获客能力,并增加优质商户的贷款额度。

10月14日-10月27日期间,超盟经营贷推出“

5000元免费用30天

”活动,成功申请贷款的用户,将获得首笔提现专享优惠。

聚合支付,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点击图片,进入活动详情页面

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协作与突破。在任何行业中,借助自身优势能力,开拓服务边界,正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超盟的聚合支付能力,与普惠金融信贷产品的结合,未来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聚合支付,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