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從牡丹江坐火車前往東京城鎮,探訪渤海國上京城遺址。

火車行駛在三縱最東部的佳圖線上,是綠皮火車,速度很慢。坐車的大多是本地人,拿著各種生活用品和食品,恍惚回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

車過寧安站,不禁思緒翻飛。寧安即寧古塔,是東北邊疆重鎮,也是革職官員和文字獄文人流放之地。寧古塔有新舊二城,舊城在今海林市西南,因水患及抗擊沙俄需要於康熙五年(1666年)遷移至今寧安新城。文人流放至此,尚受地方將軍優待,然其時尚屬化外之地,重冰積雪,糧食貧乏,江南文士亦苦不堪言。其中最知名的當屬吳兆騫,因順治科場案於順治十六年(1659)年遣戍寧古塔(還是舊城),康熙二十年(1681年)經納然容若等好友營救放還(其時應已在新城),三年後病逝於北京。想起吳兆騫《帳夜》:

穹帳連山落月斜,夢迴孤客尚天涯。

雁飛白蘋年年雪,人老黃榆夜夜笳。

驛路幾通南國使,風雲不斷北庭沙。

春衣少婦空相寄,五月邊城未著花。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火車再行駛約半小時,停靠東京城鎮,在東京城鎮坐車前往臨近的渤海鎮。渤海國上京城遺址即在渤海鎮旁。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渤海國為粟末靺鞨在唐代所建的國家。靺鞨世居白山黑水之間,以漁獵為業。先秦時稱“肅慎”,漢至兩晉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唐始稱靺鞨。靺鞨分七部,與高句麗相接為粟末靺鞨,臣服於高句麗。唐滅高句麗,將部分粟末靺鞨、白山靺鞨與高句麗人遷於營州。渤海國開國君主大祚榮(一般認為是粟末靺鞨首領乞乞仲象之子)即成長於此。武則天時期營州之亂及突厥南下,698年大祚榮乘機率部回到部落舊地牡丹江上游東牟山立國。唐玄宗先天二年派遣狼將崔忻前往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始去靺鞨專稱渤海,至926年為契丹國所滅,學習唐朝,結援日本,疆域“方五千裡”,達今俄羅斯及朝鮮沿海,是中國東北的“海東盛國”。

渤海國建國後從“背唐”到“親唐”,全面學習唐代制度文化,行政也模仿唐代的五京制。渤海國都城逐駐東牟山(一般認為在吉林敦化),742年遷至中京顯德府(今吉林和龍西古城),755年遷至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渤海鎮上京城遺址),785年再遷東京龍原府(今吉林琿春八連城),794年復遷上京龍泉府。上京龍泉府是渤海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中古時期東北地區最宏大的城市。契丹東丹國南遷(928年)被焚燬。一個強盛國家,一個輝煌都城,從此模糊在歷史的雲煙中,近現代才逐漸又為世人所知。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先前往興隆寺,原寺建於唐代渤海國三代王大欽茂(737─793)時期,是上京城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寺院。現寺為咸豐年間重建。南北朝時期,涼燕為佛教盛地,渤海佛教受唐影響外,應該也有燕地佛教遺緒。進入寺廟,建築無甚可觀,然馬上就被渤海時期的石燈幢所吸引。燈即光明,即佛法。《金光明經》曰:“勸請轉大法輪,雨大法雨,燃大法燈,照明理趣,施無礙法,莫般涅槃,久住於世,度脫安樂一切眾生。”《華嚴經》曰:“法寶猶如一切明燈。”石燈幢由玄武岩雕刻而成,高約六米,由塔剎、相輪、塔蓋、塔室、蓮花托、中柱石、蓮花座和底座等部分組成。石燈幢保存良好,雕刻細緻,造型古樸,千載之下猶放光明,感動異常。從石燈幢規模也可見當時寺廟規模。據說同為渤海時期的石佛及石龜則遜色多矣。過大雄寶殿到後院,有一渤海時期古井,清代尚在汲水。有一古榆,有幾人粗,綠廕庇寺。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從興隆寺出來,穿過渤海鎮往北行,穿過連片稻田就來到上京城遺址。上京城仿長安建造,由郭城、皇城、宮城三部分組成,約為長安的五分之一。郭城範圍包括現渤海鎮,遺址主要是宮城。遺址公園外種植各色非洲菊正盛開,很是絢爛。購買進入遺址公園,首先是一個展覽館,館外地基上有一些礎石,不知其為何建築。沿著道路往前,並不左拐,沿一條小路前進,看到一條長的土埂,即是宮城的城牆了。土埂內各種雜草花卉,高樹俯仰其間,天空白雲凝結,已是野地了。原路退回,沿著剛才左拐的大路往前,就來到了宮城前面了。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宮城由五座大殿構成,自南而北排列在中軸線上,旁邊則有御花園及其他的一些附屬建築。

1號宮殿由宮殿臺基和兩側的建築構成,其附屬部分有臺基兩側的門樓和東、西部的長廊。現臺基上遺有礎石。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2號宮殿由北中部的臺基和兩側的短牆、門臺基組成,其附屬部分有南中部的殿門和其兩側的廊以及東西面的長廊。是宮城的中心,也是最大最重要的一座宮殿。因晚期窖址取土破壞,保存也最差。現中間種植非洲菊,臺基上遺有礎石。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2號宮殿復原圖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3號宮殿由臺基和兩側的飛廊及附屬的東西長廊組成。現臺基上遺有礎石。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4號宮殿建在一低矮的臺基上,由中部殿堂、東西朵殿和東西兩側的廂房以及南中部的“十”字形廊構成。宮殿保存有煙囪結構,說明其有居住功能。3、4宮殿有一小屋連接,實質構成一個整體。龍西古城、八連城有同樣的形制(但無1、2宮殿形制),表明其為渤海國早期宮殿的核心建築。後進文明在吸取先進文明時,往往在其某部分保留其核心特質,文化的豐富和多樣也因此而產生。

5號宮殿同樣建在低矮臺基上,是一個單獨院內的大型建築。推測可能為公共內庫書庫。

最後是宮城的北城門,殘存城牆石塊及中間過道。

從3號宮殿臺基遙望4、5號宮殿及北城門(棚子那邊)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4號宮殿低矮臺基上礎石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2號殿的左側有一口水井,上蓋一亭,井口呈八角形,為灰白玄武岩砌成,被命名為“八寶琉璃井”,相傳為供給宮內用水。雜草和波斯菊在水井前綻放。再往回走,是一條大道,兩旁樹木成蔭,地上也有遺有石塊,但不知是何建築。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走回宮城前,又繼續往前同樣走了一遍到北城門。曾經的繁華,如今只有高臺礎石供人憑弔,念之悵然。

北城門外,遺址公園的大門開著,於是就走了出去。外面是一大片稻田,稻穀已金黃,稻穗垂垂。看地圖,距離響水村已是一步之遙。這就是有名的響水大米了。據說響水大米沒菜下飯,也是香的不得了。本想去響水村吃飯,看時間也不早了,只能停步不再往前,返回渤海鎮坐車回東京城鎮。當天火車前往圖們。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說明:上京城遺址非歷史癖慎重考慮,除石燈幢光明照人外,宮城基本只剩形制和礎石,不喜歡的人可能會覺得沒意思。雖然個人覺得是看石燈幢也很足夠,並且很滿足。

時間因素未遊玩地點

1、響水村,吃響水大米;

2、鏡泊湖、上游牡丹江及附近二十四塊石、遺存渤海山城。

(渤海城市有平原城和山城,早期多山城,形制不定,類高句麗。山城便於防護。上京城附近多山城,以護衛京都)

渤海國二十四塊石遺蹟,東西為縱,南北為橫,一縱八塊,一橫三塊。先後在俄羅斯濱海區、朝鮮的平壤、中國的吉林、黑龍江一共發現了二十多處。其用途一直未有定論。

東北遊記(四)——渤海上京城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